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165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docx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

来源:

感染管理科  2011-3-249:

47:

16  被阅读2829次 编辑:

感染管理科石慧  

微生物标本采集手册

 

第一章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

第二章 痰标本的微生物检验.........................5

第三章 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8

第四章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0

第五章 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2

第六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4

第七章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6

第八章胆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18

第九章胸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0

第十章 腹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2

第十一章心包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4

第十二章关节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6

第十三章鞘膜积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28

第十四章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30

第十五章外眼部标本的微生物检验..................33

第十六章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测......................35

第一节 降钙素原检查.............................35

第二节 内毒素检查...............................37

第三节1-3-β-D-葡聚糖检查........................39

 

血液、骨髓液的细菌培养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或同时具备以下几种临床表现时应采集血培养。

1 发热(≥38℃)或低温(≤36℃)

2 寒战

3 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

4 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形核白细胞<1×109/L)

5 血小板减少

6 皮肤、粘膜出血

7 昏迷

8 多器官衰竭

9 血压降低

10 呼吸加快

几种特殊情况:

1 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温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增加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2老年菌血症病人可能不发热或不低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应采取血培养。

骨髓培养与血液培养的送检指征是基本一致的,临床常规血液感染有指征时以抽取血培养为主。

但当骨髓炎时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抽取骨髓培养阳性率会远高于血培养。

【标本采集的容器】

美国BD公司血培养仪配套血培养瓶(我院),各种血培养仪配套血培养瓶或手工血培养瓶。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同时打印两份清晰的条形码,分别粘贴在两个血培养瓶上,应沿血培养瓶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引起的污染是血培养的关键问题,采血前严格执行消毒程序是十分重要的。

1 皮肤消毒程序:

严格按以下三步法进行:

(1)70%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s以上。

(2) 用一根碘酊或聚维酮碘(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作用30s或聚维酮碘作用60s,从穿刺点向外以1.5~2cm直径画圈进行消毒。

(3)70%酒精脱碘。

对碘过敏的病人只能用70%酒精消毒,消毒60s,待穿刺部位酒精挥发干燥后穿刺采血。

2 培养瓶消毒程序

(1) 用70%酒精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子。

(2) 酒精作用60s。

(3)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或棉签清除橡皮塞子表面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3 培养瓶接种程序

抽取血液后,不要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然后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血培养采集的时间和频率

(1) 采血培养应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在24h内采集2~3份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每次2瓶。

因为研究已证实,2~3份血培养足以检测所有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

(2) 入院前2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

(3) 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热后1h采集。

因为发热时血液中可能没有细菌。

(4) 可疑为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的患者,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培养。

(5) 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h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以上。

(6) 可疑为菌血症或真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选择其它种类的培养瓶,如高渗培养瓶,中和抗生素培养瓶,结核菌培养瓶等,以获得罕见的或苛氧的微生物。

(7) 可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h内多部位采集3份血标本,如果24h阴性,再采取3份以上的血标本。

2 采血量

成人:

推荐每个血培养瓶应加的血量为5~10ml,血液和肉汤比为1:

5~10(体积:

体积)。

儿童:

因很难获得大量的血液,一般静脉采血1~5ml用于血培养。

血液量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细菌的检出,血液的培养量每增加1ml,阳性率增加3~5%。

人体血液内包含各种抑制细菌生长的因子或抗生素,注入血液太多可能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骨髓采血量一般为1~2ml。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非正常上班时间送检验科急诊化验室。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标本的保存】

含血样的培养瓶应立即送往实验室;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其放在室温,切忌冰箱存放。

因为某些苛氧菌可在冰箱温度中死亡,而使培养阳性率下降。

在运往实验室的途中如果天气寒冷,应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

第二章痰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痰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咳嗽、咳痰:

痰液可为脓性、血性、铁锈色或红棕色胶胨样痰。

  2 咯血:

肺结核病人常痰中带血。

  3 呼吸困难

4 发热

5 胸痛:

当炎症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会发生胸痛。

*肺部感染的患者有25~50%可能发生菌血症,应同时作血培养。

【标本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留痰盒。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采集方法】

1 自然咳痰法:

咳痰前,先用清水或漱口液反复漱口(为减少口腔正常菌群污染标本),然后用力自气管中咳出第一口痰于无菌容器内。

对于痰量少或无痰的患者可采用雾化吸入45℃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对咳痰少的幼儿,可轻轻压迫胸骨上部的气管,使其咳嗽。

