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6884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docx

完整word版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

转炉炼钢设计说明书

事故处理

一、转炉工艺事故及处理

1、低温钢

1.吹炼过程合理控制炉温,避免石灰结坨。

2.吹炼过程加入重型菲钢,过程温度控制应适当偏高些。

3.出钢口修补时不要口径过小,以免出钢时间长,降低钢水温度。

4.吹炼过程若温度过低可采取调温措施。

通常的办法是向炉内加硅铁、锰铁,甚至金属铝,并降低枪位,加速反应提高温度,若出钢后发现温度低,要慎重处理,必要时可组织回炉以减少损失,切不可勉强进行浇注。

若钢水含碳量高,可采取适当补吹进行提温。

2、高温钢

吹炼前发现炉温过高,可适当加入炉料冷却熔池,并采取点吹使溶池温度,成分均匀,测温合格后即可出钢。

吹炼过程中发现温度过高,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向炉内加入氧化铁皮或铁矿石,应分批加入注意用量。

3、化学成分不合格

(1)碳不合格

控制脱碳时间,或加入冷却剂。

(2)硫不合格

吹炼过程注意化好渣,保护炉渣流动性要好,碱度要高,渣量相应大些,炉温适当高些。

同时注意观察了解所用原料含硫量的变化,采用出钢挡渣技术,严禁出钢下渣。

(3)锰不合格

a.认真计算合金加入量,坚持验称制度,合金要分类按规定堆放,铁水装入量要准确,准确判断终点碳,注意合金加入顺序及吸收率变化,准确判断余锰量。

B.采用出钢挡渣技术,严禁出钢下渣。

(4)磷不合格

a.认真修补好出钢口,采用出钢挡渣技术,尽量减少出钢时带渣现象。

控制合理炉渣碱度及终点温度,出钢后投加石灰稠化炉渣。

B.第一次拉碳合格后,若碳高需补吹则要根据温度,碱度等酌情补加石灰,调整好枪位,防止氧化铁还原太多炉渣产生返干,坚持分析终点磷,尽量缩短钢水在包中停留时间。

4、回炉钢水

回炉钢水的处理

1)与铁水按比例配合再回炉,利用铁水的化学热来进行回炉钢水的冶炼。

2)整炉回炉的钢水一般可分成2~3次,即每包铁水中兑入1/2或1/3回炉钢水,以保证有足够的热量。

3)吹炼回炉钢水的炉次一般不加废钢,由于回炉钢水中磷、硫较低,可以适当减少部分渣料。

4)兑有回炉钢水的铁水其碳也较低,纯供氧时间也可相应缩短。

5)部分回炉的钢水视回炉量的大小可按上述要求分别兑入1~2包铁水后回炉冶炼。

二、转炉设备事故及处理

1.氧枪漏水严重

应立即提枪到换枪位,同时关闭进水阀门,迅速将氧枪横移(选择单动)到检修位,此时炉内积水过多,千万不能动炉,待炉内水蒸发完后,再重新组织冶炼。

2.氧枪跌落

方案一:

氧枪跌落后,应缓慢关闭氧气阀门,同进严禁动炉,确认炉内无误后,再提升处理氧枪。

检查钢丝绳及氧枪是否正常,否则进行更换。

方案二:

氧枪跌落后,如果处理时间过长,用安排先将氧枪吊起,再将炉内钢水倒出,钢水按回炉处理。

3.氧枪突然大量漏水后,应立即提枪,并关闭氧枪水,将氧枪移出。

同时严禁动炉,等待炉内水蒸发完,确认无误后,在向出钢侧摇动炉体。

4.烟道(烟罩)突然大量漏水。

方案一:

烟道(烟罩)突然大量漏水后,应立即提枪,停止冶炼。

关闭漏水烟道(烟罩)的冷却水。

同是严禁动炉,等待内水蒸发完,确认无误后,在动炉。

动炉时应先摇向出钢侧。

随后安排焊补漏水部位。

方案二:

如果处理时间过长,在确认炉内水蒸发完后,可安排钢水翻出。

5.氧枪回火

发现氧枪回火,应紧急断氧,关闭手动截止阀。

如果火焰继续蔓延同,关闭总截止阀。

如仍制止不住时,应立即通知总调关闭供氧总管道阀门。

6.吹炼过程中发生氧枪停电事故,应立即投入UPS电源,将氧枪提升到等待位,停止吹炼。

7.氧枪在吹炼过程中,出现升降失灵或钢丝绳张力异常,应立即按主控室操作台上的“紧急停止”,同时关闭氧气,停止吹炼。

8.装料、出钢、出渣操作时,出现倾动异常或控制失灵,应立即按相应操作台“非常停止”或“非常复归”按钮,停止操作。

9.炉体漏钢事故处理。

出钢、倒渣过程中发生炉体漏钢,应立即按非常复归操作,关闭挡火门,同时所有人员撤离现场,视情况,判断漏点情况,果断将炉内钢水倒入钢包中,再将钢水倒入钢水跨北部的沙盘内,凝固后在进行清理。

要求现场提前备好沙盘。

10.出钢过程中,若出现漏包、窜包事故,应立即将炉子摇起,将钢包车开到钢水接受跨,由行车调走处理。

11.汽化系统缺水或漏水严重,立即停炉处理。

12.钢水包漏钢

方案一:

包壁漏时,如挂小钩侧漏,可立即进行倒包操作,将钢水全部倒出后处理此钢包;如挂小钩对侧漏,可等待钢水不漏后,在进行处理。

方案二、滑板系统漏时,应立即将钢包转至事故包上方。

方案三、透气砖部位漏时,在连铸机浇注位时可将钢包转到事故包上方;在其他位置时,可安排倒包,或浇入事故沙盘。

三:

返干与喷溅处理

1:

产生返干后的处理方法:

(1)补加一定量的氧化铁皮,铁皮中w(Feo)含量在90%以上,加入后能迅速增加w(FeO)含量。

(2)适当提高枪位,使w(FeO)量增加;

(3)在提高枪位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调低吹炼氧压;延长吹炼时间,降低脱碳速度,同样可以促使w(FeO)量增加,达到消除返干的目的。

2:

喷溅处理

1:

爆发性喷溅

2:

泡沫性喷溅

3:

金属喷溅

金属喷溅处理方法:

开吹后不久的飞溅随渣料的熔化会自动消失;而因返干产生的喷溅则应适当提枪并加适量萤石或氧化铁皮。

泡沫喷溅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炉渣已经严重泡沫化了,应先提枪击碎或加白云石破坏;而后立即降枪硬吹一定时间,消耗渣中的氧化铁。

爆发性喷溅处理方法:

停吹,清理。

在操作中防止喷溅的基本措施是:

控制好熔池温度,前期不过低,中、后期不过高。

严格避免强烈冷却熔池,以确保脱碳反应均衡地发展,消除爆发式C-O反应;同时控制好渣中(FeO)含量,使渣中(FeO)不出现明显聚集现象,防止炉渣过分发泡或引发爆发性的C-O反应。

在吹炼中期注意控制渣中(FeO),勿使过低,以免炉渣严重返干,造成金属喷溅。

转炉炼钢工艺制度

一:

装入制度

 

1.装入量的确定

装入量指炼一炉钢时铁水和废钢的装入数量,它是决定转炉产量、炉龄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因素之一。

确定合适的炉容比

炉容比:

它是指转炉内自由空间的容积与金属装入量之比(m3/t)通常在0.7-1.1波动

2.装料操作

先装废钢后兑铁水

废钢直接撞击炉衬,运用此法可防止兑铁水喷溅,但补炉后的第一炉钢应采用前法。

二:

供氧制度

1.供氧强度、供氧时间、喷嘴前氧压计算见氧枪设计计算

枪位变化

2.枪位:

指氧枪喷头端面距静止液面的距离,常用H表示,单位:

m。

枪位的变化范围

H=(35~50)d喉

d喉——喷头喉口直径

氧枪最低点H=35d喉=1.54m

氧枪最高点H=50d喉=2.2mm

3.氧枪操作:

采用低——高——低——高——低枪位操作

由于铁水温度较低,前期先低枪位提温,防止前期温度过低。

然后采用高枪位操作,使渣中w[FeO]达25%-30%,促使石灰熔化,尽快形成具有一定碱度的炉渣,增大前期脱硫和脱磷效率,同时也避免酸性渣对炉衬的侵蚀。

在炉渣化好后降枪脱碳,为避免在碳氧化剧烈反应期出现返干现象,适当提高枪位,使渣中w[FeO]保持在10%-15%,以利于磷、硫继续去除。

在接近终点时先提枪化渣再降枪加强熔池搅拌,继续脱碳和均匀熔池成分和温度,降低终渣(FeO)含量。

三:

造渣制度

1.采用单渣法

单渣操作:

开吹时加入石灰总量的60~70%,在第一批渣料化透的基础上,将其余部分石灰少量多次加入,拉碳前3min加完。

定义:

转炉炼钢中吹炼中途不换渣即只造一次渣的操作方法叫单渣法。

特点:

冶炼时间短,渣料消耗少,生产成本低且劳动强度小。

但其去硫率约35%,去磷率为90%左右,适合于吹炼含Si、P、S较低的铁水,或生产P、S要求不高的钢种。

2.渣料的加入方法:

1.渣料分批加入

目的:

渣料应分批加入以加速石灰的熔化(否则,会造成熔池温度下降过多,导致渣料结团且石灰块表面形成一层金属凝壳而推迟成渣)。

批次:

单渣操作时,渣料通常分成两批:

第一批60~70%及白云石全部(冶炼初期炉衬侵蚀最严重);第二批加入其余石灰。

3.加料时间

⑴第一批渣料在开吹的同时加入。

⑵第二批渣料在硅及锰的氧化基本结束、头批渣料已经化好、碳焰初起的时候加入。

4.造渣要求:

初渣早化,中渣化好,终渣化透。

要求终渣碱度3.0~4.0,终渣MgO:

8~12%,∑(FeO)≤16%。

5.:

铁矿石每批加入量≯300kg,高温、碳激烈氧化、终点前3min严禁加矿石。

加矿石为了不降低渣碱度,应补加石灰,每加入100kg矿石补加石灰40~60kg。

6:

化渣剂在返干且炉温较高时,可适量加入氧化铁皮调整;当温度较低时,可适量提高枪位。

7:

当产生泡沫渣时,可加少量白云石压制。

8.:

终点温度高,可加200~300kg白云石调整。

调温用白云石量>0.5kg∕t钢时,必须下枪点吹,且点吹时间≮20s,枪位控制在1.6~2.0m。

9.石灰、白云石加入量的确定

解:

石灰加入量

=﹛2.14(【%Si】×铁水量+【%Si】×废钢量+【%Si】×生铁块量)×R×1000﹜/(【%CaO】-R×【%Si】)=4573.18kg

铁水带渣量为:

113.3×1000×0.5%=566.5kg

铁水带渣带入的SiO2应考虑铁水渣中CaO相当的SiO2量【%SiO2】=【%SiO2】-【%CaO】/12=25.3%

铁水带渣需补加石灰量:

=R(【%SiO2】×铁水带渣量)/(【%CaO】-R×【%SiO2】)=675.6kg

石灰加入量=(4573.18+675.6)/0.9=5832.23kg

石灰带入MgO量:

5832.23×4.9%=285.77kg

炉衬饰损带入MgO量(113.3+70)×1000×0.05%×77%=51.32kg

计算终渣MgO量(113.3+20)×1000×10%×12%=1599.6kg

轻烧白云石加入量=(1599.6-51.32-285.77)/37%=3412.18kg

计算轻烧白云石补加量

计算轻烧白云石相当的石灰量

石灰加入量

kg

 

转炉冶炼渣料加入批数

批数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石灰用量

60~70%

1/3(少量多次)

根据需要

轻烧白云石用量

全部

视情况加入

加入时间

于开吹1min内

第一批渣料化好后再少量多次加入

 

四:

温度制度

温度制度:

吹炼过程温度和终点温度的控制。

1:

实际生产过程温度的控制

1.温度控制方法:

适时加入需要数量的冷却剂。

其关键是准确确定冷却剂用量和最适当的加入时间。

⑴操作要点:

A.废钢:

开吹前加入。

B.铁矿石(铁皮):

