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28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docx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化学式的计算

1.用足量的CO还原13.7g某铅氧化物,把生成的CO2全部通入到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沉淀干燥后质量为8.0g,则此铅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PbO   B.Pb2O3   C.Pb3O4   D.PbO2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1/2X2(g)HX(g)的平衡常数为10。

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5%          B.17%               C.25%                  D.33%

3.将22.4L某气态氮氧化合物与足量的灼热铜粉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11.2L(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则该氮氧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w.w.w.k.s.5.u.c.o.m

A.NO2B.N2O2C.N2OD.N2O4

4.将15ml.2mol•.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中n值是

A.4           B. 3              C.2              D.1

5.已知某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且氧的质量分数约为0.5,则其分子中碳的个数最多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6.绿柱石又称绿宝石,其主要成分为BenAl2[Si6O18],也可以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则n为                                                       

A.1                B.2             C.3                D.4

7.在一定条件下,Cl2与NH4Cl可发生如下反应:

xCl2+yNH4Cl→yNClx+(x+y)HCl则该氮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NCl2      B、NCl3      C、NCl4      D、NCl5

8.已知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和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混和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a%B2a%C1-0.0175aD1-0.0075a

9.把氢氧化钠滴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沉淀生成,由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的体积比3∶2时,残留在溶液中的Cu2+的量极小(可以认为Cu2+全部沉淀)此时生成的沉淀的化学式可能是()

A.Cu(OH)2B.Cu2(OH)2SO4

C.CuSO4•5H2OD.Cu4(OH)6SO4

10.某铁的氧化物样品,用5mol·L140mL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标准状态下0.56L氯气,使其中Fe2+全部转化无Fe3+,该样品化学式为

A、Fe2O3B、Fe3O4C、Fe4O5D、Fe5O7

11.今有乙酸和乙酸甲酯的混和物中,测得含碳的质量百分数为X,则混和物中氧的质量百分数为:

A.(1-X)/7B.6(1-X)/7C.1-7X/6D.无法计算

12.现将35g锌粉与少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其质量为19.6g,则过剩的锌粉的质量为

A.1.0gB.2.0gC.2.5gD.3.5g

13.在石灰窑中烧制生石灰,1mo1CuCO3完全分解所需要的能量,可燃烧

碳来提供。

设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0.21,N2为0.79,则石灰窑产生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0.50B.0.46C.0.49D.0.52

14.向27.2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

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1/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1/L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1

15.某氮的氧化物和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CO2,若测得氮气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

A.N2OB.N2O5C.NO2D.NO

16.在Fe3O4和Pb3O4中,金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B.小于

C.等于D.不能确定

17.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无机材料,如植入生物体内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学式为Cam(P04)n(OH)2],已被医疗上用于修补人的骨骼和牙组织,HAP的化学式中m等于()

A.

B.

C.

D.

18.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且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若将2.83g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r2O72-+6I-+14H+=2Cr3++3I2+7H2O。

若向溶有2.83g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4.66g白色沉淀.由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

A.

     B.

C.

     D.

19.SCl2熔点为—78℃,沸点为59℃。

若0.2molSCl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2B.SCln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SCln在固态时为分子晶体D.SCln溶于水能电离出Cl--

20.

两种硫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共熔,可制得化合物X,X溶于水能电离出K+、Cr3+、SO42—,若将2.83gX中的Cr3+,全部氧化为Cr2O72-后,溶液中的Cr2O72-可和过量KI溶液反应,得到3.81gI2,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Cr2O72-+6I—+14H+=2Cr3++3I2+7H2O。

若向溶有2.83g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可得到4.66g白色沉淀。

由此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为()

A.K2SO4·2Cr2(SO4)3B.2K2SO4·Cr2(SO4)3

C.K2SO4·Cr2(SO4)3D.K2SO4·

Cr2(SO4)3

21.甲、乙两种化合物都只含X、Y两种元素,甲、乙中X元素的百分含量分别为30.4%和25.9%.若已知甲的分子式是XY2,则乙的分子式只可能是

A.XY      B.X2Y      C.X2Y3        D.X2Y5

22.

