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384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墙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墙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墙体.docx

《墙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墙体.docx

墙体

第六章墙体

6.1概述

墙体是建筑物的主要界面,同时也常常作为建筑的受力构件,对空间限定、建筑节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墙体的布置与构造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

6.1.1墙体的类型

墙体按其受力、位置、方向、材料及施工方法不同分为如下各种类型。

1、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墙体按其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1)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

(2)非承重墙不承受外部荷载。

非承重墙又分为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隔墙用于分隔建筑内部空间,并把自重传给楼板或梁。

在框架结构中,墙不承受外来荷载,其自重由框架承受,墙仅起分隔与围护作用。

悬挂于骨架外部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称为幕墙。

2、外墙与内墙:

墙体按其所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

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能抵抗大气侵袭,保证内部空间舒适,故又称为外围护墙。

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

3、纵墙和横墙:

墙体按其方向可分为纵墙和横墙。

墙体的名称如图6-1所示。

(1)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房屋有外纵墙和内纵墙。

(2)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房屋有内横墙和外横墙,外横墙通常叫山墙。

(3)在一片墙上,窗与窗或门与窗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

(4)窗洞下面的墙称为窗下墙。

4、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

墙体按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

墙体构造形式如图6-2所示。

(1)实体墙包括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等。

(2)实体墙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例如空斗砖墙;也可用具有孔洞的砌块材料砌筑或拼装而成,如空心砌块墙、空心板材墙等。

(3)复合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的多功能墙体,例如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两者结合,各得其所。

5、块材墙、板材墙及板筑墙:

墙体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如下三种:

(1)由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的墙体称为块材墙,例如砖墙、砌块墙和石墙等。

(2)板材墙是在工厂预制成的系列墙板,然后在施工现场安装而成的墙,例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各种轻质条板内隔墙。

(3)板筑墙是在现场支模板,然后浇注墙体材料,例如古代的夯土墙、灰砂墙以及现代的滑模、大模板等现浇混凝土墙等。

6.1.2墙体的设计要求

墙体在建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设计者首先必须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此外还要满足保温、隔热、隔音、防火以及防潮等功能要求。

1、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以强度为衡量指标。

住宅、学校等大量性民用建筑多为横墙承重,空间刚度大,但承重墙或柱在控制截面处的承载力仍需经过计算。

承重墙应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楼板及屋顶竖向荷载。

地震区还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墙体承载力,多层砖混建筑一般以抵抗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为设计依据。

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

墙、柱的计算高度h与墙厚δ的比值即为墙、柱高厚比。

墙体越薄、越高或柱子越细长其高厚比越大,相应地其稳定性也就越差。

建筑的高厚比必须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

允许高厚比限值在结构计算上有明确的规定,它是综合考虑了砂浆强度等级、材料质量、施工水平、横墙间距等诸多因素确定的。

2、节能要求:

节能主要以保温与隔热为主。

采暖建筑的外墙应有足够的保温能力,寒冷地区冬季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热量从高温传至低温,围护结构必须具有保温能力,以减少热损失。

同时还应防止在围护结构内表面和保温材料内部出现凝结水现象,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甚至损害人的健康。

外墙应具有足够的隔热能力。

3、隔音要求:

墙体作为房屋的围护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隔音能力,以避免噪声对室内环境的干扰。

不同性质的建筑隔音标准也不同,如城市住宅为42dB、教室为38dB、剧场为34dB。

5、防水与防潮要求:

为保证墙体的坚固耐久性,并保持室内的卫生环境,在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等接触水或容易受潮的房间应采取防水、防潮措施。

6.1.3墙体的结构布置

建筑设计首先要确定结构布置方案,结构和布置是指梁、板、墙、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

墙体是多层砖混房屋的围护构件,也是主要的承重结构。

墙体布置必须同时考虑建筑和结构两方面的要求,既满足建筑的功能与空间的布局要求,又应选择合理的墙体结构布置方案,使之安全承担作用在房屋上的各种荷载,坚固耐久,经济合理。

住宅、学校、旅馆等大量性民用建筑的结构布置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半框架承重等几种方案(见图6-3)。

1、横墙承重方案:

当建筑物内的房间使用面积不大,墙体位置比较固定时,可按房屋的开间设置横墙,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楼板的两端搁置在横墙上,横墙承受楼板等外来荷载,连同自身的重量传给基础,构成横墙承重体系。

