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304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山东省枣庄市八年级物理上册55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

1.能独立完成探究活动,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能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奇妙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准

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

显微镜、望远镜、自制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

白纸、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焦距分别为5cm、10cm)、显微镜、植物细胞装片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观察植物植物细胞装片(菠菜),引出工具的使用

(设计意图:

由简单的观察实验引入新课,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顺理成章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显微镜和望远镜)

组织学生直接观察或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看能否观察到植物的细胞结构?

如果我们想要清晰观察到植物的细胞结构该使用哪种工具呢?

若要在教室里面看清教室外20米远处树叶的脉络,又要使用哪种工具呢?

观察植物细胞装片

回答:

不能

回答:

显微镜

回答:

望远镜

二、新课讲授

1、显微镜

课件展示(菠菜)植物细胞装片细胞结构图

分组探究,发现显微镜工作原理。

(在各组相互交流环节中,注重方法和过程的讨论,鼓励学生吸收优点、改正不足、完善过程,引导学生完成透镜组合两次成像的探究过程。

原理:

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设计意图:

通过自制显微镜的历程,使同学们在掌握显微

镜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们科学研究历程的艰辛和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2、望远镜

(1)引入

(2)结构

(3)原理

物镜: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视角

多媒体展示视角

(1)视角:

是从眼睛的光心向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2)影响视角大小的因素:

a、物体本身的大小

b、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4、探索宇宙

多媒体展示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及已经探索到宇宙的相关信息。

反射式望远镜

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来观察一下刚才我们观察的植物细胞装片的细胞结构。

你想不想知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想不想自己动手制

作一台显微镜?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下,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一个探究方案。

“优胜劣汰”之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由于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的想法”,并对此进行尝试

请同学们开始分组实验,记录好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发表意见。

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

用短焦距的作物镜,用长焦距的作目镜

;物镜成的像要与物来比较;目镜成的像要与物镜成的像来比较,物镜成的像就是目镜的物。

提问:

你们是怎么看到的?

说出你们是怎么做的。

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那么怎么样才能成正立放大的像和倒立放大的像呢?

短焦距凸透镜和长焦距的凸透镜,它们在位置的放置上有什么要求呢?

短焦距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长焦距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同学们的探究活动很成功,显微镜就是利用两个凸透镜可以使微小物体放得更大这个原理制成的。

组织学生观察课桌上的显微镜,进一步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各元件的作用。

用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可以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那么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呢?

多媒体展示天文爱好者用的望远镜,了解其结构。

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分目镜和物镜)

提问:

我们能不能用两个凸透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呢?

探究:

①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的窗外远处的物体。

注意成像情况。

②再用另一个凸透镜观察上面得到的物体的像。

注意成像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

与显微镜相反,长焦距的放在前面作物镜,然后再用短焦距的作目镜进行观察。

提问:

你能说出望远镜的

原理吗?

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离物镜很近,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被放大了?

(引入视角)

把物体移近或放大的目的是为了增大视角。

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越清楚。

提问:

(1)我们在不同的距离观察同一个物体,视角相同吗?

(2)在相同距离的条件下观察大小不同的物体,他们的视角相同吗?

视角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了望远镜我们就可以增大我们的视角,观察到遥远的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就可以让我们慢慢的去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多媒体展示的望远镜的发展历程(见附件1)及已经探索到宇宙的相关信息。

(见附件2)

伽利略时代的望远镜

观察

感受:

好神奇啊!

想(激起浓厚的兴趣)

组一:

用放大镜来把小物体放大。

组二:

不好,我们刚才使用过放大镜,微小物体放得不够大。

我们现在有个新的想法:

用两个放大镜,把小物体在放大一次的基础上再放大一次。

组一:

我们发现刚才的想法是正确的,用两个放大镜来观察小圆点,小圆点被放得更大了。

组二补充:

我们观察的是小箭头,小箭头不光被放大了,而且是正立的。

组三补充:

我们不光看到了正立的、放大的箭头,还看到了倒立、放大的箭头。

组三:

我们实验时发现,改变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看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然后再拿出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能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回答:

u

短焦距(f=5cm)的凸透镜到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应控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5cm

长焦距的凸透镜(f=10cm)到短焦距凸透镜所成像的距离应控制在一倍焦距以内(即u<10cm)。

学生归纳

显微镜的原理:

第一次(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第二次(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观察,分析,交流

回答:

望远镜

了解结构

设计并实验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1)成倒立缩小的缩小

(2)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了解视角的含义及相关信息。

回答

(1)不同。

距离越远,视角越小。

(2)不同。

物体越大,视角越大。

思考归纳交流回答

视角的大小跟物体本身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观看、自学、感悟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悟科学家

们的伟大贡献,体会宇宙的浩瀚,激起探索欲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后,教师进行进一步补充展示(多媒体)。

学生总结

【课堂检测】

师巡视。

检查。

多媒体展示答案

学生完成后同位互相批改。

(见附件3)

【课后作业】

自己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探索浩瀚宇宙的相关知识。

查阅后写一份观后感。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