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579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 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总复习阅读与写作之对比教案

  一、对比的概念和作用

  1、对比的概念:

将相反的事物或事物相反方面进行比较的表现手法

  2、对比的作用:

①反衬正方,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凸现主旨;②表现作者好恶褒贬;③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

  3、答题步骤:

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4、高考例题:

诗词鉴赏:

06江西06天津06江苏07湖北卷07山东卷

  现代文阅读:

07全国2海南杂记1707全国1总想为你唱之歌1607海南林冲见差拨1308安徽16

  二、对比在诗词鉴赏中的作用

  例1、07山东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答: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例2、(07湖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1)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

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1分)

  例3.06江苏卷

  鹧鸪天

  [元]魏初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室人降日:

妻子生日。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略加分析。

  答: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例4、06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

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三、对比在现代文阅读中的作用

  例1、08安徽卷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与地坛①(节选)

  史铁生

  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是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

心与坟墓。

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如今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人跑出来已经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我整理我的旧相册,看见一张十几年前我在这园子里照的照片--那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背后是一棵老柏树,再远处就是那座古祭坛。

我便到园子里去找那棵树。

我按着照片上的背景找很快就找到了它,按着照片上它枝干的形状找,肯定那就是它。

但是它已经死了,而且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条碗口粗的藤萝。

有一天我在这园子里碰见一个老太太,她说:

“哟,你还在这儿哪?

”她问我:

“你母亲还好吗?

”“您是谁?

”“你不记得我,我可记得你。

有一回你母亲来这儿找你,她问我您看没看见一个摇轮椅的孩子?

……”我忽然觉得,我一个人跑到这世界上来玩真是玩得太久了。

有一天夜晚,我独自坐在祭坛边的路灯下看书,忽然从那漆黑的祭坛里传出一阵阵唢呐声。

四周都是参天古树,方形祭坛占地几百平米空旷坦荡独对苍天,我看不见那个吹唢呐的人,惟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里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或许这几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我清清醒醒地听出它响在过去,响在现在,响在未末,回旋飘转亘古不散。

  必有一天,我会听见喊我回去。

  那时您可以想象一个孩子,他玩累了可他还没玩够呢,心里好些新奇的念头甚至等不及到明天。

也可以想象是一个老人,无可置疑地走向他的安息地,走得任劳任怨。

还可以想象一对热恋中的情人,互相一次次说“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又互相一次次说“时间已经不早了”,时间不早了可我一刻也不想离开你,一刻也不想离开你时间毕竟是不早了。

  我说不好我想不想回去。

我说不好是想还是不想,还是无所谓。

我说不好我是像那个孩子,还是像那个老人,还是像一个热恋中的情人。

很可能是这样:

我同时是他们三个。

我来的时候是个孩子,他有那么多孩子气的念头所以才哭着喊着闹着要来,他一来一见到这个世界便立刻成了不要命的情人,而对一个情人来说,不管多么漫长的时光也是稍纵即逝,那时他便明白,每一步每一步,其实一步步都是走在回去的路上。

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莽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旭日。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

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

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注】①《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文章描述了“我”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命的感悟,对母亲的追怀,对地坛中人事景物的深沉思考等。

全文共七个部分,这里选的是第七部分,略有删改。

  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答:

(1)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走下“”爬上“等词语将太阳人格化,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的手法,使日出与日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深刻印象。

(3)运用前后对称的语言形式写景,给人以整齐的美感

例2、07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7题。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

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

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

那是一株在狂虞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

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

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

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

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

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输沙漠所包围。

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

有话流传:

“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一日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日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

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

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躜躜走着。

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

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

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

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

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

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

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瘟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

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

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

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

它体不盈握,状苦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

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

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

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

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

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

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

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

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

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死的胡杨林?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答:

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

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顽强意志。

  解析:

本题需熟悉常见表现手法的表达及作用。

  例3、全国卷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海南杂忆

  矛盾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

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

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

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

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

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

我们当时说笑话:

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像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

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

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

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

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

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

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

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

“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

”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

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

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

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我们的车子在公路上扬长而过。

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

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

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

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

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

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吗?

  “不是!

