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知识讲义.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854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财会知识讲义.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会知识讲义.doc

《财会知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会知识讲义.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会知识讲义.doc

企业管理资源网()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财会知识讲义

一、会计原理

1、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会计分期: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货币计量: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配比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谨慎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会计要素

•资产: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负债: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所有者权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5、帐户

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帐簿中设立的户头,它是用来归类反映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手段。

设置帐户是一种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信息要借助于帐户才能进行记录、整理和汇总,以便会计期末据以编制会计报表。

6、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流量

二、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是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编制。

(一)、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间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半年度、季度、月度又称为中期财务会计报告。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

①会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②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③财务情况说明书——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文字说明

(三)、会计报表的组成

①资产负债表

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③现金流量表

④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

⑤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

⑥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

⑦基本情况表

⑧其他有关附表

(四)、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上述定义中值得关注的:

一是“某一特定日期”表明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信息,有人将其称之为“快照”;二是本表主要揭示企业的“身体状况”即财务状况。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某一日期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以及结构,表明企业拥有和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未来需要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情况,表明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了解所有者权益的构成情况。

资产负债表还能够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

2、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我国资产负债表按帐户式反映,即资产负债表分为左方和右方,左方列示资产各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资产各项目的合计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合计。

通过帐户式资产负债表,反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达到资产负债表左方和右方平衡。

同时,资产负债表还提供年初数和期末数的比较资料。

3、资产项目分析

1)对资产总额进行分析。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其本质特征是通过生产经营来盈利。

而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一定数额的资产总额往往是某些市场或业务的“准入证”。

2)对资产流动性进行分析。

资产的流动性是衡量其质量的一把重要尺子。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企业资产变换为现金的速度,是资产的一个重要特性。

能迅速变换为现金的资产,其流动性强,不能或不准备变换为现金的资产,其流动性弱。

3)分析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一年内或超过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着耗用的资产。

包括: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等。

①货币资金:

数量判断:

总额一般在总资产的10%左右。

质量判断:

企业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决定货币资金量。

企业筹资能力

企业行业特点

企业的定期存款

②短期投资:

是指各种能够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其他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

数量判断:

适当规模

质量判断:

确定有价证券的性质

适度规模

与投资收益匹配

③应收帐款:

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而收取的款项。

也就是拖欠的工程款。

数量判断:

结合行业、规模、历史进行数量判断。

总的来说越小越好。

质量判断:

存在潜亏可能。

坏帐损失,特别是三年以上的越小越好,资产质量越好。

④其他应收款:

经营以外的应收款,应很小,大了可能有问题。

容易存在违规行为和关联方交易。

⑤预付帐款:

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的款

项。

在未来不会导致现金流入,而是收到存货,所以该项目变现能力极差。

要严格按照购货合同控制,避免出现损失。

⑥存货: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物资。

包括: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周转材料、未完施工(施工企业)、半成品、产成品等。

数量判断:

总的来说越小越好,说明资产质量好。

但也不是绝对的,原材料供应不上,影响施工会造成损失。

质量判断:

存在潜亏可能。

数量大,品种多,容易丢失,应建立内控制度。

未完施工的管理。

我们企业大量的潜亏隐藏在其中,已经是我们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上的一个毒瘤,使我们的会计报表失去真实性,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其真实性。

这其中也与我们统计人员有密切关系,有义务协助成本员正确确定未完施工。

⑦待摊费用:

是指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

是费用没有变现能力。

如订报费,保险费、养路费等

4)长期投资:

超过一年的股权和债权投资。

数量判断:

要合适,过大,自有资金不足用贷款投资风险大。

质量判断:

与“投资收益”配比。

投资很大,收益很小。

管理不好,可能颗粒无收。

必须加强监控。

5)固定资产:

使用期限一年以上,价值2000元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特征:

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④多次周转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

分析:

固定资产成新率,越高,后劲越大,但折旧负担越重。

年度固定资产的变化,年度折旧额要与原值配比。

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分析,生产占比例大,有利于效益提高。

企业办社会的产物,耗费企业资源。

6)无形资产分析:

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

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软件等。

①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传统行业10%以下,高新技术企业为30%左右。

②一项取得成本很高的无形资产,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小的经济利益,而取得成本较低的无形资产则可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对此要关注附注说明。

③摊销年限最长不应超过10年。

④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商誉、非专利技术所占比重过高,容易产生资产的“泡沫”。

4、负债项目分析:

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①负债是基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

必须是已发生的。

②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从法律上讲具有强制性。

③现时义务的履行通常关系到企业放弃含有经济利益的资产。

④负责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1)流动负债项目分析;是指企业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和预提费用等。

①短期借款:

企业需要在一年内偿还的各种银行借款。

以小于流动资产为上限。

运营效率大于借款利率。

②应付帐款:

是指企业因赊购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它亦是一种商业信用行为,与应付票据相比,其是以企业的商业信用作保证的。

应付帐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赊购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所以,应付帐款一般不应高于存货。

③预收帐款:

是指企业按照销货合同规定,在交付商品前向购货单位预收部分或全部货款的一种信用方式。

它是一种良性债务,需要实物清偿,说明产品供不应求。

④其他应付款:

不宜过大,非法拆借、转移收入行为。

⑤预提费用:

借款利息、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

2)长期负债分析:

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

包括: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5、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个:

一是债权人,一是所有者。

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因此,所有者权益实质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他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①实收资本:

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实收资本越大,企业实力越强。

实收资本要与注册资本保持一致,注意抽逃注册资本。

②资本公积:

投资者投入企业,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产。

主要是股票溢价发行,资产评估增值,捐赠等。

③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积累。

包括:

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④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

通常用于留待以后年度向投资者进行分配。

(七)、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利润表的作用

利润表,又称为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上述定义中值得关注的:

一是“一定会计期间”表明利润表是一个“时期”信息,有人将其称之为“一个悲喜剧的剧终”;二是本表主要揭示企业的“健康状况”(即经营成果)。

2、利润表的结构

利润表的结构是依据“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等式。

采用多步式。

3、主营业务利润:

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后的余额。

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代表了企业相对稳定的盈利能力。

4、营业利润:

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它是主营业务利润加上其它业务利润,再减去有关的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5、利润总额:

是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即营业利润与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补贴收入之和。

6、净利润:

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余额。

7、利润表的收益项目关系分析

1)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分析。

营业利润应远远高于其他利润,依靠非经营收益来维持较高的利润是不正常的,也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如果一个公司的非经营利润占了大部分,则可能意味着公司在自己的行业中处境不妙,需要在其他方面寻求收入以维持收益,这无疑是危险的。

2)经常业务利润和偶然利润。

偶然业务利润是没有保障的,不能期望它经常地、定期地发生,偶然业务利润比例较高的企业,其收益质量较底。

经常性业务收入因其可以持续地、重复不断地发生而成为收入的主力。

一次性收入是没有保障的,不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

3)内部利润和外部利润。

内部利润是指依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利润,它具有较好的持续性。

外部利润是指通过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或接受捐赠等,从公司外部转移来的收益。

外部收益的持续性较差。

外部收益比例越大,收益的质量越低。

4)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额配比,主营业务收入代表了企业的主要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而这种能力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总资产)相适应。

主营业务收入要大于总资产。

比较合理。

5)主营业务成本分析,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6)分析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要关注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

7)其他业务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其他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利润。

比例30%以下。

8)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与主营业务收入配比,与财务预算配比。

9)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10)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损失。

投资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的结果。

适度的投资说明企业具有较高的理财水平。

与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配比,一般要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11)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收到退还的增值税。

不代表企业长期的盈利能力。

12)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理无形资产净收益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不存在配比关系。

13)营业外支出,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包括:

固定资产盘亏、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等。

其数额不应过大,否则是不正常,应严加关注。

14)净利润,

是指企业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的配比的结果,是企业最终的业绩。

净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构成了利润分配的内容。

所得税33%,与利润总额不完全配比,需要做纳税调整。

(八)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从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它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反映企业的现实的偿债能力和向投资者支付利润的能力;同时,有利于揭示企业当期利润的质量,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流量。

分段揭示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总量、流出总量。

以及净流量等信息。

现金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当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数时,表明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市场占有率高、销售回款能力较强,同时企业付现成本、费用控制在较适宜的水平上;反之,则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路不畅、回款能力较差,或者成本、费用控制水平较差、付现数额较大。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概括为两大类:

一类是购建与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活动;另一类是企业对外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发生与收回。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的活动。

这里所说的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这里所说的债务,与通常所说的负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特指企业对外举债所借入的款项,如债券的发行与偿付、信贷资金的借入与偿还。

经营、投资、筹资活动的联系,三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三、企业效绩评价

企业效绩评价目的主要是从出资人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以便为有关监管部门提供考核企业经营者、确定企业收入分配政策、实施资本与财务监管工作服务。

1、财务效益状况—是构成企业效绩的核心内容;

2、资产营运状况—是提高企业效绩的重要途径;

3、偿债能力状况—是企业安全性的重要体现;

4、发展能力状况—是企业未来价值的源泉。

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表

评价内容

基本指标

修正指标

评议指标

财务效益状况

 

资本保值增值率

 

净资产收益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经营者基本素质

总资产报酬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产品市场占有能力

 

成本费用利润率

(服务满意度)

资本营运状况

总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基础管理水平

 

