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249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docx

完整版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主要任务与要求

 

指导教师职称

学院领导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题目

 

评阅人职称

工作单位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题目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

2、图纸共张

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

4、评阅人意见共页

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

年月日

 

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

年月日

河南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学院专业班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三、答辩组组长签名:

答辩组成员签名:

 

答辩委员会主席:

签字(盖章)

年月日

基于c语言的教务系统软件设计

摘要

本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成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开发本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

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

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

本论文主要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成绩管理成绩查询C语言面向过程

Abstract

Thissystemaccordingtothedevelopmentrequirementsaremainlyappliedineducationsystemofeducation,thedailyworkofthedigitalarchivesmanagementofstudentperformance.Thissystemcanmakethecollegedevelopmentstafftoreducetheworkingpressure,educationalandteachingtothevariousservicesandinformationmanagement,alsocanreducetheuseofforce,acceleratequeryspeed,strengthenmanagement,aswellasthenationaldepartmentsaboutthepaceofnormalization,makeeachmanagementstandardized.

Atpresent,theschoolworkmultifarious,materialmore,thoughvariou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popular,andforstudents'performancemanagement,itacompleteandunifiedsystem.Therefore,thedevelopmentofasuitableandthepopulace,compatibilitygoodsystemisverynecessary.

Thissystemintheprocessofdevelopment,payattentiontotheoperationofthebusinessprocess,andstrivetosystemofcomprehensive,generalization,makesthissystemnotonlyapplicabletoaeducationinstitutions.Onthechoiceofmethodsinthedevelopmentlifecyclemethod,amethodofcombiningwiththeprototype,followthesystemresearchandsystematicanalysis,systemdesignandsystemimplementation,fourmainstages,andthespecificdesigninthedesign,takingtheevolutionasusersofprototype,theuseofsystemandthedeepeningunderstandingofapartorafewpartsforanalysis,designandimplementation.Thisthesismainlyfromthesystemanalysis,systemdesignandsystemimplementationanduseetc.

 

【KeyWords】AchievementManagementAchievementQueryCProgrammingLanguageProcedure-Oriented

目  录

第1章绪论1

1.1学籍管理系统概述1

1.2面向过程编程的基础知识2

第2章需求分析5

2.1目标5

2.2要求5

2.3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功能6

第3章概要设计7

3.1主模块7

3.2添加学生信息7

3.3显示学生信息7

3.4排序学生信息7

3.5查找学生信息8

第4章详细设计与实现9

第5章流程图11

第6章源代码12

6.1数据结构与函数声明的头文件12

6.2主控程序模块13

6.3添加学生模块20

6.4显示学生模块21

6.5对学生进行排序模块22

6.6查找学生模块30

致谢35

参考文献36

第1章绪论

本章介绍学生学籍管理系统的有关知识、面向过程的编程技术以及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等基础理论知识,这是深入了解后续内容的必要准备。

1.2国内外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当前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比较普遍的驱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流电动机拖动

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通常是,在额定转速以下,保持励磁电流恒定,可用改变电枢电压的方法实现恒转矩调速;在额定转速以上,保持电枢电压恒定,可用改变励磁的方法实现恒功率调速。

直流电动机具有调速范围宽,易于平滑调节;过载、起动、制动力矩大,承受过载能力较强;易于控制,可靠性高;调速时能耗较小等特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直流调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直流电动机用作带式输送机的驱动有两种方式:

一是低速直流电动机直接与驱动滚筒相连,二是用高速直流电动机通过减速机与驱动滚筒相连。

直流电动机的明显缺点是造价很高、电刷和整流子的维护量大。

随着交流电动机调速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系列在性能上可以和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的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直流调速系统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2)电动机加液粘离合器传动

液粘性离合器又称粘滞离合器、油膜离合器或Ω离合器,它是通过改变离合片的间距达到改变粘性液体剪切力来改变传递力矩。

当调整离合片的间隙时,传递力矩和输出转速可随之变化[3]。

典型的液粘性离合器是差动式轮系液粘调速装置CST(ControlledStartTransmission)。

CST是由美国DODGE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由多级齿轮减速机、湿式线形离合器、液压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成,是一种以Ω离合器为核心元件的传动系统。