某温度下完全分解下列化合物40g,产生O236g,此化合物是()

A.1H216OB.1H218OC.2H216OD.2H218O

23.有一块铁的“氧化物”样品,用140mL5.0mol·L-1盐酸恰好将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还能吸收0.025molCl2,恰好使其中的Fe2+全部转变为Fe3+,则该样品可能的化学式为(

A.Fe2O3       B.Fe3O4        C.Fe4O5       D.Fe5O7

24.将15mL2mol·L-1Na2CO3溶液逐滴加入到40mL0.5mol·L-1MCln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n+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ln中n值是

A.4B.3C.2D.1

25.—定质量的Al、Mg合金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不含结晶水)质量比原固体增加了7.2g,则该合金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0.06molB.0.05molC.0.08molD.0.09mol

26.(8分)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x3

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

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1)已知铁酸盐(MFe2O4)被H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MFe2O4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MFe2Ox中x=,MFe2Ox中+2价铁与+3价铁的量之比为。

(2)在酸性溶液中,Fe2O42—易转化为Fe2+:

Fe2O42—+2e—+8H+→2Fe2++4H2O

有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于方程式并配平。

27.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均与Y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②Z与Y可组成化合物溶液遇苯酚呈紫色。

      请回答:

      

(1)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将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

      (3)X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mol该气体被氧化放热98.0kJ。

若2mol该气体与1mol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kJ,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_。

      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molY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常温下甲、乙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甲的式量小于乙的式量),经分析得知其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而且不论甲和乙以何种比例混合,碳和氢的质量比总小于3:

1。

由此可知,甲为,乙为。

根据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中选用的试剂A是和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

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29.(12分)次硫酸钠甲醛(xNaHSO2•yHCHO•zH2O)俗称吊白块,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它的组成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

①准确称取1.5400g样品,完全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②取25.00mL所配溶液经AHMT分光光度法测得甲醛物质的量浓度为0.10molL-1。

③另取25.00mL所配溶液,加入过量碘完全反应后,加入BaCl2溶液至沉淀完全,过滤、洗涤、干燥至恒重得到白色固体0.5825g。

次硫酸氢钠和碘反应的方程式如下:

xNaHSO2•yHCHO•zH2O+I2→NaHSO4+HI+HCHO+H2O(未配平)

(1)生成0.5825g白色固体时,需要消耗碘的质量为。

(2)若向吊白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甲醛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两种含氧有机物,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通过计算确定次硫酸氢钠甲醛的组成(写出计算过程

30.如图装置中,容器甲内充入0.1mol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由D向左移动,当移至C处时容器体积缩小至最小,为原体积的

,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不考虑活塞的摩擦)

已知:

2Na2O2+2CO2→2Na2CO3+O2

(1)已知当活塞移至C处时,干燥管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24g.

①此时,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多少L?

②容器甲中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是多少?

③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amolCO2,此时活塞恰好回至D处.则a值必  0.01(填大于、小于、等于),其理由是  .

(2)若改变干燥管中Na2O2的量,要通过调节甲容器的温度及通入的量CO2,使活塞发生从D到C,又从C到D的移动,则Na2O2的质量最小值应大于  g.

试卷答案

1.C

2.B

3.A

4.B

5.B

6.C

7.B

8.C

9.D

10.D

11.C

12.C

13.B

14.B

15.D

16.B

17.A

18.C

19.D

20.C

21.D

22.B

23.D

24.B

25.A

26.

