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6302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

它和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有什么不同?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动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不同:

计算机只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工具。

没有计算机也有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只有优劣之分,不存在有无的问题。

2.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社会技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和所有系统工程一样,由人类通过组织、管理、协作而建立形成并不断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参与建立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而联系起来的人群,在组织管理下形成了一个社会系统。

建立、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是这个社会系统的目标,也是其产出。

对这个社会系统运行控制的效果是影响管理信息系统优劣的决定因素。

因为社会系统的介入,管理信息系统才成了一个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系统工程。

否则,它将只是一堆机器的拼凑组合。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3.什么是信息?

什么是数据?

信息与数据有何区别和联系?

信息:

是指经过某种方式加工的,能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或称对事实、状态特征的认识和解释。

数据:

是指未经加工的事实或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或称对原始事实、状态的记录符号。

区别:

数据是符号,是物理性的,信息是加工过并能对接受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的数据,是逻辑性(观念性)的;信息具有与数据不同的基本属性,即信息具有:

事实性、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分享性、增值性、转换性。

联系:

信息来源于数据,同时数据又是信息的载体。

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质量。

信息的属性克通过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

4.信息的价值如何衡量?

如何才能正确地实现其价值?

衡量信息的价值通常有两种方法:

(1)按照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计算:

计算方法与计算其他产品价值的方法相同,即:

V=C+P(其中V—信息产品的价值;C—生产该信息所花费的成本;P—利润)

(2)按照使用的效果计算:

此方法认为,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决策过程中应用信息后增加了收益,用这增加的收益减去获取信息所花费用就得到信息的价值:

V=R-C(其中V—信息产品的价值;R—应用信息所获得的收益;C—获得信息所花的费用)

正确地实现其价值:

(1)运用技术高速度高质量获取信息。

(2)提高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提高驾驭信息的能力,及时转化信息。

(3)信息系统是深化信息的重要手段,有助于信息价值的实现。

5.人们获得了信息,是否就一定能够保证管理决策效率的提高?

不一定,必须要有配套的信息处理的技术,信息要通过高效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过程、才能保证管理决策效率的提高。

6.有人说:

“信息系统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你是否同意该观点?

试说明理由。

同意。

信息系统在技术上依靠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信息系统不单纯是一个技术系统,而是一个一体化的“人-机”合成系统,需要在不同的人之间协调,需要管理者的积极参与,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并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

从信息系统的定义可以看出,这个系统是广大管理者使用的工具,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尤其是为决策层的管理者服务。

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大量实践和经验证明,只有管理者包括各级领导进入角色,在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中起主导地位,系统的建设才会成功。

信息系统的建设,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意思是说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调试,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的调试与实施对信息系统的成功仅起30%的作用,而管理、组织协调工作要起70%的作用,因此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一把手”原则,即企业高层领导参与的原则。

主要原因在于:

一方面企业管理过程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内部关系,而这种关系不是一般工作人员或系统开发人员能够协调、解决的;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而其收益是无法用简单的加减法衡量的。

此外,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会使企业现有的人员、组织机构发生重组,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会面临下岗或转岗的问题,因此,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而这也不是一般工作人员或系统开发人员所能解决的,同样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出面协调。

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明确的通盘考虑和长远规划,会造成项目开发周期长、水平低、效果差,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造成浪费。

事实上,人们常常把企业信息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罪于企业的一把手,因而不少人把信息系统建设称为一把手工程。

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坚持一把手原则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但这并不是说要企业高层领导亲自参与信息系统的组织管理,而是要重视并推动这项工作,协调副手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证。

7.系统的组成元素包括哪些?

如何用系统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系统:

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

系统主要有以下五个要素:

1.属于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主量集合;

2.系统的主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叫做系统的活动性;

3.系统的行为;

4.论域和耦合结构;

5.系统的状态和转化结构。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的基本要求包括的方面有整体思考、动态思考、本质思考。

系统思考方法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考虑问题,而不是专注于局部或片段,要善于抓住重点,理清整体结构,找出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案。

以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步骤分析是事物,对系统开发过程中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进行。

对系统思考的基本要求:

1.应防止分割思考,要整体思考。

2.应防止静止思考,要动态思考。

3.应防止表面思考,要本质思考。

8.组织中的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层次?

