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1860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7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3页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3页
亲,该文档总共1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1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docx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教学大纲

 

呼伦贝尔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二00九年一月

 

1、机械制图……………………………………………………………3

2、工程力学……………………………………………………………9

3、电工电子技术………………………………………………………13

4、机械设计基础………………………………………………………20

5、液压与气动技术……………………………………………………25

6、工程材料与热加工…………………………………………………36

7、互换性与技术测量…………………………………………………40

8、发动机构造与维修…………………………………………………45

9、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52

10、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61

11、汽车诊断及测试技术……………………………………………71

12、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76

13、汽车维修技术……………………………………………………82

14、汽车检测设备与维修……………………………………………89

15、汽车电路分析……………………………………………………92

16、汽车新结构………………………………………………………98

17、AutoCAD基础……………………………………………………106

18、汽车营销…………………………………………………………110

19、制图测绘…………………………………………………………122

20、零件课程设计……………………………………………………126

21、金工实训…………………………………………………………130

22、汽车拆装实训……………………………………………………144

23、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150

24、职业技能考证实习………………………………………………158

25、毕业实习…………………………………………………………177

26、毕业设计…………………………………………………………183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机械制图

2、课程的性质:

必修课

3、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4、总课时:

114

5、学分数:

6

6、开设学期:

第1、2学期

二、教学对象:

1、本课程的教堂对象:

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2、要求的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

三、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应请注意的问题

1、重点、难点

(1)点、直线、平面及基本立体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为重点。

(2)截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的截交线的求法,用积聚性法和辅助平面法求两回转体相贯线的方法。

为难点。

(3)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

(本容为重点和难点)。

(4)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为难点。

(5)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包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画法,常用的简化画法和其他规定画法)。

(本容为重点)。

(5)零件图(本容为重点)。

①零件图的表达方法。

为难点。

②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为难点。

③读零件图。

为难点。

6装配图(本容为重点)。

为难点

①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画法。

为难点

③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为难点

④读装配图。

为难点

2、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原则上每次授课后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仪器绘图作业。

习题的形式有作图题、读图题、判断题、问答题等,其中作图题和读图题占95%以上。

本课程教学环节除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测绘。

一周集中测绘容为:

中等复杂程度部件的测绘(其中非标准件不少于10件),要求学生完成其中3个典型零件的测绘,绘制零件草图和零件工作图,每人完成幅面不少于各A3二,并绘制该部件的装配图A1一。

另外完成根据零件图的拼画装配图A2一。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机械制图》高玉芬卜桂玲主编,理工2006年出版。

《机械制图习题集》主凤艳主编,理工2006年出版。

参考书:

《机械制图》马兰主编,机械工业2006年出版。

《机械制图》惠英王玉坤主编,清华大学2002年出版。

《工程制图》振勇印建平主编,机械工业2006年出版。

《机械制图》胡宜鸣孟淑华主编,高等教育2006年出版。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章序

讲课时数

习题课时数

实验时数

共计学时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与技能

6

2

其中A4图一

8

第二章投影基础

10

4

14

第三章基本体

14

8

22

第四章组合体

6

8

其中A3图二

14

第五章机件表达方法

12

6

其中A3图二

18

第六章零件图

10

4

其中A3图二

14

第七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8

2

其中A3图一

10

第八章装配图

8

6

其中A3图一

14

共计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容要点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制图基本知识技能。

容要点:

(1)制图的一般规定与基本技能

(2)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标注的方法。

第二章投影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容要点:

(1)正投影与三视图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2)点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3)直线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直线的投影、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直线上的点。

(4)平面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平面的确定与表示方法、平面对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第三章基本体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基本立体的投影方法和作图方法。

掌握截平面为特殊位置平面的截交线的求法,掌握用积聚性法和辅助平面法求两回转体相贯线的方法。

掌握轴测图的基本概念及正等测的画法。

容要点:

(1)基本体及属于其表面点投影。

(2)轴测图的基本慨念及正等测的画法。

(3)基本体的表面交线。

第四章组合体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组合体的绘图和读图方法。

容要点:

组合体的绘图、尺寸标注和读图方法。

第五章机件表达方法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零件的各种表达方法。

容要点:

(1)视图

(2)剖视图

(3)断面图

(4)其他表达方法

第六章零件图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零件图的表达方法。

容要点:

(1)零件图的表达方法。

(2)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的基本慨念。

(3)零件图的尺寸标注和工艺结构。

(4)读零件图。

第七章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螺纹紧固件、平键等标准件及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了解其他常用件的规定画法。

容要点:

(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平键和销的查阅数据和规定画法。

(2)直齿圆柱齿轮的规定画法。

(3)圆锥齿轮、圆柱螺旋弹簧、滚动轴承的规定画法。

第八章装配图

教学目的要求:

理解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容要点:

