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846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docx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

新课标下音乐课课例的对比

——中职生幼师教育音乐欣赏课课例的分析

连南职业技术学校    伍丽雪

【内容摘要】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而坚定的目标是:

改变过去幼师音乐课以体系化的学科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基本理念,将通过音乐的审美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围绕这个目标为中心,在幼师教育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改变过去音乐课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提倡体会、模仿、探索、合作及综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创造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索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课堂中尽管不同学生的音乐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但只要转变教学方式,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在主动参与与学习中受益。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幼师教育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参与

前言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设立的一门必修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多年,幼儿师范音乐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大批音乐师资被培养出来,充实到教学第一线,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教材和手段不断丰富,为音乐教学理念和方针注入了新的因素。

教学实践证明: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等方面是科学的、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它的实施给中学音乐欣赏课带来了一股清风。

一、问题的存在和提出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指出:

幼师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根据学校教学设备、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在音乐欣赏课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去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

例如:

上音乐欣赏课前,先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联想。

之后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以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演。

课堂上,往往同学听得认真,教师上得轻松,气氛活泼热烈,同时,亦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在我国音乐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传统幼师教育音乐教学古板化

   传统音乐教学存在太多的教学程式,故而就像裹了脚的女人,走起路来特别费劲。

学生必须按照那种桌凳横竖对齐的座位坐。

例如:

有些老师在上幼师专业音乐课的时候,要么一唱到底、要么一听到底、要么一讲到底;歌曲教学的三部曲是一视谱二颂词三唱歌。

诸如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二)传统幼师教育音乐教学机械化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医治;音乐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三)传统幼师教育音乐教学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幼师教育音乐欣赏教学一般是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而这种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在下面不知所云。

例如:

有的老师在教授新课的时候,先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故事的经过,等到正式进入音乐赏析的时候,下课时间到了。

这种教学方式只会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这正是新课程音乐教学改革要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音乐欣赏是中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体对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上进行摸索和分析,体会较为深刻。

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要想上好一节幼师音乐欣赏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能够适合学生的学习,还要能够吸引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中。

经过我自己在实习阶段精心的设计,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首先,中职音乐欣赏综合课,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

音乐浩如烟海的新疆维吾尔族,要想总结出它的音乐特点,或许要涉及到很多方面。

记得我给学生上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这一课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当时负责上两个幼师班,在备课方面也做了一番精心设计。

教第一个班时,我拿唱歌和舞蹈动作模仿作为课堂切入点,整节课都提示学生要唱熟《青春舞曲》,并跟着欢乐活泼的旋律舞起来。

我带动全班同学踩着节奏做了一些新疆特有的舞蹈动作,学生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很开心。

我觉得算是比较成功的课。

但是在最后总结的时候,也有值得我反思的问题:

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节奏特点把握不清楚。

我认真总结以后,感觉如果把切入点放在《青春舞曲》使用的切分、附点节奏上,效果或许会更好。

上第二个班的时候,我便抓住了最主要的一点——切分、附点节奏要求学生熟悉并慢慢体会。

在整个音乐课堂当中,无论是欣赏、创作,演唱还是表演活动,我都一再强调学生一定注重把握切分和附点节奏。

如此,新疆音乐风格才能真正体会。

学生演唱的时候,我用了两种不同的伴奏类型,活泼欢快,音乐具有非常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风格。

我还在教学设计了创作活动环节,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音符,让学生加上节奏,并使之具有新疆维吾尔族风格的音乐。

学生前面通过演唱,欣赏等经验体会,心中自然形成一种节奏感,当他们自己加上切分、附点节奏时,脸上露出了成功喜悦的表情,我并及时鼓励了他们。

   

(二)其次,中职音乐欣赏综合课,教师应深入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音乐

在给学生上《青春舞曲》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头都大了,不知道自己应从何入手。

回想以前初中时,老师最多给我们识谱,唱歌,印象中有点单调而无味,到第二天肯定是把歌曲旋律抛到后脑勺了。

其它与音乐有关的文化知识了解甚少。

针对这些体会,在上《青春舞曲》的时候,我给学生学习了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加入了许多新疆音乐、文化的介绍,上课开始,我给学生介绍了新疆维吾尔族的建筑特点、风土人情、服装饮食、手鼓特点等。

等到学生们对新疆维吾尔族这个神秘的民族充满期待和向往的时候,我顺时引入维吾尔族的音乐。

师生边欣赏边对它的文化有初步了解。

为后面的深入欣赏和表演创作等教学活动作铺垫。

为了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我还要求学生们结合他们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新疆民族音乐的资料进行畅谈。

加深学生们对新疆民族音乐的认识。

在给学生们了解了新疆音乐节奏特点后,我引导了他们思考:

维吾尔族音乐会以切分、附点节奏为主要特色?