横墙的间距是楼板的长度,也是开间,一般在4.20M以内较为经济。

由于横墙数量多,具有整体好、房屋空间刚度大等优点,有利于抵抗风力、地震力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缺点是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

在横墙承重方案中,纵墙不承重,只起维护、分隔和联系作用,所以对在纵墙上开门、窗限制较少。

由于横墙承重,因此应尽量减少在横墙上开门窗及洞口。

2、纵墙承重方案:

当房间要求有较大空间,横墙位置在同层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时,通常把大梁或楼板搁置在内、外纵墙上,由纵墙承受楼板自重及活荷载,连同自身的重量传给基础和地基,构成纵墙承重体系。

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

在纵墙承重方案中,由于横墙数量少,房屋刚度差,应适当设置承重横墙,与楼板一起形成纵墙的侧向支撑,以保证房屋空间刚度及整体性的要求。

纵墙承重方案的优点是空间划分较灵活,但设在纵墙上的门、窗大小和位置将受到一定限制。

3、纵横墙承重方案:

当房间的开间、进深变化较多时,结构方案可根据需要在一部分房屋中用横墙承重,另一部分中用纵墙承重,形成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如医院、实验楼等。

此方案的优点是空间刚度较好,建筑组合灵活,但墙体材料用量多。

4、半框架承重方案:

适用于大空间建筑,如商店、综合楼等。

建筑内部采用梁、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体承重,楼板自重及活荷载由梁、柱或墙共同承担。

房屋的总刚度大小主要由框架保证。

半框架承重方案的特点是空间划分灵活,空间刚度好。

6.2砖墙

砖墙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具保温、隔热、隔音、防火、防冻性能好,又容易取材,生产制造及施工技术简单,不需大型设备,因此在我国受到普遍欢迎。

但是,砖墙也存在自重大、施工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缺点,黏土砖又占用农田,因此砖墙有待改革。

6.2.1墙体的材料

砖墙是由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块砌筑而成的砌体。

砖和砂浆是砖墙的两种主要材料。

6.2.1.1砖

(1)砖按材料、形状、色彩等分为很多的种类,从材料上看有黏土砖、灰砂砖、水泥砖以及各种工业废料砖,如炉渣砖等。

从形状上看,有实心砖及空心砖。

其中使用最普遍的是普通黏土实心砖。

普通黏土砖以黏土为原料,经成型、干燥、烧之而成,其颜色有青色和红色两种。

(2)我国标准黏土砖的规格见图6-4,常用规格为240mmx115mmx53mm。

砖的长宽厚之比为4:

2:

1,在砌筑墙体时加上灰缝,上下错缝方便灵活,标准砖每块重量约为2.5kg,适合手工砌筑。

标准砖的缺点是其规格与我国现行模数值不协调,给设计和施工造成困难,因此砌块及其尺度的改革称为墙体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些地区在这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常用砖的种类及规格见表6-1。

(3)砖的强度等级划分是根据标准实验方法所测得的抗压强度,单位为N/mm2,普通砖的强度等级分为六级:

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6.2.1.2砂浆

(1)砂浆是砌体的粘结材料,它将砖块胶结成为墙体,并具有填缝和密实作用,使它传力均匀,并提高防寒、隔热和隔音的能力。

砌筑砂浆要求有一定的强度,以保证墙体的承载能力,还应该有良好的和易性,以便于砌筑。

(2)砂浆的强度等级分为七级:

M15、M10、M7.5、M5、M2.5、M1.0和M0.4。

砂浆的强度等级是用龄期为28d的标准立方试块(70.7mmx70.7mmx70.7mm),以N/mm2为单位的抗压强度来划分的。

(3)常用的砂浆有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等三种。

水泥砂浆由水泥、砂子和水拌和而成,具有强度高、耐潮湿的特点,适合于潮湿环境下的砌体。

石灰砂浆由石灰膏、砂子和水拌和而成,属于硬性材料,强度不高、耐潮湿性差,用于砌筑次要的民用建筑地面以上的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子和水拌和而成,具有强度高、和易性好的特点,适合砌筑地面以上的砌体。

6.2.2砖墙的组砌

6.2.2.1砖墙的组砌方式

砌块在砌体中的排列称为组砌。

组砌的关键是:

(1)砌缝必须横平竖直。

(2)错缝搭接,使上下匹砖的垂直缝交错。

(3)砖缝砂浆饱满,保证砖墙的整体性。

如果墙体表面或内部的垂直缝处于一条线上,即形成通缝,在荷载作用下,使墙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显著降低。

当墙面为清水砖墙时,组砌还应考虑墙面美观,预先设计好图案,如图6-5所示。

在砖墙的组砌中,把砖的长方向垂直于墙面的砖叫丁砖,把砖的长度平行于墙面砌筑的砖叫顺砖。

上下匹之间的水平灰缝称横缝,左右两砖之间的垂直缝称竖缝。

普通黏土砖墙常用的组砌方式有一顺一丁,多顺一丁、十字式等几种形式,如图6-6所示。

6.2.2.2砖墙的尺度

砖墙的尺度包括厚度和墙段尺寸等。

厚度和墙段尺寸的确定应以满足结构和功能设计要求为依据,还要符合砖的规格。

1、砖墙的厚度:

砖墙的厚度是以标准砖的规格(长、宽、高)为基数,灰缝一般按10mm计算,砖块组砌灵活,当墙体超过一块砖时,砖块尺寸(长、宽)再加上灰缝,即可组成不同的墙厚。

常见砖墙厚度及其名称见表6-2。

2、门窗洞口与墙洞尺寸

(1)门窗洞口尺寸应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确定,以便减少门窗规格,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提高建筑工业的程度。

我国个地区的门窗通用图集都是按照扩大模数3M的倍数,因此一般门窗洞口宽、高的尺寸采用300mm的倍数。

例如:

600mm、900mm、1200mm、1500mm、1800mm、2100mm、2400mm等。

(2)窗间墙与转角墙等部位墙体的长度与普通墙段一样由砌块和灰缝组成,普通黏土砖最小单位为115mm砖宽加10mm灰缝,共计125mm,并以此为砖的组合模数。

按此砖模数的墙段尺寸有:

240mm、370mm、490mm、620mm、740mm、870mm、990mm、1120mm、1240mm等数列。

砖墙的洞口及墙段尺寸如图6-7所示。

(3)砖的模数与建筑模数制标准的不协调给建筑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很多麻烦。

民用建筑的开间、进深、门窗都是扩大模数3M的倍数,墙断是以砖模125mm为基础,这样在同一栋房屋中存在两种模数。

为减少砌筑墙体时砍砖,并解决这一矛盾,施工中常常采用调整灰缝大小的办法。

施工规范允许竖缝宽度在8~12mm范围以内,是墙段有少许的调整余地。

6.2.3砖墙的节点构造

砖墙的节点构造包括墙角、门窗洞口等构造。

为了保证砖墙的耐久性和墙体与其它构件的连接,应在这些部位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6.2.3.1墙角构造

墙体在室内地面以下,基础以上的部分称为墙角,内外墙都有墙角,外墙的墙角又称勒脚,墙角的位置如图6-8所示。

由于墙角位于地下,砌筑体本身存在很多微孔,常受到地表水和土壤中的水的侵袭,致使墙身受潮、饰面脱落、影响室内外环境,如图6-9所示。

因此,必须做好墙角防潮,使勒脚坚固、耐久,并采取妥善措施及时排除房屋四周地面水。

1、墙身防潮:

为了防止雨水及潮气对墙身的侵害,应在墙角设置防潮层。

墙身防潮可采用水平防潮层或垂直防潮层,也可采取两者结合的做法(见图6-10)。

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距离室外地面以上150mm的勒脚墙体中,以防止地表水的反渗。

为了控制室内地坪层以下的填土或垫层的毛细管作用,墙身防潮层应设置在地坪的结构层(如混凝土层)厚度之间的砖缝处(-0.06mm)。

常见的墙身防潮层构造做法包括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油毡防潮层。

(1)防水砂浆防潮层,采用质量比为1:

2水泥砂浆加总质量3%~5%的防水剂,厚度为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筑三匹砖做防潮层。

