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336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docx

届语文二轮复习仿真模拟三无答案

仿真模拟(三)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民歌多口耳相传,如果没有文人关注、仿作以及统治阶层的刻意搜集保存,民歌往往只能自生自灭。

而文人的关注、统治者的搜集,不可避免地出于自身的某种动机或需要。

在如此背景下,南朝民歌所传递出来的审美价值在何种程度上代表了江南民间社会的艺术体验,就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问题了。

根据史籍记载,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经历了由“轻悍”“好勇”到“怯懦”“柔靡”的变化过程。

东晋一朝,江南统治集团的构成发生变化,北方侨姓大族超越江南土著大族而主导国家权力,与此同时,土著大族向侨姓大族的屈从依附乃至对其风流倜傥、贬武鄙武的处世风格的崇拜模仿,极大地影响了统治集团柔靡怯弱的心理转向,并进而推动了自身习性及整个社会风气由“尚武”向“崇文”的变迁。

就下层民众来说,南朝前期崇尚武力、力主抗争的原始道教被改造后,转而成为以延年益寿、消灾治病、求仙问道见长的官方道教。

同时,统治阶层的支持与提倡,促使劝诱忍让与克制的佛教广泛流布,深入人心,逐渐主导了民间宗教信仰,并促成江南地区“好武”这一群体心理结构的解体。

江南风气有如此变化,故晋宋之际逞一时之盛的吴歌西曲多以情歌婉唱见长亦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促发民间歌者有所感的“歌兴”对象,还是赋予民歌以内蕴和情趣的江南风物,无不沾染、寄托甚至浸润了爱情的意义,即使是有关江南民俗事象的歌谣,同样也是以俗写情。

可见,南朝民歌虽然感兴与意蕴各异,但却透过种种对江南事象的体悟与感知,呈现出率然真切、柔美曲折而又意味绵长的唯情气质。

伴随着江南地区的逐步开发、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风气的转变,南朝民歌不仅体现出江南社会以情为重的柔靡风气,而且也以自身的描摹与传唱使得一种富有特色的江南民间审美经验得以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所见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润色和统治者的搜集,因而,所谓南朝民歌在一定意义上已是贵族文人加工后的作品。

南朝民歌流行的4世纪中叶到5世纪中叶,江南经济繁荣,王公贵族往往纵情声色,精于娱乐消遣。

一部分民歌实际出自王公贵族及其所蓄养的歌妓,其余或为民间所作,但大多为文人所修饰。

于是,吴歌西曲由于满足了贵族名士纵情娱乐之需而被大量采撷,士族文人仿制新歌也数量庞大,由此出现了南朝民歌创制的高潮。

民歌中大量表达女子思慕情人、忠诚爱情的篇章,向为贵族文人所喜乐玩赏,而对流离之苦的抒写与咏叹,又与从中原避乱南来的士族官僚们的寄寓流离之悲情正相呼应。

南朝民歌经历了一个被贵族文人重新发现和玩赏的过程,而生成于南朝民歌感时伤怀中的江南民间美学无疑也奠基于这一被发现乃至重塑的过程。

(节选自《甘肃社会科学》,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可能受到文人及统治者自身需要的影响,流传下来的南朝民歌的审美价值能否代表江南民间社会的艺术体验,需重新审视。

B.东晋时期江南统治集团的构成发生的变化影响着其心理转向,推动了自身习性及整个社会风气发生变迁,也带来了审美观的变化。

C.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以及江南风气的转变,一种富有特色的江南民间审美经验得以成型,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

D.南朝民歌经历了一个重新发现和玩赏的过程,与此同时,江南民间美学也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乃至重塑,成为重要的审美体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民歌多为口耳相传,如果没有文人关注、仿作以及统治阶层的刻意搜集保存,往往只能自生自灭,南朝民歌也是如此。

B.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气逐渐由“轻悍”变为“怯懦柔靡”,导致土著大族向侨姓大族屈从依附乃至崇拜模仿其处世风格。

C.南朝民歌多以情歌婉唱见长,抒发情感,吟诵风物,描述民俗事象,无不沾染、寄托甚至浸润着爱情的意义,常常以俗来写情。

D.今天所见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人的润色和统治者的搜集,因而,所谓南朝民歌在一定意义上已经不是最初的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晋时期社会风气由“尚武”向“崇文”转变,这时的原始道教也转而成为以求仙问道见长的官方道教,失却力主抗争的精神。