其工作原理是:

把系统要求的输出加速度设置在电液控制器内,当接收到电动机的起动信号后,电动机空载起动,达到额定速度后,液压控制器开始对Ω离合器系统增加液体压力,随着Ω离合器开始起作用,输出力矩逐渐驱动负载。

当收到停车信号时,液压控制器开始对Ω离合器系统减少液体压力,通过调整液体压力,输送机获得一个恒定的减速度而停车。

CST具有以下优点:

①改善系统的起动性能。

实现电动机空载起动,利用其尖峰力矩作起动力矩,提高起动能力,缩短了电动机起动时间,而使输送带滞后于电动机缓慢起动,输送带受力平稳,可使所选择输送带的强度可降低30%左右;

②由于电动机的选择是基于运动条件而不是起动条件,从而使用CST时电动机的功率及尺寸可减小到最小;

③带式输送机起动平稳,可在较低的力矩及加速度状态下投入运行,消除输送带过大的张力;

④该系统可防止传递到带式输送机的功率和力矩超过安全限度,以保证带式输送机过载时不能运行,从而保护该系统的其他部件。

CST装置的缺点是:

①驱动电动机空载起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的起动电流,严重时会引起电网电压的波动;

②提高的仅是机械的传动效率,对整个传动系统的总体效率贡献不大,并且运行中发热量极大;

③CST用油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液压及控制系统复杂,备件难以供应,维修困难。

CST可控驱动装置已经有1000余套投入使用,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较多,到目前已成功应用300余套。

然而CST只有美国一家生产、价格高、投资大、经济性差,因此CST在美国用的也不多,中国以外的地区基本不用。

(3)电动机加液力耦合器传动

液力耦合器是利用液力来传递功率(力矩)的装置,采用液力耦合器传动可改善系统的起动性能,增大起动力矩,缩短电动机的起动时间。

液力耦合器应用较多的是调速型液力耦合器。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主要由液力耦合器、电动执行器、稀油润滑装置与油箱等组成[4]。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导管或其他方式调节工作腔中的充油量以改变输出转速和力矩,而且其充油量的调节是在运行中进行的。

采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驱动的优点如下:

①实现电动机空载起动,改善系统的起动性能;

②起动时间随带式输送机主参数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并能实现满载起动;

③确保输送机起动加速度在0.1ms2~0.3ms2范围内,使输送带起动张力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④具有过载保护作用。

由于它隔离扭矩,减缓冲击,防止动力过载,保护电动机及带式输送机主要部件,不会因过载而损坏;

⑤多台电动机驱动时,易于实现各台电动机的功率平衡,其平衡精度为±5%;

⑥结构简单,无机械磨损,能在环境恶劣条件下工作,使用寿命长,运行维护费用低,易于实现输送机自动控制;

⑦操作维护简单,工人易于掌握,备品备件方便。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最大特点是价格低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带式输送机的软起动和软停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起动时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的机械效率为零,电动机空载起动。

虽然可以采用转子串接电阻改善起动转矩或降压空载起动等方法,但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仍然很大,不仅会引起电网电压的剧烈波动,还会造成电动机内部机械冲击和发热等现象。

同时采用调速型液力耦合器软起输送机,如果起动时间过短,负载过大,容易引起输送带断裂和老化,因此要求输送带的强度高。

加之液力耦合器长时间工作会使其内部油温升高、金属部件磨损、泄漏及效率波动等情况发生,不仅会加大维护难度和成本,污染环境,还会在多台电动机驱动时难以解决功率平衡和同步问题;另外体积比较大,需附加油液冷却装置,占地面积大。

(4)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通过改变定子的供电频率来改变电动机的同步转速来实现速度调节。

