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09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docx

校本课程开发阶段性总结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科研->校本课改->校本课程建设实验阶段性总结

校本课程建设实验阶段性总结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校本课程改革成果汇报

成果形成背景

  1、教育改革是永恒的主题,社会在不断变革,就要求教育也不断改革。

20世纪的100年中,在世界范围内有3次较大的教育改革。

综观这几次教育改革,我们发现,课程改革是改革的重要方面,处于改革的核心地位。

  2、我们分析当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现他们均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措施。

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课程改革都把教育的成败和他们国家的未来命运、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

每一个觉醒的民族都充分认识到,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都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的学生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只有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才能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

  3、加入WTO对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中国的教育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

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需求激增化;教育观念现代化;课程矛盾尖锐化;教育竞争市场化;教师功

能多样化;教育资源国际化等等。

因此,目前的教材体系必须改革。

   4、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的课程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把宝贵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谐地统一起来,通过改革形成富有我校特色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从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5、适应建设国家级高中示范校需要。

目前,我校正在申办国家级示范校。

国家提出建设高中示范校的目的之一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挥示范作用,推动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改革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将力图为使学生形成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奠基性作用;发挥示范校的作用,努力实现“出经验、出理论、出人才”的示范校建设目标;造就一大批学者型教师,把我校建设成研究型学校。

  6、适应高考改革的需要。

“3+X”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有利于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是以能力培养为主导;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的考试改革。

“3+X”高考改革的思想实际上包含着一个对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价值要求。

它内在地要求在坚持分科教学的同时,加强知识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社会问题,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科间的渗透与交叉,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都必然要求我们加大对高中的不同阶段课程的改革力度。

  7、贯彻我校育人理念的需要。

“我学、我想、我做、我创、我行”是我校育人理念。

这个具有陈经纶中学特色的育人理念的实现,倚重于我们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切实落实国家所设置的各种课程,也倚重于我校“校本课程”的建设。

只有如此,我校学生“我学、我想、我做、我创、我行”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养成;培养个性化学校、个性化教师和个性化学生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验过程

  一、明确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总目标

  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是:

形成有陈经纶中学特色的、有示范意义的课程体系;探索有我校特色的、能适应“3+X”高考改革的综合性基础课程的教和学材料。

既能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高考的竞争力,体现出我校学生“我学、我想、我做、我创、我行”的风格。

又能造就出一大批专家型教师,把学校建设成研究型学校。

  三年来,在推进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陈经纶中学结合学校具体实际,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深化改革,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把宝贵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谐地统一起来,制定了《陈经纶中学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实施的自主权尽可能多地交给教师,为教师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教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使学生的兴趣、爱好

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做到“适应社会、健全自我、自主学习、和谐成长”。

初步探索出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校本课程建设和管理是本次国家课程改革的一大创新,它赋予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极大的责任和自主权。

学校针对原来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俗称“三板块”课程)在逻辑上可能出现的交叉混乱和在教学实践中(如在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估上)常常出现的操作随意甚至选修课、活动课流于虚妄等现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况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学校把校本课程设计、实施的自主权交给教师,为教师营造自主、创新的环境;甚至有些课程还利用社会资源(如利用大学资源、外交使领馆区和CBD资源),实行课程招标。

同时,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发展。

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组织主要围绕以下四方面:

(1)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3)学生与文化的关系;(4)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同时,学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强调兼顾以解决学科问题为研究主题的学科问题研究性课程和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逻辑主线的社会问题研究性课程两方面内容。

  三、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行了严格管理

  1、建立完善的组织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本保证。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和领导工作,制定《管理办法》;教导处和教科研室负责落实具体计划和管理工作。

  2、教科研室和教导处设计问卷,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学生课程需求汇总发放给教师,供教师参考。