应收帐款周转率

发展创新能力

流动资产周转率

不良资产比率

经营发展战略

偿债能力状况

资产负债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在岗员工素质

已获利息倍数

速动比率

技术装备更新水平

发展能力状况

销售(营业)增长率

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

(服务硬水平)

 

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综合社会贡献

资本积累率

技术投入比率

 

1、财务效益状况指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资本营运状况指标

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偿债能力状况指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4、发展能力状况指标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四、项目施工成本管理

1、成本的概念:

一般来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

2、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的原则

1)、领导者推动原则

2)、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

3)、目标分解,责任明确的原则

4)、管理层次与管理内容(对象)一致性原则

5)、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动态性、及时性、准确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6)、过程控制和系统控制的原则

3、项目施工成本管理岗位责任制

1)、公司层次(或分公司)成本管理部门责任制

2)、项目层次人员岗位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按内部各岗位和作业层进行成本目标分解,明确各管理人员和作业层的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

4、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流程

1)投标过程的成本控制

2)编制施工预算

3)编制“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

4)编制成本计划

5)进行成本过程控制

6)竣工决算的成本控制

7)、成本核算

8)、成本分析

9)成本考核和奖罚兑现

5、成本核算的要求

(1)按照制造成本法核算成本。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有直接关系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支出和间接费用构成工程的制造成本,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遵循客观性原则,如实反映报告期内已完工程、完工产品、已完作业、已完劳务和材料采购的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计算工程、产品、作业、劳务和材料的实际成本。

不得以估算成本、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3)遵循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中材料的计价、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待摊费用的摊销、间接费用的核算与分配、已完工程和未完施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其方法前后各期均应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4)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计算报告期的成本。

凡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均应计入本期的成本;凡是不属于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本期成本。

(5)遵循配比原则,进行报告期的成本核算。

实际成本的核算范围、项目设置和计算口径应与预算定额计取的收入保持一致。

(6)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如实反映成本,防止虚盈实亏情况的发生。

(7)划清不同成本核算对象的界限;划清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划清未完施工成本和已完工程成本的界限;划清生产成本和专项工程支出的界限;划清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6、成本、费用报表的编制

成本、费用报表要求按季度编制。

各项目可根据管理需要按月编制快速成本报表

7、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应根据承包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核算的要求出发,合理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成本核算对象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企业各部门必须在各项业务工作中按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提供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以保证成本核算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预算收入的确定:

预算收入应以“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合同”、工程量清单和施工预算为依据。

工程的全部预算收入,应与发包方确认的工程造价相一致。

3)实际成本的核算:

是指在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并按一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归集的生产费用支出。

实际成本的核算范围和计算口径应与预算收入保持一致。

4)分包工程成本的核算:

分包工程成本是指建筑安装工程按工程量清单报价内容划分给协作单位施工的部分工作量。

分包单位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由总包方代扣代缴。

总包方向分包方收取的服务费,冲减总包方现场经费或管理费用支出。

5)确定期末未完施工:

未完施工是指已经生产但未完成预算定额规定的全部工序和内容的分部分项工程所耗费的成本支出。

未完施工的确定由项目经理负责,统计、预算、计划、材料、劳资、财务、技术部门实行会签制度。

8、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就各公司来讲,目前对于项目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公司集中管理控制模式;项目独立核算模式;联营承包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有利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1)公司集中管理控制模式

资金集中,采购集中,核算集中,项目经理部成为真正意义的成本中心。

总部利用资金优势集中采购,既有效利用了资金,又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通过一系列较为严密的采购审批程序较为明显地规避了采购环节的内控风险;同时财务上的一级集中核算使总部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项目的成本发生动态,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成本控制意见创造了条件。

2)项目部独立核算模式

总的来讲即所谓的两级管理、两级核算。

独立开户或者公司设立内部银行,基本做到谁的钱谁花,可提供内部贷款。

采购、外包队选用、机械租赁等由项目部自行安排支出。

在成本管理上,公司通过采取“项目承包责任制”或“项目承包协议”的形式,针对不同工程进行分析,将制造成本总额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3)联营承包项目部模式

即我们过去讲的“挂靠单位”管理模式,又有三种形式:

一是图章、帐户下放。

二是仅单独设立帐户,采购、分发包合同等都通过公司盖章才最终有效。

三是不设单独帐户,资金、合同均通过公司。

这是目前各公司主要采用的管理模式。

9、我们的建议

第一、建议各单位应尽快改变项目施工预算编制落后的局面。

这是一个长期以来制约我们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瓶颈”。

没有施工预算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参照物如何进行控制?

只有彻底改变这一局面,项目成本管理才有据可依。

第二、建议各公司推广“公司集中控制管理模式”,总部利用资金优势统一调动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