具有调速范围宽、精度高等特点,易于实现起、制动速度曲线的自动跟踪,能够提供理想的可控起、制动性能,在多台电动机驱动时能有效地分配负荷,实现多台驱动电动机之间的功率平衡,对负载变化的响应快。

可以控制输送机按照预先设定的“S”形速度曲线起动和制动,以满足整机动态稳定性及可靠性的要求。

变频调速驱动还可以提供低速验带功能。

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它以优异的性能和简易的维护特性在煤炭行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的软起动技术和功率平衡控制技术是当前带式输送机控制的关键部分。

综合比较上述几种驱动方式对于带式输送机这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式,效率最高的是CST装置和交流变频调速装置。

调速型液力耦合器由于受启动力矩和控制精确性的限制,一般仅适用于中小型带式输送机系统。

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定子的供电频率以改变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可控驱动,精度高、调整范围广。

变频启动可控性要优于CST,而且变频器驱动可以在任意速度下运行,克服了CST低速验带不利的缺点,节能效果明显,但电路系统较为复杂,且维修困难[5]。

CST可控软启动传动装置以其优良的启动、停车、调速和功率平衡性能。

是大型带式输送机上较理想的动力传输装置,实践证明:

选用CST传动系统在保障设备安全可靠性能、提高运行经济效益、推进矿井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2.2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目前对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的控制,大多数以开环控制策略为主,只是通过固定的程序控制起动、运行和停车,没有对控制过程进行优化。

大多数起动控制为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空载和满载时没有什么不同,尽管功率和输送带的张力有很大的变化,以致使带式输送机的控制达不到较为满意的性能指标和精度要求。

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是引入基于工况反馈的闭环控制,进行智能动态控制系统的开发。

采用传感器或其他方式采集输送机的实现参数,如:

驱动装置、张紧装置、运量检测装置、综合保护装置等,反馈给控制器后,控制程序优化调节输送机的转速、电动机的转矩,控制输送机的起停、报警等,使整个输送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大大提高[6]。

1.3论文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该课题主要为多电机驱动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通过对控制系统硬件的研究,查阅图书馆资料,到现场参观学习,参阅前人所做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熟悉掌握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论文结构上分为五章,每章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首先叙述了选择该题的意义和背景(其中背景主要从安全,可靠,经济,自动化方面来说明),其次对国内外现状进行大概描述和对比。

第二章:

分析了白坪煤矿运输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依此提出了本次胶带设计的控制要求,确定控制系统硬件总体方案。

第三章:

对多电机驱动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系统硬件做具体介绍并选型。

第四章:

测试,验证本次设计的胶带运输机主要性能。

第五章:

对本次设计做总体概述,展望。

1.4小结

本章阐述了课题多电机驱动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了解矿用胶带运输机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并介绍了国内外煤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最后陈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2白坪煤矿运输系统工作原理分析及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白坪矿主井胶带运输机为DTL120604*450S带式输送机,主斜井带式输送机用于由井底煤仓向上输送原煤,输送机的输送倾角20°~27°~25°~19°50′,输送机总长1375m。

该输送机的主要参数为:

带宽1200mm,运量600t,观察远程界面故障指示灯的状态。

7)烟雾保护装置

烟雾保护试验方法:

皮带运输机正常运行时,点燃数根香烟,放置在烟雾传感器的下方,观察皮带的运行状态和远程界面故障指示灯的状态。

测试结果如表4-2所示。

 

表4-2皮带故障测试结果

状态

工作参数

皮带状态

故障指示灯

蜂鸣器

急停

跑偏

堆煤

撕裂

温度传感器

(超过50℃)

速度传感器

(速度低8mmin)

防滑

烟雾传感器

5总结与展望

5.1研究工作总结

本文针对我国井下带式运输机的特点,完成了一个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可控制驱动装置(CST)的带式运输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经过反复的调试和改进,本文研究设计的多电机矿用胶带运输机控制系统能够正常地运行,并且能完成皮带的启停控制和报警控制。

在本次设计中本人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工作:

1、控制系统硬件方面的设计。

本次设计在进行设计之前,介绍了本系统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S7-200系列PLC、可控制驱动装置、传感器等,然后进行硬件的搭建和调试。