此种做法构造简单,但砂浆开裂或不饱满时影响防潮效果。

(2)细石混凝土防潮层,采用60mm厚的细石混凝土带,内配三根Φ6mm的钢筋,其防潮性能好。

(3)油毡防潮层,先抹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再铺一毡二油。

此种做法防水效果好,但油毡隔离,削弱了砖墙的整体性,不宜在刚度要求高或地震区采用。

如果墙角采用不透水的材料(如条石或混凝土等),或设有钢筋混凝土地圈梁时,可以不设防潮层。

2、勒脚作法:

勒脚是外墙的墙角,它即受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又受地表水、机械力等的影响,所以勒脚更要做好防潮,要更加坚固耐久。

勒脚应选用耐久性高的材料或防水性能好的外墙饰面,勒脚的做法、高矮、色彩等也应结合建筑造型。

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构造做法(见图6-11)。

(1)抹灰勒脚多用于一般建筑。

表面可采用20mm厚质量比为1:

3水泥砂浆抹面,质量比为1:

2水泥白石子或斩假石抹面。

(2)贴面勒脚耐久性能强、装饰效果好,用于高标准建筑。

可用天然石才或人工石才贴面,如花岗石、水磨石板等。

(3)石勒脚采用条石、毛石等坚固耐久的材料在生产天然石材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

3、散水和明沟:

为尽快排除除建筑外墙周围的雨水,房屋四周可设置散水或明沟(见图6-12及图6-13)。

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散水,屋面为无组织排水时一般设置明沟或暗沟(或设散水,但应加滴水砖带)。

(1)散水也称护坡,及外墙周围向外倾斜的坡面。

散水的做法通常是在素土夯实的基础上铺三合土、混凝土的材料,散水与外墙交接处设分格缝,分格缝用弹性材料嵌缝,以防止外墙下沉时将散水拉裂。

散水的厚度一般为60~70mm,宽度一般为0.6~1.0mm,坡度不小于3%。

(2)明沟又称阳沟,可将水管流下的雨水导向地下排水井。

一般用混凝土现浇或砖石砌筑,沟底应做坡度为0.5%~1%的纵坡。

6.2.3.2门窗洞口构造

1、窗台:

为避免沿窗面流下的雨水渗入墙身,且沿窗缝渗入室内,同时避免雨水污染外墙面,常于窗下一侧设置泄水构件,即窗台。

位于内墙或阳台等处的窗不受水冲刷,可不必设挑窗台。

外墙面材料为贴面砖时,墙面被雨水冲洗干净,也可不设挑窗台。

窗台有清水砖砌和抹灰等不同做法(见图6-14)。

窗台的构造要点是:

悬挑窗台向外出挑60mm,窗台长度最少每边应超过窗宽120mm;窗台表面应做抹灰或贴面,侧砌窗台可作成水泥砂浆勾缝的清水窗台;窗台表面应做一定排水坡度,并应注意抹灰与窗下槛的交接处理,防止雨水向室内渗入;挑窗台下做滴水槽或斜抹水泥砂浆,引导雨水垂直下落不致影响窗下墙面。

预制混凝土挑窗台施工速度快,其构造要点与砖窗台相同。

2、门窗过梁(见图6-15):

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必须在洞口上部设置过梁。

过梁用来支承门窗洞口上墙体的荷载,承重墙上的过梁还要支承楼板荷载,过梁是承重构件。

根据材料和构造方式不同,过梁有以下三种:

(1)平拱砖过梁是比较古老的过梁形式,做法是将砖侧砌而成,灰缝上宽下窄使侧砖向两边倾斜,相互挤压形成拱的作用,两端下部伸入墙内20~30mm,中部的起拱高度约为跨度的1/50(见图6-16)。

用于非承重墙上的门窗,洞口宽度应小于1.2m。

有集中荷载或半砖墙不宜使用。

平拱砖过梁的优点是钢筋、水泥用量少,缺点是施工速度慢。

(2)钢筋砖过梁是在洞口顶部配置钢筋,形成能受弯矩的加筋砖砌体(见图6-17)。

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2m。

其构造要点是:

钢筋直径6mm,高度不小于5匹砖,且不小于门窗洞口宽度的1/4。

(3)钢筋混凝土过梁承载能力强,对房屋不均匀沉降或振动有一定的适应性,一般不受跨度的限制。

预制装配过梁施工速度快,是最常见的一种(见图6-18)。

(4)矩形断面过梁制作方便,是常用的形式。

过梁宽度一般同墙厚,高度按结构计算确定,但应配合砖的规格,如60mm、120mm、180mm、240mm,过梁两端伸进墙内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mm。

