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647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docx

语文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小说阅读1

2011高考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教学资源网

小说阅读

(1)

1.阅读文章,回答

坚硬的荒原

[乌拉圭]何塞·恩里克·罗多

坚硬的荒原,一望无际,灰茫茫的,朴实得连一条皱纹都没有。

凄清,空旷,荒凉,寒冷,笼罩在铅似的穹隆下。

荒原上站着一位高大的老人:

瘦骨嶙峋,古铜色的脸,没有胡须。

高大的老人站在那里,宛似一株光秃秃的树木。

他的双眼像那荒原和天空一样冷峻;鼻似刀裁,斧头般坚硬;肌肉像那荒凉的土地一样粗犷;双唇不比宝剑的锋刃更厚。

老人身旁站着三个僵硬、消瘦、穷苦的孩子。

三个可怜的孩子瑟瑟发抖,老人无动于衷,目空一切。

犹如那坚硬荒原的品格。

老人手里有一把细小的种子,另一只手,伸着食指,戳着空气,宛似戳着青铜铸成的东西。

此时此刻,他抓着一个孩子松弛的脖子,把手里的种子给他看,并用下冰雹似的声音对他说:

“刨坑,把它种上。

”然后将他那战栗的身体放下。

那孩子扑通一声,像一袋装满卵石的不大不小的口袋落在坚硬的荒原上。

“爹,”孩子抽泣着,“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邦邦的,我怎么刨呢?

“用牙啃。

”又是下冰雹似的声音。

他抬起一只脚,放在那孩子软弱无力的脖予上。

可怜的孩子,牙齿咔咔作响,啃着岩石的表面,宛似在石头上磨刀。

如此过了许久,许久,那孩子终于在岩石上开出了一个骷髅大小的坑穴。

然后又啃啊,啃啊,带着微弱的呻吟。

可怜的孩子在老人脚下啃着,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像那坚硬的荒原一样。

当坑穴达到需要的深度,老人抬起了脚。

谁若是亲临其境,会越发心痛,因为那孩子,依然是孩子,却已是满头白发。

老人用脚把他踢到一边,接着提起第二个孩子,这孩子已颤抖着目睹了全部经过。

“给种子攒土。

”老人对他说。

[来源:

高考试题库]

“爹,”孩子怯生生地问道,“哪里有土啊?

”“风里有,把风里的土攒起来。

”老人回答,并用拇指与食指将孩子可怜的下巴掰开,孩子迎着风,用舌头和喉咙将风中飘扬的尘土收拢起来,然后,再将那微不足道的粉末吐出。

又过了许久,许久,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地站在荒原上。

当坑穴填满了土,老人撒下种子,将第二个孩子丢在一旁。

这孩子像被榨干了果汁的空壳,痛苦使他头发变白。

老人对此不屑一顾,然后又提起最后一个孩子,指着埋好的种子对他说:

“浇水。

”孩子难过得缩成一团,似乎在问他:

“爹,哪里有水啊?

”“哭,你眼睛里有。

”老人回答,说着扭转他两只无力的小手,孩子眼中顿时刷刷落泪,干渴的尘土吸取着,就这样哭了许久,许久。

泪水汇成一条哀怨的细流抚摸着土坑的四周。

种子从地表探出了头,然后抽出嫩芽,长出几片叶片。

在孩子哭泣的同时,小树增加着枝叶,又经过了许久,许久,直到那棵树主干挺拔,树冠繁茂枝叶和花朵洋溢着芳香,比那冷若冰霜、纹丝不动的老人更高大,孤零零地屹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天上的鸟儿都来到树枝上筑巢,它的花儿已经结出果实。

老人放开了孩子,孩子已经停止哭泣,满头白发。

三个孩子向树上的果实伸出贪婪的手臂,但是那又瘦又高的人抓住了他们的脖子,像抓住幼崽一样,取出一粒种子,把他们带到附近的另一块岩石旁,抬起一只脚,将第一个孩子的牙齿按在地上。