”她回答,“这叫飞机草。

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

”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

  “不是!

”她回答,“这叫飞机草。

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

”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

  她说:

“喂畜牲。

可是,还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我说,明朝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有天南星,处处入本草。

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

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

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以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

怪不得王佐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

  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1963年5月13日

  17.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8分)

  答:

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到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

  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它喂畜牲,且有比它更好的饲料。

  例4、07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

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

“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

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

”林冲道:

“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

”众人道:

“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

“那个是新来的配军?

”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

“小人便是。

”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

“你这个贼配军!

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

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

见我还是大刺刺的!

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

打不死,拷不杀顽囚!

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

少间叫你便见功效!

”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

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

”差拨看了道:

“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

“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

”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

“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

端的是个好男子!

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

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

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林冲笑道:

“总赖顾。

”差拨道:

“你只管放心。

”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

“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

”差拨道:

“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

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

我一面与你下书。

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

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

”林冲道:

“多谢指教。

”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

林冲叹口气道:

““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

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

”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

“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

”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

管营道:

“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

左右与我驮起来。

”林冲道:

“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

”牌头道:

“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

”管营道:

“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

”差拨道:

“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

”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

差拨道:

“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

”林冲道:

“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①对比法。

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四、对比在作文中的应用

  1、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或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例①诗人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意味深长地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②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③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蜷身恋屋檐。

(王通讯《为中华腾飞立志成才》)

  例②通过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的个性特点。

例③将“雄鹰”与“家雀”的不同生活习性进行对比,含蓄地表现了两种持有不同世界观的人的不同抱负与追求。

  运用对比思维,就必须能找到能够构成对比的事物。

  2、高考满分作文例文:

  1、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记叙文)

  引子:

初夏的空气很好,橙色的太阳散发着动感而温暖的光,映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轻柔反射回来的是颗颗自由而无邪的灵魂。

  一多多的故事

  多多是小学中出名的好学生,他的成绩总是最好的。

多多造的句也是最工整和正确的。

  今天上课,老师让大家用“阳光”造句,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举手,造了许多个老师微笑点头的好句子。

轮到多多了,他明亮的眼眸盯着窗外胖乎乎的太阳,高举起了双手,显得十分兴奋,老师很高兴地让他说说他造的句子。

  “夏天的阳光很活泼。

  多多自豪地说,但是全班静得出奇,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

老师微笑的嘴角也下摆了30度。

  “多多,活泼是用来形容活的东西,如小狗啦、小鸟啦,怎么能说阳光很活泼,下次不要这样啦。

”老师皱着眉头说道。

  于是,多多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批评,委屈地坐下来,眼泪在眸子里,亮亮的,好像窗外的阳光,而那颗橙色的心也有些涩了。

  这样,多多发誓不再用自以为可爱的词语造句了,他的文字从此平实正确,不知不觉中少了些什么,然而少了什么?

恐怕只有活泼的阳光知晓。

  二小小的故事

  小小是一个喜欢穿白色裙子扎小辫的女孩,笑起来很可爱,有两个酒窝,仿佛盛满了蜜。

  此时,小小坐在妈妈的身后,搂着妈妈,仰头望着早晨的天空,呼吸清新的空气,大笑着调皮地与妈妈交谈。

  是的,交谈,小小长大了,会用心观察生活了,于是她学会交谈。

  “妈妈,夏天的天空很蓝,白云很胖,夏天的阳光……阳光很活泼!

”小小像发现了美洲一样大声地说着。

“天啊,妈妈最爱的小小,你怎么可以这样可爱,这样聪明,造的句真好!

”妈妈嘴角漾起自豪的微笑。

小小的酒窝里也盛满了蜜水,好像一点一滴来自稚子纯真的心底。

  从此,小小知道,妈妈为她而自豪,她的阳光很活泼,她的文字就像甘洌的泉水,清澈、明丽,闪着孩童无邪的光辉。

  三后来的故事

  后来也许没有了故事,但又好像讲也讲不完。

  多多知道了一个词语造句要用最正确的方式,慢慢的,多多的句子只有一种答案,永远正确的无味的答案,曾经阳光的心失去色彩。

  而小小,则学会用无数种方式来表达,根植于心的是创新的见解、不同的方式和可爱的手法,那颗小小的阳光的心带给大家的是最本真的源自心底的生命色彩。

  生活是这样的,一个词语可以造很多句子,同样的问题会有迥异的解答,两颗都曾经阳光纯真的心从此经历不一样的历程,不经意间,其实生活可以更美的!