各个层次上各有什么类型服务于这些层次?

四个层次:

战略层系统:

经理支持系统

管理决策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知识层系统:

知识工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操作层系统:

业务处理系统

9.数据库系统有哪些部分组成?

数据模型有哪几种?

数据库系统通常由硬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组成。

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有: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

10.数据仓库体系结构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与数据库有何不同?

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应是一个适应企业级的数据、信息进行重新整合,适应多维、快速查询;进行OLAP操作和决策支持的数据、信息的采集、管理、处理和展现的机架体系(如图1所示)。

在这个体系化环境中,操作型环境存放的是一些细节的操作型数据,服务于高性能事务处理。

在操作型环境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联机事务处理,数据与事务处理逻辑常常是捆绑在一起的,以此来提高事务处理效率。

数据仓库中除了存放细节数据外,还包含大量导出数据。

在体系结构层次中的数据仓库主要是管理性的作用。

数据仓库与数据库的不同:

简而言之,数据库是面向事务设计的,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设计的。

 数据库一般存储在线交易数据,数据仓库存储的一般是历史数据。

 数据库设计是尽量避免冗余,一般采用符合范式的规则来设计,数据仓库在设计时有意引入冗余,采用反范式的方式来设计。

 数据库是为捕获数据而设计,数据仓库是为分析数据而设计。

数据仓库的两个基本的元素是维表和事实表。

维是看问题的角度,比如时间,部门,维表存放的就是这些东西的定义,事实表里存放着要查询的数据,同时有维的ID。

11.数据挖掘技术提供哪些分析方法?

数据挖掘(DataMining,DM)就是从超大型数据库(VLDB)或数据仓库中搜索有用的商业信息的过程。

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数据挖掘可以在大型数据库中自动发现预言性信息。

关联分析:

人们购买爆米花后,有65%的人同时也会购买可乐。

对象分类:

如信用卡或电话公司为例,担心失去固定客户。

通过分类,可以总结退卡或退出电话网客户的共同特征,然后预测哪些人有这样的迹象并找出对策挽留这些客户

聚类分析:

对购买了汽车保险的客户,标识那些有较高平均赔偿成本的客户特征

概念描述:

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

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

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描述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

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偏差检测: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

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

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

偏差检测对分析对象的少数的、极端的特例的描述,揭示内在的原因。

例如:

在银行的100万笔交易中有500例的欺诈行为,银行为了稳健经营,就要发现这500例的内在因素,减小以后经营的风险。

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树、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粗集(RoughSet)方法、遗传算法、公式发现、统计分析方法、模糊论方法、可视化技术

12.联机分析处理技术提供哪些分析方法?

切片:

在给定数据立方体的一个维上进行选择操作,切片的结果是得到一个二维平面数据

切块:

在给定数据立方体的两个或多个维上进行选择操作,切块的结果是得到一个子立方体

旋转:

变换维的方向,即在表格中重新安排维的放置,如行列互换

钻过:

执行涉及多个事实表的查询

钻透:

钻到数据立方体的底层,到后端关系表(实时数据库等);

概化:

通过高层抽象值替换低层抽象值

特化:

通过低层抽象值替换高层抽象值

1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如何组织与安排是构建网络的重要一环。

描述网络如何构造或配置的逻辑模型称为网络拓扑结构。

拓扑结构通常有5种主要类型,即环形、总线形、树形、星形和网状形。

14.网络互连设备有哪些?

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设备:

中继器:

又称重发器,工作于物理层,可以放大增强信号。

交换机:

在局域网中互连多个网段。

网桥:

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连接同一类型的局域网。

路由器:

工作于网络层,可以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

网关:

用于传输层或传输层以上各层,支持网络协议的转换,亦称协议转换器。

15.比较C/S和B/S两种计算模式。

1.硬件环境不同:

C/S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小范围的网络环境,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

B/S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例如电话上网,租用设备,信息自己管理,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

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结构适宜,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

B/S建立在广域网之上,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面向是不可知的用户群。

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

B/S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

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从MS的.Net系列的BizTalk2000Exchange2000等,全面支持网络的构件搭建的系统。

