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493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docx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难点村”治理工作宣传提纲

 

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00九年六月

目录

一、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的重要意义…1

二、如何认识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3

三、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现状及其成因…5

四、“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6

五、“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6

六、“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原则………………………………8

七、“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9

八、如何帮助和推动“难点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12

九、在治理“难点村”工作中如何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

组织配套建设…………………………………………………13

十、如何加强“难点村”的干部队伍建设………………………16

十一、如何建立健全“难点村”民主管理制度…………………17

十二、如何推进“难点村”党风兼政建设………………………18

十三、如何加强“难点村”社会管理工作………………………19

十四、如何搞好“难点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丰富农村公共

文化生活……………………………………………………19

十五、如何加强“难点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解决宗族和

黑恶势力非法干预村务问题………………………………21

十六、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工作的社会参与………………21

十七、如何加强“难点村”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22

十八、如何加强“难点村”治理的组织领导……………………23

十九、如何加大“难点村”治理督查督办力度…………………24

二十、如何建立“难点村”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25

二十一、“难点村”治理工作成效的评估标准……………………25

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难点村”治理工作宣传提纲

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在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面上工作的同时,开展“难点村”专项治理,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现有“难点村”面貌发生根本性转变。

根据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民发[2009]20号)精神,制定本宣传提纲。

一、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治理“难点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难点村”往往是农村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干群关系紧张的地方。

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集中力量治理“难点村”,解决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突出问题,有利于把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治理“难点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伟大目标之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难点村”是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等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地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治理“难点村”,有利于促进农村群众持续增收,促进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互动格局;有利于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有利于加强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治理“难点村”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重要制度之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农村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中,并将“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的六项重大制度之一。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为治理“难点村”指明了方向。

“难点村”往往存在干群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村务管理不公开等现象。

因此,集中力量治理“难点村”,解决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保障农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

(四)治理“难点村”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全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抓住了农村和谐稳定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社会和谐稳定的主动权。

“难点村”往往是群众对村干部意见较多、干群关系紧张的地方。

治理“难点村”,有利于维护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农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增进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二、如何认识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一)“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机遇: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为“难点村”治理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

  ——30年来,村民自治工作成效显著,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生机活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日益深入人心,得到农民衷心拥护,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四项制度之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为“难点村”治理提供了扎实的政治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积极实施,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推动,为“难点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显著,农村生产力空前解放,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特别是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制定了许多强农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这为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我国城乡差别目前仍然很大,广大农民尤其是长期发展滞后地区的农民盼致富、求发展的愿望迫切。

“难点村”治理顺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望,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挑战:

  ——开展“难点村”治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干部思想有顾虑,担心承认辖区内有“难点村”会影响政绩;特别是有些因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国家有关强农惠农政策不落实等原因形成的“难点村”,与基层政府工作有直接关系。

这些地方为维护部门利益,容易导致治理工作走过场。

  ——部分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法规政策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部分农民群众法律知识贫乏,依法维权意识淡薄,容易导致“难点村”有些问题难以解决。

  ——“难点村”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一些地方村“两委”班子难以选拔到优秀人才。

一方面,有些地方的农民群众参与村务、财务管理的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大部分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三、如何认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现状及其成因

  

(一)“难点村”的现状。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域不断拓展,载体不断丰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农民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

有的村级组织不健全,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有的政策法规不落实,村务不公开、半公开或假公开,村务管理不民主现象长期存在;有的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等等。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3万多个这样的“难点村”,约占行政村总数的6%。

“难点村”虽然是少数,但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难点村”的成因。

我国处于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难点村”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农村管理体制、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格局不断调整、深刻变化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

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受到村庄内部条件的制约,也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难度大、要求高、周期长,治理任务非常艰巨。

四、“难点村”认定参考标准

  1、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主要村干部不团结,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得不到落实。

  2、村民委员会不能按期换届选举或者选举缺乏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存在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规范选举行为。

  3、民主决策流于形式,近三年没有召开过村民会议或者近一年内没有召开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参与重大村务决策的民主权利得不到保障。

  4、村民民主理财组织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集体财务管理混乱,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5、民主监督流于形式,存在村务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现象,村民不能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6、宗教、宗族、家族、黑恶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7、村民合理诉求得不到解决,造成农民群众一年内2次以上进行5人参加的集体上访。

8、村民不满意率达30%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参考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认定标准。

凡具备以上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难点村”。

各地区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村总数一定比例倒排认定“难点村”。

五、“难点村”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治理“难点村”的指导思想是:

治理“难点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以解决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保障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治理“难点村”的目标要求:

治理“难点村”要实现的目标要求有四项:

一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法制素质。

干部群众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思想认识得到有效提高,对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对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要求认识明确,基层干部组织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践的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健全并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

自觉将各级党委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凡是与村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坚持由材民群众民主决策,不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得到落实。

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发挥,村委会能够履行法定职责,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工作。

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建立健全,发挥作用。

村级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发展,活动规范化、经常化。

四是促进各项工作。

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村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村内各项事业得到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稳定,村风文明。

六、“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原则

治理“难点村”要坚持的主要原则有五条:

一是坚持治理工作与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相结合。

围绕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以人为本,把“难点村”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结合起来,与保障村民群众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结合起来,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务求实效,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二是坚持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

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认真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监督,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治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依据。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

根据本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治理方法,对症下药,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不搞一刀切,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坚持上下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根据产生“难点村”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属于村的问题,从村级层面下功夫;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题,就从政府或者职能部门这个层面解决。

系统研究制约影响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种因素,充分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五是坚持制度建设,着力形成长效机制。

尊重村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治理“难点村”的成功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

加强“难点村”治理的制度建设,形成带有普遍规律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措施,形成治理“难点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治理“难点村”的工作水平。

七、“难点村”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治理“难点村”的主要任务有五项: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能力不强的问题。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依法开展工作。

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机构、村民民主理财机构,保障其履行职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村集体资产管理使用和财务收支等活动。

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

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帮助工作,鼓励优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回村任职,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整合培训资源,广泛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开展农村工作的水平。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

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

二是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解决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的问题。

制度建设是专项治理工作的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04)17号),以财务公开为重点,不断丰富村务公开的内容。

在巩固村务公开栏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民点题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平台等做法,创新公开形式。

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审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实行村务公开答疑纠错的监督制度,保证村务公开及时便捷、全面真实。

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保障村民群众享有正当的民主权利。

三是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治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6)32号),严肃违法征点耕地、不给农民合理经济补偿的违法违纪安件。

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做到先保后征,使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清理整顿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村,查处党政机关干部、村干部等侵占村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给集体造成损失等问题。

四是帮助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解决“难点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问题。

发展是根本解决“难点村”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引导村级组织和村民根据市场要求和本村的实际条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

积极组织和引导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积极探索对接互助形式,鼓励城市社区和“强村”、“强企”结对帮助“难点村”发展经济,增强“难点村”自身发展能力。

五是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消除可能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强化农村社会管理,是做好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条件。

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推动形成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民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的局面。

坚决纠正和制止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贿选”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反对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势力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好教育和思想疏导工作,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坚决依法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各类刑事犯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加强农村警务建设,逐步建立以驻村民警为主导,以群防群治队伍为补充,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全面提升农村社区安全防范水平。

有条件的村庄,要依托社区资源,组织开展以社区保安、联防队员为主体,专职人员和义务志愿者相结合的邻里守望、看楼护院、看村护家等活动。

建立健全村党组织主导的群众维权机制,引导村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

八、如何帮助和推动“难点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治理“难点村”,根本目的是理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保障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

(一)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难点村”所在的地区,要积极引导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农民群众根据市场需要和本村实际,选准促进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拓展非农就业增收空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要继续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坚持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和补贴制度。

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这些面对所有农业农村的普惠政策时,特别是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要统筹考虑,留出一部分资金和项目向“难点村”倾斜。

  

(二)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在“难点村”治理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社区建设,搭建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结合扩内需、保增长的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进度,增加农村沼气投入,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发展农村公共交通等,使农民群众看到治理的成果,树立起发展的信心。

  (三)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帮助治理“难点村”的新形式。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全社会关注并积极参与发展“难点村”的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

动员城市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对口帮扶,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对接互助形式;鼓励城市社区与强村结对帮助“难点村”;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互惠互利、共赢多赢的原则,广泛开展村企结对活动,开发“难点村”的发展潜力。

九、在治理“难点村”工作中如何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难点村”治理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

以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加强“难点村”党组织建设。

围绕基层党组织争创“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农村党员干部争当“五带头”(带头跟党走、带头发展致富、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和谐稳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的目标要求,把治理“难点村”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和三级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扎实解决“难点村”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是要着眼于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大对“难点村”党组织的帮扶力度。

要进一步树立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互帮互助机制,积极开展选派党政机关年轻干部到“难点村”帮助工作或任职,开展党政机关、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城市党组织与“难点村”党组织结对帮带等活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等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等,切实加大对“难点村”党组织的帮扶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促进“难点村”党组织建设。

积极探索完善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

改革和完善农村基层选举制度,完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办法;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明确党务公开内容,提高党务公开质量,实现党务公开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要以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突破口,提升“难点村”党组织建设水平。

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岗位责任和监督、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等四个工作机制,形成岗位有明确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

  

(二)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

在加强村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村民委员会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村级其他组织建设,领导和支持他们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开展工作。

健全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村务公开监督组织和村民民主理财组织建设,认真做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发展生产、提供服务、参与监督和建言献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两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两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

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认真抓好项目规划、资金配套、工程管理、设备配置、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确保在两年内完成所有“难点村”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为“难点村”治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同时,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使用管理和配套建设,充分发挥活动场所“一室多用”的综合效益,把活动场所建设成为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

十、如何加强“难点村”的干部队伍建设

  

(一)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

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特别是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不断改革和创新村干部的选拔任用制度,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

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特别是从优秀大学生中选用村干部。

  

(二)做好村干部培训。

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能力和素质。

把“难点村”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纳入干部培训计划。

要丰富培训内容,重点加强对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

要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党校、大中专院校、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农广校等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的作用。

  (三)加强作风建设。

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