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320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docx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教案汇集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一篇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年9月17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

队员们?

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

月亮像什么?

(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

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

(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

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

队员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

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

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

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队员齐背《静夜思》。

(2)、老师:

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队员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

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

(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

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

(对称、均衡)

(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

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

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

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

(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

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

谁送的?

老师:

为什么要送月饼?

(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

)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

(板书课题)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

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得月楼前先得月。

猜一字(棚)

2、重逢。

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

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

“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

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

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

花常开!

月常圆!

人常在!

老师感到好开心!

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

(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二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说一个谜语,你们来猜猜,看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谜语: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是什么节日?

(中秋节)

二、中秋由来、习俗

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

中秋习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

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的来历有关习俗:

吃月饼、团圆饭、赏月。

月饼的来历:

唐代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三、七嘴八舌话中秋

1、刚刚老师先讲述了一些中秋小故事传说,现在由同学再补充一点点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可以讲一讲中秋节的习俗。

可以说一说与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

(简短时间完成,注意用来调动气氛)

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

3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4《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2、活动二:

老师和同学分享中秋怎么度过

难点

(1)状物(赏月)+寄情(表团圆幸福感、异乡思念之情···)

状物(教学生用比喻)

1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

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2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才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渐渐地露出它的那张能发光的脸蛋。

我仔细地抬头--,心里对遥远的月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3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4那高高悬挂着的圆月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白玉盘。

结尾寄情(篇末点题)

1夜已深,月正圆,我爱中秋,我爱圆月。

2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

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四、出示一篇小范文

板书:

1短信祝福

2中秋的由来、习俗

3明月(状物)、吃月饼的场景

4结尾抒情

五、布置作文《中秋月圆》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三篇

一、活动目的: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年9月

三、活动准备:

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

四、活动地点:

(1)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

老师导入: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

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

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

(1)老师:

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

月亮像什么?

(有月亮。

月亮像玉盘、像圆饼。

(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

老师:

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

(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

(3)、说中秋节的由来。

老师:

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

(4)、小结: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

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

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1)老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

“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

老师:

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

生: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3)引导队员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

老师(小结):

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3、队员介绍中秋节的习俗

老师引:

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

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拜土地公》)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老师: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出示图片1

老师问:

我们来看这幅画,队员们脑中有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李白的《静夜思》)

(2)、老师:

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

(3)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老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

(4)有感情朗读:

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

(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三、中秋佳节话月饼

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

老师:

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

(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

(1)引出--吃月饼、送月饼

月饼的外形--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

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

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

(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

老师:

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

(对称、均衡)

(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

(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

(3)队员作品欣赏。

由队员自己讲解自己的设计意图。

2、举办月饼宴

老师:

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

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

(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

师:

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

谁送的?

老师:

为什么要送月饼?

(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

)咱们中队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队员一起过这个中秋节?

(板书课题)

①送月饼:

②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

四、中秋灯谜

1、老师:

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

得月楼前先得月。

猜一字(棚)

2、重逢。

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

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

4、十五的月亮。

打一成语(正大光明)

五、游戏:

“月”字组词接龙。

要求:

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

优胜:

组词过程短者获胜。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

花常开!

月常圆!

人常在!

老师感到好开心!

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

结束语:

(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

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主题班会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知道它的传说、习俗。

2、通过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来弘扬民族精神。

3、让学生懂得亲情的可贵,能融入集体中,促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三、活动准备:

1、歌曲:

《但愿人长久》。

2、学生事先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

3、学生进行才艺准备。

4、学生带好月饼。

四、活动过程:

1、中秋习俗交流。

2、故事交流: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中玉兔》。

3、表演节目

4、朗诵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同学分享自己带来的月饼。

五、活动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