随造渣剂加入,采用分批加入方式。

其中关键是选好二批料加入时间,即必须在初期渣已化好,温度适当时加入。

C.若发现熔池温度不合要求,凭经验数据加入提温剂或冷却剂加以调整

⑵吹炼过程温度控制

A.吹炼初期

如果碳火焰上来的早(之前是硅、锰氧化的火焰,发红),表明炉内温度已较高,头批渣料也已化好,可适当提前加入二批渣料;反之,若碳火焰迟迟上不来,说明开吹以来温度一直偏低,则应适当压枪,加强各元素的氧化,提高熔池温度,而后再加二批渣料。

B.吹炼中期

 可据炉口火焰的亮度及冷却水(氧枪进出水)的温差来判断炉内温度的高低,若熔池温度偏高,可加少量矿石;反之,压枪提温,一般可挽回10~20℃。

C.吹炼末期

接近终点(据耗氧量及吹氧时间判断)时,停吹测温,并进行相应调整:

若温高,加石灰降温。

若温低,加Fe-Si并点吹提温。

2:

出钢温度的确定

1.确定依据:

⑴保证浇注温度高于所炼钢种凝固温度20~30℃(小炉子偏上限,大炉子偏下限)。

⑵考虑出钢过程和钢水运输、镇静时间、钢液吹氩时的降温,一般为40~80℃。

⑶考虑浇注方法和浇注锭型大小所用时间的降温。

2.确定出钢温度T出钢

T出钢=T凝+△t过热+△T总

确定钢种的出钢温度:

已知:

成品钢水成分是:

w[C]=0.04%,w[Si]=0.02%,w[Mn]=0.16%,w[P]=0.015%,w[S]=0.01%,钢水中气体降温7℃

Tf=1538-(0.04×65+0.02×8+0.15×5+0.015×30+0.01×25)-7=1528℃

取△t过热=25℃,△T总=70℃

则出刚温度T=1528+25+70=1623℃

五:

终点控制和出钢

1.终点碳的控制方法

拉碳法

定义:

指熔池含碳量达到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此时熔池中不但P、S和温度符合出钢要求,而且计入铁合金带入金属中的碳后,钢水中的碳也能符合所炼钢种的规格要求。

(终点碳:

钢种规格-合金增碳量。

一次拉碳

转炉吹炼中将钢液的含碳量脱至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的控制方式。

2.出钢操作

红包出钢

定义:

出钢前将钢包内衬烤至发红达800~1000℃。

目的:

减少出钢时的温降,从而降低出钢温度(15~20℃),增加废钢用量(15kg/t),并提高炉龄(150炉次)。

2.挡渣出钢

目的:

减少出钢时的下渣量,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防止钢液回磷(转炉炼钢多是出钢时在包内进行脱氧合金化)。

挡渣球

作用:

减少出钢时的后期下渣(出钢结束时,正好座在出钢口上挡住炉渣)。

要求:

挡渣球的密度要介于钢液与熔渣之间,通常为4.2~5.0kg/cm3,浸入钢液的深度为球的1/3左右,保证钢水流尽而又能挡住炉渣。

投球的位置:

应为出钢口的正上方。

投球的时间:

应在出钢结束前1min左右。

 

六:

脱氧合金化

1.脱氧操作上:

先加弱脱氧剂,后加强脱氧剂。

使用复合脱氧剂时,其脱氧元素含量的比例要合适。

2.脱氧方法

沉淀脱氧

 将比铁与氧亲合力更强的元素加入钢水中,该元素与氧结合,生成不溶解于铁中的氧化物(脱氧产物),该产物上浮入炉渣达到脱氧的目的。

脱氧产物以沉淀形态排出,故名沉淀脱氧。

.脱氧合金化操作

定义

脱氧操作

 向钢中加入脱氧元素(脱氧剂),使之与氧发生反应,生成不溶于钢水的脱氧产物,并从钢水中上浮进入渣中,使钢中氧含量达到所炼钢种的要求的操作称为脱氧。

合金化

 向钢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达到成品钢成分规格要求的操作过程称为合金化。

区别

合金元素的价格通常较高,希望尽量少氧化;脱氧元素则比较便宜,先加入,让其充分脱氧以免后加入的合金元素氧化烧损。

(脱氧元素先加,合金化元素后加。

3.合金加入量的确定:

石灰加入量

合金加入量计算根据合金加入量

 

七:

溅渣护炉

1.基本工艺参数

1)熔池内的合适渣量

按照溅渣实践,对于出钢量在65—70t的太钢转炉,附着在炉衬上的炉渣重量为2t左右。

根据冷态试验结果,各种顶吹气体流量条件下,均以11%渣量溅渣效果最好。

目前,鞍钢三炼钢厂渣量控制在80--110kg/t钢,溅渣效果良好。

国内几家钢厂溅渣实践和效果表明,渣量在100kg/t较为合适。

2)炉渣性质

(1)渣成分减少炉衬侵蚀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渣中MgO含量。

当渣中MgO达到饱和时,炉衬中MgO溶解量就会减少,炉衬寿命提高。

渣中MgO含量与炉渣碱度有关,在终渣碱度(CaO/SiO2)为3左右、MgO含量8%左右就可以保证MgO达到饱和。

渣中FeO的矿物组成大多为各类低熔点铁酸盐,而且FeO含量越高,铁酸盐就越多,渣流动性就越好,对炉衬侵蚀作用加大且不容易附着在炉衬上。

操作中必须严格控制渣中FeO含量。

要求渣中∑(FeO)≯20%

(2)炉渣粘度若炉渣粘度大,则渣稠不易溅起,溅渣量迅速下降,稠渣则在炉衬上的附着力差;粘度小,渣稀,溅渣覆盖较易,但覆盖层较薄,摇炉有挂渣流落现象,需加渣料调整以保证炉渣粘度适当。

(3)调渣剂溅渣层抗侵蚀能力是影响护炉效果的重要因素。

提高渣的熔化温度,有利于提高护炉效果。

为此,需加入调渣剂,使炉渣改质,以满足提高熔化温度的需要。

3)氮气压力和流量

高压氮气是溅渣的动力,其压力、流量直接影响溅渣效果。

按照各厂溅渣经验,氮气压力一般与氧气压力接近时,可取得较好效果。

4)顶吹喷枪工艺参数

枪位枪位对溅渣高度有明显影响,最佳枪位应根据自身条件在实践中确定。

不同顶气流量下,最大溅渣量与一定枪位对应,枪位过高或过低都使溅渣量减少。

对50t转炉的冷态模拟研究也表明,最大溅渣量与最佳枪位相对应,溅渣枪位应控制在1600—1800mm,若要增加转炉上部挂渣厚度,可适当降低枪位。

5)溅渣时间

溅渣时间通常是根据炉子吨位、供气量、炉内渣量、炉渣状况及生产节奏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各钢厂一般吹氮时间为3—5min。

吹氮还有冷却炉渣的作用。

一般在吹氮的前2min时间内主要是冷却炉渣,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炉渣还比较稀,即使溅到炉壁上也附挂不好。

当吹氮到2min以上时,炉渣才开始大量溅起,可喷溅到炉帽处,倒炉观察时炉衬挂渣情况良好。

溅渣时间越长,炉衬挂渣越多,但时间过长会造成炉底、熔池炉壁沾挂渣过多,造成炉底上涨,同时,溅渣时间过长会影响生产节奏。

因此,溅渣时间要根据自身具体条件加以确定。

 

氧枪喷头设计

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氧流量。

根据物料平衡热平衡计算得,每吨金属耗氧量为45.67m3/t,氧气利用率取85%,转炉金属收得率为90%,则转炉吨耗氧量由计算可得,约为60m3/t,若吹氧时间取18min,则氧流量为:

Q=60x120/18=444.3(m3/(t·min))

(2)选用喷孔出口马赫数。

马赫数Ma选取为2.0,四孔喷头,喷孔夹角为12°。

(3)理论计算氧差。

理论计算氧差通过查等熵流来确定。

等熵流的实验数据见表1。

表1等熵流的实验数据

Ma

p/p0

ρ/ρ0

T/T0

A/A0

1.95

0.1381

0.2432

0.5680

1.619

1.97

0.1339

0.2378

0.5630

1.646

1.99

0.1298

0.2326

0.5589

1.674

2.00

0.1278

0.2300

0.5556

1.688

2.03

0.1220

0.2225

0.5482

1.730

2.05

0.1182

0.2176

0.5433

1.760

表中Ma──马赫数;

P━━转炉炉膛内气体压力,亦即喷孔出口处气流的压力,Pa;

p0━━使用氧压,在设计喷头时按理论计算氧压选取,Pa;

ρ──进入喷孔前氧气的体积质量,kg/m3;

