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500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资料2017.04.docx

第一篇-----基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述

[♣]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管理的必要性:

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①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

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

总之,无论从宏观的国家角度分析,或是从微观的组织角度阐述,还是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工作、生活、学习方面考

虑,管理都有其重要作用,忽视管理就不可能有效率和效果。

所以,管理成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组织成功的重要

力量,管理无处不在。

[■]管理的含义包括以下方面:

①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组织是管理的载体。

②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

③管理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的。

④管理是一个追求有效的过程。

⑤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的职能如下:

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

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

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管理的有效性是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的。

第二节-----管理者

[♣、■]管理者的分类:

①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②按管理者所从事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可以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三种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第三节-----管理学

[♣]管理学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①综合性。

②不精确性。

③实践性。

④历史性。

⑤发展性。

[♣、■]管理学的学习方法有:

①唯物辩证法。

②理论联系实际法。

③系统方法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管理理论产生前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

[♣]反映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著作有:

《尧典》《孙子兵法》《周礼》《管子》《货殖列传》《梦溪笔谈》《天工开物》

等。

[♠、♣]亚当.斯密,资本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1776年他发表了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他的代表作是1832年出版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作为一名

技术发明家,他接触了制造业的管理问题,并以极大的兴趣进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深化了劳动分工原理。

二是提出了“边迹熟练原则”。

三是提出了“管理的机械原则”。

[♠、♣]罗伯特.欧文,英国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也是一名企业管理改革家,被人们誉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

先驱。

欧文提出了著名的管理思想:

“人是环境的产物”,认为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

[♣]一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由三个理论学派构成,即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行政组织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学者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为其正式形成

的标志,泰勒也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工作定额原理。

②标准化原理③科学地挑选工人,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

④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⑤管理

工作专业化原理。

⑥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法约尔的理论被称为“一般管理理论”,他被尊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法约尔第一次提出了管理的组成要素,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在职能,并对这五大职能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和讨论。

[♠]马克斯.韦伯被人们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的“理想的行政集权制”又被译为“官僚集权模式”,它是通过职位或职务来实现管理职能的一套管

理体系。

在这套体系中,韦伯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即理想的组织形态、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理想组织形

态的组织结构。

[■]综合古典管理阶段管理理论与实践,可看出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

②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

③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挥。

④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第三节-----行为科学的兴起

[♠]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梅奥参与并领导了著名的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①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②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

③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④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领导方式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动机激励和人性理论为基础,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对人性的看法

最终是要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体现的。

第四节-----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961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发表了《管理理论的丛林》,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

[♠]当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哈罗德.孔茨。

[■]管理过程学派的特点是:

以管理的职能及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为研究对象,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赫伯特.A.西蒙和詹姆士.马奇。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

①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②提出了决策的标准。

③明确了决策的标准。

决策的技术。

[♣]系统管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美国约翰逊、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等。

[♠]创立社会一技术系统学派的是美国学者特里司特及其在美国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

[♠]经验主义学派简称经验学派,是以向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是通过研究一

个组织或管理人员的实践来分析管理的。

[♠、♣]权变理论是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交织的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时代的客观需要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

产生的。

权变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希。

[♠]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拿大籍的美国管理学教授亨利.明茨伯格。

[♠、♣]管理科学学派的创始人是英国物理学家布莱克特,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伯法、莫尔斯和金希尔等人。

第五节-----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方面:

①人本管理趋势。

②跨文化管理。

③参与管理趋势。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组织环境概述

[♠]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周边、影响组织经营行动及其发展的各种客观因素与力量的组合。

外部环境通

常包括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两方面。

[♣]组织的一般环境是组织的大环境,是指可能对所有组织的活动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集合,具体包括: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帮也称宏观环境。

[♣]具体环境也称特殊环境,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分环境。

对企业来说,主要包括供应商、顾客、竞

争者(现实的竞争者、潜在的竞争者、替代品制造商)、政府机构以及企业所在社区等影响企业经营和一组因素所构成

的环境,这些因素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

[♣]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组织文化等因素,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

