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642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docx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①标高为“海拔”,单位为“米或m”;如果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米。

②同线等高

③等高距全图一致

④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⑤“现实中”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中”在陡崖峭壁处因投影可能重合

⑥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总是指向海拔降低的方向

⑦特殊等高线:

海岸线表示0米等高线

2.确定等高线数值:

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即高程)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

相邻两条线的差值为一个等高距或0

3.确定某点的海拔

①在等高线上。

②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插入法读数,数值大小为“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③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则读数。

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如下图,A区域海拔高于200米,B区域海拔低于150米。

  

4.确定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分别读出两点的海拔,然后相减。

5.确定陡崖的相对高度

分别读出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然后相减。

陡崖的相对高度也可用(n-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上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与3不同之处是含有“等号”)

6.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

7.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

200米以下可能为平原;500米等高线可区分山地和丘陵

8.判断坡度陡缓、可否直视

①同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若某坡面等高线间隔相等表示均匀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则为凸坡。

②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综合比较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③进而用剖面图,判断两点可否直视

9.判断地势高低:

可根据海拔、示坡线、河流等判断。

10.判断山脉的走向和坡向(阴阳坡、迎风坡)

山脉的走向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常用两端的方位表示。

阴阳坡:

正午阳光的照射情况

迎风坡:

与风向的位置关系

11.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水系、水文特征

①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

根据地形,河流只能分布于山谷(可互判);山脊(线)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②判断河流的流向:

从高处流向低处。

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③地势与流向的互判。

④河流的落差及流速;等高线稀疏的河谷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河谷表示陡坡,水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

⑤判别内(外)流河。

如右图所示,此河为内流河。

⑥判别水系形状: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⑦河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密度大,山区河流短小

⑧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

⑨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12.判断气候特征

①计算温度

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南亚

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⑥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补充:

一些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图,如:

新月形沙丘、火山、梯田。

新月形沙丘

梯田

火山

图示

判断

等高线形似新月

海拔较低

从示坡线或海拔变化可判断火山口

特征

相对高度较小;迎风坡等高线稀,背风坡密

等高线稀疏和密集处差别大

等高线为近似圆形

补充:

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它们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

地质构造

形成原因

构造特征

构造地貌

实例

现实意义

褶皱

背斜[]

当水平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形态看:

岩层向上弯曲隆起;从岩层顺序看:

中心老,两翼新[]

常形成山岭;但背斜的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

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找矿:

良好的储油构造

向斜

从形态看:

岩层向下弯曲变形;从岩层顺序看:

中心新,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成为山岭

找水:

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承受的程度,岩体就会发生破裂错动、位移

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低地;在断裂带上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工程建设如隧道通过断层时必须加固;水库、大坝等选址应避开断层带

【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A1E2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

回答39-40题。

39.图中字母P等高线的数值为

A.712米B.713米C.714米 D.715米

40.图示地貌景观形成原因是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风蚀蘑菇。

【全品答案解析】39.D40.B

解析:

39题,题目等高线为风蚀蘑菇地形图,虚线为不可见部分,图中字母P等高线的数值为715米,见下图:

40题,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B正确。

补充:

自然因素与聚落发展:

(1)地形:

聚落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原因: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

(2)气候:

聚落多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临海边缘地带。

原因:

温和湿润(适度的气温、适量的降水)。

(3)河流:

聚落多沿河分布。

原因:

可为聚落提供水源;可提供便利的水运。

如长江沿线城市: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发展:

(1)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铁矿)、大庆(石油)。

(2)交通:

沿河、沿大道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规模大。

如湖南株洲(京广线与、浙赣线、湘黔线交汇处),郑州(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

(3)政策:

国家特殊政策、促进城市发展,例如深圳特区的发展。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

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

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

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估算陡崖的高度、海拔:

读图:

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

(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海拔):

a.ﻩ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H大+d

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

 

补充:

(一)等值线图的共性如下:

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有其共性,其基本的读图步骤如下:

1.读数值——等值差;变化规律。

2.看疏密状况——了解变化趋势。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三)等值线图的值或值域判读

1.紧邻河流但分别位于河流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相同。

2.分别位于同一等值线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绝不相等。

3.海岸线高程为0米。

4.“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值域)。

5.“凸低中高,凸高中低”——半闭合等值线内部的值(值域)。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⑴判读规律:

 

①数值大小: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

③形状特征: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

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

(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示意图如下)

注:

宏观地形主要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微观地形主要为山峰(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洼地)。

方格状经纬图或经纬度数值判读方向:

①确定南北:

同为北纬,纬度值大者在北;同为南纬,纬度值大者在南。

一北纬一南纬,北纬在北,南纬在南;

②确定东西:

同为东经,经度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经度值大者在西。

一东经一西经分情况讨论:

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在东方;经度和大于180°,西经度在东方。

【思路点拨】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类型

补给季节

补给特点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代表地区

径流量季节变化

雨水

一般夏秋两季为主

时间集中

不连续

水量变化大

降水量多少

降水季节分配

降水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

东部季风区

最典型

季节性积雪

融水

春季

时间性

连续性

水量稳定

气温高低

积雪量多少

地形状况

东北

地区

永久性冰雪

融水

夏季为主

时间性

明显季节

变化

水量稳定

太阳辐射

气温变化

积雪冰川储量

西北

青藏

地区

湖泊水

全年

较稳定

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和水位

湖泊水量大小

普遍

地下水

全年

稳定

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补给区降水量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关系