教师在学期开学前,准备好1—2门拓展性课程专题,填写《课目教学申请表》和《课程说明书》上交到教导处;教导处将教师上交的申请表汇总成《课目表(课程菜单)》和《课程说明书》下发给学生,供学生选择;学生据此填写参加课程的《申请表》上报教导处,教导处根据学生的选择人数(一般一个班不少于20人,方能开课)制定《课程安排表》,安排教学。

  3、校本课程每门课(或专题)一期一般安排7—8学时。

每学期可以安排2期,个别系统性强的专题,可以申请2期连接。

  4、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

(1)每周三第七、八两节课作为全校性集中教师指导、授课时间;课程的开设打乱班级,学生自由选课;

(2)周五第七节课并延长半个课时(计1.5个课时)教师为学生周末开展研究性学习或这其他活动预先做指导;(3)周二、周四第八课是教师专题活动时间,学生根据教师前面指导的内容,个人或小组自主主题活动。

  5、校本课程建设的要求:

全校所有教师应该具备“上好一门基础课,开设1­—2门校本课程”的能力。

每位教师要切实做好校本课程的选题、开课工作,每个学期每门课(或课题)分课时教案不能少于8个;每个学期每位教师教授该类课程应不少于8个学时。

  6、校本课程的评价:

强调以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为主,允许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的潜能自主选择学习。

实行学分制管理,每门课赋予1—2个学分,要求每个学生高三毕业时要至少完成15个学分,才能予以毕业。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选学两门拓展性课程,学期末交论文、报告、实物,进行成果展示,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

  教师授课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状况和学习过程指导状况为依据。

  7、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建设了一支校本课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建立相应的校本保障机制:

  建立了老、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领导组织机构;明确老、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确定老、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原则。

细化老、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

包括师德、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教科研等。

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因地制宜,探索实用、有效、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总之,通过系统、有效的校本培训,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参与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在校本课程的具体开发中讲究可操作性

  学校根据现有的条件,制定了《课程改革方案》,在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了《校本课程实施指南》,共开发了七大类课程。

同时将这些不同类型的课程细化成“课程菜单”,并对各类课程的内容选择、课程实施和组织、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学科学习拓展性课程

  内容选择: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

  内容要求:

强化学科知识拓展,特别是学法指导,可以有学科竞赛,也可以有补缺补差

  课程实施和组织的形式:

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愿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

各基础学科备课组

  2、科技发明探索类课程:

(以实验研究为主题)

  内容选择:

航模、无线电、电脑网络、软件制作、天文地理观测、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

  内容要求:

引进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当今科技发展前沿,又贴近现实生活,能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的兴趣

  课程实施和组织的形式:

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基础上,部分课程通过选拔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

理科组和计算机组

  3、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

摄影摄像、园林设计、植物栽培、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应用医学、公共资源使用(如利用图书馆资源)、市场知识、营销模拟等等

  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

课程招标、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愿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

教导处负责,全校教职工

  4、体育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

游泳、武术、体操、田径、球类、棋类等等

  课程实施和组织的形式:

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基础上,部分课程通过选拔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

体育组

  5、报告、讲座类课程

  

(1)与学科教学相关的讲座

  

(2)教授(或名师)论学、与博士对话、面对名人、与高考状元交流等等

  (3)心理导向课:

以心理咨询、价值取向、职业取向辅导等为主题

  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

课程招标、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愿参加

  负责组织教师或部门:

教导处、德育处、团委负责组织、授课教师和班主任

  6、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

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雕刻、书法、绘画等

  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

课程招标、教师挂牌上课、学生自愿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

音体美组为主、其他各学科组

  7、活动类课程:

  内容选择:

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题的各种扩展知识、发展能力、兴趣、特长的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如学生演讲、辩论、文学创作、二外选修、影视制作、采访主持、现代企业参观、主题旅游、到社区开展的意义的活动等等

  课程实施和组织形式:

学生自愿参加

  负责组织的教师或部门:

德育处、团委及各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指导老师

  校本课程建设的效果与成绩

  2001年10月至今,学校已经开设了4轮,共开发出七大类型118门校本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学有所得,许多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课程改革方案要求,在

承载着基础性课程艰巨的教学任务和巨大的高考、会考压力同时,认真查资料、做实验、联系社会实践、设计教案……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为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作出了的巨大努力。

现在,能开一门拓展课的老师有91人,申报开设二门以上校本课程的老师有41人次。

学校每期高一、高二年级都各能开设40多门的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文化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鼓励下,不少行政人员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开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丰富了学校的课程。

  在前2轮开设的校本课程基础上,学校总结经验,开始了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目前,

已经结集出版了由语文、外语、化学、政史地、现代信息技术、体育组开发的一套六本校本课程教材。

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课程专题,如:

“数学知识能力扩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生物实验技术”、“日常英语口语与休闲英语”、“生活中的物理”、“摄影与欣赏”、“FIASH多媒体制作”、“无线通讯—业余电台”、“网络设计”、“音像制作”、“古代小说欣赏”、“近代世界名人简析”、“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等等。

这些课程,学科范围广、内容丰富,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学校在充分挖潜的基础上,学校还利用社区、家长等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校本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学校延聘外教,与大学长期合作(如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了法、日、韩、德、俄和西班牙语等语种的。

学校还与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协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些科研院所的部分实验室、实验基地可以向学校学生开放;学校聘请专家给予学生进行指导,并且还有部分学生参与到国家级课题研究中去。

  陈经纶中学是“北京市科技示范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在坚持开展多样化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拓展和培养,学校还聘请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等部门的专家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课。

  学校尽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索、实践、展示的机会。

如:

开展科技(包括理、化、生)、计算机、无线电测向、业余电台等多种研究性学习竞赛活动;成立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跆拳道、散打、游泳、田径、棋类等10多个自主管理的学生体育俱乐部;还有志愿者服务、学生干部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和学生杂志社、广播站、记者站、金属乐队、动漫社、艺术团等各种学生社团,以及“发现之旅”影展、十佳歌手赛、现代舞大赛等特长展示活动。

  学校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基础性课程的有益补充,一些项目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延伸。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本学期通过校本课程已完成了3组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参加“公共信息资源检索”校本课程的学生,参观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并学习了图书管理与图书分类知识。

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走出校门搞市场调查,他们将“通货紧缩”这一经济学名词与市场调查实况相联系,加深了对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扩大内需的认识。

许多同学通过参加“数学解题方法”、“新概念英语同步拓展”等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解题技巧,数学和外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高一的同学将拓展性课程与科技活动相结合,写出了关于雨水收集的小论文,在市级科技小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一些学生结合数学课,对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北京市民的环保意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写出了相关论文。

物理组老师重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开设了一些学生喜欢参与的拓展课,学生在市、区级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和二等奖的好成绩。

在化学组老师的指导,高二学生在全国、市、区级无线电测向竞赛活动和今年的市、区级化学竞赛中,学生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成绩。

近一、两年来,学生的学习成果获得了40多项国家级、市、区级奖励。

  校本课程建设实验的收获

  在三年的校本课程改革与建设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们在不断地研究和调整中步步把改革推向深入。

我们的收获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应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实际需要出发,从地区经济文化氛围和社会人才需求出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校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的或者说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指向。

校本课程开发只有在广泛考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学校、家长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展开,才能得到家长、教师、学生普遍的欢迎与支持。

  2、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即学校有权自主决定部分课程,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合作、共享与探究,以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责任,即学校负有学生发展的责任,学校必须抵制一切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必须提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学校特别是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和校长自我更新的机会。

  3、校本课程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

利用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多种因素,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目标等素材性资源,还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课程的认识状况等条件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健康、主动发展服务。

  由于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有生命的人,即掌握了课程素材,具有教育教学素养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课程专家乃至学生和社会人士等。