B.统治阶层的支持与提倡,促使劝诱忍让与克制的佛教逐渐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主导,并促成了江南地区群体心理结构的重新建构。

C.南朝民歌虽然感兴与意蕴各异,但却透过种种对江南事象的体悟与感知,呈现出率然真切、柔美曲折而又意味绵长的唯情气质。

D.由于南朝民歌满足了贵族名士纵情娱乐的需求,而被王公贵族及其歌妓大量采撷,士族文人也纷纷仿制,由此出现了创制高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路  灯

李忠元

小城市郊棚户区的仲夏夜,闷热而昏暗。

然而,这天附近的居民却一反常态,欢呼雀跃着齐聚在新安装的路灯下,进入了路灯点亮的倒计时。

8点整,路灯终于亮起来了,把附近房舍、街道都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一向偏僻的市郊顿时沸腾了起来,人们聚集在王二的小商店门前,欢快地扭起了乡村大秧歌。

有了亮亮堂堂的路灯可真好啊!

在路灯下,街坊邻居像大白天一样畅所欲言,天南地北、三教九流,那叫没完没了地神侃,邻里街坊的感情也因此在路灯点亮的那一瞬间迅速升温。

有了路灯,大家不再猫黑屋子、钻被窝了,纷纷走上了街头,流动的人流因此增加了不少,就连那些市区里的纯城里人也到这里尽情地体验农家夜色的美妙。

人一多,消费就增加了起来,王二的小商店,这时已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实在有点儿满足不了附近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了。

马六看在了眼里,按捺不住心里的一阵阵兴奋……

不久,“马六综合商店”开张了,马六卖日杂、卖针织、卖食品,真是应有尽有!

马六自小就很勤奋,他动用自己的小脑袋一琢磨,又在小店里摆上了两张桌子,烤上了烧烤。

不出马六所料,他的生意真的越来越红火了,实在让周围邻里眼热心跳。

而王二的小商店被马六的店一顶就渐渐地有些不景气,甚至可以说门可罗雀,很少再有人光顾了。

这天深夜,马六刚刚打发走最后一拨顾客,想躺下休息,只听“咣啷”一声,刚才还被路灯照如白昼的小街顿时变得漆黑一片。

这还了得,马六穿上衣服,跑到外面用手电一照,气得跺着脚骂起来。

原来,不知是谁用砖头拍碎了马六店前街上的路灯。

路灯坏了可不是一件小事情,吃烤串的顾客大多在晚上光临小店,生意做不成啊!

马六就往市政和供电局打电话,可等了一整天,连个人影也没盼到,马六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可自己对电一窍不通,实在是无可奈何。

白天还好,一到晚上马六家门前一片漆黑,即使点上了再多的蜡烛,谁也不愿意往黑灯瞎火的地方去,马六家的生意顿时急转直下。

到底是谁拍碎了这宝贝路灯呢?

晚上,闲着没事儿,马六就到王二的商店门前瞎转悠。

这回轮到马六眼热了,王二家的小店几乎被人踏破了门槛……

“一定是王二为了和自己抢生意,才打碎了我家门前的路灯,看我……”马六有些气急败坏地想着,愤愤地走开了。

这天深夜,马六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犹豫再三,还是起床披衣下地,找出孩子玩的旧弹弓,悄悄地隐藏到黑沉沉的夜色里……

他也要去报复——打碎王二门前的路灯……

等电工重新修好了路灯,马六家的小店前又恢复了光明,马六哼着小曲儿,又洋洋得意地做起了烧烤生意。

马六看生意日见起色还憋不住乐呢,可刚刚过去了两天,店前的路灯却又休克了,黑夜里闭上了它光亮的眼睛。

马六的生意又急转直下,屋里屋外变得冷冷清清。

马六出离愤怒了,当即采取了突击行动。

可当他又一次摸黑作案,心里唱着凯旋的战歌班师回朝时,远远地看见自家门前的路灯下有一个神秘的黑影在悄然晃动。

哼,好你个王二啊,路灯都已经坏掉了,你还来落井下石?

我今天不给你好看,你也不知道我马王爷长三只眼!

想到这儿,马六立刻屏住了呼吸,偷偷摸出了那只大弹弓,瞄准目标,运足了劲,就要发射……

可这当儿,马六家门前的路灯却出乎意料“刷”地一下亮了起来,照得四周如同白昼一般,马六望着灯下的那个“修灯人”,“妈呀”一声惊叫起来:

“王二,修好我家路灯的怎么会是你啊?