2 气管镜采集法:

用支气管镜在肺内病灶附近用导管吸引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3 胃内采痰法:

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病人尤其婴幼儿不会咳嗽,有时将痰误咽入胃中,可采集胃内容物做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4 管穿刺法:

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

小儿取痰法:

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小儿受到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1)以晨痰为好。

多数病人清晨痰较多,易于采集。

且清晨痰含有的病理成分较多。

会增加培养的阳性率。

(2)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2 送检

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止某些细菌在外环境中死亡。

做结核分支杆菌和真菌培养的标本如不能及时送检,可放4℃保存,以免杂菌生长。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三章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上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病毒性普通感冒伴有明显咽痛时,怀疑为咽部链球菌感染,应做细菌培养。

2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3 上呼吸道感染易并发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需送相应部位分泌物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

【标本采集容器】

咽拭子或鼻咽拭子。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嘱患者用清水反复漱口,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用无菌棉拭子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拭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和舌粘膜。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应于抗生素应用之前。

时间上可无严格限制,但咽部是呼吸和食物的通路,也应晨起后采集为佳。

2送检:

应立即送检。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四章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尿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有典型的尿路感染症状;

2 肉眼脓尿或血尿;

3 尿常规检查表现为白细胞和/或亚硝酸盐阳性;

4 不明原因的发热,无其他局部症状;

5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出现发热;

6 膀胱排空功能受损;

7 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前。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尿液标本留取容器。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纵向粘贴在容器上,下端距管底应至少留有2cm。

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帖上涂写,尿量等信息写在条码贴的空白处,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清洁中段尿标本,嘱咐患者睡前少饮水,清晨起床后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女性应用手分开大阴唇,男性应翻上包皮,仔细清洗,再用清水冲洗尿道口周围,开始排尿,将前段尿排去,插入性接取中段尿约10ml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检,于一小时内接种。

该方法简单、易行,是最常用的尿培养标本收集方法,但很容易受到会阴部细菌污染,应由医护人员采集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患者正确留取。

2 耻骨上膀胱穿刺: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耻骨上经皮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有一定的痛苦,病人难以接受。

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尿标本的采集。

3 直接导尿:

按常规方法对会阴部进行清洗消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获取膀胱尿液。

可减少尿液标本的污染,准确地反映膀胱感染情况。

但有可能将下尿道的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一般不提倡使用。

4 小儿收集包:

对于无控制能力的小儿可应用收集包收集尿液,这种装置由于很难避免会阴部菌群污染产生假阳性,所以只有在检验结果为阴性时才有意义。

如果检验结果为阳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使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或导尿法留取尿液进行复查。

5 留置导尿管收集尿液:

利用留置导尿管采集标本时,应先消毒导尿管外部,按无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导尿管吸取尿液,操作时应防止混入消毒剂,不能从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长期留置导尿患者,应在更换新尿管时留取尿标本。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一般于晨起第一次尿液送检。

应选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五章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肠道菌群、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急性腹泻:

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腹痛,里急后重,往往伴有发热,大便性状为粘液便或脓血便。

2 慢性腹泻:

大便次数多,多为稀便,伴有全身乏力等症状。

3 无痛性大量水样便或米泔样稀便。

4 先吐后泻: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有集体发病史,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所致。

5 抗生素治疗后腹泻:

常发生于长期抗生素治疗后,糊状便,排便次数增加。

6 高热惊厥:

通常为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婴幼儿和小儿。

【标本的采集容器】

一次性无菌便盒。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自然排便采集法:

自然排便后,调取有脓血粘液部位的粪便2~3g,液状粪便取絮状物盛于无菌的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菌液中送检。

2 直肠拭子法:

如不易获得粪便时或排便困难的患者及幼儿,可采用直肠拭子方法采集,取出后置于灭菌容器内送检。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应在急性期采样,以提高检出率,最好在用药前。

2 送检:

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放入Ca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0.033mol/LPBS与等体积的甘油混合)中运送和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六章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脓汁和创伤部位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局部症状: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特征。

但随病程迟早、病变范围、位置深浅,五个症状不一定全部表现。

病变范围小或位置较深时,局部症状可不明显。

2 全身症状:

轻重不一。

感染较重者常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一般均有白细胞计数增加和核左移。

病程较长时,可有水和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减少,肝糖原大量消耗,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水肿等症状。

全身性感染严重的病人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 疑为下列疾病时需送检:

①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如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

②化脓性疾病:

如甲沟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气性坏疽、细菌性结膜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乳突炎、急性乳房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

③脓肿:

扁桃体脓肿、咽部脓肿、咽旁脓肿、脑脓肿、肺脓肿、肝脓肿、脓胸、腹腔脓肿、肾皮质化脓性感染、肾周围炎和肾周脓肿、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④创伤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导管感染、脐带残端感染。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拭子。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无菌试管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开放性感染和已溃破的化脓灶:

先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的污染菌,用灭菌拭子采取脓液及病灶深部的分泌物。

注意尽量取化脓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的脓汁,因为脓汁中心的细菌大部分已死亡,交接处的活菌较多,会提高阳性率。

对于慢性感染,因污染严重,很难分离到致病菌,可取感染部位下的组织,研磨成组织匀浆接种于培养基。

2 闭锁性脓肿:

一般采用穿刺或手术引流的方法采取.采集前先用2.5-3%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周围皮肤。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应在用药之前采取。

2 送检:

应立即送检。

如不能送检,应放4℃保存。

培养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的标本除外。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七章脑脊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脑脊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墨汁染色查新型隐球菌。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成人: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和反射增强等症状,怀疑为脑膜炎的患者。

儿童:

因儿童和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不明确,因此对于婴儿不明原因发热,应怀疑为脑膜炎,采取脑脊液。

*作脑脊液培养的患者,建议同时做血培养。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小瓶。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用腰穿的方法采集脑脊液,如果用于检测细菌或病毒,脑脊液量应大于或等于1ml,如果用于检测真菌或抗酸杆菌,脑脊液量应大于或等于2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应立即采集,且最好于抗生素使用之前。

2 送检:

收集标本后,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脑脊液标本不可放冰箱保存,会使一些细菌死去(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和嗜血杆菌)。

常温下可存放24小时。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八章胆汁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胆汁标本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真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腹痛:

具有上腹部或右上腹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重。

并向右肩部放射,有时出现剧烈胆绞痛或上腹部疼痛。

2 黄疸:

90%左右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黄疸。

3 墨菲征阳性:

右上腹压痛、肌紧张、胆囊区深吸气时有触痛。

4 伴随症状:

常有恶心、呕吐和发热,尿少且黄。

5 中毒或休克:

约有90%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表现为弛张高热,伴有寒战,少数严重病例体温不高,而在早期即发生感染性休克。

怀疑为下列疾病需送检:

急性胆囊炎、急性重症胆管炎。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

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

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九章胸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胸水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多伴有胸痛及发热。

怀疑为下列疾病:

结核性胸膜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胸膜炎、肺部真菌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小瓶内。

为防止凝固,应在试管中先加入灭菌肝素。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

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

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章腹水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腹水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腹痛:

可局限于炎症局部也可遍布全腹。

2 呕吐:

常为早期症状之一,较轻。

如发生麻痹性肠梗阻会出现持续性呕吐。

3 腹部压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标本采集容器】

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

【样本条码粘贴要求】

打印清晰的条码尽量沿着容器的长轴粘贴,病人的姓名端向上,条码区的任何区域不得被覆盖,注意不要在条码上涂写,保持条码的完整和清晰。

 【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首先用2%碘酊消毒穿刺要通过的皮肤。

2 用针穿刺法或外科手术引流法采集标本,然后放入无菌试管或无菌容器内。

为防止凝固,应在试管中先加入灭菌肝素。

3 尽可能采取更多的液体,至少为1ml。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采集时间:

怀疑感染存在,应尽早采集,一般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止用药后1-2日采集。

2 送检:

应在常温下15分钟内送到实验室。

在常温下可保存24小时。

如果做真菌培养,只能放4℃保存。

【标本的送检地点】

检验科微生物室(3号楼4楼)。

*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第十一章心包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验项目

心包液的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结核菌培养、一般细菌涂片、真菌涂片、结核菌涂片。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标本送检指征】

1 全身症状:

发冷、发热、心悸、出汗、乏力和精神症状。

2 心前区疼痛、心包摩擦音:

见于纤维蛋白性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