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79306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作业总结.doc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一讲教学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内容共七章60条,由国土资源部等单位起草和发布(2002年8月28日)。

(×)

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是制定各类(种)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规定、指南的总原则。

(√)

3.勘探是对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有效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以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

4.在勘查主矿产的同时,对于达到一般工业指标要求、又具有一定规模的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

(×)

5.一般情况下,工程布置时地表应以岩心钻探为主,浅钻工程为辅,配合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深部应以坑探为主。

(×)

6.普查阶段应通过1∶l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有效的物探、化探、遥感、重砂等方法手段及系统的取样工程,基本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地表要用系统取样工程进行控制,深都要有工程证实;基本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

(×)

7.详查阶段应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进行试验和研究,易选的矿石可与同类矿石进行类比,一般矿石进行可选性试验或实验室流程试验,难选矿石还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

8.在详查区内,依据系统工程取样资料,有效的物探、化探资料以及实测的各种参数,用一般工业指标圈定矿体和估算资源量,或经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由主管部门下达工业指标,分别估算相应类型的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

(×)

9.详查阶段控制的资源量应满足矿山最低服务年限要求;勘探阶段探明的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要。

(×)

10.各勘查阶段与地质可靠程度既是对应关系,又是对等关系。

如:

详查阶段未做预可性研究提交资源量一定是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固体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

2.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包括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和环境地质条件研究。

4.矿石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试验可分为可选(冶)性试验、实验室流程试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5类。

5.按矿床地质特征将勘查类型划分为简单(Ⅰ类型)、中等(Ⅱ类型)、复杂(Ⅲ类型)3个类型。

6.工程间距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其间距应根据反映矿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勘查类型来确定。

7.在普查、详查和勘探3个阶段,都应进行相应的可行性评价工作。

可行性评价包括:

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工程间距一般是指最相邻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C。

A、直线距离B、斜距C、实际距离D、中心距离

2.普查阶段B地质填图和物、化、遥、重等方法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大致控制主要矿体特征,大致查明矿石的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并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

A、1:

500B、1:

1万—1:

2000C、1:

2.5万—1:

5000D、1:

5万—1:

2.5万

3.详查阶段对矿区地质构造查明程度、矿体地质查明程度、矿石质量查明程度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程度,以及共伴生矿产评价要求,要达到B程度。

A、详查查明B、基本查明C、大致查明D、初步查明

4.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C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A、详查查明B、基本查明C、大致查明D、初步查明

5.D仅指预查后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A、经济的B、边际经济的C、内蕴经济的D、经济意义未定的

6.资源量有C类型。

A、3种B、6种C、7种D、16种

7.在进行矿石体重样的采集过程中,每种矿石类型不得少于B块。

A、20B、30C、40D、50

8.预查阶段对矿(化)体地质查明程度:

A。

A、概略查明B、大致查明C、基本查明D、详细查明

9.详查查阶段勘探网度要求是C。

A、不要求系统的工程网度B、按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的工程间距,走向上放稀1-2倍,倾向上放稀1-3倍C、按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的工程间距D、按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的工程间距加密1-2倍

10.样品加工重量总损失率应不大于B。

A、4%B、5%C、6%D、7%

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勘探阶段对矿床技术经济可行性评价可能要做BCD研究。

A、类比研究B、概略研究C、预可行性研究D、可行性研究

2.内蕴经济资源量有以下ABC哪种类型?

A、331B、332C、333D、(334)?

3.矿床工业指标中的矿石质量指标有ABC。

A、边界品位B、最低工业品位C、矿床平均品位D、米百分值

4.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参数一般包括ABCD等。

A、面积B、品位C、厚度D、体重

5.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有ABC。

A、水平断面法B、水平投影地质块段法C、垂直投影地质块段法D、加权法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固体矿产勘查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答:

是为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描述矿区地质特征时通常有哪些内容?

描述矿体地质特征时通常有哪些内容?

答:

描述矿区地质特征时通常有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

描述矿体地质特征时通常有矿体特征和矿石特征,矿石特征又包括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特征。

其中,矿石物质组成(包括矿物组成及主要矿物含量、结构、构造、共生关系、嵌布粒度及其变化和分布特征;应划分矿石自然类型,矿石的蚀变和泥化特征,并研究各类型的性质、分布、所占比例及对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的影响);矿石质量特征(包括矿石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有益和有害组分含量、可回收组分含量、赋存状态、变化及分布特征;依据矿石的工艺性质及当前生产技术条件,划分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不同类型变化规律和所占比例,非金属矿产及固体燃料矿产,可据用途要求选择测定项目,用以确定该矿产的类型、品级)。

3.划分勘查类型的目的是什么?

