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69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总复习-句子专项训练(答案)Word格式.doc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如:

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

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

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6.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

7.那奔驰的列车不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吗?

8.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10、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11、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1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3、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

14、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三、把被句互换。

方法:

前面和后面的主语调换,然后把被字互换。

(3)把下面句子改成用把字的句子。

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陈医生看好了孩子的病。

(4)下面句子改成用被字的句子。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四、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

  1、把句中的第一人称(我、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

  (注:

若句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应该认真分辨“你”或”你们”在句中指的是什么人,而后用具体的人名来转述;

若没有具体所指,则不用变换。

  2、把句中“说”字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句中的双引号去掉。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转述的形式有(假定第一者、第二者、第三者):

  形式一:

第一者(我)说的话,在他人的转述中,要把表示第一者的“我”改为“他”。

我说:

“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则可转述为:

他说,从今天起他要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形式二:

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一者转述,则转述中第一者“我”不变。

爸爸对我说:

“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这句话由“我”来转述给他人,则为:

爸爸对我说,他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形式三:

第二者对第一者说的话,由第三者转述,则转述中“我”则要改为“他”。

”这句话由第三者来转述,则为:

爸爸对他说,他爸爸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

  (说明:

在转述过程中,具体怎样把第一人称恰当地转为第三人称,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辨清人称所指,灵活进行转述。

  

(一)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美丽的姑娘说:

“我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1、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2、一位台湾同胞说: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

“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二)、把直接引述改为间接引述

  1、爸爸说:

“小甜病了,我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我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

“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参考答案

    1、爸爸说,小甜病了,他会不知道吗?

  2、王老师对同学们说,如果明天下雨,他们就不去秋游了。

  3、那位年轻的母亲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她站一会儿就行了。

  4、王军不好意思地说,那次是他不好,不该弄坏你的钢笔。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1、老师对我说:

“我教你怎么写。

  2、巴金说: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

“我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

“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6、老师对我说:

“你回去吧,我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

“您爱听吗?

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我:

“老师,您几天都没吃饭了。

您吃吧,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

“我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

“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

“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

“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

三、把引述句转为陈述句。

参考答案

  1、老师对他说,老师教他怎么写。

2、巴金说,他爱月夜,但他也爱星天。

  3、董存瑞坚决地说,他去炸掉它!

  4、乌龟对青蛙,要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5、鲁迅在回信中,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6、老师对他说,要他回去吧,老师还要批改作业。

  7、贝多芬问盲姑娘,盲姑娘爱听吗?

他再给盲姑娘弹一首曲子吧。

  8、萌萌把馍递给老师,老师几天都没吃饭了。

要老师吃,吃了身体就有劲了。

  9、那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10、列宁问,他应该排在哪一位同志的后面?

  11、齐威王对田忌,怎么,难道田忌还不服气?

  12、桑娜对丈夫说,他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13、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他可以发誓,他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他的话吧,赶快搬走!

  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

“我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改为不用引号的转述)

  2、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

”(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星期天,我们一起去滑雪”。

(改为间接引用)

  4、小红军对陈庚说:

“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改为间接引用)

  5、爸爸对妈妈说:

“明天我出发,你别去上班了。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

“莺儿,我们回唐山去。

  7、父亲说: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8、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

  9、王老师对同学们说:

  10、小红军对陈庚说:

  11、爸爸对妈妈说:

  12、有一天,妈妈忽然对我说:

  13、父亲说: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参考答案四、按要求给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1、他热情地和我握了握手,说,他的国语讲得不好,是初学的。

  2、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谦将军吗?

(改为转述语句)

  3、王老师对同学们说,星期天,他们一起去滑雪。

  4、小红军对陈庚说,他还要等他的同伴呢?

  5、爸爸对妈妈说,明天他出发,要妈妈别去上班了。

  6、有一天,妈妈忽然对她说,她们回唐山去。

  7、父亲说,这是他对你们的希望。

  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例:

罗蒙摇摇头说:

“爸爸,我也要一本书!

  罗蒙摇摇头对爸爸说,他也要一本书。

  1、雷锋说:

“大嫂,我送你们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

“同志呀,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

“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六、把句子改成另一角度的说法。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他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这条河,它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他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我说:

“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只好你自己照顾自己了。

  

    

  参考答案五、照样子,改写下列句子。

  1、雷锋说,大嫂,他送大嫂母女一程吧!

