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8060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ppt

旅游地理学授课内容安排,第一讲旅游地理学概论(2课时)第二讲旅游者行为研究(6课时)第三讲旅游需求预测(2课时)第四讲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2课时)第五讲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4课时)第六讲旅游环境容量(4课时)第七讲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2课时)第八讲旅游地空间竞争(2课时)第九讲旅游地形象设计(4课时)第十讲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及应用(2课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背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1.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背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最早由W.Chistaller在1963年研究欧洲的旅游发展时提出,他在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

外围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乐地一文中,阐述了他观察到的旅游地都经历了一个相对一致的演进过程:

发现、成长与衰落。

1973年,帕洛格(Plog)也提出了另一种获得普遍认可的生命周期模式。

他把旅游地的周期与吸引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群体的变化联系起来,提出了心理图式假说,并认为旅游地的兴衰取决于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旅游活动。

1978年C.Stansfield在研究美国大西洋城旅游发展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

目前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讨论及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Butler于1980年提出的。

巴特勒在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一文中,借用产品生命周期模式来描述旅游地的演进过程。

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最具有影响力,因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此后,国内外学者对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有力地推动了该理论的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概念,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出现了。

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人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投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主要内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背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2.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调整不同类型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研究,参见教材第229239页。

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Butler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标志性特征。

(参见图、表),旅游地生命周期模型,衰落或复苏阶段的5种可能性,

(1)深度开发卓有成效,游客数量继续增加,市场扩大,旅游区进入复苏阶段;

(2)限于较小规模的调整和改造,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大,复苏幅度缓慢,注重对资源的保护;(3)重点放在维持现有容量,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4)过度利用资源,不注重环境保护,导致竞争能力下降,游客量显著下降;(5)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急剧下降,这时想要游客量再恢复到原有水平极其困难。

主要内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背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3.1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总体上集中在周期阶段划分、周期阶段特征、周期的影响因素、理论意义以及与其他理论相结合的研究等方面。

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与特征研究,W.Christaller认为旅游地经历一个相对一致的演化过程:

发现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Butler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一般经历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阶段或复苏阶段,Butler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与特征描述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但众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完全一致的旅游地并不多,但这些不尽符合之处并没有否定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存在的意义,可以说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阶段特征是理想化的标准。

多样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研究,国外学者在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所作的大量实证研究中都试图找出各自案例地生命周期的主导影响因素,以期探讨对一般旅游地生命周期产生影响的因素。

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环境质量与容量;过度商业化;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的丰度;居民的支持度;旅游形象;旅游地的竞争力;旅游地的竞争力;外部投资;政府与旅游经营者的作用;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客源市场的改变;外部政治环境;等等。

推动旅游地演进的力量结构(Haywood,1986),推动旅游地演进的有七种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力量,七种力量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旅游地的演进过程。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价值的研究,作为旅游地的解释模型;指导市场营销和规划;作为预测工具。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的研究,Agarwal在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中将该理论模型与重组理论结合起来,根据产品重组、产品转换、劳动力重组以及空间重组这四种重组形式对旅游地进行重组,从而达到有效地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目的。

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无疑会拓宽研究该理论的渠道,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旅游地的实践指导都大有裨益。

3.2国内研究进展,国内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相对较晚。

1990年,张文讨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问题。

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向国内介绍了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同时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此后,许多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开始对该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

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的研究,国内学者在实证研究时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与阶段特征也作了探讨。

一些研究肯定了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标准。

保继刚认为肇庆七星岩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与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非常一致。

陆林研究认为,黄山已经经历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与参与阶段,目前处于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是黄山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方向。

杨效忠对普陀山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支持了Butler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续),同时,有些研究对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理论作了补充。

保继刚认为颐和园由于其皇家园林的特性,没有探索阶段与参与阶段,从开放之日起,就开始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由于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颐和园进入衰落阶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保继刚及丁健认为喀斯特洞穴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比较独特,往往没有探索阶段、参与阶段,直接进入发展阶段。

孤立的洞穴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都很短,很快就进入衰落阶段。

余书炜在比较系统地介绍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双周期模型,即长周期与短周期相互作用的模型。

双周期曲线,余书炜: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综论兼与杨森林商榷,旅游学刊,1997。

长周期是指旅游地从起步到最终衰落及消亡的漫长的周期;短周期则是指旅游地在旅游吸引力环境保持未变的一段时期内所历经的周期,它可能完整也可能不完整。

在短周期内,旅游地的演进只表现为旅游接待状况的变化。

双周期模型的意义在于:

短周期将告诫人们旅游地若不作出复兴努力,那么它终将会“中途”衰落下去;长周期则是预示在未到最终衰落及消亡之前,旅游地永远存在着复兴的可能性。

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研究,保继刚在对丹霞山进行研究时指出影响该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是旅游形象危机和景区开发不足。

保继刚研究认为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旅游资源的共性大、独特性小和空间竞争替代性强。

谢彦君在理论上探讨了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认为直接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是需求因素、效应因素和环境因素。

伍海琳在强调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需求因素、效应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同时,也给出了针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项影响因素的控制策略。

李亚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影响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国内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意义研究,国内不少学者同样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价值进行了探讨。

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中对该理论在研究旅游地演化过程的理论框架作用给予了肯定。

杨森林(1996)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立论基础与事实根据均予以否定,从而全面否定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杨森林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全面否定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回应,余书炜(1997)对国外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评述后,在理论上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与认可,李舟(1997)通过对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源泉及其理论本身的分析对杨森林的结论给予了反驳并提出通过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观念来经营管理旅游产品。

许春晓(1997)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提法进行了讨论并用数理方式的推导证明旅游地生命周期具有预测意义。

阎友兵(2001)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质疑,否定其存在的意义。

查爱苹用数理公式对旅游地的需求进行了推导,从而肯定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意义的争论,杨森林: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质疑,旅游学刊,1996。

余书炜: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综论兼与杨森林商榷,旅游学刊,1997。

李舟:

关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深层思考与杨森林老师商榷,旅游学刊,1997。

许春晓: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论”的理论思考,旅游学刊,1997。

阎友兵: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辨析,旅游学刊,2001。

查爱苹: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深入探讨,社会科学家,2003。

查爱苹: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作为一种计划工具,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描述和分析旅游地的发展轨迹,可以使DMO(目的地管理/营销机构,DestinationManagement/Marketingorganization)意识到旅游地的发展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在不同的时期应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以应付来自竞争者的挑战;作为一种控制工具,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DMO凭借旅游地己有的旅游吸引物来类推即将开发的新的旅游吸引物可能产生的绩效,以及旅游地是否有必要进行新的旅游吸引物的开发。

预测何时进行营销策略的改变或者新吸引物的推出是相当困难的,DMO可以借助一些典型的迹象作出判断,如游客数量是否稳定、旅游者数量增长是否稳定、主要是重复旅游者还是非重复旅游者等等,当然每个旅游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周期,实际操作起来必定相当复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国内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也进行了较多的分类实证研究。

这些实证研究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型的旅游地,也包括人文资源型的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型的旅游地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山岳型旅游地、喀斯特洞穴旅游地及滨海型旅游地。

陆林、杨效忠(2004)等针对山岳型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先后进行了研究;对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中,保继刚(1995)首先就其生命周期特点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丁健(2000)、任敬(2003)、李亚(2003)、李睿(2004)等相继对喀斯特洞穴旅游地进行了不同侧面的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人文资源型旅游资源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公园上。

3.3国内外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期阶段划分及周期阶段特征、周期的影响因素、理论意义、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以及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类实证研究等方面。

国内外学者在对周期阶段特征、周期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上差别不大;在将该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要领先于国内学者;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学者放眼于各类旅游地,种类不亚于国外学者的研究;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价值研究上,国内学者的讨论较国外学者激烈得多。

主要内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背景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国内外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进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研究,3.4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实证研究,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影视城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文章结构旅游地生命周期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演化方向结语,陆林:

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

地理科学,1997年2月。

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

探索阶段、参与阶段,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探索阶段大致开始于唐宋,一直延续到本世纪早期,整个阶段与宗教密切相关,同时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登临揽胜,赋诗作画,流传后世,为名山增辉。

成立于本世纪3040年代的黄山建设委员会、九华山管理筹备处,标志着政府作为主要力量参与两山开发,同时也标志着两山旅游生命周期探索阶段的结束,参与阶段的开始。

道路、水电、旅馆建设是本阶段开发的重点。

本阶段旅游者人数逐渐增多,但政府等单位接待客人占较大份量。

参与阶段结束于70年代末。

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

发展阶段,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进入发展阶段。

主要标志是旅游者人数迅速增长,19791987年两山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9%和25.1%。

