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4935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元2世纪中叶,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其实,早在张骞之前,走通东西方通道的,是众多不知名的英雄。

但是,为什么到了张骞之后,丝绸之路才真正建立和发展起来呢?

这与丝路此端的汉唐帝国国力的强盛密切相关。

秦穆公称霸西戎,对于东西贸易的开拓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秦朝及汉朝初年,匈奴几乎垄断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自然垄断了丝路贸易。

到了汉武帝之后,凭借父祖几代六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果断采取反击匈奴的政策,因此才有张骞的出使。

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出使的张骞,不经意间就发现了经过四川、云南到缅甸而至印度的商贸通道。

张骞第二次出使,携带了更多的物品,分送出使诸国,虽然这不算官方贸易,但却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与其说是向风慕义,不如说是为了经贸往来。

唐朝设立安西四镇以及伊西北庭都护府,对葱岭东西地区的羁縻府州,实行了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唐朝的丝绸之路,比之于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可以说,汉唐时代的国力强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西汉张骞打通西域而建立起从中原经新疆至大夏的商路后,中亚原有道路网中的主要干线便成为丝绸之路的西段,从长安横贯中亚、西亚到欧洲,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方面来说,主要是边境贸易,中国人主动出境贸易不占主流。

隋唐一统,促进了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对于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井井有条,就是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订,当地居民是不可能有如此大量需求的。

唐朝在边境地区设置了管理商贸活动的“互市监”。

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是因为这是其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

而这笔收入,中央政府是把它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的。

宋代,西北地区掌握在西夏政权手里,海上贸易因而兴盛。

东西方贸易空前高涨,马可波罗一家就是从这条路上来华的。

元朝以后,西域地区出现了哈密、别失八里、柳城、于阗、火州以及吐鲁番等割据政权。

帖木儿汗国控制了中亚,奥斯曼帝国统治了西亚,特别是1453年拜占庭灭亡之后,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

因此,15世纪欧洲人的大航海事业,其重要动力之一就源自于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贸易增长的需求。

欧洲人不满意丝绸之路被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中间商人垄断,他们这回携航海技术进步的优势,要直接走到东西方贸易的前台,航向所指,就是遥远的中国和印度!

(摘编自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所周知,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凿空西域,首次走通东西方通道,开通丝绸之路,才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

B.汉武帝时期,前代休养生息政策积累起来的国力成为了反击匈奴的资本,同时也为张骞出使西域提供了条件。

C.唐朝的丝绸之路较之汉代发展得更好,唐朝对安西四镇、伊西北庭以及葱岭东西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功不可没。

D.由于西夏政权掌握了西北地区,所以宋代有了更兴盛的海上贸易往来,马可波罗正是从海上通道来到中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诸部族本来是带着军事外交目的,却偶然发现了一条能够最终到达印度的商贸通道。

B.张骞出使西域诸国,促进了西域诸部族和邦国来华。

这些外邦来使,不是向风慕义,而是为了经贸往来。

C.汉唐时期,逐渐形成了从长安直至欧洲的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但中国人的主动出境贸易却并不占主流。

D.元朝以后,西域地区出现了众多割据政权。

拜占庭灭亡之后,丝绸之路的陆上通道和海上通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汉唐时代国家实力的强大与兴盛,是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前提。

B.吐鲁番的出土文书中,记载了贸易物品的规格和价格管理,这就是为了适应边境贸易的外商而制定的。

C.因为边贸收入是节度使重要的财政收入,中央政府也把这笔收入计算在对边军经费开支中,所以边境节度使热衷于边贸。

D.15世纪欧洲人大航海事业的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要破除丝绸之路的阻塞,适应东西方间贸易增长的需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话友

聂鑫森

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何为话友?

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

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

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

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

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

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

“不行!

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

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

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

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

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

“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

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

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

“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

《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

“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

“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记得吗?

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

“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

你称赞说:

‘传神取貌,活活如生。

’让我得意了好多天。

“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

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

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

‘谁在二堂喧哗?

’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

“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

‘谁在二堂喧哗?

’于是,马上一片宁静。

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

‘谁在二堂喧哗!

’”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个开天放晴的时候?

“是的……是的……”

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

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

护士说:

“408室。

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

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

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

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

“外人不准探看,走开!

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

“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

“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

有问题的人。

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

“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

”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的喝问:

“谁在二堂喧哗?

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

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

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

“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平身!