那孩子在老人的脚下,牙齿咔咔作响,重新啃着岩石的表面。

老人冷若冰霜,纹丝不动,默不作声,站立在坚硬的荒原上。

那荒原是我们的生命;那冷酷无情的硬汉是我们的意志;那三个瑟瑟发抖的孩子是我们的内脏、我们的机能、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意志从它们的弱小无依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去征服世界和冲破神秘的黑暗。

一抔尘土,被转瞬即逝的风吹起,当风停息时,又重新散落在地上;一抔尘土,软弱、短暂、幼小的生灵蕴藏着特殊的力量,无拘无束的力量,这力量胜过大海的怒涛、山岳的引力和星球的运转;一杯尘土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万物神秘的要素并对它说:

“如果你作为自由的力量而存在并自觉地行动,你便像我一样,便是一种意志;我与你同族,我是你的同类;然而如果你是盲目的、听天由命的力量,如果世界只是一支在无限的空间往返的奴隶的巡逻队,如果它屈从于一种连自身也毫无意识的黑暗,那我就比你强得多,请把我给你起的名字还给我,因为在天地万物之中,唯我为大。

(1).分析文章开头对荒原景物描写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4分)

(2).拉丁美洲的作家常常借助象征,使作品仿佛形成一个抽象、自足的世界。

请概括文中荒原、老人、三个孩子的象征意义以及文章的主题。

(5分)

(3).文章题为“坚硬的荒原”,而大量的文字写老人和小孩。

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

答案:

1(4分)【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突出荒原的凄清、空旷、荒凉和寒冷(1分),为下文写老人和孩子在荒原上种树作铺垫(1分)。

2.(5分)【那一望无际坚硬如铁的荒原象征着生命(1分);瘦骨嶙峋、冷若冰霜的老人象征着意志(1分);而那三个消瘦、穷苦的可怜的孩子是人的机能的象征(1分)。

人的生命就像荒芜的原野,要通过坚强的意志,充分调动起人的各项机能,开拓出生命的绿洲,只要能战胜自己,就能征服世界,就像文后所写的:

“天地万物之中,惟我为大。

”(2分)】

3.(6分)【探究角度提示:

①“坚硬的荒原”是文章表现的主体,以人类抗争的艰难来衬托“坚硬的荒原”的威力与险恶。

②“坚硬的荒原”是人类奋力抗争的背景(或对象),以“坚硬的荒原”衬托人类不屈的抗争精神。

③“坚硬的荒原”与具有坚硬荒原的品格的人类都是文章表现的主体,在荒原和人类的对峙关系中,表现生存环境的险恶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补充意见:

文章题为“坚硬的荒原”,却用大量的文字写老人和小孩,这样安排的理由可作以下分析:

①生命是坚硬的,然而意志所统帅的机能和力量却能将之开垦,使之肥沃。

②生命是荒凉的,唯有意志统帅的机能和力量,能使之植物繁茂,花香洋溢。

③生命是坚硬、荒凉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能够调动人的全部机能和力量,我们就能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④总之,作者这样安排,强调了人的意志和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篇文章可以看作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颂歌。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锁何敏翔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

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楞。

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地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

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

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

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

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

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

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来源:

G]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

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

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

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

小川拔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

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

满面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

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断成两截。

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又污秽不堪的东西。

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

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

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这篇小说写了哪几把锁。

(4分)

2.文中的“我”对突出“大姑”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文章划线部分连用四个“我”意图何在?

(5分)

3.中国艺术最讲究“空白”,“空白”往往是中国艺术家要着力表现的内容。

所谓空白,是一种省略的含蓄。

请你从这篇小说中找出一处艺术空白,并解读其妙处。

(6分)

答案:

1.(4分)门锁、双保险锁,(2分)心锁;(2分)

其他答案:

或者物质的锁、精神的锁;或者实锁、虚锁。

2.(6分)以我的良知与大姑的世俗进行反衬、对比,突出大姑的世俗、庸俗。

(3分)突出我的心灵所受到的震撼和冲击。

(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3.(6分)例:

文章以“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收尾,留下让人回味思索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突出“世俗杀人,浪子难回头”的主旨。

从文章构思、段落、句子、词语乃至一个标点切入都可以举例回答举例2分;赏析4分(按0—2—4三个等级打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

“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

“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

“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

“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

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

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

见我还是大刺刺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顽囚!

