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829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docx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纯碱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主管部门与管理体制

纯碱产品所处大类行业为化工行业。

长期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属于化工部主管,1998年化工部撤消,成立了隶属于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为化工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2003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撤消,化工行业的主管部门变更为国家发改委;2008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挂牌,化工行业的主管部门变更为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纯碱业协会为联碱产品的行业自律管理机构。

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自律管理机构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构成了联碱产品制造业的行业管理体系。

联碱产品的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情况如下: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与政策

纯碱产品所处行业涉与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如下:

●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发改委令第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限制新建100万吨/年以下氨碱装置和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

●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纯碱工业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391号)规定:

a、对没有自备盐场(矿)、不能实现原盐自给的扩建与新建纯碱项目停止核准和备案;b、对中部和东部地区采用氨碱法工艺、未能全面实现碱渣综合利用的扩建、新建纯碱项目停止核准和备案;c、对现有装置没有全面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指标的企业的扩建、新建纯碱项目不予核准和备案。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07]90号)规定,从2007年7月1日起,纯碱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0,取消纯碱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2007年7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纯碱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2007年第41号),用于评价纯碱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指导和推动纯碱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

纯碱作为基础化工原材料,广泛用于玻璃、冶金、化工以与人民日常生活等领域,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化工之母”,其生产量和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1861年索尔维制碱技术问世以来,世界纯碱行业经过几次大的飞跃,目前的主要生产方法是合成法制碱和天然碱加工两种,其中合成法制碱主要有联合制碱和氨碱法(索尔维)制碱两种工艺。

在美国、肯尼亚、博茨瓦纳等国家主要以天然碱加工形式生产纯碱,其它国家则以合成纯碱为主。

纯碱广泛地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和玻璃工业,此外还用于冶金、造纸、印染、合成洗涤剂、石油化工,食品等工业部门。

而且,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纯碱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纯碱工业是我国化工行业中的优势行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三、行业发展状况

1、纯碱产品的分类情况

(1)按照原料与生产工艺分类

(2)按堆积密度区分

2、世界纯碱行业市场发展状况

20世纪伴随着世界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世界纯碱行业也处于迅猛发展的状态。

到20世纪末,世界纯碱工业经历了重组以与来自新对手的激烈竞争,下游市场也发生了变化,纯碱已经成为成熟的化学品,增长率基本同人口与GDP同步。

在地区分布上,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均呈现美国、欧洲和中国三分天下的格局。

从生产上来看,2009年我国纯碱产量1,938.40万吨,基本与欧洲总产能持平,远高于美国1,200万吨的产量,我国纯碱生产能力和产量均已占到世界总能力和总产量的1/3以上,纯碱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资料来源:

新闻网中国化工报国家统计局)。

从需求上来看,目前世界发达地区包括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纯碱消费市场已经成熟和饱和,需求潜力巨大的地区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欧洲中部地区、前联、中东和非洲地区。

亚洲将是世界纯碱需求增长较快的地区。

3、我国纯碱市场发展状况

(1)消费结构

纯碱行业属于基础性化工行业,目前我国纯碱的消费构成为:

玻璃行业42%、化工行业12%、轻工行业12%、民用7%、冶金行业5%、医药行业2%、其他领域20%。

主要的下游企业是玻璃企业、氧化铝企业和合成洗涤剂企业。

近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是房地产和汽车行业,而这两个行业都与纯碱行业有关,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增加日用玻璃和合成洗涤剂的用量。

我国纯碱消费结构与全球基本一致,但比重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玻璃、洗涤行业的纯碱消费不仅数量比重低于全球水平,对纯碱质量的要求也低于全球水平;即使是化学品和其他行业,虽然数量比重高于全球水平,但对纯碱的质量要求也处于较低水平。

(2)需求情况

国经济整体向好,下游行业复,纯碱需求回升。

由于房地产、建筑等行业持续回暖,对玻璃的需求日渐加大,玻璃行业呈现出库存下降、销售上涨、价格回升的态势。

因此,纯碱的各个下游行业在未来会有较好的经营形势,这必然加大对纯碱的需求量,2009年国纯碱消费市场达到1,730万吨,加上国际市场上约270万吨的需求量,2009年全年纯碱需求量达2,000万吨(资料来源:

日信证券研究所)。

根据历史数据经验,纯碱行业盈利状况的好转,通常是在下游行业盈利之后的1-3个月左右的时间。

2009年5月份纯碱行业利润同比下滑的趋势已经减缓,随着下游行业实现盈利,纯碱行业正处于逐步复过程之中。

(3)供应情况

近年来国纯碱产量增速约为每年10%左右,2008年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纯碱产量增速下滑,全年生产纯碱1,881.33万吨,同比增长6.59%,开工率不足78%。

