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955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精选4套曲靖市名校联考届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砖块放在水平地面上,若沿虚线截为相同的两块后,一块叠放在另一块上,则前后两次

A.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l:

2

B.密度之比为2:

1

C.受地面的支持力之比为2:

1

D.对地面的压力之比是l:

2

2.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5.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中中正确的是()

A.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C.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树荫下的光斑

B.

手影

C.

月亮的“倒影”

D.

笔“折断”了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8.手机上的微信可以使用“声音锁登录”,只要机主本人按住说话的按钮,读出屏幕上的那串数字,就可以登录,而其他人操作却不能登录.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9.关于声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强弱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B.医用B超来检测人体的内部器官是否正常

C.声音在真空中和空气中都以340m/s的速度传播

D.在机器旁,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10.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洗澡时水的温度约为

B.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

C.人眨眼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5s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二、填空题

11.“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B上标的温度应该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12.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

13.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则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应该有温度计和_____;图中所示的温度计示数是_____。

14.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填“高”或“大”)些。

15.汽车的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

小汽车的后视镜大多是平面镜,而对于大型车辆。

其后视镜一般是_____(选填“凹面镜子”、“凸面镜”),物体在镜中成正立、_____的虚像,增大了驾驶员观察视野。

但即使如此,驾驶员仍有观察不到的盲区,如图所示,所以行车、走路定要注意安全。

16.图甲是2011年4月1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的发射场景。

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作直线运动时所在位置的照片,已知火箭的总长度为52m,在照片上已按一定比例标示出刻度,在这2s内火箭向上运动的路程为_____m,火箭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三、计算题

17.一个量杯里装有250mL的水,把一个质量为790g铁球放入杯中,小球静止在水底时水面上升到400mL刻度的位置。

(1)该小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小铁球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

(2)若在小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则整个铁球的总质量是84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p铁=7.9×103kg/m3。

18.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玲同学做了“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

(1)实验过程:

“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其小组同学对她的实验进行了评估与交流。

a.小玲同学看到水平桌面上天平如图所示,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了,于是,立即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开始测量。

组长小莉同学马上给她提示“等等,天平还未调好”。

小玲同学明白了,接下来她将_____,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

b.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c.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2;

d.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e.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是:

ρ油=_____。

(2)小峰同学认为小玲同学操作过程还存在问题,猜想油倒入量筒内,倒不干净,会影响实验结果。

于是,大家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表数据:

烧杯规格/mL

500

250

100

50

空杯质量/g

146

100

46

34.5

油被倒掉后烧杯的质量/g

151

103

48.5

35.8

通过上述多次实验,说明小峰同学的猜想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若实验使用的是100ml的烧杯,则小玲同学计算量筒中食用油质量的数据需要减_____g后再计算密度,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_____(偏大/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老师给出了以下实验步骤的建议:

a.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

b.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用天平测出烧杯及剩余油的总质量m′.请写出信用油的密度的表达式:

ρ油=_____。

20.小明同学的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过程中,他们将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1)他们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则这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在如图所示的光具座上调整实验器材时,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们应调整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上。

调整好器材后,固定蜡烛,然后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可能是因为____.

(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2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他们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的实像。

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有一次,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如果他们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小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左移B.将蜡烛向左移,光屏向右移

C.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左移D.将蜡烛向右移,光屏向右移

(5)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红同学把自己的眼镜放在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她只适当地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这说明小红同学配戴的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__,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像完全______。

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________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和像别破璃扳的距离,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

u(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v(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__.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

A.2cm

B.1cm

C.0.5cm

D.0cm

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试管中装有适量的碎冰。

(1)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而且碎冰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选填“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

BC段的物质处于_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冰完全熔化需要_______分钟。

(3)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_______。

23.自选实验器材,证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24.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测量平均速度”时,想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让小车从带有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个位置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里面的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BC段的长度是___________dm,小车在B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如图所示,下列坐标图象中能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

(4)实验完成后,有同学猜想物体从斜面上下滑的快慢可能与斜面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让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

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该猜想是正确的。

请你指出该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D

D

D

D

C

B

B

二、填空题

11.变大大于

12.倒立缩小20

13.秒表97℃

14.避免声音的干扰大

15.凸面镜缩小

16.104;52

三、计算题

17.

(1)球是空心的,空心体积50cm3;

(2)1×103kg/m3

18.

(1)30min;

(2)100km/h;(3)0.7h。

四、实验题

19.游码调到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正确2.5偏大

20.0同一高度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小于10cm缩小照相机A远视

21.方便确定像的位置重合大小v=u(或“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垂直D

22.使冰块受热均匀慢固液共存态3不能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100℃后与烧杯中水温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23.实验器材:

扬声器,纸屑;

实验步骤:

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把纸屑放在扬声器上;

实验现象:

会看到纸屑在跳动;

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4.小5.000.125D没有控制相同的下滑距离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两杯液体中,一杯是水,一杯是酒精,小明想利用选项图中的几组器材来区别哪一杯中盛的是水哪一杯中盛的是酒精,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

B.