这点从何而来?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与新疆维吾尔族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古代的丝绸之路使东西方音乐文化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形成了现在的维吾尔族特有的、极具特色的节奏特点。

当学生对维吾尔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后,我请全体学生跟老师一起随着欢快的《青春舞曲》一起舞动青春。

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新疆的音乐与文化,从更深的层次理解维吾尔族音乐,与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中职音乐欣赏综合课,教师备课应是去精取精的过程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教师的备课过程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新内容学习之前,我都要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解与分析,以确定教学方案。

在备课的初级阶段,如教学环节设计方面,教学目标中原来有的“感受维吾尔族音乐的特点;了解维吾尔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间的关系”等内容;在讲授的过程中有诸如“维吾尔族音乐旋律是在do、re、mi、sol、la的基础上添加了fa和si;do、re、mi、fa、sol、la、si都可以作为调式主音,可以形成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约四分之一全音的多种调式……”等非常专业化的理论知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参与体会中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从不同角度,通过音响结构表达人类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实现情感的表达与交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

秧歌音乐是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那么,音乐教师怎样带领学生把握音乐的本质,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能力,共享人类的这一精神财富呢?

一般来说,音乐的一切情感体验,都必须在学生亲身参与与感受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是人类精神文化需求。

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三、在中职音乐欣赏综合课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发展能力的积极作用?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体验音乐

都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的灵魂”,根据这一特点,我上新课《东北大秧歌》时,改变传统音乐教学的封闭模式,即改变只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真正做到“动”起来。

调动全体同学不同形式地“动”——口、手、脑、脚等全身心地参与秧歌节奏的体验。

学生们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动”中愉悦了身心。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觉到秧歌音乐的特点,如适时播放音乐,学生从已有的体会经验中入手,把环节连接自然淳朴,设计的教学活动深入浅出,适合全体同学参与,既调动学生“动”的积极性,又潜移默化地为进一步体验秧歌音乐做了铺垫。

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听觉能力和模仿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模仿,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寻求真理

根据课堂教学和教材方面的需要,在探讨对秧歌的看法这一教学环节,学生探讨时认为秧歌只适合于老人娱乐,缺乏时代感,我起初没有急于对学生的探讨下结论,而是选取音乐和表演均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如《对舞》、《舞小丫》《一个扭秧歌的人》等让学生反复对比欣赏,或是对秧歌舞蹈动作进行模仿,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自觉、高兴地去“动”。

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全体学生随着音乐用击掌、踩节奏等方式,使学生在“动”中体会到秧歌典型的特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律动的积极性。

这些参与看似形式简单,但是气氛相当活跃,秧歌即兴表演的特点挺突出,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因此,我重点是紧紧抓住了模仿来激发兴趣,因为东北人载歌载舞表演时随着音乐,身体包括手、脚、头部都能灵活摆动,就是一个特点。

同时它还是东北人特有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

教师不仅仅自己舞蹈起来教导启发学生,在模仿老师跳之前,秧歌的即兴表演的动作特征一下子印入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了。

动作各异,非常有趣。

我不要求学生个个动作标准,重在参与和体验,让他们都沉浸在东北秧歌的感染之中,让人仿佛置身于遥远的东北。

通过模仿,学生体会到了参与的快乐,同时对东北的音乐节奏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师生同乐,突出了音乐情景对培养学生兴趣的发展能力的积极作用。

也让学生们懂得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人类的美好情感。

结合学生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得出:

要赋予古老的秧歌新的生命、青少年应喜爱自己的民族瑰宝的结论。

秧歌既有速度快,热闹、喜庆、红火场面的秧歌,也有速度慢,舒缓、优美抒情场面的秧歌。

我在此间不断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并给予肯定,学生在充分体验东北大秧歌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而产生进一步探讨秧歌音乐、学会扭东北秧歌的愿望。

学生不仅对东北秧歌这一传统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音乐视野、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又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引导学生扭秧歌的过程中时刻提醒他们不仅要注意踏准秧歌的节奏,更重要的是把舞蹈的“神韵”表现出来,这样,学生的审美体验将更为深入。

(三)激发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情感体验更丰富

在给学生上课题为“节日里的歌——感恩的心”时,我体会更为深刻。

我先运用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节日音乐导入,比如我分别播放了烛光里的妈妈(母亲节)铃儿响叮当(六一儿童节);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节);今天是你的生日(国庆节);等等,每播放完一段音乐我都会问学生们该音乐适合放在哪个场合比较合适。

结果学生们的回答很令我满意。

在此,我及时表扬学生对生活观察非常仔细等。

让学生更有兴趣往下跟着老师一起学习。

我忽然提到国外一个节日,感恩节。

问同学们是否过过这个神秘的温馨的节日。

他们都说过过,但是至于它的由来,没有几个学生是说得清楚的。

当我反问学生们想不想知道它的由来时,几乎是异口同声:

“想”。

于是我便给学生们简单说明了感恩节的由来,我嘱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怀着感恩的心,才能得到周围的人更多的给予你的爱。

学生们都有同样的感想。

思想上达到第一次共鸣。

这为学生学习激发了更大的乐趣。

在我板书“感恩的心”四个字后,直接开门见山地和学生们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恩的心’”。

