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173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5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

《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

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定标

1.话题导入:

板书童年。

齐读。

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

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明确教学任务

出示两首诗,自读。

《牧童》《舟过安仁》

二、自主学习《牧童》

1.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看着书再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

3.指读,你读懂了哪一句?

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4.介绍作者吕岩。

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

5.体会情感,随机点拨:

“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

“弄”字感受随意自在。

“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读好句子。

6.齐读诗歌。

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

(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

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

了解作者杨万里。

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儿童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

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

你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

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4.为什么这样?

读三四句,读懂了吗?

5.怪生的意思?

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

6.《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

(无雨张伞,张伞使风)

7.背诵。

四、交流梳理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五、反馈检测

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定标

1.复习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

2、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清平乐•村居》

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正确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学生自学

三集体交流:

1、翁媪、吴音、亡赖。

翁媪?

2.还为什么而“醉?

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

随机指导提升朗读。

齐读。

3.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4.小结:

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四、总结提升

有感情的朗读该词积累自背。

五、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

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

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文章吧。

3.交流点评。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材简析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回忆了骆驼队,着重从“学咀嚼”“谈驼铃”“剪驼毛”“念骆驼”四个方面展开,把自己小时的呆傻天真表露无疑。

作者借骆驼队表达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依依流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认识的字,学会多音字“嚼”。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喜爱,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背诵喜欢的段落。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

教学重难点

能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定标

1、揭题,走近林海音。

时光悄悄流逝,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你还记得小时候哪些有趣的事呢?

板书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里是什么唤起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呢?

2.老师读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画面多么充满诗情画意。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在她脑海中久久难以忘怀的画面吧。

4.知道了作者,了解了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课文,请读读课后资料袋,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

1.学生自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学习自学

三、合作交流

(1)学词:

咀嚼慢慢地嚼倒嚼

(2)交流:

板书:

学咀嚼谈铃铛想剪毛问去处

2.读读小标题,你发现了什么?

(写的都是关于骆驼的事,看起来写的事情很多,却都是围绕着骆驼队来写的。

骆驼队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借助骆驼队来表现自己童年的生活。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四、梳理点拨

1.看图,说说这是作者童年时看到的哪个情景?

(看骆驼咀嚼)请找到这一段,大声地读一读,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名读这一段,谈谈读了这段后的印象。

(1)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想一想,你小时候有没有看东西看呆的时候呢?

你们能想象得到当时的神情吗?

一个“呆”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再指名读这句话。

(2)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这个排比句让我们感觉骆驼的脸真的很丑,它的牙真的很长,它的态度真的很安静。

师朗读,读出对骆驼的厌恶之情,说说,这样读对不对?

(3)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指名读,从朗读中,我们不但感觉到了骆驼是在慢慢地嚼,还能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3.我们读书的时候,也应该像骆驼一样,静下心来,仔细地阅读,慢慢地体会,这也叫咀嚼。

让我们也像骆驼一样咀嚼一下课文。

4.齐读这段话。

背一背。

五、反馈检测

1.摘抄学骆驼咀嚼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定标

1、复习旧知课文回忆了哪几个片断?

2、明确学习任务

回忆其他三个片段,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我们来看其他三个片断,请你仔细阅读咀嚼,再在书上写下你读后的体会。

读后交流,你觉得哪儿有趣?

2、学生自学

三、合作交流梳理点拨

(1)谈铃铛

A.“充满”让我们体会到童年时的林海音特别好奇。

B.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英子?

C.爸爸当时听了我的想法,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你知道,爸爸在笑什么?

(2)想剪毛你觉得哪里特别有意思?

(3)问去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对话分角色朗读。

四、反馈检测

1.写一段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板书6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回忆谈骆驼系铃铛怀念童年

想帮骆驼剪毛

询问骆驼去向

7*祖父的园子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萧红富有诗意的语言中,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课文语言富有孩子气,富有诗情画意,读来非常亲切,适合学生阅读积累。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理解“蚂蚱”等词;积累“胖乎乎”等词。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容,体会出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复习定标

1、导入新课,了解萧红

萧红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在这本书里,她用了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

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

2、明确学习任务读课文,把握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请打开课本,读阅读提示,明确本科学习任务。

祖父的园子是个----------园?

(花园、果园、菜园、乐园)你从哪里知道的?

这是个怎样的花园?

果园里有什么?

2.课文写到了在祖父的园子里,哪些让我难忘的童年生活片段?

三、合作交流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默读课文中写“我”跟祖父干农活的段落,感受干农活时“我”的心情。

(学生汇报交流。

主要抓住4、5、14、15自然段进行朗读理解。

在评价中渗透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2.选择其中一段读给大家听。

点评。

3.指名读13自然段:

读到这儿,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吗?

读6——11自然段的对话。

小结:

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亲人可以给你造一个天堂,有了祖父这慈爱宽容的笑,我才能在这园子里尽情地玩闹,这园子不就是祖父给我造的一个天堂吗?

四、总结提升

感悟语言特点,体会表达方法

这种童年生活,你羡慕吗?