在立面中往往有不同形式的窗,过梁的形式应配合处理。

如有窗套的窗,过梁断面为L形,挑出60mm,厚60mm;又如带窗楣板的窗,可按设计要求出挑,一般可挑300~500mm,厚度60mm。

6.3砌块墙

砌块墙是使用预制块材所砌筑的墙体,砌块在工厂预制,施工时现场组砌,如图(6-19)所示。

砌块可以采用素混凝土或利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制作形成实心、空心或多孔的块材。

砌块的优点是由于其重量、尺寸相对比较小,因而制作方便、施工简便、效率高,运输方式也比较灵活。

块材取材广泛,可以利用工业废料,能减少对耕地的破坏和节约能源,是很有前途的建筑构件。

6.3.1砌块的材料、规格与类型

1、砌块的材料:

砌块的生产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目前各地广泛采用的材料有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各种工业废料、粉煤灰、石渣等。

2、砌块的规格与类型:

确定砌块的规格应考虑以下因素:

砌块的规格首先必须符合《建筑统一模数值》的规定,砌块的长、宽、高应能组合出最常用房间的开间、进深、层高以及门窗洞口的尺寸。

其次是砌块的尺度应考虑到生产工艺条件,施工和起重、吊装的能力以及砌筑时错缝、搭接的可能性。

确定砌块时既要考虑到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也要考虑到墙体的热工性能。

最后,砌块的型号越少越好,且其主要块在排列组合中,使用的次数越多越好,为了减少砌块的规格,可以在砌块墙中以少量的普通砖调整尺寸。

目前我国各地生产的砌块以中、小型砌块和空心砌块居多,但规格、类型尚未统一,如图6-20所示。

不通孔复合保温型砌块(见图6-21),这种制品是采用炉渣混凝土与高效材料聚苯板复合,榫式连接,不通孔处理,以保温层切断热桥,便于砌筑,又避免灰浆入孔,从而使保温性能大幅度提高。

此制品抹2cm灰浆,热绝缘系数可达0.81M2.K/W。

小型砌块有实心砌块和空心砌块之分。

其外形尺寸多为90x190mmx190mm和190mmx190mmx190mm。

中型砌块也有空心砌块和实心砌块之分。

砌块的形式应首先满足建筑热工使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砌块的形状力求简单、细部尺寸合理。

砌块的尺寸由各地区使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成型工艺确定。

空心砌块有单排方孔、单排圆孔和多排扁孔三种形式,多排扁孔对保温有利,如图6-21所示。

砌块材料有混凝土和工业废料之分。

不同的材料、不同孔型砌块的构造尺寸见表6-3和6-4。

常见中型空心砌块尺寸(厚x长x高)为180mmx630mmx845mm、180mmx1280mmx380mm、240mmx430mmx380mm、240mmx580mmx380mm、240mmx880mmx380mm。

6.3.2砌块墙的组砌

为了使砌块墙组合并搭接牢固,建筑施工图设计时必须根据建筑初步设计砌块的试排工作。

即按建筑的平面尺寸、层高对墙体进行合理的分块和搭接,并画出专门的砌块排列图,以便正确选定砌块的规格、尺寸。

砌块排列应做到:

(1)砌块整齐、划一,有规律性。

(2)大面积墙面上下皮砌块应错缝搭接,避免通缝。

(3)内、外墙的交接处应咬砌,使其结合紧密,排列有致。

(4)尽量多使用主要砌块,并使其占砌块总数的70%以上。

(5)使用钢筋混凝土空心砌块时,上下皮砌块应尽量孔对孔、肋对肋,以便于穿钢筋灌注构造柱。

墙面砌块的排列方式应考虑施工方式和施工机具的其中能力。

小型砌块多为人工砌筑,当起重能力在0.5N以下时,可采用中型砌块的多皮划分,如图6-22a所示,即由许多皮“墙砌块”和一皮“过梁块”组成。

当起重能力在1.5N左右时,可采用四皮划分,如图6-22b所示,即由三皮“窗间墙块”、一皮“过梁块”和“窗下块”组成。

这类划分方式,由于各种砌块的大小较均匀,可以提高起重设备的工作效率,但立面看上去比较零碎。

6.3.3砌块墙的构造

砌块墙多为松散材料或空心形式,因此比砖墙更需要加强构造处理,以增强其墙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1、设置构造柱:

为了保证砌块墙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应于外墙转角出和必要的内外墙交接处设置构造柱,如图6-23所示。

构造柱多利用空心砌块的孔洞作成。

排列时应将孔洞上下对齐,孔中传入直径10~12mm的钢筋,然后用C20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灌,浇灌时应分段进行。

为增强抗震能力,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完好的连接。

2、设置过梁与圈梁:

当砌块墙中遇到门窗洞口时,应设置过梁。

过梁承受门窗孔洞上部荷载并起联系梁的作用,另外可以利用过梁高度调节砌块的尺寸,增加砌块的通用性。

多层砌块建筑应设置圈梁以加强砌块建筑的整体性。

当圈梁与过梁位置接近时,两者可合二为一。

圈梁有现浇、预制两种形式。

现浇圈梁整体性强,有利于加固墙身,但施工时需湿作业,而且要支模板,比较麻烦。

实际工程中可采用U形预制砌块来代替模板,然后在凹槽内配置钢筋,并浇灌混凝土,效果很好,如图6-24所示。

圈梁设置要求见表6-5。

3、砌块墙的接缝处理:

砌块的体积远远大于砖块,因而更要处理好墙体接缝。

在中型砌块的两端一般设有封闭式的灌浆槽,在砌筑、安装时,必须使竖缝填灌密实,水平缝砌筑饱满,使上、下、左、右砌块能更好地连接。

一般砌块采用MS级砂浆,水平灰缝、垂直灰缝一般为15~20mm。

当垂直灰缝大于30mm时,必须用细石混凝土灌实。

中型砌块应错缝搭接,上下皮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

当搭接长度不足时,应在水平灰缝内增设2根Φ4mm的钢筋网片,如图6-25所示。

此外,当砌块墙位于室内地坪以下、室外明沟或散水以上饿砌体内时,应设置水平防潮层。

6.4墙体抗震构造

6.4.1地震极其破坏力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由于地震波在土中传播引起强烈的地壳运动所造成的。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建筑物破坏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

受震破坏、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和次生效应引起的破坏。

1、受震破坏:

地震时,由震源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成为地震波。

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通过基础传至建筑物,引起建筑物震动。

当地震引起的震动强度超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时,就会使建筑物发生破坏,甚至倒塌。

地震时地壳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竖向运动(即上下跳动),一种是水平震动即水平晃动。

一般认为,水平振动引起的水平地震作用是导致建筑物破坏或倒塌的主要因素。

2、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

地震时,在强烈的振动下,有可能由于地基设计失败而引起上部结构发生震害(损坏或破坏,甚至倒塌)。

对软弱地基或有可能导致不均匀沉降的地基,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则地震时,将可能因不均匀沉降而导致上部结构发生震害。

对含饱和水的砂土或粒径小于0.05mm的颗粒质量分数小于10%、13%和16%(相应于7、8、9度地震)的粉土上,在地震时,有可能液化,产生冒水,喷砂等现象,导致地面下沉、开裂,使地基失去稳定而完全失效,以至引起基础及上部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震害。

3、次生效应引起的破坏:

地震引起地裂、滑坡、山崩和泥石流等自然现象。

地裂和滑坡可能破坏地基,致使建筑物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倒塌。

山崩、泥石流可能掩埋整个居民点。

有时,地震导致海啸,侵袭滨海地区,冲走建筑物。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起火灾、停水、断电、毒气泄漏或爆炸等次生灾害。

6.4.2建筑抗震构造措施

地震时,在地震作用主要是水平地震作用影响下,房屋的破坏情况随着结构类型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同而不同。

破坏情况主要有下述两种:

一种是由于结构或构件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破坏。

对于多层砖房及多层内框架房屋,当水平地震力作用沿着房屋的横向作用时,水平地震作用主要通过楼盖传至横墙,再传至基础和地基。

这时,横墙主要受到剪切,当地震作用在墙内产生剪力超过砌体所能承担的抗剪承载力时,墙体就产生斜裂缝或交叉裂缝。

当水平地震作用沿着房屋的纵向时,它主要通过楼盖传至纵墙,再传至基础和地基。

如果窗间墙很宽(高宽比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