SUN和IBM推的JavaBean构件技术等,使B/S更加成熟。

4.软件重用不同

C/S程序可以不可避免的整体性考虑,构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构件的重用性好。

B/S对的多重结构,要求构件相对独立的功能。

能够相对较好的重用。

就如买来的餐桌可以再利用,而不是做在墙上的石头桌子。

5.系统维护不同

系统维护是软件生存周期中,开销大,相当重要

C/S程序由于整体性,必须整体考察,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难,可能是再做一个全新的系统。

B/S构件组成方面构件个别的更换,实现系统的无缝升级。

系统维护开销减到最小,用户从网上自己下载安装就可以实现升级。

6.处理问题不同

C/S程序可以处理用户面固定、在相同区域、安全要求高的需求,与操作系统相关,应该都是相同的系统。

B/S建立在广域网上,面向不同的用户群,分散地域,这是C/S无法作到的,与操作系统平台关系最小。

7.用户接口不同

C/S多是建立在Window平台上,表现方法有限,对程序员普遍要求较高。

B/S建立在浏览器上,有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与用户交流,并且大部分难度减低,降低开发成本。

8.信息流不同

C/S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机械式处理,交互性相对低。

B/S信息流向可变化,B-B、B-C、B-G等信息流向的变化,更象交易中心。

16.什么是Internet和Intranet?

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内联网:

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的TCP/IP协议、使用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外延网:

Extranet是将Internet的构建技术应用于企业间系统。

它使企业与其客户和其他企业相连,完成其共同目标和交互合作而形成的网络。

区别:

 

1.Intranet的信息传输速度一般比Internet要快得多。

从企业或机构的角度来看,Internet是面向全球的,而Intranet是面向各单位内部的。

前者强调其开放性,而后者更注重网络资源的安全性。

  

2.在内容上互联网提供信息的页面以静态为主,而内联网提供的信息内容大部分与数据库有关,即内联网提供的信息内容是动态的,随着底层数据库的变化而变化。

3.在服务对象方面互联网服务的对象是全世界用户,而内联网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员工。

 

联系:

Intranet只有与Internet互连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企业与其客户和其它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

Extranet可以作为公用的Internet和专用的Intranet之间的桥染,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能被企业成员访问或与其它企业合作的企业Intranet的一部分。

Extranet通常与Intranet一样位于防火墙之后,但不像Internet为大众提供公共的通信服务和Intranet只为企业内部服务和不对公众公开,而是对一些有选择的合作者开放或向公众提供有选择的服务。

Extranet访问是半私有的,用户是由关系紧密的企业结成的小组,信息在信任的圈内共享。

Extranet非常适合于具有时效性的信息共享和企业间完成共有利益目的的活动。

17.什么是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组成和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把开发过程划分为相互联系的若干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并且生成相应的文档,上一阶段的文档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阶段

主要活动

 

系统规划

战略规划: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需求分析:

对组织为实现目标的信息需求进行总体分析,根据应用需要与可能划分建设项目

资源分配:

估计系统所需要硬件、软件、网络、资金、人才等各项资源

系统分析

系统初步调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开发项目范围内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系统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处理方案选择

系统实施

软件编程和软件包购置、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购置,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测试,新旧系统的转换

系统运行和维护

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系统评价、系统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系统更新

现行系统问题分析、新系统的建设

18.简述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优点是建立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区间,设计方法结构化,文件标准化和文献化。

缺点开发周期长,繁琐,使用工具落后,不能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变化,不直观,用户最后才能看到真是模型。

(1)生命周期法的主要优点是:

  1)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全局性。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2)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

1)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2)开发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19.原型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它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基本思想: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售货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有力的人、软件环境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

优缺点:

优点:

1.能正确反映用户的需求2.用户的参与程度高3.有利于系统的维护4.可以减少人员培训的工作

缺点:

1.进度管理控制困难2.系统文档缺乏

原型法的应用范围:

适合于:

处理过程明确、简单系统;涉及面窄的小型系统。

不适合于:

大型、复杂系统,难以模拟;存在大量运算、逻辑性强的处理系统;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处理过程不规范的系统;大量批处理系统。

20.系统的开发方式有哪些?