2009年国共生产纯碱1,938.40万吨,同比增长3.03%。

2009年,国平板玻璃、铝材、机制纸与纸板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1.7%、16.8%与12.1%,除平板玻璃外,其他主要下游产品的产量增长均快于纯碱;2009年全年共生产纯碱1,938.40万吨,略小于需求量。

2010年1-8月,平板玻璃产量同比增加了13.4%,平板玻璃行业复明显,下游厂商对纯碱的需求开始加大。

受益于下游行业复对纯碱需求的增大,2010年1-5月,共生产纯碱1,385.90万吨,同比增长11.4%(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四、行业竞争格局与主要企业

1、行业集中度较高

据统计,我国2009年纯碱产量为1,938.40万吨,国消费1,664万吨,进口3.2万吨,出口232.26万吨,产量和消费量都居世界第一。

2009年我国共有54家纯碱生产厂家,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有9家:

海化、三友化工、南化碱厂、宜化、金山、和邦、海天、碱业、中原化学(其中5家氨碱法、3家联碱法、1家天然碱法),产量在50-100万吨的7家:

锦港、华昌、碱业、碱厂、株洲智成、昊化西南、大化集团(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纯碱工业协会)。

2、生产规模偏小

国际纯碱企业生产规模约41万吨/年,美国纯碱生产企业规模约200万吨/年,而我国的平均规模仅有29万吨/年,大部分纯碱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品质不高,废液废渣排放量大,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在环保力度日益加大的政策导向下,环保和生产规模不达标的企业面临淘汰,而行业龙头企业依然有较大的空间,产能产量将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政策壁垒

目前纯碱行业具有较高的政策壁垒,根据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发改委令第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征求意见稿)的规定,限制新建100万吨/年以下氨碱装置和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未达到国家发改委规定条件的项目将被停止核准和备案。

2005年底,国务院公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其中规定100万吨以下氨碱装置和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属于限制发展类。

2006年初,发改委发出了《关于加强纯碱工业建设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下属相关部门严控纯碱新增产能。

同时,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也促使部分企业必须进行更大的环保投入,生产压力增大。

2009年12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纯碱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

意见稿指出,中、东部地区,东北、华北、西南地区,不再审批新建、扩建氨碱法纯碱项目和不同时具备靠近能源产地、有自备盐场并能保证原盐自给、靠近纯碱和氯化铵市场、交通运输方便等条件的新建、扩建联碱项目。

西北地区不再审批新建、扩建的联碱项目和不同时具备靠近能源、原料、水源以与没有渣场基底防渗、防漏、不污染地下水源和没有全面实现碱渣综合利用等条件的新建、扩建氨碱项目。

新建纯碱项目必须符合下列规模要求:

氨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12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80%。

联碱厂设计能力不得小于60万吨/年,其中重质纯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60%,必须全部生产干氯化铵。

天然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40万吨/年,其中重质碱设计能力不得小于80%。

2、资金壁垒

目前年产100万吨氨碱法生产装置或年产30万吨联碱生产装置的总投资额在数亿元甚至十亿元以上,较高的资金壁垒限制了许多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的进入。

就环保而言,纯碱特别是氨碱法纯碱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高,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行业进入门槛逐步提高,部分小型企业将面临淘汰。

另外,纯碱生产工艺技术上,并无太大的技术壁垒,但是装置规模的大小将影响生产效率,大规模的装置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

3、资源壁垒

合成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原材料是天然气或无烟煤、电力和工业盐。

这些资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不均匀。

原盐是纯碱的主要原料,国储量在1,800亿吨以上,但其分布具有东重西轻、北重南轻的特点。

东部和北部地区拥有大量的海盐资源,其原盐产量约占我国的53%,其中省2008年原盐产量为1,858.9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31.23%。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地区。

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等6省(自治区),上述6省的煤炭资源总量为4.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若生产地距离原材料产地较远,将大幅增大公司的生产成本,降低公司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因此,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生产企业对资源的控制将影响纯碱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

六、行业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2007年到2008年9月,受国市场需求的旺盛与生产成本的拉动,纯碱市场销售价格逐步抬高,纯碱价格历史最高,行业利润水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2008年9月份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需求突然减少,价格大幅下降,行业利润也随之大幅下滑。

目前,纯碱行业利润同比下滑的趋势已经减缓。

从开工率来看,国主要纯碱厂商2009年二季度的开工率普遍高于一季度,目前已达80%-90%,库存也开始下降,说明纯碱需求已经有所提升。

价格方面,截至2009年12月28日,国轻质纯碱价格上涨0.43%至1,176元/吨(含税价),重质纯碱价格则稳定在1,233元/吨(含税价);截至2010年9月30日,国轻质纯碱销售价格为1,400元/吨(含税价),重质纯碱销售价格为1,450元/吨(含税价)。