C.

D.

2.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16cm,此时在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D.一定大于20cm

3.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是每条光线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③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④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不是实际光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后,小明用显微镜观察蝉的翅膀,使用物镜甲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一所示,而改用物镜乙时,视野中所看到的画面如图二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乙可观察到的细胞数量较物镜甲少

B.若使用相同的光圈,物镜甲比物镜乙视野暗

C.若不改变目镜,则物镜甲比乙的镜头要短

D.若想将图一中的X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蝉翅样本向左下方移动

5.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6.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不要喧哗,是要求同学们说话时响度小些

B.高速公路两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闻其声识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因为超声波的速度较大

8.某同学在松花江畔观察到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物态变化是

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

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

C.深秋江边上晶莹冰凌的生成

D.初冬江岸上美丽雾淞的出现

9.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杯壁上残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用电吹风吹干,测出干燥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⑤①②③⑥

10.有一只大雁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能看到大雁好像是在水中的蓝天白云间游动,有时又只能看到大雁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

A.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B.前者光线较弱,后者光线较强,二者产生原理相同

C.前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D.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成的影

二、填空题

11.截至2018年3月31日,上海轨交全网运营线路总长6.73×102km,合_____m,一节地铁车厢的质量是5031kg,合_____t,乘坐上海地铁,平均每一站大概花费3min,合_____s。

12.某人在眼镜店所配的眼镜是+200度,它是____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____.

13.夏日,当一束阳光垂直射到地面时,入射角为________度,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发现地面上有很多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光斑的形状与________(选填“树叶缝隙”或“太阳”)的形状相同。

14.写出下列各现象所属物态变化的名称:

(1)严冬在野外行走的人眉毛胡子上结白霜。

_____。

(2)冰块放入西瓜汁中后消失不见了。

_____。

15.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

听诊器运用了声音____________(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_____(填“音调”或“响度”)。

16.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判断运动较快的是______车。

甲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米/秒。

乙车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米。

运动6秒时,甲、乙的距离为7.8米,甲、乙的运动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

三、计算题

17.容器中装有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其体积为1000cm3经过一段时间,由于水的蒸发,容器中只剩下500cm3的盐水,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试求:

(1)蒸发掉的水的质量是多少?

(2)剩余的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18.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0.2m3,漂浮在水面上,g取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

(2)木头的密度;

(3)木头受到的浮力.

四、实验题

19.小明妈妈为家里自酿了很多红葡萄酒,小明想知道自酿葡萄酒的密度。

于是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利用天平、量筒进行测量。

他们的操作如下:

(1)将天平放在_____上,游码拨至标尺左端_____处,并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如图甲是小明测量过程中的情景,他的错误是_____。

纠正错误后,测得空烧杯的质量是41.6g。

(3)取适量的葡萄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葡萄酒和烧杯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总质量为_____g。

(4)将烧杯中的葡萄酒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葡萄酒的体积是_____cm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葡萄酒的密度是_____g/cm3。

(5)分析上述方法,测出葡萄酒的密度会偏_____(选填“大”或“小”)。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形成____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2)实验发现,通过凸透镜既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从物体相对凸透镜的位置来看,凸透镜的_____(选填“光心”,“焦点”或“二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4)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21.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

(1)若将入射光线EO在纸板平面内绕O点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反射光线OF将会_______时针方向转动(选填“顺”或“逆”).当光线EO与平面镜夹角为30o时,则反射角为_______°;

(2)若将NO右侧纸板绕NO向后折,使左右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在右侧纸板上没有看到反射光,此时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存在。

22.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冰熔化特点”实验: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用水浴法对冰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的熔化图象,由图象乙可知:

冰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

23.我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间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我们能听到手机发出的声音,是因为手机中的发声体在_____。

若把一手机放在真空中,如图所示,再用另一手机拨打罩内的手机号码,可以看见罩内手机显示灯闪烁,但却听不到手机的铃声是因为_____。

24.如图所示是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曝光时间间隔为0.02s,木块从1位置到3位置运动的距离是___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D

A

A

A

C

D

二、填空题

11.73×105m5.031180

12.远视大于50mm小于100mm

13.直线传播太阳

14.凝华熔化

15.传递信息响度

16.甲0.98相反

三、计算题

17.

(1)500g;

(2)1.2g/cm3。

18.kg800kg/m31600N

四、实验题

19.水平台零刻度线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81.601大

20.倒立照相机焦点左C

21.顺60有

22.-6使冰受热均匀晶体熔化和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都需要吸热

23.振动真空不能传声

24.800.9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密度和体积关系的是

A.

B.

C.

D.

2.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质量大于乙物质的质量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