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5964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3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8页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8页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docx

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

1.1  一般的应急处理方法

1.1.1  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患者因吞食药品中毒而发生痉挛或昏迷时,非专业医务人员不可随便进行处理。

除此以外的其它情形,则可采取下述方法处理。

毫无疑问,进行应急处理的同时,要立刻找医生治疗,并告知其引起中毒的化学药品的种类、数量、中毒情况(包括吞食、吸入或沾到皮肤等)以及发生时间等有关情况。

  1).为了降低胃中药品的浓度,缓延毒物被人体吸收的速度并保护胃粘膜,可饮食下述任一种东西:

如牛奶;打溶的蛋;面粉;淀粉;或土豆泥的悬浮液以及水等。

  2).如果一时弄不到上述东西,可于500毫升蒸馏水中,加入约50克活性炭。

用前再添加400毫升蒸馏水,并把它充分摇动润湿,然后,给患者分次少量吞服。

一般10~15克活性炭,大约可吸收1克毒物。

  3).用手指或匙子的柄摩擦患者的喉头或舌根,使其呕吐。

若用这个方法还不能催吐时,可于半酒杯水中,加入15毫升吐根糖浆(催吐剂之一),或在80毫升热水中,溶解一茶匙食盐,给予饮服(但吞食酸、碱之类腐蚀性药品或烃类液体时,因有胃穿孔或胃中的食物一旦吐出而进入气管的危险,因而,遇到此类情况不可催吐)。

绝大部份毒物于四小时内,即从胃转移到肠。

  4).用毛巾之类东西,盖上患者身体进行保温,避免从外部升温取暖。

(注:

把二份活性炭、一份氧化镁和一份丹宁酸混合均匀而成的东西,称为万能解毒剂。

用时可将2~3茶匙此药剂,加入一酒杯水做成糊状,即可服用)。

1.1.2  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开衣服,放松身体。

  2).呼吸能力减弱时,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1.1.3  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用自来水不断淋湿皮肤。

  2).一面脱去衣服,一面在皮肤上浇水。

  3).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1.1.4  进入眼睛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1).撑开眼睑,用水洗涤5分钟。

  2).不要使用化学解毒剂。

1.2  无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2.1  强酸(致命剂量1毫升)

  1).吞服时 立刻饮服200毫升氧化镁悬浮液,或者氢氧化铝凝胶、牛奶及水等东西,迅速把毒物稀释。

然后,至少再食10多个打溶的蛋作缓和剂。

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不要使用。

  2).沾着皮肤时 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

如果立刻进行中和,因会产生中和热,而有进一步扩大伤害的危险。

因此,经充分水洗后,再用碳酸氢钠之类稀碱液或肥皂液进行洗涤。

但是,当沾着草酸时,若用碳酸氢钠中和,因为由碱而产生很强的刺激物,故不宜使用。

此外,也可以用镁盐和钙盐中和。

  3).进入眼睛时 撑开眼睑,用水洗涤15分钟。

1.2.2  强碱(致命剂量1克)

  1).吞食时 立刻用食道镜观察,直接用1%的醋酸水溶液将患部洗至中性。

然后,迅速饮服500毫升稀的食用醋(1份食用醋加4份水)或鲜橘子汁将其稀释。

  2).沾着皮肤时 立刻脱去衣服,尽快用水冲洗至皮肤不滑止。

接着用经水稀释的醋酸或柠檬汁等进行中和。

但是,若沾着生石灰时,则用油之类东西,先除去生石灰。

  3).进入眼睛时 撑开眼睑,用水连续洗涤15分钟。

1.2.3  氨气

  立刻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然后,给其输氧。

进入眼睛时,将患者躺下,用水洗涤角膜至少5分钟。

其后,再用稀醋酸或稀硼酸溶液洗涤。

1.2.4  卤素气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吸入氯气时,给患者嗅1∶1的乙醚与乙醇的混合蒸气;若吸入溴气时,则给其嗅稀氨水。

1.2.5  氰(致命剂量0.05克)

  不管怎样要立刻处理。

每隔两分钟,给患者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5~30秒钟。

这样氰基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无毒的氰络高铁血红蛋白。

接着给其饮服硫代硫酸盐溶液。

使其与氰络高铁血红蛋白解离的氰化物相结合,生成硫氰酸盐。

  1).吸入时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横卧着。

然后,脱去沾有氰化物的衣服,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2).吞食时用手指摩擦患者的喉头,使之立刻呕吐。