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

“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

“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

“总赖顾。

”差拨道:

“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

“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

“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

“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

““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

“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

“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

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

“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

“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

“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

“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

“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来源:

高考试题库GKSTK.COM]

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5分)

3.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

“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6分)

答案:

1.(4分)【考点说明】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每答出一点给2分)

2.(5分)【考点说明】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答案示例】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2分)[来源:

高考试题库]

①对比法。

(1分,“对比法”答成“讽刺的方法”,也可给分。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考点说明】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答案示例】两种身份:

①教头身份。

②配军身份。

四种性格和心理:

①谨慎小心。

②沉着冷静。

③隐忍顺从。

④顾及颜面。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某一身份进行论述、探究,即可根据合理程度和论述情况酌情给分;林冲的性格和心理,答成“逆来顺受、隐忍顺从、委曲求全、忍耐屈从、忍辱求全、苟且偷安、小心谨慎、沉着冷静、顾及颜面”等,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看望

[德国]海·格兰特高考试题库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

“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

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

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

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

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

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来源:

G]

“培德,儿子!

”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

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

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

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

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来源:

G]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

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

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

“那就是我的床。

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

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

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

“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

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

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

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

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

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

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

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

该死!

正好是这个齐姆森!

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

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

“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

”他感到脑袋在痛。

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

“这真是太好了。

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

不是吗,莱默斯?

”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

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

“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

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

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

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

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

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

“妈妈!

”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

可是他一点也不饿。

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

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

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

”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

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

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

“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

”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

”)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说明。

(4分)

答:

▲[来源:

高考试题库GKSTK.COM]

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

(6分)

(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

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

答:

(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答:

3.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

答:

4.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7分)

答:

答案:

1.①暗示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使读者知晓培德的母亲来自乡村,生活不宽裕;②突出母亲衣着的土气,为下文写培德的担心做铺垫(伏笔)。

(每点2分,共4分)

2.

(1)心理描写。

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

(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

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子,却让他因此而丢面子而窘迫。

(答“自己来看望儿子,儿子却因担心丢面子而让她离开这里。

母亲有些心凉气恼”也得分。

)(每点3分,共6分。

手法1分,心情2分)

3.拒绝吃蛋糕希望母亲早点离开,回房间看见蛋糕自责羞愧,与齐姆森一起吃蛋糕担心消除,内心转向平静。

(每点2分,共6分)

4.形象特点:

①彬彬有礼(有教养);②成熟懂事。

(共4分。

每点2分)作用:

①怕齐姆森瞧不起母亲,培德才要母亲赶紧离开;齐姆森责备自己、跟自己分吃蛋糕,才让培德轻松一些。

齐姆森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②作者用齐姆森仁厚来反衬培德的虚荣,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③作者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

抛弃虚荣,珍惜亲情。

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神线

包作军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

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

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来源:

高考试题库]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

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

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

“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

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

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

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

“有二百多块呢!

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

“那么多?

”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

“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

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1.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简要加以概括。

(6分)

2.小说第二段(郑能可以不用……都叫郑能“神线”)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具体说明。

(5分)

3.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上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

(6分)[来源:

高考试题库GKSTK.COM]

4.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

试做探究。

(6分)

答案:

1.由“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心强);由“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可知其能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乐)、由“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

(学生只要概括出黑体字的意思即可,无需引用具体内容,三点共6分,每点2点)

2.引出下面“神线”下岗,空怀绝技而生活困顿的内容。

(2分)为下面写郑能把“那条绳子”称作“神线”作铺垫(3分)。

3.鄙夷,带着点施舍的味道;(3分)自怜自哀,内心充满悲苦。

(3分)

4.为命运的捉弄而悲哀;为自己身怀绝活却再无用武之处而悲哀;为未来生活担忧引发的悲哀。

(本题宜宽放给分,答案仅供参考)(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