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

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虽意在表明当时物质水平的落后,但“慢吞吞”的车速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一石二鸟。

C.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

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

D.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5.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分)

答:

6.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传承一杯最美中国茶

毛予菲

鲍丽丽,安徽九华山人,系2010年上海世博会“茶仙子”,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茗约茶仙子品牌创始人。

习茶十几年,鲍丽丽觉得,自己的生命轨迹始于九华山茶乡,“是偶然,也冥冥中注定”。

15岁那年,她被选上山学习禅茶之道,老师太从紫砂壶里倒出清香的茶汤,那种味道她到现在还记得。

只不过,与茶结识,一般人从次之品到最好,而她第一次便在氤氲中喝了一泡上好的茶汤。

“当时什么都不懂,就觉得好喝、茶香。

受到这杯佛茶的滋养与启发,鲍丽丽一下便爱上了这“世上最美妙的艺术”。

初进九华山,一群十几岁的女孩颇有热情,欢笑声打破了寂静。

但山中的时光缓慢单调,日复一日的礼佛学茶,很多小伙伴都打起了退堂鼓。

最后,偌大的庙庵只剩她一个人。

受用至今的泡茶技艺练自于这段九华山的学艺。

寒冬天气,小小的身子抱着重达十几斤的铁茶壶,往口径只有硬币大小的暖瓶里注热水,专心练习“凤凰三点头”,一不留神热水倾洒溅出,周围积雪融化了,就换一块地继续练习。

反复苦练后,鲍丽丽终于能将满满一壶水,稳稳地注入暖水瓶。

“泡茶是五百次郑重其事地拿起,才能练就一次从容典雅地放下。

”鲍丽丽说。

后来,鲍丽丽去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外语专业,但仍没放下泡茶的爱好。

她常常参加学校各种茶推广活动,向中外宾客展现中国茶艺的魅力。

“茶仙子”的美誉,则来自于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那时,她受邀出任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在历时半年的盛会中,用中英文向全球宾客尽展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组委会授予她“茶仙子”的称号,并由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颁发。

这一段经历,让大学毕业不久的鲍丽丽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兴趣愈发浓厚。

世博会结束后,鲍丽丽决心延续世博会的文化传播精神,一心想将茶文化事业落地。

“在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里,继续为茶事业奉献自己的热情和青春。

于是,那一年10月,高楼林立的上海出现了“茗约茶文化馆”,这是鲍丽丽传播茶文化的第一个道场。

“茗自几时醒六届,约从今后悟三生。

从遇见到学习,再到真正从事,由个人喜好选择创业方向,我没多想。

另一个原因是,我选了能为人们带来美好的事业。

让世人觉得高雅得难以企及的茶文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也能收获喜悦。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茶成了载体,茗约利用这一机遇,沿丝绸之路布点。

如今在德国汉堡有了第一家海外茶文化艺术中心,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也正在铺点。

一路走来,她的商业规划很明确,未来将继续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路子——预计5年内开设100家茗约禅溪门店,20家茗约海内外高端门店。

再往大了看,深耕茶文化事业,鲍丽丽的眼光不止于此。

作为中国茶文化推广大使,她找到了传统茶文化的创新点,与科技金融结合在一起。

茗约创立7年来,和专业茶高校合作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中国茶基因样品库,又与上海自贸区共建茶叶交易所,借助资本力量更广泛地传播茶文化。

为了能最好地将中国茶的发展脉络呈现给世界,探索茶叶全基因品种、总结中国茶制作技艺、传承创新再传播茶学美学,鲍丽丽带着团队跑遍了100多座未被“人工驯服”的古树茶山,探究千年古茶树;走访了数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传承人,听他们讲茶叶制作的故事;还深入钻研浩瀚的史籍,探求茶道精髓的本质,重新梳理中国式的生活方式。

鲍丽丽回忆起曾经的探访历程,“一路艰辛,好在有那份最初的梦想,还有陪伴着梦想的古树茶香”。

(选自2017年第4期《环球人物》,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仙子”鲍丽丽难忘15岁上山习茶的经历,第一次便喝到了上好的茶汤,由此非常看重“偶然”在人生中的作用。

B.九华山的学艺生活非常艰苦,天气寒冷,茶壶相对较重,鲍丽丽克服了这些困难,反复苦练,最终练就了受用至今的泡茶技艺。

C.鲍丽丽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期间,就经常参加学校各种茶推广活动,向中外宾客介绍中国茶艺。

2010年,她受邀出任世博会茶文化推广大使。

D.毕业后,鲍丽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创业方向,“茗约茶文化馆”是她传播茶文化的第一个道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九华山学艺期间,很多小伙伴就是因为不愿意练习“凤凰三点头”而早早下山,鲍丽丽却坚持到了最后。

B.作为茶文化推广大使,鲍丽丽有担当,有热情,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播,为茶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C.鲍丽丽善于抓住机遇,带领茗约沿丝绸之路布点,在德国汉堡、意大利米兰、英国伦敦都早已布点结束。

D.鲍丽丽的团队跑遍100多座古树茶山,走访数十位国家级非遗制茶传承人,钻研史籍,主要是为了最好地将中国茶的发展脉络呈现给世界。

E.文中不止一次引用传主自己的话,在表达效果上,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丰富了文章内容,也让读者对传主的思想情感有了更好的理解。

9.鲍丽丽在传承茶文化方面的哪些做法值得人们借鉴?

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分析。

(5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

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

煜忠之。

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

丁外艰,起知州事。

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

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为父。

加工部员外郎。

时龙猛卒戍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

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

朝廷议城古威州,文宝言:

“威州竖石盘互,不可浚池。

城中旧乏井脉,一旦缘边警急,岂可御哉?