旅游市场区域结构基本形成,旅游市场季节性明显。

为了适应旅游迅速发展,两山制定了风景区规划,加强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人数迅速增长对旅游环境产生的压力日益明显,旅游环境恶化现象已经出现。

进入80年代中期,大致以1987年为界,黄山、九华山旅游者人数虽有增长,但增长率已明显小于前期。

19871993年黄山、九华山旅游者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是3.6%和4.6%,并且1987年后旅游者人数增长出现波动现象。

有些年份呈负增长。

黄山、九华山旅游人数增长曲线,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演化方向,成熟阶段应该是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演化方向。

首先,黄山、九华山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特别是黄山作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并且两山均属大型风景名胜区,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以上,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空间。

其次,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两山地处华东地区,邻近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地区,这些地区居民出游能力较强,具有广阔的客源市场。

第三,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

安徽省将两山作为振兴皖南旅游经济的支柱,加以重点扶持。

国家将黄山作为推向海外的旅游拳头产品,予以重点发展。

黄山旅游生命周期模型,结论,虽然巴特勒模型中巩固阶段一些现象8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反映,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旅游发展水平,两山旅游发展仍有相当大的潜力。

可以认为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比较适合两山旅游发展现状。

巴特勒模型中的停滞阶段、衰落阶段特征性现象目前在黄山、九华山尚没有明显表现。

根据两山实际情况,参考国外研究,黄山、九华山旅游生命周期今后演化方向,脱离巴特勒型后期阶段,进入较为理想、持续时间较为长久的成熟阶段完全是可能的。

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

3.4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实证研究,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影视城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案例选择比较研究研究结论原因分析措施建议,李睿等:

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特点的定量研究以浙江瑶琳洞为例。

经济地理,2004年9月。

研究背景,中国的溶洞有上千处,多分布在南方石灰岩地区,是碳酸岩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发育而成的一种特有地貌,往往形成风景秀丽的旅游区。

溶洞作为一种地下世界,给人以幽静、粗犷的自然美感受,洞中各种溶蚀形态和钟乳石堆积物,塑造出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奇妙景致,被称之为“梦幻世界”、“人间仙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开放的旅游洞穴已达200多个。

著名的如广西芦笛岩、广西七星岩、贵州织金洞、贵州安顺龙宫、浙江双龙洞、浙江瑶琳仙境、辽宁本溪水洞、云南阿庐古洞等。

仅浙江省内已开发为旅游地的溶洞就有桐庐瑶琳仙境、建德灵栖洞、富阳碧云洞、杭州灵山洞、临安瑞晶洞等。

这些溶洞对外旅游开放的前几年,很多都曾出现过游人如织的场面,一年的游客量曾创下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次的记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溶洞的游客人次逐渐减少,个别的甚至不得不关门谢客。

研究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特点,对于溶洞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方法,根据具体旅游地的年游客量变化情况来研究溶洞型旅游地的生命周期特点,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瑶琳仙境等景区管理委员会,也有的来自历年各地统计年鉴、年鉴和相关的研究文献,力求数据准确齐全,具有连贯性。

绘制各旅游地自开业以来历年游客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历年游客量的变化情况。

以时间为自变量X(第一年取值为1,第二年取值为2,依次类推),历年游客量或历年累加游客量为因变量Y,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曲线拟合。

案例选择浙江瑶琳洞,瑶琳洞于1979年初探,1980年7月试开放,1981年10月一、二、三洞厅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纳入富春江新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佳旅游胜地”,2000年10月,第四届国际风景溶洞会议在瑶琳洞举行。

瑶琳洞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溶洞型旅游地的典型代表。

瑶琳洞的历年游客量变化情况,瑶琳洞的年游客量在开放当年(1980年)为17.6万人次,随后4年游客量快速增长,19811984年间平均每年增长40%,至1984年游客量达到最大,为125.39万人次,是1981年的2.74倍。

从1980年代中期至今,年游客量一直呈下降的趋势,至2002年游客量少为33.0万人次,仅为1984年最大值的26.3%,平均每年下降7.2%,其中自19841989下降速度较快,平均每年下降13.8%;19892002年下降速度趋缓,平均每年下降4.4%,其中2000年后的年游客量基本持平,有趋于稳定的迹象。