再次浏览全文,找出你认为最有情趣的那一段,细细品味。

1.重点学习第17自然段,指名读,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

2.如果让老师来写,我会这样写:

花开了,鸟在飞,虫子在叫……

比较品味:

意思变了吗?

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体会作者心中是自由幸福的,看到的一切都是自由幸福的)

3.发现一个特殊的句式:

“愿意……就……”你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作者在这个园子里所做的一切吗?

(教师随机点评)

小结:

作者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生活的快乐、自由、幸福,这种写法就是——借物抒情。

4.课文大多数文字都在写事,但为什么课题强调是“祖父的园子”呢?

总结:

在这里,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自由的空间和快乐的心情,不过,在老师读完作者萧红的原著《呼兰河传》后,对这篇文章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著名作家茅盾曾对《呼兰河传》有过这样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请大家课后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用心去感受。

五、反馈检测

1、积累“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等词语。

2、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

生机勃勃

7*祖父的园子自由

快乐

 

8童年的发现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了作者9岁时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堂上作者想起自己9岁时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因而当众受罚。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先是梦中飞行;由此引发思考及老师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文章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部分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材料,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是一篇向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理解“胚胎、随心所欲”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概括小标题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3.了解作者童年的发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的性格特点。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我”是怎么发现的;引导发挥想象,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1.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2.创设情境,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定标

1、导入揭题。

当我们渐渐长大,童年便如风中的羽毛越飘越远。

但是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情却常常会萦绕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的课文《童年的发现》。

2、明确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掌握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文章,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哪些段落是写我发现的经过?

哪些段落是写我被老师误解而受罚?

三、合作交流梳理点拨

1、了解“我的发现。

2、课文中有一句话,比较详细地描写了我所发现的胚胎发育规律,请你找到句子读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发现。

3.指导朗读。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1)师补充进化论知识:

这种“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发展”的理论叫——“进化论”。

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

这个发现被恩格斯誉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谈感受:

学到这里,说说你现在的感受。

费奥多罗夫——了不起(自豪,骄傲)!

(3)朗读句子。

4、学习第二段——“发现的过程”。

(一)了解发现的经过。

胚胎发育规律是怎么被费奥多罗夫发现的呢?

请认真读3-12自然段,想想“我”的发现经历了哪些过程,把每一个过程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

(二)交流。

梦见飞行——请教老师——探究猜测

(三)精读发现的步骤。

1.学习发现经过之“梦见飞行”。

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梦想的奇妙。

飞过——(生:

街道上空);

飞过——(生:

白桦林梢头);

飞过——(生:

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

飞过——(生自由想象说)。

我想去哪里就飞到哪里,真是——(用课文中的词)“随心所欲”。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学习发现经过之“请教老师”。

(1)同桌分角色读读我和老师的对话。

(2)请“学生”说说:

你一个接着一个提问,当时是怎么想的?

请“老师”说说:

你刚才与学生的谈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3.学习发现经过之“探索猜测”。

4.再次感受作者的自豪,朗读。

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个发现是多么不容易啊,所以费奥多罗夫一想到这个发现他就会从心底升腾起一种自豪感。

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四、反馈检测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定标

1、复习回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费奥多罗夫发现胚胎发育的经过,让我们来一起来读读这两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

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

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

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2、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第三段——“误解、受罚”。

二、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想象,感受“受罚”的情景。

1)出示句子: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钱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2)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如果当时老师继续问下去,容我解释,我会如何应对,同学又是什么反应,教室里又会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

三、合作交流

理解难句。

老师误解了我,同学们嘲笑我。

这时候,费奥多罗夫会想些什么呢?

1)出示句子: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读句子,理解。

3)讨论交流。

经历了曲折的探究之路,发现了胚胎的发育规律,在我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发明与发现啊;被老师轰出教室,被同学嘲笑,这就是我受到他“驱逐和迫害”。

4)感受作者的精神。

出示句子,填空补充: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但是……”

5)小结:

小朋友用自嘲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也告诉我们,无论遇到驱逐还是迫害,不管前面是荆棘还是挫折,都牵绊不了费奥多罗夫在科学道路上的探究的脚步。

多么乐观,多么幽默,多么顽强!

四、总结提升感受人物形象。

1.学到这里,你喜欢这个小朋友吗?

2.小结:

作者是一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富于幻想,执著探究的孩子。

五、反馈检测

在追求科学的路上,科学家受迫害的事例很多。

你还知道哪些?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意思。

板书8童年的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

梦中飞行

产生疑问求知欲强

请教老师执着探究

探究规律大胆想象

得到验证

9.儿童诗两首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童年的幸福快乐。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4、通过学习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2、通过学习诗歌,会仿照《我想》前四小节写诗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复习定标

1.谈话引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儿童诗两首

2.读自学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

1.教师范读,激发情感。

2.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合作交流

品读诗歌,深化情感。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

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总结提升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再读诗歌,升华情感,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我想美好的愿望丰富的想象

街头读书

童年水墨画溪边垂钓自由快乐

江上戏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