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393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土保持学术语.docx

水土保持学术语

SCXX.XXX.;XX.XXX;XX.XXX.XX

AXX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水土保持术语

Termsin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报批稿)

2003-××-××发布

2003-××-××实施

国家质量监督与检验检疫总局

目次

前言2

引言2

1范围2

2引用标准2

3基本术语2

4规划设计与试验研究6

5预防监督与管理8

6综合治理9

附录A14

附录B19

前言

GB/TXXXXXX《水土保持术语》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

总则;

──第2部分:

基本术语;

──第3部分:

规划设计及试验研究术语;。

──第4部分:

预防监督与管理术语;

──第5部分:

综合治理技术术语。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提出。

本标准由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陕西省水土保持局、黄河上中游管理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学俭、牛崇桓、鲁胜力、王礼先、佟伟力、郭志贤、苗光忠、阎文哲、李靖、胡玉法、史立人、解明曙、陈法扬、袁瀛、马志尊、于丹、姚孝友、杨德生、王兴祥、郭庆、刘德久、党福江。

引言

我国水土保持历史悠久。

建国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土保持作为农村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基础设施,

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规范水土保持技

术管理,不断充实和发展水土保持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内涵,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加

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特制定本标准。

水土保持术语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范围内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水土保持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有关领域。

2引用标准

标准的规定。

3基本术语

3.1综合术语

3.1.1水土流失soilerosionandwaterloss

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

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3.1.2水的损失waterloss

大于土壤入渗强度的雨水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而沿坡面流失的现象。

3.1.3水土流失类型type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根据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力的不同而划分的水土流失类别。

3.1.4水土流失形式form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3.1.5水土流失区reg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年土壤侵蚀量超过相应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地域。

3.1.6水土流失面积area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3.1.7水土流失规律law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3.1.8容许土壤流失量soillosstolerance

根据保持土壤资源及其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年土壤流失量上限,通常小于或等于成土速

率。

对于坡耕地,是指维持土壤肥力,保持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

得高产所容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3.1.9水土保持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

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

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3.1.10水土保持措施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

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3.1.11水土保持设施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acilities

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类人工建筑物、自然和人工植被、以及自然地物的总称。

3.1.12水土流失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control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

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

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

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3.1.1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soilandwaterconservationforecological

environmentrehabilitation

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3.1.14小流域smallwatershed

面积不超过50km2的集水单元。

3.1.15小流域综合治理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

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

耕作措施的最佳配置,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在流域内形成

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既在总体上,又在单项措施上能最大限度地控

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充分发挥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3.1.16小流域经济smallwatershedeconomy

以小流域范为单元,在规模化、集约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

化、商品化农业生产模式。

3.1.17土地沙化landsandification

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粘粒)而逐渐粗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

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3.1.18风沙流sandyaircurrent

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

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

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

当强风将地面大

量沙尘卷入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

3.1.19沙漠sandydesert

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沙吹蚀强烈,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发育的地域。

3.1.20荒漠化desertification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区,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

按其成因可分为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其它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等类型。

3.1.21沙质荒漠化sandydesertification

在具有沙质地表物质组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原来非沙质荒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显著特征,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并产生荒漠景观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亦称沙漠化。

3.1.22石漠化rockification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3.1.23草场退化grasslanddegradation

草场草群矮化、稀疏,优良牧草衰退,产草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逆向性演替的现象。

3.2土壤侵蚀与泥沙

3.2.1土壤侵蚀soilerosion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3.2.2自然侵蚀naturalerosion

在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

3.2.3人为侵蚀erosioncausedbyhumanactivities

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

3.2.4土壤侵蚀类型typeofsoilerosion

按照侵蚀营力的不同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别,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

3.2.5土壤侵蚀形式formofsoilerosion

在同一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3.2.6土壤侵蚀规律mechanismofsoilerosion

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3.2.7侵蚀营力erosionforce

导致土壤侵蚀的作用力,包括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及人类对土地破坏的作用力。

3.2.8水力侵蚀water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

3.2.9面蚀surfaceerosion

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地表土体比较均匀地剥离和搬运的一种水力侵蚀形式,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