普遍

【思路点拨】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

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

(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000hPa,PD′=PC′=500hPa。

(2)从高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PA′>PA,PD>PD′,PB>PB′,PC′>PC。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

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从大到小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

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

地面温度较高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地面气压较低;地面温度较低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地面气压较高。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

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得出该地地面温度较高的结论。

 

补充:

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

(1)选点

水库 

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出口最窄处;其次还应避开地质断裂地带,并要考虑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港口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航空港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2)选线

公路、铁路线

一般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平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一般要遵循沿等高线修筑的原则,避免通过陡崖、沼泽、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尽量少过河建桥,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管线

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3)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

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处 

等高线的判读“五读” :

(1)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疏密程度——密陡疏缓。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3)极值——某区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况,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4)弯曲状况——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

(5)闭合等高线——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1.图7为“我国某区域的地貌景观图和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5~17题。

图7

15.图示区域内QP两地最大高差最接近

A.55m   B.59m C.60m D.61 m

16.该区域盛行风向是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17.最有可能分布在ﻩ

A.柴达木盆地  B.洞庭湖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江南丘陵

2.读地中海沿岸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问题28~29题

28.图中湖泊的①②③④四地地形最为平坦的是

A.①ﻩﻩﻩﻩB.②ﻩﻩﻩC.③D.④

29.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B.图中最高处海拔为550~600米

C.夏季河流流量较小 ﻩﻩD.乙处位于山谷

3.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7~8题。

7.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8.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

 ①地下水位高②蒸发大 ③降水少  ④地势平坦  ⑤降水强度大⑥植被丰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D.①③⑤⑥

4.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最终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

图甲是图乙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分水岭从I经Ⅱ演化到III,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

读图完成6-7题。

6.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a     B.b   C.c  D.d

7.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5.下图为广西某地等高线图,该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腾不息。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有大小两个湖泊,其中有一个为壮丽的瀑布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该湖泊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瀑布的高度可能为:

A.20m B.50mC.90m D.120m

5.当地村民发现图示地区山青水秀,特别是每到夏季云雾缭绕。

于是在甲、乙两个地方发展了农家乐,但每到冬季,就发现乙农家乐生意冷淡,其中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乙地山高林密,视线不好,不利于欣赏风景

B.乙农家乐收费标准过高、服务质量不好

C.乙农家乐冬季光照条件不好,餐饮环境阴冷、光线阴暗

D.乙农家乐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大,餐饮环境阴冷

 

5.材料一 图10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甲、乙、丙、丁四河段均为M河一部分。

    图10

材料二图11为M河段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11

材料三近年来该地区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春小麦的不利影响,采取覆盖免耕技术,即收割时留茬20 cm左右,收割后将秸秆均匀撒在地表,次年春播时采用免耕播种机播种,使春小麦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分析乙地形成鹅卵石堆积区的主要原因。

(8分)

(2)试解释M河乙丁河段为时令河的原因。

(10分)

(3)分析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10分

6.某校组织生去浙江省某山区进行夏令营活动,需要借助地形图完成相应的活动安排与设计。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A、B、C、D四个地点,最合适在活动期间搭帐篷宿营的是:

ﻫ  A.A地B.B地   C.C地 D.D地

4.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判读,认识正确的是:

ﻫ A.该地是由两座山峰组成的丘陵地区

B.河道弯曲,河流湍急ﻫ  C.陡崖的相对高度不超过120米  

D.山体险峻,坡陡谷深

 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当地环境特点的是:

   A.穿行在漫山遍野的茶树间   B.狂风暴雨席卷当地

C.河岸不时崩塌,河水中夹杂大量泥沙 D.大片的竹林中隐藏着农家

7.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50米,瀑布的落差为22米,据此完成5-6题. 

5.Q地的海拔可能为ﻫA.550米 B.320米 C.520米  D.420米

6.图中河流最低处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140米 B.160米C.360米 D.260米

8.读某地等高线图(等高距:

50米),回答3~4题。

3.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北流向东南ﻫC.西南流向东北

D.东南流向西北

4.X点和Y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ﻫA.250米   B.200米 C.150米  D.100米

9.读“某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西流向东 D.从西南流向东北

5.若X数值为500,图中A处

A.海拔小于500米 B.海拔大于6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D.海拔小于400米

10.读北半球某地等值线图(图中a>b>C),

34.如果该图是等高线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地貌是盆地

 B.图示地质构造是背斜

C.N处的植被比M处的植被生长的好

D. M处的坡度比N处缓

35.如果该图是等压线图,则     

 A.图示天气系统是顺时针方向的气旋

B.M处为东北风, N处是西南风

   C.受该天气系统控制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小

D.M处的风力比N处风力大

11.读“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地等高线(单位:

米)分布图”(图2),完成4—6题。

4.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南高北低    B.夏季降水甲地少于乙地

C.最高处海拔为830米 D.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5.陡崖处的相对高度约为

A.166米 B.298米    C.369米 D.500米

6.图2中河流上游的剖面图,有可能是图3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