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222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docx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常用修辞方法解析

中考语文难点修辞资料下载

文章中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我们常见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等。

小编今天特整理了中考语文难点

常用修辞方法解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比喻

  1、定义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

  

(1)本体:

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

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

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

  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5)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二、拟人

  1、定义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2、表达效果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3)青蛙唱着恋歌,嫩蒲的香味散在晚春的暖气里。

  (4)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三、排比

  1、定义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典型例句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4)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

  (5)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四、夸张

  1、定义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

一定要注意:

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2、三个要素

  

(1)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3、典型例句

  

(1)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石油工人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3)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

  (5)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五、借代

  1、定义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

  2、表达效果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3、典型例句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4)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5)令人捧腹。

  六、对偶

  1、定义

  对偶又叫对仗,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

  2、表达效果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3、典型例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4)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5)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杯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七、设问

  1、定义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2、表达效果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3、典型例句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

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

一定要。

  (4)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

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

  八、反问

  1、定义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

  2、表达效果

  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3、典型例句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4)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5)你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会做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