(1)自行开发:

是由企业内部人员组成开发小组来进行系统的开发。

要求企业内部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对于技术力量较为落后,并缺乏专业开发人员的单位来说自行开发并不合适

(2)合作开发:

是由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和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共同开发。

采用该方式,则对企业的技术力量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企业提供部分的技术人员参与系统的分析、设计、程序实现和软硬件的安装和调试。

优点:

有利于于培养企业内部的技术力量,同时在系统运行过程以后可以由企业人员来负责系统的维护工作,降低维护费用。

(3)委托开发:

是由企业外部的软件公司提供专业人员来组织开发。

采用委托开发,企业只需提出需求、检查实施情况并进行验收,对人员投入及技术水平方面要求较低。

缺点:

投资较大,需要后期的用户培训,且维护工作较为复杂。

(4)购买软件包:

是指企业通过对软件市场的调查,购买适合本单位业务的软件包。

该方式比较适合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开发时间又比较紧张的情况。

缺点:

软件包的适应性比较差,在数据接口上有一定的限制,企业需要较高的维护费。

21.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有哪些方法?

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就是那些必须经常得到管理人员关注活动区域,对这些区域的运行情况要经常不断地进行度量,并提供这些度量信息以供决策使用。

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企业成功的重点因素进行辨识,确定组织的信息需求,了解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位置。

(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它与CSF法相似,首先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业务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

它们的优缺点: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能抓住主要问题,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

由于高层领导比较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使用这种方法所确定的目标,高层领导乐于努力去实现。

这种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

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

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

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化是通过业务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

由于数据类也是在业务过程基础上归纳出的,所以我们说识别企业过程是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规划的中心,而不能把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G矩阵。

三种规划方法各有优缺点,可把它们综合成CSB方法来使用,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然后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再用BSP方法校核企业目标和信息系统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单个方法的不足,较好地完成规划,但过于复杂而削弱单个方法的灵活性。

22.为什么要对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规划?

简述信息系统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特点。

规划通常指关于一个组织的发展方向、环境条件、长期目标、重大政策与策略等方面的长远计划。

信息系统规划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符合企业总的战略目标,使系统能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保证信息系统满足企业各部门对信息的需求。

工作内容:

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

(1)信息系统的目标与约束

(2)当前的能力状况(3)对影响计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

在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根据发展战略和总体结构方案,确定系统和应用项目开发次序及时间安排.

3.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

组织内各部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与条件是不平衡的,应该针对这些应用项目的顺序对有限的开发资源给予合理分配,这就是项目计划与资源分配阶段的主要任务.

特点:

全局性、高层次、指导性、管理与技术结合、环境适应性。

23.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为什么说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

1.对现行系统和组织过程进行建模、研究和分析。

2.定义新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

3.建立新系统模型。

4.更改项目计划和范围。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由人和计算机设备组成的对企业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输、保存、使用、维护的系统。

一个MIS的开发要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维护四个阶段。

系统分析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和原理确定用户需求和开发目标,明确系统应该完成的任务,最后提出开发方案。

系统分析是整个MIS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是最为重要也最难把握的一个阶段。

但是在实践当中,系统分析通常不能引起开发人员的足够重视。

许多开发人员在开发一个软件产品时,往往在没有充分了解用户需求的情况下,便匆匆着手编写程序,他们错误的将“软件开发”等同于“程序编写”。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

开发人员埋怨用户需求频繁变化,用户埋怨系统不能满足工作需求。

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开发工作失败,使开发费用付之东流。

特别是近年来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被广泛采用以后,软件规模日趋庞大,前期分析的重要性便愈加凸现出来。

24.你如何看待系统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了解待开发系统的实际状况和进一步的管理需求?

系统分析过程首先对组织各部门、个业务进行详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确定出用户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围绕系统分析展开的系统调查、组织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等等都是对现行系统的现状掌握的基础上考察组织人员进一步的管理需求,完成待开发系统的逻辑设计工作。

25.试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不成功的主要因素。

1.急功近利:

企业中具有条件的部门客观上不可能完整的设计整个系统的MIS,仅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率先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就企业的整体MIS而言是重复投资,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的直接原因。

2.贪大求全:

许多MIS设计的非常完善,项目完成后确难以发挥作用而成为失败的例子,其原因忽视企业的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