(1)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和画法。

(2)装配图的尺寸标注和装配工艺结构。

(3)部件测绘的基本方法。

(4)读装配图。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系考试课,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工程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工程力学

2、课程性质:

必修课

3、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4、总课时:

75

5、学分数:

4

6、开设学期:

第2学期

二、教学对象:

1、本课程适用的对象:

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2、要求的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

三、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

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

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程学》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工程力学》春凤主编,理工出版。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章序

讲授时数

习题课时数

实验时数

共计学时

1绪论

2

2

2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

6

6

3简单力系

5

5

4平面任意力系

5

5

5空间力系

5

5

6拉伸与压缩

8

2

10

7剪切与挤压

4

2

6

8扭转

6

2

8

9弯曲变形

10

10

10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

4

4

11压杆稳定

4

4

合计

69

6

75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容要点:

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受力图

掌握力的概念、刚体的平衡、约束与约束反力;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受力图。

第二章简单力系

了解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了解力偶、力偶系的简化与平衡。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

了解力的平移定理、平面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掌握有摩擦时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第四章空间力系

了解力的投影、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第五章拉伸与压缩

掌握横截面力、应力;了解材料拉压时的机械性能,强度计算;了解拉压变形,静不定问题,应力集中。

第六章剪切和挤压

掌握剪切的基本概念;掌握连接件的实用计算。

第七章扭转

掌握扭矩及扭矩图、剪切胡克定律;掌握扭转时应力、变形计算及强度条件、刚度条件。

第八章弯曲

掌握剪力方程与弯矩方程,会画剪力图和弯矩图;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及正应力强度条件;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了解挠曲线微分方程,掌握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及提高弯曲刚度措施。

第九章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掌握强度理论,会利用强度理论进行计算。

掌握拉伸(压缩)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掌握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第十章压杆稳定

掌握压杆稳定的概念,会计算大柔度杆、中柔度杆的临界力。

六、考核方式与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

评分标准:

平时20%、笔试80%。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技术

2、课程性质:

必修课

3、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4、总课时:

70

5、学分数:

4

6、开设学期:

第1学期

二、教学对象:

1、本课程适用的对象:

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2、要求的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等基础知识

三、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在重点保证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电工学》(第五版)曾煌主编,高等教育,1999年出版。

(2)《电工电子学》叶挺秀主编,高等教育,2000出版。

(3)《电工学》丁承浩主编,机械工业,1999出版。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不同学时列不同的表)

课程容

总学时数

上篇

模拟电子技术

24

下篇

数字电子技术

36

习题课

4

实验

16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容要点:

上篇电工基础知识(24学时)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4学时)

(一)教学容

1.1电路与电路模型

1.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欧姆定律

1.4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

1.5基尔霍夫定律

1.6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二)教学要求

掌握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及电源工作状态

会列KCL及KVL方程,会计算电位

第二章电路的分析方法(6学时)

(一)教学容

2.1电阻串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

2.2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3支路电流法

2.4结点电压法

2.5叠加原理

2.6戴维宁定理

(二)教学要求

会用支路电流法及结点电压法求U和I

掌握叠加原理及戴维宁定理的容并能加以应用

第三章正弦交流电路(6学时)

(一)教学容

3.1正弦电压与电流

3.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3.3电阻元件、电感元件与电容元件

3.4电阻元件的交流电路

3.5电感元件的交流电路

3.6电容元件的交流电路

3.7电阻、电感与电容串联的交流电路

3.8阻抗的串联与并联

3.9电路的谐振

3.10功率因数的提高

(二)教学要求

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式及三要素

掌握RLC串联电路的特点

掌握串联谐振的特点功率因数提高的方法

第四章三相电路(4学时)

(一)教学容

4.1三相电压

4.2负载星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4.3负载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

4.4三相功率

(二)教学要求

掌握星形联结的对称电路的计算

掌握三相功率的计算

第五章电路的暂态过程(4学时)

(一)教学容

5.1换路定则

5.2RC电路的暂态过程

(二)教学要求

会应用换路定则进行计算,会分析RC电路的暂态过程

下篇电子技术基础(36学时)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4学时)

(一)教学容

1.1半导体及PN结

1.2半导体二极管

1.3半导体三极管

1.4场效应晶体管

(二)教学要求

掌握PN结的形成及二极管的特性

掌握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了解N沟道与P沟道晶体管特性与区别

第二章交流放大电路(6学时)

(一)教学容

2.1基本交流电压放大电路

2.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2.3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2.4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2.5功率放大电路

(二)教学要求

了解放大电路的组成,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了解静态工作点原理,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特性

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第三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6学时)

(一)教学容

3.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其弱点

3.2差分放大电路

3.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简介

3.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

3.5运算放大电路的反馈分析

3.6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举例

3.7集成运放构成的信号发生器

(二)教学要求

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特性

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运算电路

了解各种类别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第四章直流稳压电源(4学时)