(1)3.51:

1

(2)Fe2O42-+Cu2O+10H+=2Fe2++2Cu2++5H2O4分

27.答案:

(1)HClO4

(2)Fe3++3H2OFe(OH)3(胶体)+3H+ abd(3)①90%②SO2+2HClO3=H2SO4+2ClO2

解析:

由②Z与Y组成的化合物ZY3的溶液遇苯酚呈紫色,可知化合物ZY3为FeCl3,即Z为Fe元素、Y为Cl元素。

则Cl-和HCl均具有18个电子,所以X元素为S元素。

(1)问可直接写出。

(2)问将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可形成红褐色Fe(OH)3胶体。

S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

高考考点:

水解、胶体、反应热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易错点:

有的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不规范;胶体性质掌握不熟练。

备考提示:

从本题可以看到,题目的难度不是很大,从所给的条件较容易推出结论。

但是,在问题中涉的知识点较广,覆盖面较大。

这就要求大家在备考复习时一定要抓基础,重常规;知识点一定要全面,不留死角;在最后阶段一定要回归教材。

28.

甲为H2,乙为CH4。

试剂A是饱和FeCl3,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

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29.

(1)1.27g

(2)2HCHO+OH-=CH3OH+HCOO-

(3)25.00mL溶液中:

n(NaHSO2)=n(NaHSO4)=n(BaSO4)=0.5825g/233g·mol-1=0.0025mol

n(HCHO)=0.0025mol

100mL溶液中:

n(NaHSO2)=4×0.0025mol=0.01mol

n(HCHO)=4×0.0025mol=0.01mol

n(H2O)=(1.5400g-88g·mol-1×0.01mol-30g·mol-1×0.01mol)/18g·mol-1=0.02mol

x:

y:

z=n(NaHSO2):

n(HCHO):

n(H2O)=0.01:

0.01:

0.02=1:

1:

2

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化学式为:

NaHSO2·HCHO·2H2O

30.

(1)①1.792L②25%③小于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Na2O2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

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2)1.56g

考点: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钠的重要化合物.

专题:

氮族元素.

分析:

(1)①干燥管内质量增重,由于发生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体积;

②容器甲中发生反应2NO+O2=2NO2,2NO2

N2O4,根据①计算生成氧气的体积,进而计算n(O2),根据过量计算,判断氧气与NO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此过程容器甲的体积不变,此后由于发生反应2NO2

N2O4,甲容器的体积减小,根据体积变化,判断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量,根据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

③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Na2O2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

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2)实现从D→C的移动,只能通过降温使2NO2

N2O4的平衡向右移动(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量,根据差量法计算至少含有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再根据关系式2Na2O2→O2→2NO→2NO2,计算过氧化钠的最少物质的量,再根据m=nM计算.

解答:

解:

(1)①设通入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x,产生氧气的体积为y,则:

2Na2O2+2CO2=2Na2CO3+O2质量装置△m

2×22.4L22.4L56g

xy2.24g

所以56g:

2.24g=2×22.4L:

x,解得x=1.792L,

56g:

2.24g=22.4L:

y,解得y=0.896L,

答:

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1.792L.

②由①计算可知,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n(O2)=

=0.04mol,

2NO+O2=2NO2

212

0.08mol0.04mol0.08mol

0.1mol>0.08mol,所以NO过量,生成NO2的物质的量为0.08mol.

所以2NO2

N2O4物质的量减少△n

211

0.02mol0.1mol×(1﹣

)=0.01mol

所以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为

×100%=25%,

答:

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为25%.

③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Na2O2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

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故答案为:

小于;活塞移至C,体积不会再减少,则干燥管中Na2O2已反应完,活塞由C向D移动,体积扩大,2NO2

N2O4平衡左移,使二者物质的量增多,活塞移至D时,气体物质的量共增加0.01mol,因此所需CO2必小于0.01mol;

(2)实现从D→C的移动,只能通过降温使2NO2

N2O4的平衡向右移动(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即降温时2NO2

N2O4物质的量减少△n

211

0.02mol0.1mol×(1﹣

即容器中至少应有0.02mol的NO2,

根据转化关系式可知:

2Na2O2→O2→2NO→2NO2,至少需要Na2O20.02mol,所以其质量最小值为0.02mol×78g/mol=1.56g.

故答案为:

1.56g.

点评:

考查NO、CO2和过氧化钠反应的有关计算与判断,试题综合性强,过程复杂,计算量很大,难度很大,为易错题目,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和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