  例文2

  山西考生

  黎明前的那段时间最黑暗。

  树丛中,两个人正漫无目的地走着。

一个人,是高唱“不在红尘中,尘缘看得清”的隐士。

另一个人,是走过一路坦途,从未遇到荆棘猛兽的商界精英。

隐士对待生活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态,自认名、利、爱、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活就是雾里看花。

商人深谙尘世中红男绿女的嬉笑怒骂,执著地相信: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黑暗中,隐士又发牢骚:

“天怎么还是这么黑?

”商人淡淡地吐出几个字:

“天很快就要亮了,黎明前总是最黑暗。

  天际泛白。

丛林尽头有一只装了一半水的瓶子。

隐士触目伤怀:

“瓶子怎么只有一半是满的?

世界总如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处处有缺憾。

”商人意气风发:

“瓶子竟有一半是满的!

上帝总是仁慈,从不将一个掏空了的瓶子塞给人们。

”商人抓起那个瓶子,打算用它来滋润干渴的双唇。

隐士抓住了商人的胳膊,以一种哀求的语气说:

“朋友,喝掉了水,我们的前进就失去了动力。

”商人摇摇头,看着几乎要屈膝在地的隐士,说:

“朋友,喝掉这些水,我们的身体里就有了新注入的血液,我们就又有精神上路了。

”一个执意要喝,一个决意不肯。

于是,两人“抬”着这个瓶子去找人说理。

  经过一个荒原遍布的坟墓,商人呶呶嘴,笑着对隐士说:

“他曾经和我们一样。

”隐士的脸上没有半点生动的凸起,闷声闷气地挤出一句:

“我们也必将和他一样。

”随后,二人又是沉默,还是要找个人评理。

  坟墓背后是一片农田,一个农夫正在锄草,嘴里还唱着:

“海内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人跟过去,拉住农夫,让他给评评理。

  农夫歇了一会,对隐士说:

“我看你也上了年纪了,老人总是怀疑许多真东西。

”又对商人说:

“年轻人,你还小,总是相信许多假东西。

”农夫顿了顿,又说:

“你们看问题,是站在不同的位置。

你,隐士,一味消极避世,所以认为天是黑的,瓶是半满的,人是要死的。

而你,生意人,你一帆风顺,看到天是亮的,瓶是半空的,人是活着的。

正如读书人说的那样,叫什么‘境由心造’。

  是啊,我们看问题不正如十个人看一棵树这树就有十种模样吗?

境由心造,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情;我们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朋友,遇到不愉快不顺心的事情时,不妨换个角度想一想。

  简评:

此文脱去了一般中学生的作文程式,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其才思。

文中的两个人物,一个具有传统意味,一个富有现代精神;遇事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作者通过在特定情境下两人对生命之源与死亡之屋的不同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及其冲突,构思精巧,对比鲜明。

  例文3

  湖南考生

  适汉武帝年间,匈奴寇边,入长城百余里直至河间,关中震动,长安一片哗然。

有客商来自西域,自曰大月氏使者,武帝欣然接见。

其言匈奴欺压西域各国,犹以大月氏为甚,国王被杀,其颅被制成樽,是以与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武帝听之甚悦,希冀联大月氏以抗匈奴。

殿下有二人者,苏武与连奇。

二人皆以说辩闻于关中,武帝以二人为使前赴大月氏,二人欣然领命。

次日,苏连二人偕百余人伴大月氏客商西行,途经玉门,遇匈奴千余骑,不敌,乃被俘。

  众人被擒,北行千里,直至单于庭,匈奴单于虽居塞北,然也闻苏连二人之名,闻擒住二人,大喜,致酒以待二人,又备刀斧手于幕帐之后,言以摔杯为号。

  连奇见之,哆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