决不要等待洗胃用具到来才处理。

因为患者在数分钟内,即有死亡的危险。

1.2.6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气体

  把患者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安静。

进入眼睛时,用大量水洗涤,并要洗漱咽喉。

1.2.7  砷(致命剂量0.1克)

  吞食时,使患者立刻呕吐,然后饮食500毫升牛奶。

再用2~4升温水洗胃,每次用200毫升。

1.2.8  汞(致命剂量70毫克(HgCl2))

  饮食打溶的蛋白,用水及脱脂奶粉作沉淀剂。

立刻饮服二巯基丙醇溶液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作泻剂。

1.2.9  铅(致命剂量0.5克)

  保持患者每分钟排尿量0.5~1毫升,至连续1~2小时以上。

饮服10%的右旋醣酐水溶液(按每公斤体重10~20毫升计)。

或者,以每分钟1毫升的速度,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水溶液,至每公斤体重达10毫升为止。

1.2.10  镉(致命剂量10毫克)、锑(致命剂量100毫克)

  吞食时,使患者呕吐。

1.2.11  钡(致命剂量1克)

  将30克硫酸钠溶解于200毫升水中,然后从口饮服,或用洗胃导管加入胃中。

1.2.12  硝酸银

  将3~4茶匙食盐溶解于一酒杯水中饮服。

然后,服用催吐剂,或者进行洗胃或饮牛奶。

接着用大量水吞服30克硫酸镁泻药。

1.2.13  硫酸铜

  将0.3~1.0克亚铁氰化钾溶解于一酒杯水中,后饮服。

也可饮服适量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

1.2.14  利用重金属螯合化而解毒

  如上各项所述,当吞食重金属时,可饮服牛奶、蛋白或丹宁酸等,使其吸附胃中的重金属。

但是,用螯合物除去重金属也很有效。

重金属的毒性,主要由于它与人体内酶的SH基结合而产生。

因而,加入的螯合剂争先与重金属—SH中的重金属相结合,故能有效的消除由重金属而引起的中毒。

重金属与螯合剂形成的络合物,易溶于水,所以容易从肾脏完全排出。

再者,服用螯合物的同时,还可利用输液(10%的右旋醣酐溶液,或20%的甘露醇溶液)的方法,促使其利尿。

  医疗上医生常用的螯合剂有以下这些物质:

Ca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钙二钠)—Pb,Cd,Mn;BAL(2,3——二巯基丙醇)—Hg,As,Cr;β,β—二甲基半胱氨酸—pb,Hg;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三水合物等。

但是,镉中毒时,用螯合剂会使肾的损害加剧,因此,遇此情况时,尽量不用螯合剂为好。

对有机铅之类物质中毒,用螯合剂解毒则无能为力。

此外,螯合剂对生物体所必需的重金属也起螯合作用,因而,使用时需加以注意。

洗胃方法

  将患者躺下,使其头和肩比腰略低。

在粗的柔软胃导管上,装上大漏斗。

把涂上甘油的胃导管,从口或鼻慢慢地插入胃里,注意不要插入气管。

查明在离牙齿约50厘米的地方,导管尖端确实落到胃中。

其后,降低漏斗,尽量把胃中的物质排出。

接着提高漏斗,装入250毫升水或洗胃液,再排出胃中物质。

如此反复操作几次。

最后,在胃里留下泻药(即于12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镁制成的溶液),拔出导管。

各种化学药品中毒时,其相应的洗胃液列在表3—1上。

最好在实验室里常备有洗胃导管。

 表3—1 特殊洗胃液

 

  此外,活性炭加水,充分摇动制成润湿的活性炭,或者温水,对任何毒物中毒,均可使用。

1.3  有机化学药品中毒的应急处理方法

1.3.1  烃类化合物(致命剂量10~50毫升)

  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因为如果呕吐物一进入呼吸道,则会发生严重的危险事故,所以,除非平均每公斤体重吞食超过1毫升的烃类物质,否则,应尽量避免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1.3.2  甲醇(致命剂量30~60毫升)