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

经营安西,绥复河湟,此其渐也。

”诏从其议。

真宗即位,徙河东转运使。

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

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

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

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上曰:

“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

”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

若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

大中祥符初,改兵部员外郎。

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

六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郑文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B.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C.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D.召拜殿中丞使/川陕均税/次渝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舸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是宋太宗的年号,封建王朝用年号来纪年,明清也曾用以称呼皇帝,如乾隆等。

B.丁艰也叫作丁忧,是指遭逢父母丧事,其中丁外艰是指遭逢父丧,丁内艰是指遭逢母丧。

C.党项是古代羌族的一支,曾经依附于中原政权而又矛盾不断,后于北宋时建立西夏政权。

D.车驾常指帝王所乘坐的车,并用来代称帝王,但其初始意是指马驾的车,文中就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文宝珍视情义,乔装劝慰旧主。

入宋以后李煜处境艰困之时,他还装扮成渔夫求见李煜,对其劝诫宽慰,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

B.郑文宝注重团结,融洽民族关系。

他了解外族的风俗、语言,运粮途中他每次都住在所经部落酋长的帐中,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

C.郑文宝思虑周到,得到皇上认同。

他认为在古威州筑城难以抵御边患,建议先制定合宜的策略,笼络外族,皇上采纳了他的主张。

D.郑文宝坚持己见,显露固执性格。

他进言移置军队并让强壮户买马,虽宰相等人的反对意见也有合理性,但他还固执地坚持前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

译文:

(2)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贯,行之已久。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4~15题。

楚宫①

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②,楚厉③迷魂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④山鬼语相邀。

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注]①这首诗是政治失意的诗人由桂州返长安途经长沙时所作。

②漻:

通“辽”,水清且深的样子。

③厉:

古代迷信说法,鬼无所归则为“厉”。

④女萝:

一种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的植物。

14.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它并未从屈原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而是紧紧围绕屈原的“迷魂”来写,并融进了对唐朝统治者直接无情的鞭挞。

B.颔联写到湘江岸上的景物,用枫树、猿啼、女萝、山鬼等意象营造了夜晚湘江两岸阴森衰败的意境,使人读之如临其境、深受感染。

C.颈联写人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会腐败,魂魄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之中,通过比较来感叹屈原的迷魂不易招回。

D.尾联写只要楚人不灭绝,就会去祭祀屈原,即使用彩丝和棕叶包扎的食物被蛟龙吞食也在所不惜,情调一变,由前文的压抑悲伤转变为激越高昂。

E.全诗以景写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

15.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岳阳楼上有一幅长联,其中有“范希文两字关情”,这两字出自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句。

(2)《逍遥游》中,庄子用出行备粮的例子来反驳蜩与学鸠对鹏鸟的嘲笑,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来说明小事“所待”甚小。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600多座醒目的水塔、100多个无塔压力罐、5000多眼深层手动泵井奇迹般地出现了,它们星罗棋布广袤的和田大地上。

B.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他们能够正确预测事情的发展状况,或是发现某些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问题。

C.身处高三冲刺阶段的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父母的期待定将踌躇满志,全力以赴。

D.我国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解决策略既体现了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判断力,也展示了瞻前顾后谨慎应对国际复杂事务的能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家庭语言暴力问题,很多家长起初并不在意,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其危害丝毫不亚于粗暴的肢体伤害。

B.相声是用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方式使观众发笑为艺术特点,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形式。

C.随着气温的大幅回升,哈尔滨市街头的杏花、樱花、梨花、丁香花等竞相开放,街道上、公园里到处都焕发着春天的味道。

D.政府应与共享单车公司“牵手”,通过共享用户数据、建立单车使用诚信系统等方式共同引导共享单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将神舟飞船看作天地间往返的载人工具,②天舟飞船就是货运工具,③天舟一号这次主要承担天宫二号的推进剂补加任务。

④飞船上没有人,损耗小,⑤3到5天完成对接即可。

同时,货运飞船⑥可充当空间站的“垃圾桶”,带走空间站的废弃物。

A

如果

那么

/

因为

所以

B

因为

所以

因而

并且

/

C

只要

那么

所以

/

因此

其实

D

一旦

/

如果

那么

甚至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自古以来,我国便有以德、才、学、识四字来品评、衡量人才的传统。

,对文人、学者的评定,这四个字似更是“须臾不可离”。

德、才、学、识,说起来似乎并不难懂,很多人以为,那些一流的人才,特别是一些名家、大家,

道理虽如此,但究其实,四者很难兼顾,且关系相当复杂,并不能一概而论,而钱钟书先生却在《管锥编》、《谈艺录》等著作中,通过对古代大量文学批评人物的具体考察,

,给人以启发。

21.下面是某校“新生报到”的流程,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1)一生只做一件事?

太无聊了!

跟你有同样感慨的人大概不在少数,从“斜杠青年”近些年来的大行其道就可窥见一二。

“斜杠青年”来源于英文Slash,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例如张三,记者/演员/摄影师,“斜杠”便成了他的代名词。

斜杠青年成为越来越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