……”

“我发现你家门前路灯一坏,我家的就跟着闭上了眼儿,所以,要修好我家的路灯得先从你这里下手啊!

”王二看了看马六一本正经地说。

马六听了王二的话一时竟愣在了那里,再也接不上话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详细描写了棚户区居民对路灯点亮的渴盼和路灯亮起来之后的欢乐,为下文王二和马六之间产生矛盾这一情节作好了铺垫。

B.“邻里街坊的感情也因此在路灯点亮的那一瞬间迅速升温”与马六和王二互砸对方门口的路灯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C.王二没有发觉自己门口的路灯是被马六破坏的,并且认为先修好马六门前的路灯自己才有路灯用,所以他在半夜偷偷来到马六门前修灯。

D.小说心理描写运用得很成功,从马六因路灯被毁而着急愤怒,到毁人路灯的得意、到发现修灯人是王二的困惑等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5.小说中马六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小说以“路灯”为题,有情节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其中两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中国内燃机之父”史绍熙:

科教兴国梦 拳拳赤子心

靳莹冯国梧

史绍熙原名史绍华,1916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义庄村的普通农家。

1939年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洋大学获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1945年史绍熙考取公费留英,1949到1951年他受聘为英国威尔士大学斯王西学院研究员,从事内燃机的研究,并在英国《工程》杂志上发表了《稳定流及脉动流的临界雷诺数》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注目。

1951年史绍熙决然放弃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谢绝各种挽留与劝阻,返回祖国并接受母校的邀请,到天津大学任教授。

那时,新中国刚成立,工业基础十分薄弱,高校中也没有内燃机专业。

然而内燃机却是国民经济与国防部门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

史绍熙回国后第二年便在天津大学建立了内燃机专业,亲任内燃机教研室主任并讲授热工学、气体动力学、燃烧学、内燃机设计、高速柴油机原理与设计等课程;同时组织翻译了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苏联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建立了内燃机实验室,成为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1987年,他主持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亲任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同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内燃机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科学研究中,史绍熙总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我国当时工业和经济正处于一个极其困难的时期,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了既适合中国国情又兼具传统燃烧方式长处的新型燃烧系统——复合式燃烧过程,这是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被列为新中国成立50年共和国科技丰碑与重大发明之一。

接着,他组织开发了当时国家急需的105系列柴油机、85系列柴油机等,并研究开发成功我国第一台转速为3000转/分以上的高速柴油机和第一台两级自由活塞式发动机压气机。

1978年,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积极支持创建了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史绍熙在忙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

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

1983年他创办了《内燃机学报》,1984年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380多万字的《柴油机设计手册》。

1980年,史绍熙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的同时,还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史绍熙始终走在国际学术的前沿,连续多届在国际内燃机会议上主持会议、宣读论文。

他的成就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他相继担任国际内燃机学会领导小组成员、常务理事和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内燃机会议是世界公认的内燃机科学技术领域中最高的学术会议,在史绍熙的大力争取下,经国务院批准,1989年在天津成功地举办了第18届国际内燃机会议。

他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到国际顶级会议上作报告,史绍熙手携手地把一批批年轻的学者带上了国际内燃机的学术舞台。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史绍熙主张要培养“专业素质做经线,道德素质做纬线”的综合型人才,他自己更是做到率先垂范。

2000年4月份,84岁的史绍熙动了大手术,可他当时还带着7名博士生,其中两位要在6月份要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为此,史绍熙坚持5月中旬就出院回家,由于伤口尚未长好,他一只手按住疼痛的伤口,一只手修改研究生论文;还与学生们详细地讨论问题,鼓励他们充分做好答辩准备。

两位博士生顺利地通过答辩,史绍熙很高兴,却精疲力尽地连说话都困难了。

香港理工大学于2000年9月18日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由于重病在身,史绍熙的论文尚未完成。

开会在即,理工大学来函敦请赴会。

他已自知不可能赴会,但仍要坚守信义,必须把论文寄去。

那时,他已是再次入院抢救了。

清晨,史绍熙悄悄起身,伏案写论文。

医生查房时发现他的输液管内充满红色,原来由于他起身写作,引起了血液倒流,医生们见状,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论文终于在8月末寄出了。