  用1~2%的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

然后,把患者转移到暗房,以抑制二氧化碳的结合能力。

为了防止酸中毒,每隔2~3小时,经口每次吞服5~15克碳酸氢钠。

同时为了阻止甲醇的代谢,在3~4日内,每隔2小时,以平均每公斤体重0.5毫升的数量,从口饮服50%的乙醇溶液。

1.3.3  乙醇(致命剂量300毫升)

用自来水洗胃,除去未吸收的乙醇。

然后,一点点地吞服4克碳酸氢钠。

1.3.4  酚类化合物(致命剂量2克)

1).吞食的场合马上给患者饮自来水、牛奶或吞食活性炭,以减缓毒物被吸收的程度。

接着反复洗胃或催吐。

然后,再饮服60毫升蓖麻油及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可饮服矿物油或用乙醇洗胃。

2).烧伤皮肤的场合先用乙醇擦去酚类物质,然后用肥皂水及水洗涤。

脱去沾有酚类物质的衣服。

1.3.5  乙二醇

  用洗胃、服催吐剂或泻药等方法,除去吞食的乙二醇。

然后,静脉注射10毫升10%的葡萄糖酸钙,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

同时,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

聚乙二醇及丙二醇均为无害物质。

1.3.6  乙醛(致命剂量5克)、丙酮

  用洗胃或服催吐剂等方法,除去吞食的药品。

随后服下泻药。

呼吸困难时要输氧。

丙酮不会引起严重中毒。

1.3.7  草酸(致命剂量4克)

  立刻饮服下列溶液,使其生成草酸钙沉淀:

i).在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丁酸钙或其它钙盐制成的溶液;ii).大量牛奶。

可饮食用牛奶打溶的蛋白作镇痛剂。

1.3.8  氯代烃(致命剂量CCl4:

3毫升;Cl2HCCHCl2:

1克;Cl2C=CHCl:

5毫升)

  把患者转移,远离药品处,并使其躺下、保暖。

若吞食时,用自来水充分洗胃,然后饮服于200毫升水中溶解30克硫酸钠制成的溶液。

不要喝咖啡之类兴奋剂。

吸入氯仿时,把患者的头降低,使其伸出舌头,以确保呼吸道畅通。

1.3.9  苯胺(致命剂量1克)

  如果苯胺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把其洗擦除净。

若吞食时,用催吐剂、洗胃及服泻药等方法把它除去。

1.3.10  三硝基甲苯(致命剂量1克)

  沾到皮肤时,用肥皂和水,尽量把它彻底洗去。

若吞食时,可进行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将其大部份排除之后,才服泻药。

1.3.11  有机磷(致命剂量0.02~1克)

  使患者确保呼吸道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

万一吞食时,用催吐剂催吐,或用自来水洗胃等方法将其除去。

沾在皮肤、头发或指甲等地方的有机磷,要彻底把它洗去。

1.3.12  甲醛(致命剂量60毫升)

  吞食时,立刻饮食大量牛奶,接着用洗胃或催吐等方法,使吞食的甲醛排出体外,然后服下泻药。

有可能的话,可服用1%的碳酸铵水溶液。

1.3.13  二硫化碳

  吞食时,给患者洗胃或用催吐剂催吐。

将患者躺下并加保暖,保持通风良好。

1.3.14  一氧化碳(致命剂量1克)

  清除火源。

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使其躺下并加保暖。

为了使其减少氧气的消耗量,要保持安静。

若呕吐时,要及时清除呕吐物,以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充分的进行输氧。

关于以上所述的由化学药品引起中毒时,所进行的应急处理的有关资料,主要参照:

M.A.Krupp,M.J.Chatton,CURRENTMEDICALDIAGNOSIS&TREATMENT(1974,LangeMed.Publ.)及《治疗》(1974年,10月号)。

 

1、高温矿渣烧伤处理援救方案 

  

(1)立即将伤员救出烧伤现场。

 

  

(2)迅速熄灭被烧着的衣服鞋帽,并脱掉烧坏的衣物。

 

  (3)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创面3-5分钟,入口内和鼻腔内进入火灰,要立即漱口和清理,如眼内有矿灰要用植物油或石蜡油棉签蘸去颗粒。

 

  (4)视伤情需送医院治疗的,要立即由专人护送,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以防途中发生意外。

 