3.2.10沟蚀gullyerosion

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

3.2.11淋溶侵蚀leaching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中被水溶解的物质或细小颗粒随入渗水流迁移的过程。

3.2.12波浪侵蚀waveerosion

由风或行船等扰动水面形成波浪,冲击岸坡、堤防并产生崩塌、磨蚀和淋溶的过程。

3.2.13溯源侵蚀headwarderosion

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3.2.14风力侵蚀winderosion

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

3.2.15冻融侵蚀freeze-thawerosion

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

3.2.16重力侵蚀gravitational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

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

3.2.17滑坡landslide

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

3.2.18混合侵蚀mixederosion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如崩岗、泥石流等。

3.2.19崩岗slopecollapse

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

3.2.20泥石流debrisflow

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

3.2.21土壤侵蚀程度soilerosiondegree

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3.2.22土壤侵蚀强度soilerosionintensity

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3.2.23土壤侵蚀量amountofsoilerosion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通常以t或m3表示。

3.2.24土壤流失量amountofsoilloss

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

以t或

m3表示。

3.2.25土壤侵蚀模数soilerosionmodulus

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t/km2·a表示。

3.2.26侵蚀基准面erosionbase

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

3.2.27沟道密度gullydensity

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km/km2表示。

3.2.28泥沙sediment

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

3.2.29流域产沙量watershedsedimentyield

通过流域出口观测断面的泥沙量及其上游工程拦蓄和沟道、河床及湖泊等沉积的泥沙量的总和,通常以t表示。

3.2.30流域输沙量amountofsedimentdilivery

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总量。

以t表示。

3.2.31含沙量sedimentconcentration

单位体积水体中所含泥沙的重量,通常以kg/m3表示。

3.2.32输沙模数modulusofsedimentyield

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通常以t/km2.a表示。

3.2.33泥沙输移比deliveryratio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

4规划设计与试验研究

4.1区划与规划

4.1.1土壤侵蚀分区soilerosionzoning

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亦称水土流失分区。

4.1.2水土流失类型区reg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types

通过土壤侵蚀分区划分形成的地域称为水土流失类型区。

4.1.3水土保持区划soilandwaterconservationregionalization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防治方法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间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分别采取相应的生产发展布局(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的工作。

4.1.4水土保持规划soilandwaterconservationplanning

按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段制定的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4.1.5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planningofsmallwatershedcomprehensivemanage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依据水土流失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科学配置各项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形成完整的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4.1.6土地利用规划landuseplanning

按照土地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方向,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并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部署和实施安排。

4.1.7土地利用结构landusestructure

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4.1.8土地适宜性评价landsuitabilityassessment

根据土壤、植被、气候以及土地的其它基本条件,按照农、林、牧以及城市、旅游等各业的适宜性及自然生产潜力水平的异同性,对土地利用选择方案进行的分类和鉴定。

4.1.9水土保持措施配置collocatio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measures

为防治水土流失所作出的各种技术措施的安排和组合。

4.1.10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步设计initialdesigningforsmallwatershedmanagement

以小流域为单元,根据其综合规划,对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做出综合配置和典型设计,对实施进度、投入做出安排,对其效益做出评价,对单项工程做出设计和实施安排的工作。

4.1.11宜治理面积areasuitabletocontrol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需要并可能实施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

4.1.12水土流失治理面积areaofwaterandsoilconservation

在水土流失地区,实施了水土保持措施,达到国家治理标准的土地面积。

4.1.13水土流失治理程度erosioncontrolratio

在某一区域内,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占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

4.1.14四荒资源usablebarrenlands

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并适宜进行水土流失防治的荒山、荒沟、荒丘及荒滩等土地资源的总称。

4.1.15基本农田capitalfarmland

能抵御一般旱、涝等自然灾害,保持高产稳产的农作土地。

4.1.16坝地farmlandformedinsiltstoragedam

在沟道拦蓄工程上游因泥沙淤积形成的地面较平整的可耕作土地。

4.1.17造林密度densityofplantation

单位面积上栽植树木的株数,以株/hm2表示。

4.1.18造林保存率survivalrateofafforestation

符合规定的树木成活标准和密度标准的造林面积占累计造林面积的百分比。

4.1.19枯枝落叶层litter

覆盖在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及其它动、植物残骸的统称。

4.1.20郁闭度crowndensity

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

4.1.21植被覆盖率vegetationcoverrate

在某一区域内,符合一定标准的乔木林、灌木林和草本植物的土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4.2效益