ρ0──离喷孔前氧气的体积质量,kg/m3;

T──进入喷孔前氧气的温度,K;

T0──氧气滞止温度,K;

A──喷孔出口总断面积,即A出,m2;

A0──喷头喉口总断面积,即A喉,m2。

查等熵流表,当Ma=2.00时,p/p0=0.1278,一般炉膛压力与大气压接近,p=0.0981MPa代入,则使用氧压为:

p0=

x106=0.77x106Pa

计算喉口直径(d喉)。

每孔氧流量q=Q/4=444.3/4=111.1m3/min,应用公式:

q=1.782xCDx

式中CD──喷孔流量系数,对三孔喷头=0.90~0.96;

T0──氧气滞止温度,K,一般按当地夏天温度选取,T0=273+(30~40)K;

令CD=0.93,T0=273+35=308K,并将p0=0.77x106Pa代入上式:

111.1=1.782x0.93x

=

=19.46cm2

则d喉=44mm

(5)计算出口直径(d出)。

依据Ma=2.0,查等熵流表得A/A0=1.688

A出=1.688x

2565.4mm2

d出=

mm

(6)计算扩张段长度(L)。

取半锥角为5°:

tan5°=

L=

=75.44mm

(7)收缩段的长度(L收)。

L收=1.2xd喉=1.2x44=52.8mm

(8)喷孔喉口长度(L喉)的确定。

L喉=10mm

 

 

炉型尺寸设计说明

解:

炉型主要尺寸的确定

1)

熔池直径(D)

熔池直径的经验公式D=

式中D-----------------------熔池直径,m

G-----------------------新炉装入量,t

t------------------------吹氧时间,min由于转炉公称容量>100t的吹氧时间为(16-20)min取平均值18min

k------------------------比例系数对于50-120t转炉k=1.75-1.85则取k=1.85

D=

=1.85X

=5.034m

2)熔池深度H。

设计采用筒球型熔池。

它由圆柱体球缺体两部分组成,球缺体的半径R一般球缺体的半径R为熔池直径的1.1-1.25倍取当R=1.1时,金属熔池的体积V熔为:

V熔=0.79H。

D2-0.046D2

因而

H。

=

由于纯铁的密度为7.88t/m3

则V熔=m/p=133.3/7.88=17m3

则:

H。

=

=1.142m

b炉帽部分尺寸

(1)炉帽倾角θ

一般取60°-80°,大炉子取下限,以减小炉帽高度,取600

2)炉口直径d

一般炉口直径d=(0.43-0.53)D

大炉取下限,小炉取上限,此时取0.45.则d=0.45×5.034=2.265m

3)炉帽高度H帽

炉帽的高度是截锥体高度(H截)与炉口直线段高度(H直)之和,设置直线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炉口形状和保护水冷炉口,其高度H直一般300-400mm取350mm炉帽高度的计算公如下

H帽=H截+H直=(D-d)

/2+350=2.75m

V帽=V锥+V直=πH椎(D2+Dd+d2)/12+πd2H直/4=27.7m3

C)炉身部分尺寸

转炉在熔池面以上炉帽以下的圆柱体部分称为炉身,一般炉身直径就是熔池直径,炉身高度按下式计算设计转炉的炉容比一般为0.9-1.05m3/t,此时取1

V身=V总—V帽—V熔=133.3—27.7—17=88.6m3

V身=πD2H身/4

H身=

=4.45m

式中V总----------转炉的有效容积,可根据转炉吨倍和选定的炉容比确定,m3

V帽、V身、V熔-------分别为炉帽,炉身和金属熔池的容积,m3

H身---------炉身高度,m3

d出钢口尺寸

出钢口主要参数包括出钢口位置,出钢口角度及出钢口直径

(1)出钢口位置出钢口的内口应设在炉帽与炉身的连接处。

此处在倒炉出钢时位置最低钢水容易出净又不易下渣。

(2)出钢口角度一般为150-250此时取150

(3)出钢口直径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d出=

=0.172m

式中d出----------出钢口直径,cm;

T-------------转炉的炉容比,t

e:

炉衬厚度

转炉底部炉衬厚度取1.5m侧厚度为1.6m炉帽炉衬厚度为1.4m

二:

炉型尺寸如下:

转炉炉型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