(一)教学容

4.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4.2滤波电路

4.3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4.4串联型稳压电路

4.5集成稳压电源

(二)教学要求

掌握两种电路的工作原理

了解各种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五章数字逻辑电路(8学时)

(一)教学容

5.1脉冲信号

5.2开关元件

5.3基本逻辑关系

5.4门电路

5.5组合逻辑电路

5.6编码器

5.7译码器和数字显示

5.8应用举例

(二)教学要求

掌握“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关系,

了解简单的集成门电路

会分析及设计组合逻辑门电路

理解编码器的原理

理解译码器的原理

第六章时序逻辑电路(8学时)

(一)教学容

6.1RS触发器

6.2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6.3寄存器

6.4计数器

6.5应用举例

(二)教学要求

掌握RS触发器的组成及特性表

掌握RS,D,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掌握寄存器的种类及特性

掌握计数器的种类及特性

六、考核方式与说明:

本课程为系考试课,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基础

2、课程性质:

必修课

3、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4、总课时:

72学时

5、学分数:

4

6、开设学期:

第3学期

二、教学对象:

1、本课程适用的对象:

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2、要求的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

三、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初步简单机械传动装置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

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和运动特点,初步具有分析机构和选择传动方案的能力。

对机械动力学的某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有设计传动装置的能力。

具有运用标准、规、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王少岩主编,理工大学出版。

参考书:

《机械设计基础》可桢主编,高教出版。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章序

讲授时数

习题课时数

实验时数

共计学时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运动分析

5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6

第四章凸轮机构

6

第五章其他常用机构

1

第六章带传动与链传动

8

第七章齿轮机构

18

第八章蜗杆传动

6

第九章轮系

6

第十章联接

8

第十一章轴

6

第十二章轴承

10

第十三章机械的调速与平衡

4

合计

85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容要点:

第一章绪论

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的概念。

了解本课程的容、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介绍平面机构的运动副、运动副的分类、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

理解平面机构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介绍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应用(铰链四杆机构、滑块四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性(极限位置、极位夹角、行程速比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四章凸轮机构

介绍凸轮机构的类型、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

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位移线图的绘制、对心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设计。

第五章间歇运动机构

介绍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了解各种间歇机构在机械中的应用。

第六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介绍带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过程中的受力及失效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带传动紧与维护。

了解带传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带传动的紧与维护,掌握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相关图册的查阅。

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第七站章齿轮传动

介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分类,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主要尺寸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设计方法及润滑;齿轮齿形加工方法;简要介绍斜齿、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相关问题。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分类,了解斜齿、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掌握斜齿、锥齿与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第八章蜗杆传动

介绍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分类、主要参数,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

第九章轮系

介绍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定轴轮系、行星轮系传动比计算。

第十章联接

介绍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普通平键的选择计算;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了解联轴器与离合器的类型及适用场合,掌握联轴器的选择计算

了解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的类型和特点;掌握普通平键的选择计算。

第十一章轴

介绍轴的分类与应用、轴的材料选择;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

第十二章轴承

介绍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和类型选择,滚动轴承的计算,滚动轴承的组合结构和润滑、密封与维护。

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润滑、密封及维护;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表示,滚动轴承的轴向固定方法及选择计算。

六、考核方式与说明:

本课程为系考试课,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

 

《液压与气动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

液压与气动技术

2、课程性质:

必修课

3、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4、总课时:

48

5、学分数:

3

6、开设学期:

第3学期

2、教学对象

1、本课程适用的对象:

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先修课程:

理论力学、机械原理、控制工程基础、流体力学

2、要求的预备知识:

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切削加工及装备

三、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

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液压基本回路工作原理、应用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

《液压与气动技术》宏友主编,理工大学。

2、教学参考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液压传动》王积伟主编,机械工业,2006年12月出版。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基础课规划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波主编,

机械工业,2006年7月出版。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章序

讲授时数

习题课时数

实验时数

共计学时

一、液压传动概述

2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4

三、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2

四、液压缸

4

五、液压控制阀

6

六、辅助装置

2

七、基本回路

6

八、典型液压系统

4

九、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

4

十、气动传动概述

2

十一、气动元件

4

十二、气动基本回路

6

十三、气压传动系统

4

十四、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

4

合计

48

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容要点:

第一章液压传动概述

(一)教学容

1、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图形符号

2、液压传动的特点。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图形符号。

2、掌握液压传动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难点: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一)教学容

1、液压油

2、流体静力学

3、流体动力学

4、管路中液体的压力损失

5、液体流经孔口及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

6、液压冲击及气穴现象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液压油特点、粘度及其选用

2、掌握静力学基本方程、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的应用

3、掌握压力损失的计算

4、理解流经孔口及缝隙的流量----压力特性

5、理解液压冲击及空穴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液压油,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难点:

静力学和动力学基本方程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