2、皮带的实验。

在实验室对皮带进行了实验,主要测试了皮带的各种启停方法和它们之间相互转换的可靠性,人为触发各故障传感器,观察上位机的显示状态。

经过实验测试,各传感器都能及时、准确地动作,相信本系统应用于矿井皮带运输机也能对皮带实现很好的监控。

5.2展望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和生存的空间,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成功解决问题变的越来越简单。

同样皮带运输机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未来的皮带控制系统必然是朝着新技术、新原理、非接触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本系统完成了对皮带运输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但是由于时间和经验的约束,本次设计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1)本系统的硬件设计的皮带运输机相对比较简单,与井下实际应用的皮带有所出入,可能使本系统的皮带在反映井下皮带真实运行情况的方面有一定的偏差,而且对皮带运行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2)本次设计的皮带运输机测试是在实验条件下完成的,没有在矿井条件下实际测试系统的性能,可能与矿井下的实际使用情况有所偏差。

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让我更清晰的对多电机驱动胶带运输机控制系统有了更一步的了解。

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运输设备,它能否安全、高效地运行,直接决定着矿井机电设备的开机率和产量。

实现皮带输送机的安全高效运行,不仅要有单部皮带输送机的独立控制系统,更需要能够控制和协调指挥各分系统的主控机,对主煤流集中控制、地面调度监测监控等环节进行组网控制,这是皮带输送机集中控制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我还在绘图等工作中学到了很多,更进一步了解到一些对一个完整事物的设计思路和过程,培养了思维的严密性。

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东西不是很了解,但是这样更促进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查阅资料和辅导老师的帮助使我顺利完成了本次设计,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基础。

总之本次设计使我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武福生.煤矿皮带控制机的嵌入式软件技术设计与实现.南京理工大学,2009.

[2]吕勇庆.基于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长距离多点变频驱动的研究分析.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0.

[3]廖常初.FX系列PLC编程及应用[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杜庆楠,乔美英.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5]董爱华.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6]艾永乐,付子义.数电(模电)技术基础[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7]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北京:

北京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8]周美兰,周封,王岳宇.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

[9]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11]贾宗璞,许合利.C语言程序设计[M].江苏: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2007.

[12]李希文,赵健,李智奇.传感器与信号调理技术[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3]刘英林.输送带纵向撕裂的检测与监视[M].山西矿业学院学报,1995.

[14]刘存,李晖.现代检测技术[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Green,P.J.InstrumentstoDetectConveyorBeltTrackingandBeltDamage.InstofMechEng1974.

[16]SIEMENS公司.SIMATICS7-200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手册[M].2002

[17]宋亮,王永生,姚迟.调速型液力耦合器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应用研究.煤矿机械,2009.

[18]张永强.CST在带式输送机上的实用及分析.神华科技,2009.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四年的本科学士学位求学生活即将结束,站在毕业的门槛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

河南理工大学以其优良的学习风气、严谨的科研氛围教我求学,以其博大包容的情怀胸襟、浪漫充实的校园生活育我成人。

值此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谨向所有关心、爱护、帮助过我的人们表示最诚挚与最美好的祝愿。

本课题是在王福忠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承蒙老师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指导,我才能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课题。

在我做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包括开题前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论文题目正式开题、中期论文答辩以及后期详细设计,整个过程老师都给予了我认真的指导。

在做论文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老师都会热心的帮我解决。

总之,整个论文的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再学习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一个很关键的作用,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严谨的科学的治学态度,在此我再次向到时表示感谢。

感谢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教过我的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是他们的付出给予了我学习上的方便和进步。

同时也感谢在学习上给予我无私关怀的亲人和朋友,是他们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了,我才能专心的完成自己的论文。

论文撰写过程中,引用了诸多书刊及文献的研究成果,在此,谨向诸位作者表示感谢。

最后衷心的感谢为评阅本论文而付出宝贵时间和辛勤劳动的老师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