体系。

[♠、■]组织环境具有了以下特点:

①客观性。

②复杂性。

③关联性。

④不确定性。

⑤层次性。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①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环境对任何组织都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影响:

1)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

首先,一个组织是否应组建,要根据所在的环境、社会需要和可能的条件来决定。

离开社会需要,组织的存在就失去

了意义。

其次,组织要开展工作,就必须筹集各种生产要素——人、财、物,而这需要从外部环境中获得。

2)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

组织环境中的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各种管理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环境制约组织的管理过程和管理效率。

组织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和效益的大小与组织环境相关。

②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组织与环境之间并不是单纯、被动地适应环境,组织可以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甚至影响和

改变环境,使之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主要是指组织对环境的觉察和反应。

1)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当环境变化时,组织需要调整策略以适应新环境。

2)影响环境。

即通过改变给组织带来麻烦的要素,改变环境。

3)选择新环境。

如IBM从计算机终端供应商转变为网络咨询、服务商。

第二节-----组织环境分析

[♠]组织环境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充分认识和评价,以便发现机会和威胁,确定组织自身

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战略管理过程提供指导的一系列活动。

[♠、♣]一般环境分析主要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并评价

这些因素对组织的影响,这种分析法通常称为PEST分析法。

[♣]政治因素指对组织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因素,包括国家社会制度、

政治形势、国际关系、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和法令等。

[√]宏观因素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经济的繁荣显然能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机会,而宏观经济衰退则可能给所有组织带来生存的困难。

[√]微观经济因素主要指组织所在地区或所需服务地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组织目前及未来的发展规模与结构。

[♠、♣]社会因素指组织所在社会中成员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风俗习惯

等因素。

构成社会环境的要素包括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种族结构、收入分布、消费结构和水平、人口流动性等。

会环境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传统和教育程度。

[√]技术因素不仅仅包括那些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

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

[♠、♣]在具体环境分析中,组织多采用迈克尔.波特的行业竞争“五力模型”,即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

代品生产者、买方、卖方这五种力量进行分析,它们决定着行业的竞争强度,也决定着行业的利润水平。

[♠、♣]内部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总和,包括组织资源、组织能力、组织文化等因素,也称组

织内部条件。

内部环境是组织活动的基础,同样也是制定组织战略的出发点、依据和条件。

[√]纵向分析,即分析组织各方面职能的历史演化,从而发现组织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在哪些方面有所

消弱。

[√]横向比较分析,即将组织的情况与行业平均水平作横向比较。

[♠、♣]SWOT分析是在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将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

在一起的一种分析方法。

SWOT这几个字母分别的含义是: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

和威胁(Threats)。

[▶]SWOT分析有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

①优势—机会(SO)组合。

这是一种能发展组织内部优势与利用外部机会的组合,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在这种情形下,

企业可以用自身内部优势撬起外部机会,使机会与优势充分结合并发挥出来。

②弱点—机会(WO)结合。

即外部存在机会,但由于组织有一些内部弱点而妨碍利用机会。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就

需要提供和追求某种资源,以促进内部资源劣势向优势方面转化,从而迎合或适应外部机会。

③优势—威胁(ST)组合。

优势—威胁组合指外部环境存在威胁而组织自身有着一定的优势。

在这种情形下,环境状

况有可能对公司优势构成威胁,致使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出现优势不优的脆弱局面,为此,组织需要利用自身优势,

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以发挥优势。

④弱点—威势(WT)组合。

当组织的内部弱点与外部威胁相遇时,组织就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直接

威胁到组织的生死存亡。

第三节-----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

①客观性。

②独特性。

③相对稳定性。

④继承融合性。

⑤发展性。

[♠]组织文化是组织具有的特色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

它包括一系列丰富的内容。

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有:

①共同价值观。

②企业使命。

③企业精神。

④企业道德。

⑤团体意识。

⑥企业制度。

⑦行为规范。

⑧企业形

象。

[♣、■]组织文化的功能有:

①导向功能。

②凝聚功能。

③激励功能。

④调适功能。

⑤辐射功能。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管理道德概述

[♣]道德一般可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类。

[♣、■]管理道德的特征有:

①普遍性。

②特殊性。

③非强制性。

④变动性。

⑤社会教化性。

[♣]管理者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一般受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管理者个人特征、组织结构变量、组织文化以及道

德问题的强度五种因素的影响。

[♣、■]道德发展有三个层次:

①前惯例层次。

这是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

②惯例层次。

③原则层次。

这是道德发展最高层次。

[■]改善管理道德行为、提升管理道德水平是综合性的、长期的工作,其培育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挑选高道德素质的管理者。

②做好管理道德的教育工作。

③提炼规范管理道德准则。

④管理道德行为列入岗位

考核内容。

⑤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二节-----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古典观点认为,企业只应该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至于其

他人的利益,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为此,也称“纯经济观”。

[▣]企业对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雇员的责任。

②对顾客的责任。

③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④对环境的责任。

⑤对社会发展的责任。

第二篇计划篇

第五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概述

[♠]在组织管理工作中,决策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的并组织

实施的全过程。

[♣、■]决策的类型有:

①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

②按照决策活动表现的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③按照决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④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

[♠]战略决策是指与企业发展方向和远景有关的重大问题的决策。

[♠]战术决策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决策,也称为管理决策。

[♠]业务决策是为了提高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

[♠]程序型决策是指一个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即无论这个决策存在多少种备选方案,每一种备选方案都只有

一种确定无疑的结果,对每一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可以预先做出估计。

[√]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所面对的自然状态的情况是相同的。

不同之处是:

该类型的决策对各种可能的结果

无法确定一个概率,只能是靠决策者的经验和心理因素来确定。

[■]相对于个人决策,群体决策有以下特点:

①能在更大范围内汇总信息。

②能提供更多的备选方案。

③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④能更好地沟通。

⑤能做出更好

的决策。

第二节-----决策的原则、标准与影响因素

[♣、■]决策的基本原则有:

①信息原则。

②预测原则。

③可行性原则。

④系统原则。

⑤对比择优原则。

⑥反馈原则。

[♣、■]一般来说,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环境因素。

②组织文化。

③决策者的个人因素。

④时间因素。

⑤过去的决策。

第三节-----决策的程序与方法

[♣、■、■]决策的程序是:

①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决策的始点。

②确定目标—决策的前程。

③拟定可行方案—决策的基础。

④方案选优—

决策的关键。

⑤典型试验—决策的试点。

⑥普遍实施—决策的落实。

⑦跟踪控制—决策的检查。

[√]定性决策是一种较早出现的决策方法,这种决策方法更多地依靠决策者的直觉、经验和主观√,因此,也被

称为决策的“软”技术。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决策方法,其特点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聚焦在一起。

在一种宽松的氛围

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以利于形成多样化的决策思路和方案。

[√]名义群体法又称名义小组技术。

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如果群体成员对问题的了解存在较大差异,或彼此的意

见有较大分歧,直接用小组会议的方式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可能争执不下,也可能会附和权威人士的意见,难以形成

高质量的决策。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名义小组法进行决策。

名义小组法要求参与决策的所有小组成员都必须参加

会议,但他们的思考是独立的。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或专家函询调查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决策意见,经过几

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选择结论。

所以,德尔菲法是一种利用函询形式进行的集体匿名思想

交流过程。

[■]与其他专家决策方法相比,德尔菲法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①匿名性。

②反馈性。

③统计性。

[▣]德尔菲法的优缺点:

德尔菲法的优点主要是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免会议讨论时产生随声附和等弊病,同时也能较

快形成易接受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综合意见的客观性。

这种方法的缺点:

一是由于决策主要依靠专家,因此,仍需专家们集体主观√;二是在选择合适的专家方面也较困

难;三是决策速度太慢。

[♣]电子会议的主要优点是匿名、诚实和高效。

[♣]确定型决策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盈亏平衡分析法,内部投资回收率法,价值分析法等。

