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663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声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声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声音.docx

《1声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声音.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声音.docx

1声音

声音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

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

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C1和C2;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    )

A.

B.

C.

D.

2、如图1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肇庆市端州区中心城区分步实行禁鸣喇叭,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3、下列措施不能减弱躁声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耳罩          D.在声音传播途径中使用扩音器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品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0m/s

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6、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闻其声辩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身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松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9、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

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

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能够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雷声的响度比人声的响度大得多;

D.声音传播的速度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快.

11、2011年11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迎来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主要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 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C 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D 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12、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

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传播时高音的速度比低音快   B.“呼麦”中的高低音都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的低音频率应该低于20Hz   D.“呼麦”中的高音一定比低音的响度大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14、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

    甲       乙          丙

15、甲、乙两人站在一堵光滑的墙壁前,两人之间相距102m,且距离墙壁为68m,如图7所示,甲开了一枪后,乙先后听到两声枪响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

(已知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6、如果声源每分钟振动1200次,那么它的频率是___________Hz,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上课时,老师单凭声音也能识别是谁在说话,这是由于讲话时每个人的___________不同。

请说出在你身边常听到的一种噪声是________________。

17、(6分,每问2分)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

(3)

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18、声音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认识声音,某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了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

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入烧瓶中,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

然后取下软木塞点燃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

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实验______表明发声体在振动。

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

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收到回波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m/s,请简要回答或计算出下列问题。

⑴人耳能听到超声波吗?

  

⑵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

⑶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能否进行太空测距?

为什么?

⑷请你再说出超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两个应

用的实例。

19、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变化:

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月和小明看见一个金鱼缸里有一条金鱼正在欢快的游动,他们走近并用手拍了一下金鱼缸,金鱼马上被吓跑了。

小月认为是拍鱼缸的声音把金鱼吓跑的。

小明认为是金鱼看到人的手势被吓跑的。

你认为金鱼被吓跑的原因是什么?

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设计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方法。

21、 气温影响空气的疏密程度,气温越高,空气越稀薄,则声速越大,因而产生声音不一定由声源沿直线传播的情况,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

于是在地表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1)烈日炎炎,在沙漠或戈壁滩上,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在传播时向________拐弯。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若枫桥到寒山寺的距离为680m,客船里的乘客听到钟声至少是________s前僧人撞击钟面而传来的。

(假如当时的气温是15℃)

夜晚钟声传播距离比较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

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一瞬间要鸣笛一次。

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鸣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4次车身振动,所用时间是1min45s。

若车身总长175m,每节铁轨长12.5m,山洞的长度是多少?

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假设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3、假定有前后两次声音传到人的耳朵里,如果这两次声音到达人的耳朵的先后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

人耳就能够把这两次声音分辨开,也就是说,如果两次声音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足

人耳就只能听到一次声音.某农村中学8年级课外活动小组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管道(充满水)上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铁管听声.实验结束后,

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

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

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是

.请你通过计算说明:

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

三位同学的位置到达敲击点的距离各在什么范围内?

(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分析过程)

24、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若声速为340m/s,求

(1)汽车的行驶

速度;

(2)汽车还需要多长时间到达峭壁下?

 

25、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要求写出估算的过程)。

音名

中央

C1

D2

E3

F4

G5

A6

B7

唱名(C调)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频率/Hz

264

297

330

352

396

440

528

弦长

26.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 (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

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

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响度

较响

较响

27、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记录表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要求写出估算的过程)。

28、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

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全品中考网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

(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解:

根据题意可知,超声波在水中速度为V2,通过的时间为t;则由v=

可知,超声波通过的路程s=V2t,故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s′=

s=

v2t.

故选B.

2、

3、D

4、B【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2)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音品也就是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4)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解答】解:

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此选项正确;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此选项不正确;

C、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品不同的原因,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品来辨别主人的.此选项正确;

D、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此选项正确.

故选B.

5、D【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4)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解答】解:

A、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具有能量,故B错误;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故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弦停止振动,发声停止,故A错;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对于声来说真空不是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我们听到二胡声,说明有介质传声,声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C正确;D项过于肯定,二胡声若影响他人休息、学习等,就成为噪音,故D错。

【评析】考查声的产生、传播、噪音定义。

7、C【分析】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防止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

B、“闻其声辩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不同的发声体,故B错误;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故C正确;                        

D、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8、A

【解析】本题是考查声现象的综合题。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压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轻松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真空不能传声,故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错误;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能够判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人的发声,故A正确。

9、A 

10、B

11、C

思路:

大雪蓬松且多孔,噪声在孔洞中多次反射最终被吸收了,所以大雪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12、B

13、B

二、填空题

14、振动  水(或液体) 音色

15、 0.2 

16、 20;340;音色;上课时有的同学小声说话(睡觉时,马路上汽车鸣笛声)

三、实验,探究题

17、

(1)小 

(2)好  强 (3)海绵

18、

  

     

19、

20、观点:

人的手势和拍鱼缸的声音都有可能把鱼吓跑。

因为金鱼既可听到从空气传到水中的光,也可听到从空气传到水中的声音。

实验方法:

(1)在鱼缸前做手势,但不发出声音,观察鱼是否会被吓跑。

如果会,则说明做手势能把鱼吓跑;

(2)在光屏后发出声音,观察鱼是否会被吓跑,如果会,则说明鱼会被声音吓跑。

21、 

(1)上

(2)2

(3)晚上气温低,钟声向下拐弯,传播的距离比较远

四、计算题

22、【解析】t=1min45s=105s,84节铁轨总长s=84×12.5m=1050m,

当时火车的速度v=s/t=10m/s。

车身总长L1=175m,小华听到笛声时火车进洞距离s1,笛声传播距离L1-s1,于是有

=

,代人数据解得s1=5m。

小华从听到回声到火车车尾出洞行驶距离为s=L1-s1+L,

解得山洞的长度L=s-L1+s1=880m。

23、

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

     B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

43.97m≤s<212.5m;

同学与敲击点处的距离:

24、

25、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近似成反比。

(4分)

对于中央C和A有:

         

所以,弦长一行第6格的数值为:

               (5分)

对于中央C和B有:

所以,频率一行第7格的数值为:

  

五、综合题

26、机械闹钟 B 泡沫 衣服 锡泊纸

27、分析表格中频率和弦长两行数据可知,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近似成反比。

(4分)

对于中央C和A有:

         

所以,弦长一行第6格的数值为:

               (5分)

对于中央C和B有:

所以,频率一行第7格的数值为:

         (5分)

28、

(1)0.02、20;

(2)7500m、8700m;(3)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