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4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浦新王牌 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 周Q老师 高三语文.docx

黄浦新王牌秋季周末同步提高补习班周Q老师高三语文

2014秋季高三语文复习计划(高三周Q老师)

共19次课。

秋季班学习内容及资料较为丰厚,主要包含:

1、高一~高三课内所有单元复习资料

2、高考现代文阅读技巧点拨和能力提升

3、高考各大题分类辅导和综合训练(除默写外的所有大题按高考模式再梳理)

4、议论文写作指导,在审题达标的基础上侧重结构层次和语言文字的流畅

5、2014学年时事积累

每次课程均包括以上内容,丰富全面,形式多样,注重讲解和引导。

每次两个作文题,求同存异,精准辨析,注重实战演练;且有作文修改和例文赏析,教学互动性强。

除作文外,所选例题尽量避开2013年各区一模二模,与学校教学真正互补。

 

范例1

高一课内复习

(一)

《蒹葭》《诗二首》《病梅馆记》第一、三单元

一、填空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又称或。

它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三个部分,;从表现手法看,可分为、、,它们统称为诗经“”。

《蒹葭》从内容上看,属于“”;从表现手法上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

2、《诗经》以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的艺术效果。

3、诗歌从体裁上分为、。

从题材上分为,,,,,等。

《咏史》《饮酒》从体裁上属于,从题材上分别属于和。

4、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大家争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有了成语“”。

陶渊明,一名,字,别号,后世称,其“”的精神为后世景仰。

5、词又称、、。

“沁园春”是。

6、《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的描绘,,表达了青年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气魄。

7、《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通过对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描述和议论,阐发作者对于“美丽”一词的真正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文中居里夫人的美主要体现在外貌和精神两个方面。

后者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重点,根据文意,可以概括为:

、、和。

这种内在的美,是一种永恒的、永远留驻人间的美,具有永恒的价值。

8、《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作者以宋玉、范仲淹苦读来表现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执著,以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革命来衬托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以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种写作手法是。

9、《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国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

等。

他的艺术特点是“”,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

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给予他们深深的同情。

10、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但又在,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结尾艺术,被称为“”。

11、《邂逅霍金》叙述了作者在剑桥大学偶遇霍金一事,深入阐发了作者对于尊重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指出霍金平静的生活源于。

12、龚自珍,号,(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13、《病梅馆记》一文,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

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的强烈愿望。

二、默写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2、鹰击长空,,。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

5、,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6、指点江山,,。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8、,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9、,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10、,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11、,英俊沉下僚。

12、,飞鸟相与还。

13、此中有真意,。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白露未晞

2、溯游从之

3、世胄蹑高位

4、飞鸟相与还

5、挥斥方遒:

6、以欹为美

7、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8、斫直,删密,锄正

9、鬻梅者

10、夭其稚枝

1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12、遏其生气

13、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14、既泣之三日

15、悉埋于地

16、甘受诟厉

17、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18、安得使予多暇日

19、穷予生之光阴

高一课内复习

(一)

《蒹葭》《诗二首》《病梅馆记》第一、三单元

一、填空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或《诗》。

它《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从内容上看,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从表现手法看,可分为赋、比、兴,它们统称为诗经“六义”。

《蒹葭》从内容上看,属于“风”;从表现手法上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兴”。

2、《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3、诗歌从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从题材上分为山水田园,边塞,咏物,咏史怀古,羁旅,怀人,哲理,别友等。

《咏史》《饮酒》从体裁上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分别属于咏史和田园。

4、左思以十年时间写成《三都赋》,大家争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有了成语“洛阳纸贵”。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后世称靖节先生,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后世景仰。

5、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

“沁园春”是词牌名。

6、《沁园春·长沙》通过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的描绘,借景抒情言志,表达了青年革命者的豪情壮志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气魄。

7、《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通过对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描述和议论,阐发作者对于“美丽”一词的真正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文中居里夫人的美主要体现在外貌和精神两个方面。

后者是作者所着力表现的重点,根据文意,可以概括为:

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排除干扰的执著态度、驾驭规律的智慧和不重名利的脱俗。

这种内在的美,是一种永恒的、永远留驻人间的美,具有永恒的价值。

8、《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作者以宋玉、范仲淹苦读来表现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执著,以斯佗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革命来衬托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以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这种写作手法是类比。

9、《最后的常春藤叶》作者是美国小说家欧·亨利。

他的代表作主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等。

他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微笑”,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

作品多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小人物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心灵的创伤,寄寓他们深深的同情。

10、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结尾艺术,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11、《邂逅霍金》叙述了作者在剑桥大学偶遇霍金一事,深入阐发了作者对于尊重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指出霍金平静的生活源于和谐、宽松、平等、充分尊重个人自由的人文环境。

12、龚自珍,号定庵,清末(朝代)思想家、文学家。

13、《病梅馆记》一文,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二、默写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6、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8、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9、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10、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11、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白露未晞干,晒干

2、溯游从之逆流而上

3、世胄蹑高位后裔登

4、飞鸟相与还一起

5、挥斥方遒:

强劲

6、以欹为美:

倾斜的枝条

7、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公开宣告约束

8、斫直,删密,锄正:

9、鬻梅者:

10、夭其稚枝:

使……摧折

11、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智慧能力

12、遏其生气:

阻碍

13、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的主谓取独到这个地步

14、既泣之三日:

已经为……哭泣

15、悉埋于地:

全部

16、甘受诟厉:

情愿辱骂

17、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开辟

18、安得使予多暇日:

空闲

穷予生之光阴:

穷尽

范例2

高考语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1、行李:

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

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左右:

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致死:

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5、行政:

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6、地方:

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7、东面:

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8、面目:

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9、至于:

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今,表示另提一事。

10、大方:

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1、以致:

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2、山东:

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3、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今,程度副词。

14、足下:

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5、幼稚:

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6、人事:

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人的活动。

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17、怀抱:

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18、纵情:

古,骄傲,如“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今,尽情。

19、见机:

古,看到细微的预兆,如“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今,看机会,看形势,如“见机行事”。

20、猖狂:

古,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肆无忌惮。

21、学者:

古,求学的人,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今,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2、从而:

古,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如“吾从而师之”;今,连词,表示目的或结果。

23、众人:

古,一般人,如“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今,大家,很多人。

24、不必:

古,不一定,如“弟子不必不如师”;今,不需要。

25、可怜:

古,可惜,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

今,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感谢怜悯。

26、从事:

随从人员,名词,如“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今,干某项事业。

27、其实:

古,它的真相,如“自以为得其实”;

他实际上,如“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它结果实,如“不抑耗其实而已”;

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8、方丈:

古,一丈见方,如“室仅方丈,可容一人”;今,寺院的主持。

29、往往:

古,到处,如“墙往往而是”;今,相当于“每每”“常常”。

30、颜色:

古,脸色,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今,色彩。

31、不行:

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

32、成立:

古,成人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3、洗马:

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臣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34、上报:

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35、告诉:

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36、区区:

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37、辛苦:

古,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38、少年:

古,青年,如“吾与当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今,少年儿童。

39、志气:

古,心志和气力,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今,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

40、错置:

古,相互交错,如“嘉木异石错置”;今,放错了地方。

41、牢笼:

古,包罗,如“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今,关住鸟兽的东西。

42、同归:

古,一样的归宿,如“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今,一同回去。

43、形容:

古,形体容貌,名词,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今,动词,描述。

44、风流:

古,风韵,如“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今,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45、风骚:

古,姿容俏丽,如“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今,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46、偏僻:

古,偏激,不端正,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47、春秋:

古,一年,如“蟪蛄不知春秋”;

年龄,如“春秋鼎盛”

今,春天与秋天。

48、虽然:

古,即使这样,但是。

如“虽然,犹有未树也”;今,连词。

49、舅姑:

古,公公婆婆,如“既而将诉于舅姑”;今,舅舅和姑姑。

50、流涕:

古,流眼泪,如“言讫,嘘唏流涕”;今,流鼻涕。

51-100略

范例3

文学文化常识

一.作家作品

1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

公安三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豪放派词人:

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

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

李白、杜甫。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6屈原:

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史书: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又称《太史公书》),作者司马迁(西汉),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

有:

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130篇。

《战国策》国别体,作者刘向(西汉末),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编年体,作者左丘明(春秋,鲁国人)。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资治通鉴》编年体,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公1362年间的史事。

11“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14书法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

孔子孟子、法家:

韩非子、道家:

庄子、列子、墨家:

墨子

16边塞诗人:

高适、岑参、王昌龄

17唐宗:

唐太宗李世民宋祖:

宋太祖赵匡胤秦皇:

秦始皇嬴政汉武:

汉武帝刘彻

18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9“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曹雪芹)、《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

20乐府双壁: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1“四大民间传说”:

《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22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3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24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25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

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泼溜希金(果戈理《死灵魂》)

阿巴贡(莫里哀《吝啬鬼》)。

26中国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

(出自《儒林外史》吴敬梓)

27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俄)、莫泊桑(法)、马克·吐温(美)、欧·亨利(美)

28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大戏剧:

《威尼斯商人》、《仲夏之夜》、《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二、文化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

家乡;

2桃李:

学生;

3社稷、轩辕:

国家;

4南冠:

囚犯;

5同窗:

同学;

6烽烟:

战争;

7巾帼:

妇女;

8丝竹:

音乐;

9须眉:

男子;

10婵娟、嫦娥:

月亮;

11手足:

兄弟;

12汗青:

史册;

13伉俪:

夫妻;

14白丁、布衣:

百姓;

15伛偻,黄发:

老人;

16桑麻:

农事;

17提携,垂髫:

小孩;

18三尺:

法律;

19膝下:

父母;

20华盖:

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

书信;

22庙堂:

朝廷;

23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

第一;

(二)各种合称

1岁寒三友:

松、竹、梅。

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2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竹”见上条。

3文人四友:

琴、棋、书、画。

4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

5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6《诗经》“六义”指:

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7三纲五常: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

仁、义、礼、智、信。

8“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9三皇:

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10五金:

金、银、铜、铁、锡。

11五味:

酸、甜、苦、辣、咸。

12五行:

金、木、水、火、土。

13“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

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14三教九流:

“三教”:

儒教、佛教、道教;“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5干支纪年法: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6孟仲季,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例如孟春、仲春、季春。

17朔望晦,朔:

每月初一;望:

每月十五;既望:

每月十六;晦:

每月最后一天

18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19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

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20中国十大名曲:

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萧鼓,渔谯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21中国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屯溪绿茶,祁门红茶,信阳毛尖,君山银针,普洱茶,滇红茶。

(三)古代教育

1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古代科举考试(从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试,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②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第名叫解(jiè)员。

③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④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三甲: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时间:

每年一次、三年一次(秋)、三年一次(春)、会试后同年4月

地点:

府(州)县、省城、礼部(京城)、宫殿

应试者:

儒生、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获取功名:

秀才、(举人)第一名为解元、(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进士)前三名为:

状元、榜眼、探花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类:

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连登三甲(三元及第):

解元——会元——状元古代科举考试

(四)特殊称谓

1百姓的称谓:

布衣、黎民、庶民、苍生、氓。

2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之交:

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

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

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五)年龄称谓

垂髫:

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

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女孩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

20岁。

而立:

30岁。

不惑:

40岁。

知天命:

50岁。

花甲:

60岁。

古稀:

70岁。

耄耋:

80岁、90岁。

期颐:

100岁。

(六)古代官职

1迁:

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谪:

降职并远调。

3拜:

授给官职。

4授:

授予官职。

5擢:

选拔,提拔。

6除:

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罢:

罢免、停职。

8免:

免除官职。

9黜:

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七)古代地理

1阴:

山北水南阳:

山南水北

2左:

东为左右:

西为右。

3河:

黄河。

江:

长江

4五岳: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