4.2.1水土保持效益soilandwaterconservationbenefits

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及其它再生自然资源,所获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称。

4.2.2水土保持生态效益ecological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生态系统(包括水、土、生物及局地气候等要素)得到改善,及其向良性循环转化所取得的效果。

4.2.3水土保持经济效益economic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项目区内国民经济因此而增加的经济财富,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前者主要是指促进农、林、牧、副、渔等各业发展所增加的经收效益,后者主要是指上述产品加工后所衍生的经济收益。

4.2.4水土保持社会效益socialbenefits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包括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减少洪涝、干旱及山地灾害,减轻对河道、库塘、湖泊淤积,保护交通、工矿、水利、电力、旅游设施及城乡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所带来的效益。

4.2.5蓄水保土效益waterdetentionandsoilconservationbenefits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在保水、保土、保肥以及改良土壤方面所获得的实际效果。

4.3观测试验

4.3.1水土流失观测observa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通过野外调查、定位观测和模拟实验,收集基本资料,为分析、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

进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所开展的观察与测验工作。

4.3.2实验小流域站网observationnetworkinsmallwatershed

在小流域内,根据各种地貌因子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布设的一系列雨量站和径流泥沙观测站组成的网络(或系统)。

4.3.3径流小区观测observationofrunoffplots

在特定的闭合区域内,对降雨特征、土壤侵蚀以及产流、产沙过程进行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

4.3.4土壤侵蚀模拟soilerosionsimulating

在实验室或野外,人工模拟自然界某些土壤侵蚀现象,探求其物理机制,观测水土保持措施功能和效益的试验方法。

4.3.5人工模拟降雨试验simulatedrainfallexperiments

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不同自然降雨,观测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侵蚀和产流、产沙过程的试验方法。

4.3.6标准小区standardrunoffplots

在全年裸露、常年休闲的平整坡面上设置的宽为5m,水平坡长20m,水平投影面积100m2,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试验场地。

4.3.7天然坡面径流场naturalrunoffplots

布设在地形、土壤、植被等有代表性的天然坡地上,用于观测径流和土壤侵蚀的自然集流区。

4.3.8试验小流域experimentalsmallwatershed

进行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试验研究的小流域。

4.3.9土壤侵蚀模型soilerosionmodel

为描述土壤侵蚀状况以及与其主要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所建立的物理和数学结构。

4.3.10小流域产流模型hydrologicalmodelofsmallwatershed

模拟小流域在一定降雨条件、不同下垫面状况下的径流过程,预测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数学结构。

4.3.11降雨侵蚀指数rainfallerosivityindex

反映降雨侵蚀力大小的特征值,亦称降雨侵蚀力。

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以雨滴动能(E)和最大30min雨强(I30)的乘积(R)表示。

4.3.12土壤抗蚀性soilantierosivity

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和径流破坏的能力。

4.3.13土壤侵蚀速率soilerosionrate

某一时段内土壤侵蚀的发展速度,通常以年流失的土层厚度(mm/a)表示。

5预防监督与管理

5.1水土流失预防preventionofsoilerosionandwaterloss

为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发展,预先采取的各项工程建设和管理活动的总称。

5.2水土保持监督soilandwaterconservationsupervision

水土保持行政执法机构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方式和程序,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与水土保持有关的行为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5.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keyregionalizationofpreventionandcontrolofsoil

erosionandwaterloss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根据当地水土流失情况,对本辖区内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定和公告。

5.4重点预防保护区keyprotectionregion

水土流失较轻,林草覆盖度较大,存在潜在水土流失危险,应采取重点预防保护措施,

防止水土流失发生和发展的地域。

5.5重点监督区keysupervisionregion

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活动较为集中、频繁,可能或已经导致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且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地域。

5.6重点治理区keyrehabilitationregion

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下游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