2、强酸类

  强酸类如盐酸、硫酸、硝酸、王水(盐酸和硝酸)。

石炭酸等,伤及皮肤时,因其浓度、液量、面积等因素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伤害。

酸与皮肤接触,立即引起组织蛋白的凝固使组织脱水,形成厚痂。

厚痂的形成可以防止酸液继续向深层组织浸透,减少损害,对伤员健康极为有利。

如现场处理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深度烧伤。

更重要的是注意眼睛,盐酸、石炭酸的烧伤,创面呈白色或灰黄色;硫酸的创面呈棕褐色;碳酸的创面呈黄色。

  如系通过衣服浸透烧伤,应即刻脱去,并迅速用大量清水反复地冲洗伤面。

充分冲洗后也可用中和剂--弱碱性液体如小苏打水(碳酸氢钠)、肥皂水冲洗。

石炭酸烧伤用酒精中和。

硝酸烧伤用攸琐溶液中和,效果更好。

但若无中和剂也不必强求,因为充分的清水冲洗是最根本的措施。

硫酸烧伤的现场处理预案 

  

(1)立即将伤员脱离出事点,要尽快把酸除去。

 

  

(2)一般烧伤的紧急处理:

首先用大量水流连续冲洗,把冲洗下沾有硫酸的衣鞋等迅速脱掉,直冲洗到硫酸痕迹消失为止,不论哪个部位,都只能用大量水冲洗,不能用弱碱性溶液之类的东西来中和硫酸,防止进一步烧伤。

如烧伤过重,范围大时,可能引起脉搏加速盗汗、虚脱之类的危急症,这时患者必须仰卧(背朝下躺着)全身保温,防止出现其他病症,并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3)硫酸溅到眼睛内的处理,不管溅入眼内的硫酸浓度如何和硫酸量的多少,必须用大量流水(没有压力),眼皮撑开或眼皮翻开的情况下连续冲洗15分钟,要把眼皮和眼球的所有地方全部用水仔细冲洗,冲洗后立即送医院。

 

  (4)吸入硫酸蒸气时的处理:

当吸入大量的发烟硫酸或高温硫酸所产生的酸雾或蒸汽时,要立即离开污染现场。

如已昏迷和发生呼吸困难时,既要立即使其仰卧,并迅速送往医院急救。

 

  (5)喝下硫酸时的处理方法:

即使喝下很稀的硫酸也会引起口、咽喉、食道和胃的烧伤。

如喝下稀硫酸,可设法使其呕吐,吐出后再多喝水慢慢缓解之。

如喝下浓硫酸,切勿使患者吐出应立即使大量清水漱口,让其多喝水待喝饱后设法使其吐出,然后再多喝水,要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3、强碱类

  强碱类如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等。

强碱对组织的破坏力比强酸为重,因其渗透性较强,深入组织使细胞脱水,溶解组织蛋白,形成强碱蛋白化合物而使伤面加深。

如果碱性溶液浸透衣服造成的烧伤,应立即脱去受污染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伤处。

  充分清洗后,可用稀盐酸、稀醋酸(或食醋)中和剂。

再用碳酸氢纳溶液或碱性肥皂水中和。

根据情况,请医生采用其他措施处理。

4、磷

  磷烧伤,在工农业生产中常能见到,在战时磷弹爆炸也常造成烧伤。

磷及磷的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燃烧,氧化成五氧化二磷。

伤面在白天能冒烟。

夜晚可有磷光。

这是磷在皮肤上继续燃烧之故。

因此伤面多较深,而且磷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被身体吸收后,能引起全身性中毒。

  急救处理的原则是灭火除磷、然后用有关液体包扎。

如磷仍在皮肤上燃烧,应迅速灭火,用大量清水冲洗。

冲洗后,再仔细察看局部有无残留磷质,也可在暗处观察,如有发光处,用小镊子夹剔除去,然后用浸透l%的硫酸铜纱布敷盖局部,以使残留磷生成黑色的二磷化三铜,然后再冲去。

