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04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6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全卷共六道大题,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Mg—24Fe—56Zn—65Al—27

Ag—108Ca—40Na—23Cl—35.5Si—28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粮食酿酒C.石蜡熔化D.水蒸气液化

【思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题过程】解:

A、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水蒸气液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纳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钾﹣﹣碱B.钢﹣﹣单质

C.高锰酸钾﹣﹣氧化物D.空气﹣﹣纯净物

【思路分析】A、根据碱的含义进行分析;

B、根据单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根据纯净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A、氢氧化钾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分类正确。

B、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C、高锰酸钾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断,掌握单质、氧化物与酸碱盐的特征等的特征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作制冷剂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D.稀盐酸除铁锈

【思路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过程】解:

A、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

C、浓硫酸作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C错;

D、稀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引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取用碳酸钠粉末D.稀释浓硫酸

【思路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下列对“化学与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缺铁会患贫血B.可用甲醛作食品防腐剂

C.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D.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

【思路分析】A.根据缺铁会患贫血,进行解答;

B.甲醛是有毒物质,不能作食品防腐剂,进行解答;

C.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进行解答;

D.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

【解题过程】解:

A.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所以缺铁会患贫血,故说法正确;

B.甲醛是有毒物质,不能作食品防腐剂,故说法错误;

C.根据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因此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故说法正确;

D.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易造成肥胖,也不利于健康;故说法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理解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及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点燃羊毛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铁钉加入氯化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向白醋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思路分析】A.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来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D.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

【解题过程】解:

A.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点燃羊毛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正确;

B.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会观察到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而“有红色的铜生成”属于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所以观察到产生大量的白烟,故正确;

D.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正确。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酸的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现象与结论的区别.

7.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磷肥的是(  )

A.CO(NH2)2B.KClC.KNO3D.Ca(H2PO4)2

【思路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题过程】解:

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B错。

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D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硅酸钠(Na2SiO3)可用作粘合剂和防火材料,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4C.+4D.﹣2

【思路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硅酸钠的化学式解答本题.

【解答过程】解:

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3=0,则x=+4价。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下列常见的生活物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木桶B.紫砂壶C.不锈钢锅D.橡胶轮胎

【思路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木桶是用木材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紫砂壶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不锈钢锅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D、橡胶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稀有气体常用于医疗急救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思路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用途有:

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

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

【解题过程】解: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的用途是:

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等,故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的用途是:

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不能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属于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总结归纳】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玉石制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对玉石主要成分(化学式为NaAlSi2O6)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由四个元素组成B.该物质中钠元素与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

27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gD.该物质含有三个氧分子

【思路分析】A.根据NaAlSi2O6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解题过程】解:

A.NaAlSi2O6是由钠、铝、硅、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四个,故错误。

B.NaAlSi2O6中钠元素、铝元素的质量比为23:

27:

=23:

27,故正确。

C.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1”而是“g”,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D.NaAlSi2O6是由NaAlSi2O6分子构成的,其每个分子中含有6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6月5日是世界环境如,我国今年的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B.使用太阳能路灯C.尾气直接排放D.分类回收垃圾

【知识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思路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文明,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的目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

B、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主题;

C、汽车尾气直接排放,会加重空气污染,不符合主题;

D、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即能减少资源浪费又可防止污染环境,符合主题;

故选:

C。

【总结归纳】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解答时要注意所选答案要与题目总要求相符。

13.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

X+Cl2↑+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MnCl2B.ClO2C.MnCl4D.HClO

【知识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X是MnCl2。

故选:

A。

【总结归纳】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是关键。

14.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推进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知识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思路分析】A.棉纱属于易燃烧物.

B.液化石油气残夜很易燃烧.

C.根据灭火的方法解答;

D.煤气具有可燃性.

【解题过程】解:

A.棉纱属于易燃烧物,长期堆放在不通风的车间里会由于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故不合题意;

B.液化石油气残液很易燃烧,将液化气残液倒入下水道很容易引起爆炸,故不合题意;

C.电线老化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故符合题意;

D.泄漏的煤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打开排风扇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不合题意。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进行.要将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

15.在一密闭容器里放入四种物质,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四种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

8

30

50

反应后质量(g)

20

未测

39

23

(已知甲、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

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18

C.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3:

1D.甲、丙两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知识考点】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计算出反应后未测的乙物质的质量;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对反应中各物质参与反应情况进行判断.

【解题过程】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未测物质乙的质量=(2+8+30+50)-(20+39+23)=8g;甲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

A、甲甲丙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丁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一变多,为分解反应,错误;

B、待测值为8,错误;

C、反应中丁和丙的质量比为:

(50-23):

(39-30)=3:

1,正确;

D、根据甲、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

1,和甲丙质量比为18:

9,可得故无法求解甲、丙两种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而非1:

2,错误。

故选:

C。

【总结归纳】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表中未测物质的质量,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量.

二、多选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6.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应长期饮用蒸馏水

B.提倡青少年每天饮用奶制品,防止缺碘

C.制作果冻时可以添加大量甜蜜素,使它更美味

D.为了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知识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

【思路分析】A、根据蒸馏水的成分进行分析.

B、根据钙元素的生理作用、食物来源进行分析.

C、根据甜蜜素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A、蒸馏水中不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或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对健康不利,故A说法错误。

B、奶制品中富含钙元素,少年每天饮用奶制品,可预防缺钙,故B说法错误。

C、甜蜜素对人体有害,故C说法错误。

D、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故D说法正确。

故选:

D。

【总结归纳】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铁锈也能起到保护作用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知识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思路分析】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定温度下,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它溶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锈很疏松,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在一定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但可以继续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推理正确。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铁表面的铁锈很疏松,不能起到保护作用,故选项推理错误。

D、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

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金属的化学性质、构成物质的粒子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鉴别固体NH4NO3和NaCl

加适量水溶解,测液体温度变化

C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点燃

D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知识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金属的化学性质;铵态氮肥的检验.

【思路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固体NH4NO3和NaCl溶于水的温度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氧气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题过程】解:

A、CuCl2溶液能与足量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B、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B。

【总结归纳】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9.下列图象反映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BCD

A.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D.用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知识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

【思路分析】A、镁比铁活泼,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

C、稀释稀盐酸时,酸性减弱,pH升高;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解题过程】解:

A、镁比铁活泼,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相同质量的Mg、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由于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较快,并且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B、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后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稀释稀盐酸时,酸性减弱,pH升高,应该是从小于7逐渐升高,但是不能等于7,更不能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有催化剂时分解速率快一些,但是最终产生的氧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

C。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将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Mg(NO3)2、Fe(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一定为Ag、FeB.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

C.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D.反应前后金属固体的质量可能不变

【知识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思路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解题过程】解: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Mg(NO3)2、Fe(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锌不会与硝酸镁反应,锌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然后再与硝酸亚铁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所以溶液中的硝酸亚铁可能被置换部分,也可能没有被置换,所以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铁,故A错误;

B、加入的锌可能没有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完,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可能产生白色沉淀,故B正确;

C、锌可能只置换出部分硝酸银,所以此时的溶质含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亚铁、硝酸银四种溶质,故C错误;

D、每65份质量的锌会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所以反应前后金属固体的质量可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

BD。

【总结归纳】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铝离子  ;

(2)2个水分子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知识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