此时离辞世只有15天,他还对国外来的E-mail进行了回复。

史绍熙辞世时,家中的书桌上还放着一批未能回复的E-mail和信件。

(摘自2016年9月29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史绍熙虽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但他品学兼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在大学里从事内燃机专业的学习,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引发世界瞩目。

B.史绍熙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内燃机专业,亲自授课,亲自翻译专著,他是中国内燃机及燃烧学学科的奠基人。

C.史绍熙总是以国家需要为先,在建国之初,他认识到内燃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改进或研制了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内燃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D.史绍熙注重德育,在德行方面成为公认的楷模,他做了大手术后忍痛修改学生论文,还耐心地给学生讲课;重病时仍不忘学术会议,坚持写完论文并寄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我国高等学校通用的第一套内燃机教材及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史绍熙参照苏联教材并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编写的。

B.我国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燃烧系统是史绍熙于1959年创造性地提出来的,它适应了当时我国的制造工艺水平与使用条件,荣获了1982年国家发明二等奖。

C.史绍熙与王补宣院士一起推动了工程热物理这一新兴学科的确立。

他还致力于专著、论著和大型工具书的编纂工作,一步步引领中国的内燃机行业走向世界。

D.搞科研工作不能故步自封,需要“走出去”,史绍熙不断推荐、带领青年学者到国外顶级实验室深造,终于使自己成为“全国内燃机行业公认的一代宗师”。

E.在介绍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时主要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同时用了很多数据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

9.史绍熙对我国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

茂陵杜业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

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业为“大冠杜子夏”云。

于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

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武库令。

职闲无事,钦所好也。

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

钦上对曰:

“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

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

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

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

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

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

太后涕泣为不食。

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

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

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

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

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

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

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

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凤白行其策。

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

优游不仕,以寿终。

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

(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传第三十,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B.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C.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D.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同姓字”指文中杜钦、杜业都是字子夏。

古代男子成人,取别名为字,以表其德。

B.“衣冠”在古代指士以上的服装。

代指缙绅、名门世族,又借指绅士、礼教、斯文。

C.“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

D.“二千石”指郡守,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有此称,是当时中央政府高级别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钦喜欢读书,极有才能。

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家境富裕,但是一只眼睛瞎了,所以不喜欢当小官。

与茂陵人杜业都以才能扬名京师。

B.杜钦学识渊博,且有智谋。

时有日食、地震之变,皇上下诏推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合阳侯梁放推荐杜钦。

杜钦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C.杜钦善于谋划,能出善政。

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镇压安抚四边的少数民族。

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

D.杜钦出谋划策,帮助王凤。

大将军王凤被京兆尹王章弹劾诬陷,杜钦让王凤上疏请罪,请求退休,文辞十分悲哀。

皇上因此没有处理王凤。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武库令。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4~15题。

[中吕]满庭芳·山中杂兴

张可久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①。

伴赤松②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③。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注]①沧浪:

出自《楚辞·渔父》:

这里代指避世隐居。

②赤松:

指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③何郎:

何逊,南朝梁的文学家,喜爱梅花,日夕吟咏其下。

14.下面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风波”,本指江河湖海上的风浪,这里指作者经历过的人世间的是非纠葛。

B.“急”字和“顿”字,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想摆脱利锁名缰的急迫心情。

C.“故园”两句,写作者对故乡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梦到了家乡的沧浪江。

D.曲子的后三句写作者终于回到了自己隐居的故乡,描绘出一种清幽沉醉之意。

E.古代诗歌以“山中”为题的大多写隐居生活或托以归隐之思,本曲亦如此。

15.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请结合全曲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面对盘根错节的贪腐案件,调查组办案人员抱持坚定信念,纵使拔出萝卜带出泥,也绝不杯弓蛇影,看了佛面看僧面。

②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过之后,主席团成员从舞台两侧粉墨登场,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

③张某采用移花接木的手段,用自己的照片伪造了一份大货车驾驶证,企图蒙混过关,没想到还是被执勤交警当场查获。

④地摊上的这位算命先生正

地给人预测着前程,见警察来了,急忙收起幌子走人,哪知警察早已堵住了他的去路。

⑤这次自驾出行活动,我们一行人不仅游览了香格里拉、梅里雪山这些擢发难数的美景,更体验了藏族独特的人文风情。

⑥总有那么一些人,听到别人的批评建议不是闻过则喜,而是认为别人跟他过不去,长此以往,必然自坠深渊,不能自拔。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