也可以用3%双氧水或5%碳酸氢纳溶液冲洗,使磷氧化为磷酐。

如无上述药液,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

  一般烧伤多用油纱布局部包扎,但在磷伤时应禁用。

因磷易溶于油类,促使机体吸收而造成全身中毒,而改用2.5%碳酸氢钠溶液陋敷两小时后,再用干纱布包扎。

  对于全身中毒者,主要是采取保护肝脏的疗法,如静脉注射50%高渗葡萄糖液,或静脉点滴5一10%的葡萄糖液,加入大量的维生素C。

服用其他保肝药物如肝泰乐。

肾脏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者,可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注射,卧床休息。

(一)容易发生事故的化学反应

  要慎重地对待那些认为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和化学反应,不马虎火意,不蛮干,因为很多事故是由于开始时考虑不周而引起的。

可能引起事故而又难以预测的化学反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烃类及其他有机化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时可生成过氧化物中间体或副产物,由于条件的不同,特别是有不安定混合物生成时,有可能喷料或爆炸。

  单体聚合时产生聚合热。

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使单体聚合,可以得到有用的聚合物。

  聚合反应一旦开始,温度就会上升,如果事先没有预料而又没有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控制温度,容器则可能由于温度过高而遭到破坏,物料也会喷出来,造成爆炸与火灾。

  氧化的副反应引起的事故。

例如:

在冷却到室温以下的硫酸-硝酸的混酸中,一边充分地搅拌一边滴加醇液,则生成相应的硝酸酯。

此时所产生的热,主要是硝化反应热以及由反应中生成水所引起的混酸稀释热,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热量并不太大。

但是,通过隔离操作,若将醇液一下子加到同样的硫硝混酸中,根据所用醇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往往会产生爆发性地喷料或爆沸,其程度也与有无搅拌有关。

  热交换用的热介质可以用水、植物油、硅油、高沸点有机溶剂、熔融金属等。

如果所用的热介质管道上有孔隙,反应混合物与热介质即可混合而发生事故。

一般来说,这种事故的几率不大,因而人们对此往往不怎么注意。

然而,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事故则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所用装置、管道的材料与化学药品反应可能生成危险物。

如乙炔与铜易生成乙炔铜。

其受热或受机械的刺激就成为一种敏感的爆炸物,为此不能用铜管容器来输送、处理、存放乙炔。

  用错了化学药品而引起的事故。

例如:

混入有机物的药品,在加热过程中就会引起放热反应,倘若有问题,就会发生爆炸。

一般来说,若在使用的物质中包含有氧化剂等危险物时,就应格外仔细地检查所用各种物质是否正确。

  泄漏的活性物质与绝热材料接触也可能发生反应而导致事故。

  存放在容器中的物料有可能产生气体,积累到一定浓度,超过一定压力就会引起爆作。

(二)与危险化学反应有关的操作

  在下面的一些操作中,随着活性物质的浓缩,其所含能量相对集中,危险性也就大大增加,必须加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在工厂以及实验室里进行蒸馏操作容易引起爆炸性火灾事故。

蒸馏残渣能使爆炸性物质或不安定物质浓缩,它们往往是由副反应生成的,所以在进行反应产物的蒸馏时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过度地蒸馏残渣。

  过滤可使不安定物质得到分离集中,从而处于危险状态。

尤其是那些对于摩擦或冲击敏感的物质,在过滤其溶液时不要用玻璃滤器之类的容易产生摩擦热的器具。

  很多危险物用惰性溶剂稀释之后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在这种状态下长期保存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这种溶液若洒在布上,待溶剂蒸发变干后,这块布就成了非常易燃的危险物。

  粉末过筛时容易产生静电,所以过筛干燥的不安定物质时要特别注意。

  用萃取操作来提取危险物时,由于萃取液浓缩,危险物就处于高浓度状态,这时危险性增大。

  在结晶操作中,往往可以得到纯的不安定物质。

但要注意,由丁结晶的条件不同,可能会得到对于摩擦和冲击非常敏感的结晶体。

  循环使用反应液能使生产和实验的成本下降,还能使系统处于不污染环境的封闭状态,但采用反应液再循环方法,有可能造成不安定物质的富集。

  在实验室的回流操作中,可能由于突沸或过热将可燃性液体喷出而着火。

一般来说使用可燃性溶剂进行回流操作或蒸馏低闪点溶剂时,附近绝对不能有明火或着火源。

  在不安定物质的合成反应中,如果搅拌能力差,反应变慢,加进的原料过剩,未反应的部分积蓄在体系中,若再强力搅拌,所积存的物料一起反应,使体系的温度迅速上升,往往会使反应无法控制。