应根据哪些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

答:

是为了正确选择勘查方法和手段,合理确定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圈定。

应根据主矿体规模、形态复杂程度、内部结构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的稳定程度)、矿石有用组分分布的均匀程度、构造复杂程度五个主要地质因素确定勘查类型。

4.写出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能的资源/储量类型?

其中哪种资源/储量类型为只进行了概略研究,未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用编码表示)

答:

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能的资源/储量类型有:

122、122b、2M22、2S22和332。

其中332为只进行了概略研究,未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尚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5.在四个勘查阶段中只做了概略研究,未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性行研究分别提交的资源量一般有哪些类型?

(用编码表示)

答:

预查为(334)?

;普查为333、(334)?

;详查为332、333;勘探为331、332、333。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课第二讲教学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4月15日编制了《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矿区金铜多金属矿详查地质实施方案》,并报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进行了评审。

(×)

2.地质勘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写工作程序包括明确目的任务、策划立项、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编写设计、设计初审与评审等五个步骤。

(×)

3.说明勘查区位置时,应叙述勘查区位于所在设区市或县级城市的方位、实际距离,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坐标、范围及面积等。

(×)

4.说明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时,如果是申请延续、变更的项目,应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尤其应重点反映探矿权人第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

(×)

5.勘查区主矿体规模越大,其影响矿床勘查类型的类型系数值越大;构造对矿体的破坏影响程度越大,其影响矿床勘查类型的类型系数值也越大。

(×)

6.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应以矿床中所有矿体分别进行划分。

(×)

7.无论采集什么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

(√)

8.资源/储量类型122b中的“b”是指相对于122类型其地质可靠程度稍低。

(×)

9.可行性研究应在详查工作基础上进行,其研究评价工作及评价报告一般由承担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完成。

(×)

10.钻孔某回次进尺长度2.0米,其取出的岩心长度1.85米,则该回次岩心采取率为92.5%。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地质勘查设计分为总体设计、专题(单体)设计、单工程设计三大类。

2.说明勘查区交通情况时,应说明勘查区与最近的车站、码头距离是否便利,并附交通位置

图,作为小插图。

3.在设计中叙述以往矿产地质工作及开采情况时,应按时间顺序叙述矿区哪个单位曾经做过哪些勘查工作,提交了什么报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矿区较大并经多次勘查工作,而其工作范围和程度不同的矿区,应附地质研究程度图。

4.编写地质勘查设计时,可能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工作方法,这些工作方法一般有测量、路线地质调查、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地化剖面测量、矿点检查、异常查证、采加化、水工环地质和编录及室内整理工作等,以及槽、井探、钻探和硐探工程,还应有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和专题研究。

5.做详查设计时,需采集各类样品,一般有:

岩矿鉴定标本样、基本分析样、组合分析样、全分析样、物相分析样、内外检样、矿石可选(冶)性能试验样、矿石体重样、化探样、物理力学试验样等。

6.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要进行简易水文观测,每班至少观测孔内水位1-2个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并做好记录。

三、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说明勘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时,其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是指D标高。

A、勘查区平均B、勘查区最低C、勘查区主要河流最低水平面D、勘查区主要河流最低河床

2.叙述勘查区探矿权证上边界起止拐点坐标和矿区采矿许可证上边界起止拐点坐标时,其拐点坐标分别用A来表示。

A、地理坐标、直角坐标B、直角坐标、地理坐标C、直角坐标、直角坐标D、地理坐标、地理坐标

3.某铜矿床主矿体平均长度为850米,倾向延伸350米,其类型系数赋值为C。

A、0.1B、0.3C、0.6D、0.9

4.某铜矿床其主矿体形态为透镜状,内部有夹石,有分枝复合现象,其类型系数赋值为C。

A、0.1B、0.2C、0.4D、0.6

5.某铜矿床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其类型系数赋值为B。

A、0.1B、0.2C、0.3D、0.4

6.某铜矿床主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120%,其类型系数赋值为B。

A、0.2B、0.4C、0.6D、0.8

7.某铜矿床主矿体某有用组分品位变化系数为50%,其类型系数赋值为C。

A、0.2B、0.4C、0.6D、0.8

8.通过以上3-7题的正确答案,确定某铜床勘查类型为B。

A、第Ⅰ勘查类型B、第Ⅱ勘查类型C、第Ⅲ勘查类型

9.钻孔ZK2309终孔时记录孔深565.15米,丈量孔深565.42米。

该孔孔深千分误差率为D‰。

A、-0.4777B、0.4777C、-0.4775D、0.4775

10.基本分析内检样应在C中抽取。

A、正样B、副样C、粗副样D、分样副样

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发布《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主要适用于申请探矿权BCD等情况时固体矿产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