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决定因素是是否主能够调动这些积极因素的积极性。

他们不仅是课程资源的生命载体,也构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最大限度的“集约”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才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校本课程建设可以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功能。

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但是我们要想使任何一个课程资源都能发挥它的最大功能,其中发挥“人”的最大功能是最核心、最根本的。

无论素材性资源还是条件性资源,其都是通过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科专家、课程专家等的有效劳动,通过学生的有效学习来开发和运用的,其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又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生命载体。

因此,教师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的确定更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关键所在。

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

  5、课程设计要以人为本。

校本课程设计属于课程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是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指令和计划落实。

这种构建过程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要和选择。

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要想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的需求和选择,就必须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体现较强的民主意识,使课程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达到课程主客体之间互动、互需、互馈的理想效果。

  6、课程内容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启发他们发现问题

,并力求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智慧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从课程的学习过程来说,校本课程必须注重人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和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

无论是操作实践还是创作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在感受和体验中才能培养个体独特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计的目标应该指向人,使之定位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发展。

这就要求课程目标按主体的成长规律选择课题,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他们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技

能查找资料、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辨别真伪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并在解决问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培养主体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7、课程评价要以人为本。

作为研究性学习载体之一的校本课程,其评价必须变客体为主体,将评价手段和方式由单一的定量的、静态的变为多元的、定性的、动态的。

评价的内容应该侧重于个体成长中的创造性和个体在群体实践的团队合作意识中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的变化。

评价的目的也不在乎选拔,而在乎发现每一个个体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的价值,肯定其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激发每一个

个体的创新意识,使个体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变成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驱力,并使之在其它领域的社会实践与团队合作中的价值达到最大化,从而使个体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得到协调发展。

  8、让教学硕果丰富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应用和延伸,如果有效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与校本课程相互取长补短。

那么我们就能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通过三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建设,重要的不是要求学生能发明什么,而是从中有所启发,从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以及防止自己犯错的有效方法。

校本课程建设,使“合格+希望”的办学思想成为现实,同学们的创造力得到较大提升。

  在今后的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思路,积极、主动、稳妥地加大改革力度,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化,校本课程的网络化。

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和个性发展的可供选择的校本课程超市。

  附:

陈经纶中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使用的样表:

 

陈经纶中学教师开设拓展性课程申报表

     填表人___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编号

课目(或专题)

课类*

年级

所需课时

1

2

3

4

备注

说明:

*课类:

是指本方案中七类拓展性课程,即:

(1)学科学习拓展类;

(2)科技发明探索类;(3)学习、生活技能类;(4)体育技能类;(5)报告、讲座类;(6)艺术类;(7)活动类。

*每一个课目(或专题),原则上只有7—8个学时供教师讲授。

*每一个课目(或专题)的学分一般为1—2个学分,教师确定后,由年级组长审定。

______教研组(年级组)校本课程课目统计表(课目菜单)

制表日期:

______年____月_____日

编号

课目(或专题)

年级

课型类别*

上课拟用地点

 上课时间

(周三、周五)

 1

 

 2

 

备注

 

说明:

*课型类别是指A、重复类(某些课重复第一轮开设的课,如:

计算机课);B、延续课(某些系统性较强的、按两轮设计的第一轮课,如:

英语语法课)C、新开课(

(1)学科学习拓展和补差类;

(2)科技发明探索类;(3)学习、生活技能类;(4)体育技能类;(5)报告、讲座类;(6)艺术类;(7)活动类。

*每一个课目(或专题),本轮按6个学时安排教学内容。

*每一个课目(或专题)的学分一般为1个学分。

*上课拟用地点是指:

专用教室还是一般教室

*上课拟安排时间是指:

周三还是周五

陈经纶中学周三高()学生选修校本课程申报表

班级:

_________填表时间:

__________

学号

姓  名

选修课题(填代号)

学号

姓   名

选修课题(填代号)

第一志愿

第二志愿

第一志愿

第二志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