下游行业的复,将给纯碱价格带来一定的上涨空间。

(数据来源:

百川资讯)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大型纯碱企业和拥有资源的纯碱企业发展

国家的纯碱产业政策对抑制纯碱产能扩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作用十分明显,有利于产能向现有大型纯碱企业和靠近资源的纯碱企业集中,使市场得以有序的发展。

(2)下游行业复,对纯碱的需求逐步回升

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纯碱的用途极其广泛。

纯碱在工业上主要应用于轻工、建材、化学、冶金、纺织,以与石油、国防、医药等工业。

目前玻璃工业是纯碱的最大消费部门,每吨玻璃消耗纯碱0.2吨,其需求量占纯碱总需求量的40%以上。

由于房地产、建筑、汽车等行业持续回暖,对玻璃的需求日渐加大,玻璃行业呈现出库存下降、销售上涨、价格回升的态势。

因此,随着下游行业的盈利的回升,纯碱行业将进一步复。

2、不利因素

(1)能源紧

纯碱生产需要占用大量煤电等能源,而国能源供应日趋紧,纯碱生产成本因此有上升的趋势。

(2)国际竞争

加入WTO将使我国纯碱企业直接面对国际天然碱的竞争。

尽管这对国纯碱市场份额的影响不大,但它使得国纯碱的价格受到国际天然碱的价格冲击。

八、行业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1、行业技术水平

纯碱生产技术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

按不同的生产方法,纯碱的生产方法基本可分为天然碱加工法和化学合成法,其中化学合成法又分为氨碱法和联碱法。

天然碱法的原料是天然矿物碱,和化学合成法相比,天然碱法的加工成本低廉,产品品质好,其综合竞争力最强。

全球纯碱产量中有1/3的纯碱是由天然碱法生产的,但主要集中在美国。

在我国,由于天然碱资源较为缺乏,纯碱生产以氨碱法和联碱法为主。

2、行业技术特点

(1)天然碱法

天然碱法的原料是天然矿物碱,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经煅烧、过滤、结晶即可制得纯碱。

(2)氨碱法

氨碱法以氨气、工业盐、石灰石为原料来制取纯碱,其主要的生产过程如下:

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形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NaHCO3)沉淀和氯化铵(NH4Cl)溶液。

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Na2CO3)产品。

反应中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氨碱法的优点在于产品质量较高,同时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缺点在于只利用了工业盐(NaCl)中约70%的钠离子,石灰石中钙离子也未转化成有价值的产品,钙离子与氯离子结合成的氯化钙(CaCl2)作为废渣排放,这部分废渣目前只能采取堆放的方式处置。

针对其产生的废渣、废水等废物较多的情况,氨碱法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废渣、废水的循环综合利用技术。

(3)联碱法

联碱法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原料是氨、工业盐和二氧化碳。

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一样,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第二个过程是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

该工艺路线工业盐利用率高,同时由于没有石灰石参与反应,不会产生废渣。

自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我国侯德榜先生发明该工艺后,联碱法生产技术在中国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陆地区由于环境容量低,不适于大规模采用氨碱法生产工艺,主要以联碱法为主生产纯碱。

在工艺技术发展的同时,纯碱行业装备技术近年发展很快,装置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正朝着布置露天化、生产控制集中化、生产设备大型化方向发展。

(4)不同生产工艺优缺点对比

九、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与季节性特征

纯碱行业的周期性取决于下游行业的运行周期以与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

由于独特的化学特性,纯碱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等基础原料行业,产品销售半径较大,故纯碱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

纯碱行业的销售无明显季节性,但受下游行业(如建筑等行业)特点影响,每年各季度间的销售并不完全均衡。

十、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与其影响

纯碱生产的原料是主要是原盐和合成氨,其中氨碱法和联碱法对于原盐和合成氨的需求各不一样。

新都化工的纯碱生产工艺属于联碱法,对于原盐的需求量相对较少而对于合成氨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合成氨和原盐均来源于公司自产。

纯碱的下游行业众多,主要由化学工业、轻工、玻璃、造纸、纺织、氧化铝等,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密切,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纯碱行业将保持与GDP基本同步的增长。

1、有利影响

第一,上游行业的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可促进本行业技术进步,推动本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下游行业的需求增加会导致下游行业加大投入,增加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

2、不利影响

第一,上游行业的成本上升会增加本行业的成本。

第二,下游行业的产能缩减、投资减少会降低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影响本行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