  若将不稳定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升温,有时会引起热爆炸或突发性的反应。

例如:

在低温下将两种能发生放热反应的液体混合,然后再升温引起反应,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

  对泄漏和洒落的问题处理不当也会引起事故。

当危险的药品泄漏、洒落或堵塞时,人们首先应想好如何处理的方法。

急于收拾复原而忘记它是危险物,往往又会导致二次灾害。

  废弃的危险物在销毁操作中也时常会发生事故。

在销毁废试剂时,要注意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能量释放的危险性。

  分光光度计每次测试完毕或更换样品液时,不能关闭样品池盖;使用光电池作为检测器的仪器连续使用不应超过2h,每次使用后需要间歇30min以上;每台仪器所配备的比色皿其透射比是经过配对的,必须配套使用。

不能与其他仪器上的比色皿单个调换,否则影响样品测试精度;测定过程中,不得用手触摸比色皿透光面。

其透光面的清洁不可用滤纸、纱布或毛刷擦拭,只能用镜头纸擦拭;分光光度计的吸光值在0.2-0.7(透光率在20%-60%)准确度最高,低于0.1或超1.0时误差较大。

如未知样品的读数不在此范围时,应将样品做适当稀释。

(一)气态危险化学品的防火防爆

  气态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主要来自那些在常温下以气态存在的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指在空气中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氧气、乙炔气、石油液化气、城市煤气等。

气态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特性和危险性质

(1)易燃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固体物质燃烧的区别。

  ①容易起火燃烧的液体、固体物质要经过蒸发、熔化等过程,才能在气态条件下燃烧,而气体在常温下已具备了燃烧条件,只需外界提供氧化或分解气体物质以及将其加热到燃点的热量,就会引起燃烧,因此,气体比液体和固体物质更易起火燃烧。

  ②气体燃烧具有两种形式:

一是稳定式燃烧,又称扩散燃烧;一是爆炸式燃烧,又称动力燃烧。

如果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则发生稳定式燃烧。

例如,烧气焊的焊炬,就是由于气体扩散的作用而形成的稳定式燃烧。

这时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发生火灾。

如果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是在燃烧以前进行,并且混合气体的浓度在它的爆炸范围以内(即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遇到着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

侧如,煤矿井下的瓦斯爆炸就属此类。

(2)可燃气体的其他危险性质。

  ①化学活泼性:

分子结构中有不饱和键的气体具有化学活泼性,在通常情况下,有些气体在互相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

例如,乙炔遇氯、氟便会发生爆炸。

一般来说,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键越多,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②易扩散性:

比空气稍轻的可燃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大部分向上部扩散,顺风飘散,集聚的可能性较低。

比空气重的易燃气体,特别是液化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呈雾状沿地面飘浮扩散到较远的地方或聚集于沟渠内、建筑物死角处,长时间聚集不散,一遇到火源就会将火焰传播开来,发生大面积轰燃或爆炸。

  ③腐蚀性:

某些易燃气体具有腐蚀性。

如硫化氢、氨等都能腐蚀设备,降低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漏气,以致引起着火爆炸和中毒。

  ④带电性:

压缩的或液化的易燃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能产生静电。

其主要原因是气体中含有固体微粒或雾滴杂质,在高速喷出时与喷嘴强烈摩擦而产生静电。

气体中所含固体或液体杂质越多,产生的静电越强。

如果设备是绝缘材料制成的,或虽是金属材料制成,但没有良好接地,静电就会聚集成很高的电压,高压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就能点燃易燃气体(如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而引起爆炸。

  ⑤毒害性:

有一些可燃气体具有毒害性,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中毒。

气态危险化学品的防火防爆措施

(1)控制热源(着火源)。

易燃气体能直接参与燃烧,所以控制热源(着火源)是预防易燃气体着火爆炸的最基本措施。

在生产、使用、储存可燃气体的场所,除生产必须用火外,要严禁火种。

(2)泄漏检查。

在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气体的大、中型场所,应配置可燃气体监控式检漏报警装置。

当易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该气体爆炸下限浓度的25%时,就能自动报警。

同时,还应配备便携式检漏报警器,以便用于巡视监测。

  许多易燃气体都是无色无气味的,为了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