A、转让B、新立C、延续D、变更

2.在编写区域地质成矿背景或区域成矿条件时,涉及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区域地层、构造和岩浆岩B、区域构造的位置C、区域地球物理特征D、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3.在编写工作部署时,主要有ABC等内容。

A、工作部署的基本原则B、矿床勘查类型和工程间距确定C、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D、资源量预算

4.钻孔终孔后必须实施封孔,其封孔目的主要有ACD。

A、防止钻孔透水B、防止钻孔污染C、防止钻孔内矿石氧化D、防止钻孔孔壁坍塌

5.基本分析样的内、外检抽取数量分别是基本分析样数的AB。

A、10%B、5%C、7%D、15%

五、简答题

1.围岩蚀变有哪些类型?

(请举出至少10种)(10分)

答:

围岩蚀变类型有:

硅化(石英化)、绢云母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伊利石化、钾化、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盘岩化、矽卡岩化等。

(答对一个1分,共10分)

2.请写出钻探工程质量六项技术指标及其主要技术要求?

(10分)

答:

(1)岩矿心采取率:

一般平均岩心采取率应达到70%以上,矿心平均采取率应达到80%以上。

(2)钻孔弯曲度及测量间距:

在直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超过2°,在斜孔施工中每100m顶角偏斜不超过3°;设计或实测钻孔顶角小于或等于3°时,每钻进100m测一次顶角(不测方位角)。

顶角大于3°时,根据地质要求每钻进50m测一次顶角和方位角。

(3)简易水文观测:

以清水为冲洗液的钻孔,每班至少观测孔内水位1-2回次,每观测回次中,提钻后、下钻前各测量一次水位,间隔时间应大于5分钟,并做好记录;每个钻进回次应根据水箱水位、泥浆池液位变化和补充冲洗液量计算冲洗液消耗量;钻进中遇到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坍塌、缩径、逸气、裂隙、溶洞及钻柱坠落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记录其深度;遇到涌水孔(自流孔)时,根据水文地质要求接高孔口管或安装测试装置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孔内发现热水,应测量孔口和孔底温度;终孔后要按要求进行钻孔稳定水位观测。

(4)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钻孔每钻进100m及其倍数、进出矿层(矿层厚度小于5m时只测一次)、下套管前和终孔后、经地质人员确认重要的重要构造位置及划分地质时代的层位均应进行孔深校正;孔深误差率小于1‰时不修正报表,孔深误差率大于1‰时修正报表。

(5)原始报表:

原始报表包括钻孔班报表(含简易水文观测记录表)和交接班记录表;每班应指定专人在现场及时填写钻孔班报表,做到真实、齐全、准确、整洁。

(6)封孔:

终孔后,施工管理部门根据地质部门提供的实际钻孔柱状图和封孔要求,编写封孔设计,交机台实施;机台应按封孔设计的要求严格进行封孔;封孔后,应在孔口中心处设立水泥标志桩(用水泥固定);封孔结束,机长应将钻孔封孔设计和封记录送交设计部门和施工管理部门存档。

3.福建省某铜矿床普查阶段的地质工作已结束,准备开展详查工作,需编制详查地质设计布置钻探工程前要确定该矿床的勘查类型和基本工程间距。

该阶段大致控制了1号和2号铜矿体特征。

1号为主要矿体,2号为次要矿体。

其中,1号铜矿体倾角为30°,沿走向长1125m,沿倾向延深578m,其形态为似层状,内部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支复合现象,且后期断层及脉岩基本上对该矿体无破坏,对其形状影响很小,其厚度变化沿倾向比沿走向稳定。

(15分)

(1)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利用变化系数公式请计算1号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和品位变化系数,要有计算公式或步骤。

(10分)

(2)参照《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划分该铜矿床的勘查类型。

(5分)

(3)根据以上划分的勘查类型,请确定该铜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

(5分)

变化系数公式:

(其中:

当n<25时,采用n-1)

控制1号铜矿体的钻孔(均直孔)平均品位和厚度一览表

工程编号

品位(%)

铅直厚度(m)

工程编号

品位(%)

铅直厚度(m)

ZK01

1.49

6.26

ZK06

4.07

10.84

ZK02

2.94

28.31

ZK07

0.69

29.46

ZK03

0.69

32.19

ZK08

1.58

21.11

ZK04

0.77

37.44

ZK09

0.87

16.62

ZK05

0.76

28.91

ZK10

0.72

9.36

提示:

在EXCEL表格中输入:

=STDEV(数据列)/AVERAGE(数据列)*100

答:

(1)48.92%(5分)。

79.41%(5分)。

(2)简单(Ⅰ)类型(5分)。

(3)200m×200m(5分)。

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第三讲教学作业(答案)

一、判断题(共10分,每题1分,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错的打×)

1.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

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地质资料中的个别部分进行修改,修改时可对要修改的部分涂抹修改后,再把正确的重新写上。

(×)

2.编录工作必须在现场进行,严禁事后记录。

(√)

3.将清理好的岩矿心按由浅至深的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摆放在岩心箱内。

(√)

4.实测剖面的分层精度可根据剖面的比例尺大小确定。

凡图面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图上宽度达不到1mm,也应将其放大到1mm表示。

(√)

5.一般情况下,勘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越高,其地质填图所确定的比例尺越大。

(√)

6.地质填图的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和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其界线点数,一般应达到地质点总数的70%以上;草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约为正测的70%,简测的地质点密度及数量约为正测的为50%。

(×)

7.在探槽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要求施工的探槽深度不应超过3m。

(√)

8.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地质编录人员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其程序是先记录回次数据,然后检查钻孔施工记录、整理岩矿心、岩矿心编号和拍照,再分层并记录数据,最后是地质描述。

(×)

9.平巷掘进断面的高度应等于1.8m,斜井应等于1.6m。

(×)

10.探槽施工质量不得大于设计要求,同时不得小于设计断面的20%。

(×)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

2.写出以下地质项目的代号:

地质点D、剥土BT、沿脉坑道YM、钻孔ZK、组合分析样ZH、内检样NJ。

3.测制某条剖面时,其中4~5导线点的斜长45m,方位120°,坡度15°,该段导线的平距为43.47m。

4.实测剖面作图方法有平面优先作图法。

5.测制某条剖面时,记录导线4~5,斜距50m,方向70°,坡度+15°;0~10m为砂岩,10~30m为白云质灰岩,其产状220°∠45°(20m处),30~50m为泥岩。

计算白云质灰岩层的真厚度为8.17m。

6.地质填图主要有穿越法、追索法两种方法。

7.矿区地质填图精度分为精测、简测及草测。

8.地质地质观察点分为界线点、岩性控制点两类。

9.绘制坑道素描图时,坑道方向变化或坡度改变在15º以上时,应分段编录,编录时在顶板上留出扇形叉口,弯壁上留出与叉口等宽的空白,叉口的夹角即是方向改变的角度差。

10.编录人员应根据设计布置钻孔,编制“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钻孔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下达到机台,由施工队执行。

检查机台安装质量符合要求后,下达“钻孔施工通知书”。

11.某孔地质编录时,第10和第11分层在第25回次内换层,第24回次孔深为235.25m,第25回次钻探进尺寸3.00m,其提取的岩心长2.55m,第25回次内换层的上层岩心长1.46m。

第25回次岩心采取率85%,第10分层的换层孔深236.97m。

12.某钻孔为直孔,揭露一层工业矿体,其视厚度为20米,该孔通过矿体中心位置的轴夹角为30°,则该矿体真厚度10m。

13.坑道素描图的顶和壁采用压平法及规则形态表示。

14.坑道文字记录包括坑道工程概况记录、基点、基线记录、坑道工程地质记录和样品采样记录。

三、单选题(共10分,每题1分)

1.某矿区矿化体和蚀变带走向均为北东向,为了进一步查明矿体规模、产状,布置探矿工程,需设计矿区勘探线,该勘探线应设计为(B)。

A、东西向B、北西向C、北东向D、南北向

2.坑道施工设计的斜井倾角一般应小于(C)。

A、15°B、25°C、35°D、45°

3.探槽一般编绘(A)展开图,根据地质复杂程度,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

100-1:

200。

A、一壁一底B、两壁一底C、一壁D、两壁

4.实测地质剖面时,对地层层序完整、分层标志明显、易于识别;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化石丰富、岩性组合和厚度具有代表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与邻区可以进行对比;构造简单、没有或很少侵入体影响破坏等,其剖面应尽量(D)。

A、平行区内地层走向B、与区内地层走向小角度斜交C、与区内地层走向大角度斜交D、垂直区内地层走向

5.在实测地质剖面测量基线方位时,前、后测手分别用罗盘测量基线方位,其(C)误差内取平均值,并将上述测量数据记录于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A、1°B、2°C、3°D、4°

6.地质填图结束后,将手图中填绘的全部内容扫描进计算机后数字化,再根据鉴定测试成果及综合研究结果在计算机中补充,加上图框、图名、图例、比例尺、责任签等,形成数字化(D)。

A、路线地质图B、地形地质图C、地质图D、实际材料图

7.坑道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