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831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1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15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1、燕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

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

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再读这一段。

,  思考:

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

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

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

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背诵第2、3、4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1)师:

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是怎样形成的?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赶集”?

  师:

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

古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读、背第一--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

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5、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

斜、掠过、唧)

  3、师: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8、师:

“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

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

(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

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

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背诵课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4、5、6题。

六、拓展训练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全篇文章的语言轻快明丽,描写准确生动。

我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用叶圣陶老师说过的话就是:

“一字未宜忽,语语捂其神。

”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学习,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燕子的外形,飞行的动作这些片段来学习,突出对燕子喜爱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外形的描写,感悟燕子的可爱活泼;运用简笔画来表现燕子飞行动作等方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燕子,喜爱燕子。

本课的教学有待改进地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

  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

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

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

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学习《春日》)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

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

能具体说说吗?

(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

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

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

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

  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

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

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三、书写练习。

  四、拓展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3、荷花

教学目的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

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

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

还可发散思维:

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

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

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

谁见过荷花?

它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

长得怎样?

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

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

(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

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

轻快地跳舞。

(5)饱胀:

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

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

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

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

(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

我们该怎样去学习?

(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去看荷花?

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

(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

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

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

(提示:

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

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

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

书上怎么写的?

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

(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

“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

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

(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

(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

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

(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

(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

(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

姿势美?

(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

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

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

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

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

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

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

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

(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

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

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

(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

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

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

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

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

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附:

板书

               

 

4、珍珠泉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

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

你想到了什么?

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

      (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都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

读后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

自由结合小组合作。

可以有配乐、有图画、导游做介绍、游客谈感受。

(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

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

(品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

泉的位置:

同学张贴绘画。

导游配乐朗读。

游客谈体会。

同学评议。

(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

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你喜欢哪一部分?

为什么?

   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

   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

(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

   6.评价。

你这次旅行愉快吗?

谈谈感受。

   7.教师小结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

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师:

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

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