  2、大嫂含着热泪激动地说,同志呀,她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

  3、小鸟对青蛙说,朋友,不信请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1、周总理笑呵呵地说:

“你做得对,应该按制度办事。

  2、小马嗒嗒嗒地跑过去,问牛伯伯:

“这条河,我能趟过去吗?

  3、有人问王戎:

“你为什么不上树摘李子吃啊?

  4、妈妈对他说,明天妈妈要出差,这几天只好要他自己照顾自己了。

五、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一)双重否定句

(1)定义

双重否定就是有两个否定词,即表示肯定的意思。

双重否定句是相对于单纯否定句而言的,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

一般的语法书普遍认为,双重否定句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例如:

“他不是不来”意思是他要来的。

“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这句话的原意为:

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2)双重否定的两种形式:

  1、由两个不构成。

这件事我不得不做。

  2、由一个反问词(难道,怎能等)加一个不组成,构成反问句.但也是双重否定句.

 注:

确定句子到底是肯或否,先数一下有几个否定词。

偶数个否定词,句意为肯;

奇数个否定词,句意为否。

表示否定的词大概有:

未、非、否、莫、不等等。

(二)陈述句变双重否定句练习(用两种方法分别对下列陈述句进行修改)

方法1:

先找出句子的中心,即主谓宾部分,在动词前面加上或改为“不得不,不能不……”或两个否定词之类的词语,使其变为双重否定句,但是最后一定要检查一下,不要改变句子原来的本意。

方法2:

用前面讲过的把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也可以用。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

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

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是没有、不可能不;

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

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

例如"

不……不"

、"

没有……不"

非……不"

等。

  双重否定句的肯定语气比一般肯定句强烈或委婉。

例如:

    他不敢不去。

(强烈)

    我不得不告诉你事情的原委。

    没有谁不惧怕他的威严。

    你若是想在这个世界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

    他不会不同情我的。

(委婉)

    没有什么不可以。

  书面语中还经常使用"

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

等双重否定词语来表示肯定。

    他的话不无道理。

    在场的观众无不为他的精彩表演所打动。

    他无非是想多捞点退休金罢了。

    我虽然年轻,但未必不是你的对手。

双重否定句也就是一种语义大于肯定句的语句

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可以改为

1我不能不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练习

1、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2、这次活动的经过你应该很清楚。

3、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爱自己的母亲。

4、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5、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6、爹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7、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

8、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9、我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10、这本书太有价值了,你一定要看。

11、这个问题必须讲清楚。

1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

13、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14、燕子飞过大海,肯定非常辛苦、艰难。

15、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6、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17、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18、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19、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20、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世界。

21、这是伟大的奇观。

22、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23、我们建成了希望小学。

24、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5、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26、报纸的诱惑力如此之大,每日都要读它。

27、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28、问题还没有弄清,但已经有了一点儿头绪。

29、写得不怎么样,但还是有希望的。

综合练习

(7)把句子改写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3.我听说李晓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7)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1.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下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2.每一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怎会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呢?

3.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

(8)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10)把下面的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3.春风吹绿了田野。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11)把下列陈述句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1.我们克服了这个困难。

2.大水冲走了八只大铁牛。

3.雨水淋湿了战士们的衣服。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病句修改是小学语文的必考点,很多孩子也总是有种这个好简单呀,但考试时却还是犯错的问题。

这就是因为没有系统的总结归纳。

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

“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四、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

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

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

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

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

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

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

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

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

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

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

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

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

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症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1.贯彻《小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3.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4.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5.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6.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7.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8.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

9.钱小红加入了少先队员。

10.黑板的上方挂着“先进班集体”。

11.虽然天气这么冷,所以她仍然坚持长跑。

12.春天来了,桃花、梨花、桂花都盛开了。

13.夏天果园里许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苹果、葡萄、枇杷、水蜜桃、还有西瓜、西红柿呢!

14.《桃花心木》一文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种树。

六、缩句

缩句时,要注意三条:

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例如:

“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例如:

“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

“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着”、“了”、“过”要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

“同学们上着课”,如果缩成“同学们上课”,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