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749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建文明生态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档格式.docx

简单的讲,文明生态村就是三个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行政村。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有重大意义。

首先,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使农民群众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项事业;

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本领,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提高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能力和关心生态、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促进经济与社会、农村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坚持以人为本,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举措。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就是要在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使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精神更加充实,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一个显著的提高。

第三,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在广大农村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改善人居环境的一场伟大革命。

千百年来形成的落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居住环境,与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极不适应。

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广大农民对改变这种状态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解决这些问题的客观条件已经基本具备。

通过广泛开展这一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建立起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依靠农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营造出文明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广大农村的环境面貌发生一个历史性的变化。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内容,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根据我市的有利条件和客观实际,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可以确立“两年试点、三年推广、五年普及”的工作目标。

即:

20XX年开始启动,成立机构,宣传发动;

20XX年至20XX年,把1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20XX年至20XX年,用三年时间,推广创建经验,再把40%左右的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

20XX年至20XX年,再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市农村基本建成文明生态村。

  二、文明生态村标准

  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必须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体现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各个方面,还要统筹考虑全市农村发展的客观现状和预期目标,因此只能是“基本标准”。

结合我市实际,文明生态村的基本标准可以拟定为:

  1、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连接公路主村道和村内主干道硬化;

推广使用沼气、垃圾定点存放、改水改厕、禽畜圈养,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

农户房前院内种有树木、村内道路两旁植有行道树、村庄周围有绿化林带;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2、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文教卫体设施健全。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制定有村民民主讨论形成的《村规民约》;

创建“十星级”文明农户的各项机制落实;

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健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无封建迷信活动;

建有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场所,形势政策教育、科学普及和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坚持经常;

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标;

合作医疗制度健全,设有卫生室,群众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常见病治疗有保障;

无计划外生育。

  3、基层民主制度健全,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产生,村干部依法行政,村务公开,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农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体系健全,无重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

  4、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农民生活更加殷实。

产业结构合理,绿色产业、高效农业和庭院经济健康发展;

集体经济实力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

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病残孤寡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得到妥善解决。

  5、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干群关系和谐融洽。

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落实“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受到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三、外地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主要经验

  目前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全国已有海南、河北、山东三个省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海南省开展这项活动最早。

该省为推进生态省建设,2000年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探索。

他们以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走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之路,推动农村奔小康的步伐为主要目标。

据海口市创建活动的调查资料,他们的主要做法是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整合力量、突出特色。

主要经验一是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二是发挥经济带动优势,发展农村生态经济;

三是发挥文化辐射优势,繁荣农村生态文化;

四是发挥政治中心优势,建设农村政治文明。

  河北省20XX年3月开始建设文明生态村试点,20XX年3月11日发布《关于在全省农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意见》,由试点推向全省。

20XX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全省4711个行政村开展了创建试点工作。

20XX年4月25日,河北省在保定市召开了“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经验交流大会”。

该省创建活动的主要经验是“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开展创建工作;

三是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

四是坚持以城带乡、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帮建活动;

五是坚持以建为主、建管并重,不断巩固和发展创建活动成果。

河北省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出现了5个优秀典型村,体现了5种精神,它们是:

迁安市徐流口村的艰苦创业精神;

邢台县南沟门村的团结奋斗精神;

易县燕子村的积极创新精神;

曲周县小弟八村的务求实效精神;

献县小屯村的不断进取精神。

  山东省20XX年6月中旬召开了全省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现场会,《中国环境报》6月20日作了报道。

该省把“生态”摆在前面,因而更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中,该省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

济南市平阴县总结了“五个结合”的工作方法:

一是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改善人居环境与发展种养业结合起来,实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是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是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相结合,建设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健身场所,推进环保、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是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以整治脏、乱、差为重点,抓好村容村貌和生态绿化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发展道路。

枣庄市坚持“试点引导、分批完成”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五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绿化)、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栏圈)、三通(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等具体目标和要求。

  四、我市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有利条件和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全省和xx市尚未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我市如果率先开展此项创建活动有许多有利条件。

  1、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

20XX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3551元。

取消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特别是一部分发展条件比较好的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作为试点先行创建。

  2、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

我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经过多年的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推广无公害农业等项目,市域生态环境状况更加优越。

近几年大力推广沼气,进行村级道路硬化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许多硬件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3、具有先进的人文环境。

我市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

近几年通过开展建立“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等活动,推动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涌现了xx等先进模范人物。

通过广泛深入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了广大市民的环境意识,广大农民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比较强烈。

  在全市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例如:

一是不能搞成强制达标升级活动。

参加这项活动一定要自愿,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要和以前进行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协调一致,不能搞多头创建,增加基层负担。

二是不能搞“一刀切”。

我市各村自然环境有差异,经济社会条件也各不相同,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鼓励群众大胆创新,突出特色。

三是不能因创建活动增加农民负担。

创建活动有一些硬件设施需要资金投入,要鼓励农民自主投资、投劳,要防止搞摊派。

  没有广大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广大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在广大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抓手,是全面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全市广泛深入的开展此项创建活动,必将有力推动构建和谐xx的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