这个时候的学生啊,个个都跟着我的思路走了。

他们眼睛亮亮地看着我,对我的课充满好奇而期待,让我先前不是很有把握的心稳定了很多。

当我怀着平静的心情跟我的学生讲述着感恩的心背后关于小女孩和妈妈的故事的时候,不知道何时,台下面已经传来低低的哭泣声,我停顿了一下,向教室四周扫视:

学生们眼睛哭得红红的,脸上挂满了泪水,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啊。

我也开始哽咽了。

这时候,我什么也没有说,及时播放了音像感恩的心,屏幕上出现了感恩的心手语动作。

同学们边听音乐边在位置上模仿手语练习。

看到他们投入的表情和认真的态度,我内心久久不得平静,我的感触很深。

后来和学生们一起唱这首歌曲,并继续做感恩的心手语,每一次的感触都是不一样的,唱得师生们一起热泪盈眶。

在最后课堂总结中:

我要学生自己说说我们身边值得感恩的人。

学生有的说感谢妈妈给她生命,让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怀;有的说感谢老师给了他知识文化,教他做人的道理;还有的说感谢命运,花开花落都要学会珍惜。

这节课我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挖掘学生的善良和纯真,在感恩的心中寻找到他们对音乐所特有的灵感和追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很愿意参与到教学中来。

是什么吸引了学生呢?

是单纯的故事?

是能感动人的音乐?

我想也有我上课的情绪因素在里面。

我的情绪始终牵引着学生们的心情。

我及时引导他们去听去观察,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理解宽容的心。

也显示出学生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这一环节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感恩社会做了较好的过度。

学生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各自的表现力和自觉力都得到了激发,同时,在这期间,我也给学生们一些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上好音乐课更加充满了信心。

这个环节体现了以音乐为中心的学科综合,体会到在音乐中寻找到的通感作用。

事实证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要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我想一节课,如果想要开好头,那么一定是老师抓住兴趣开好了头,创设好情景,显得更为重要。

(四)应该抓住职校学生心理,适时引导感化学生热爱音乐的心

这是我给学生上的一堂京剧欣赏课。

京剧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平常学生们大都不喜欢听。

或者有听,也是偶然中听到而已。

这是现在中学生普遍不喜欢京剧的现象。

是什么让学生们对京剧产生不了兴趣呢?

我想不是学生天生就对它的排斥;更不是现在的流行歌曲比它更有欣赏价值。

我个人认为:

是还没有教师引导好学生学习了解京剧的愿望,还没有更多的教师对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感情引起更多的重视。

所以就导致了中学生不喜欢京剧,不喜欢得理所当然。

我导入京剧《智取威虎山》唱段,介绍课题。

在教学目标里面,我要求学生了解京剧起源、行当、念白、唱腔、伴奏乐器、表演等基本知识,要求他们能判断京剧的行当和声腔。

中小学音乐课进行戏曲欣赏教学,对于宏扬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国民族艺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但是,对于我来说,它又是一个比较生疏、感到有点吃力的课题。

因为对于京剧和地方戏曲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

我上网查了资料,看过相关书籍,对戏曲京剧方面有了大概了解。

那节课我采用线条的方法使学生辨认京剧的行当;组织学生上黑板画脸谱,分组比赛,加深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识;播放《唱脸谱》录像音乐,师生一起打拍子演唱;展示京剧的主要乐器,让学生敲击板鼓、堂鼓、大小锣等打击乐器,认识、感受京剧伴奏乐器等等。

这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比较适合中学生的特点,许多时候都是在开心地“玩耍”中学习了京剧的知识,我觉得这样的京剧,才能激发学生对它的兴趣。

我没有选择内容过多、或内容过于专业化上,只要学生在能接受的范围就可以。

在学生欢乐地跟唱《唱脸谱》中结束课堂,我感觉自己做得不是很理想。

下课以后,总觉得这课堂从设计到是实施,都应该围绕多种多样的演唱、欣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要介绍一些带有戏曲元素在里面的流行歌曲给学生听,跟以往的京剧进行对比,应让学生感觉京剧的特点和魅力,使学生能在欢乐的、热烈的情绪中进行演唱、模仿和表现。

由于目标制定不够充分,在课堂每个环节我都没有尽量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和热爱。

 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去精心设计,其中我认为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非常重要,教学过程是灵活多变的,它会根据不同的班级,环境而变化。

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就靠老师牢牢地树立目标意识和制定达标措施。

时刻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这需要很长一段路程,才能见到效果。

我想,如果要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新方法,这对于老师来说是硬功夫。

在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把握上,我还得摸索、反思和总结。

我想,只要我们认真地领会课改新理念,深入学习新课标,尊重音乐教学的规律,重视教学实践,在今后我们开展的音乐课,会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新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分析和借鉴。

五、小结

中职幼师教育音乐欣赏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学生活动,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教学,鼓励他们创造性的表演和创造性的理解以及评价。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做到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创造热忱,千万不要认为这只不过是唱歌听音乐那么简单的小事,这里面蕴涵着巨大的创造性因素。

所以,切勿失去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好机会。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在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和体验,既能培养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将学生引进音乐的宫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发展健康的审美情感和情趣,塑造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开军.《音乐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堂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教材编写组.《高师<音乐教学论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5]李得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