[♠、▶]盈亏平衡点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①按实物单位计算:

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Q=C/(P—V)

②按金额计算的基本公式:

由于保本收入等于保本产量乘以销售价格,因此,上述公式两边乘以P,即得到:

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R=C/(1-V/P)

式中:

Q为盈亏平衡点产量(销量)。

R为盈亏平衡点销售额。

C为总固定成本。

P为产品价格。

V为单位变动成本。

[♠、♣]风险型决策的评价方法也有很多种,如收益表达、边际分析法、决策树法和效用理论法等,其中,决策

树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第六章-----计划

第一节-----计划概述

[√]广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等整个计划的全过程;狭义的计划指制定计划,即通过一定科学

方法,为目标的实施做出具体的安排。

[♣、■]计划的基本特点有:

①目的性。

②首位性。

③普遍性。

④适应性。

⑤经济性。

[▣]计划作用有:

①有利于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

②有利于增强管理的预见性,规避风险。

③有利于减少浪费,取得最佳经

济效益。

④有利于控制工作的开展。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宗旨、目标、战略、政策、规则、程序、规划和预算等。

[♠]按计划的期限或时间,可以将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

[♠]短期计划的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以年度计划为主要形式。

[♠]按计划的性质可划分为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

[▣]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区别:

战略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设立目标,而战术计划则是假设目标已经存在,而提供一种可按照一定程序来实现实现目

标的方案。

战略性计划是战术性计划的依据,战术性计划是战略性计划的落实。

[♣、■]计划制定的程序有:

①评估机会。

②确定目标。

③确定前提条件。

④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⑤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⑥选择方案。

拟定辅助计划。

⑧编制预算。

[♣]计划工作的主要原理有:

限定因素原理、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原理。

[♠]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

限定因素原理又被形象地称作“木桶原理”。

第二节-----战略计划

[▣]战略计划是一种长期计划,但与长期计划不同的是:

①战略计划是一种可以改变组织性质的重点计划;而长期计划则是全面性的计划,包罗组织的各项主要工作。

②战略计划的制定通常是由少数高层领导人参与;而长期计划却是由各层管理人员参与。

③战略计划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改变,是根据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和威胁来确定企业组织的发展目标,它是对外部环

境进行预测和把握的结果;而长期计划的着眼点是组织本身,即如何使组织的整体目标结构仍能长期保持协调和配合。

[▣]战略计划过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愿景和使命的陈述与战略目标的制定。

②战略定位(环境分析):

即在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研究基础上,确定组织在行业中的地位。

③战略选择:

即选择合适的发展途径。

④战略计划的实施:

即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

[♠]愿景是对组织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构想和设想,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憧憬。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即回答为谁创造价值,以及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使命一般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长期性,使命是不可以朝令夕改的;第二个上指导性,使命应该强调组织旨以

为荣的重要政策;第三是激励性,即让员工肩负使命所赋予的责任。

[♠]目标是使用的具体化,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有效的目标应该具备五个要素:

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限性,这就是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

[♠]总成本领先战略即通过降低产品成本,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产品价格低于竞争对手,以

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所谓差别化战略就是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

优势。

[♠]集中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节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

第三节-----计划的方法与技术

[♠]目标管理(MBO)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的首创。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与效率主义二者的结合。

[♣、■]目标管理和特点有:

①员工参与管理。

②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③强调自我评价。

④重视成果。

[√]滚动计划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的优点有:

①把计划期内各阶段以及下一个时期的预先安排有机会地衔接问题,使计划更符合实际。

②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的相对稳定性和实际情况的多变性这一矛盾,使计划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指导生产实际作用。

[♠]甘特图,也被称为条状图,是在1917年由亨利.甘特开发的,其内在思想较为简单,即以图示的方式通过活动

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形象地表示出任何特定项目的活动顺序与持续

时间。

[♠、♣]甘特图是一个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

完成情况。

[√]甘特图的特点:

简单、醒目和便于编制。

第三篇组织篇

第七章-----组织

第一节-----组织概述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有以下含义:

①作为静态的组织,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