总的来说瑶琳洞的旅游吸引力已经逐年减弱,步入了衰落阶段。

为了抑制这种不利趋势,开发管理者曾采取过一些补救措施,如1991年通过光电手段将四五六洞厅建成“神仙世界游乐宫”向游客开放,1992年为方便游客在六洞出洞口开通一条578米的游览列车线,1993年在三厅出口的2,800平方米的休息室兴建了“三十六计蜡像馆”等,但始终未能挽回游客量下降的局面。

比较研究,云南燕子洞浙江临安瑞晶洞贵州织金洞,云南燕子洞,燕子洞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全长4,000多m,分水旱两洞,洞体宽敞,平均洞高31.5m,平均洞宽8m,洞内景观质量高,而且洞内栖息着24万多只白腰雨燕,每年春夏秋三季可观赏到数万只燕子早出晚归的壮观景象,并且还可观看当地农民徒手攀岩采燕窝的惊险场面和少数民族歌舞表演等节目。

燕子洞的探查阶段始于明末清初,清末有道士到洞内住持,把宗教信仰与风景名胜结合于一起。

直到1980年,每年都有香客和游人到燕子洞,主要是参观旱洞和水洞洞口。

但也难以定量研究探查阶段的游客规模。

从1981年起,开始进入参与阶段,正式收取门票,当年游客达8.57万人次,此后几年游客人数逐年上升,1986年游客人数达14.5万人。

同时当地人开始参与旅游活动,出现一些销售香烟、经营餐饮的摊贩。

燕子洞自1986年投资开发水洞部分,1987年对外开放,在开发后第四年1990年达到年游客量最大值48.28万人次,随后就进入了衰落期,并且每年游客量的减少速度也是从快到缓的。

管理处从1991年起共投资929.48万元对洞进行深度开发,但仍然阻止不了年游客量下降的趋势。

燕子洞游客量年变化曲线,浙江临安瑞晶洞,瑞晶洞于1996年对外开放,虽然开发年份不长,但却显现出了溶洞型旅游地的发展规律,它在开放后第4年1999年游客量达到最大值11.69万人次,为1996年的3.34倍,自2000年开始游客量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贵州织金洞,织金洞的发展历程大致也经历了发展、衰落等几个阶段,年游客量在开发后第三年达到最大值,然后快速下降,1990年代后减速明显放缓。

其间,19901991年有弱势恢复,但并没有改变游客量逐年减少的大趋势。

溶洞生命周期的相似性及其原因,溶洞生命周期的相似规律:

自开发后直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游客量于正式开放后第34年出现最大值,之后旅游者人数便逐年下降,从此步入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衰落阶段,衰落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渐稳定在某一个旅游规模水平上持续发展。

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相似性,主要有如下原因:

洞穴的封闭性资源的遍在性景观的雷同性旅游功能开发的单一性,洞穴的封闭性,溶洞作为一种地下风景地貌,基本上与地上部分隔绝,景观不受外界环境(季节、气候、植被、水文等)的影响而变化,是一种封闭性的旅游资源,游客不会因为旅游时间的不同而观赏到不同的景致、感受到不同的体验。

这就决定了游客重复游览溶洞的可能性很小,而且由于封闭性,溶洞很容易被一次性开发,以后很难再开发出新的洞穴景观去增强旅游吸引力。

资源的遍在性,碳酸盐岩岩溶在中国大陆上裸露、半裸露的面积将近130万平方公里,加上埋伏于地下的,则共约为300多万立方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其中又以滇、黔、川、渝、桂、鄂、湘最为集中,在有利的气候和地质地理条件下,溶洞十分发育。

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开发出大量的溶洞发展旅游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开放的风景溶洞达200多处,其中较有影响的风景溶洞有50多处。

溶洞是一种遍在性旅游资源,市场吸引半径较为有限。

景观的雷同性,从岩溶学的角度看,溶洞有多种成因,有多种类型,而且每个溶洞的形态规模、岩溶强弱、发育阶段、完善程度都各不相同,在景点介绍中也经常用“幽”、“奇”、“险”、“绝”、“稀”、“罕见”等词汇来描述溶洞中的某些景观的独特性,但溶洞作为一种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从游人的角度看,洞内不外乎一些由大小不等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等组成的地貌景观,给人的视觉感受大同小异,就连洞内五光十色的照明设施及所配的神化导游词也相差不多。

游客在游览了一个溶洞之后,对其它同一类型的溶洞将不再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当一个区域出现多个同一类型的旅游溶洞时,游客都会选择区位好、资源条件好、知名度高的那个溶洞游览,而其它溶洞则游客日渐减少,逐步走向衰落。

旅游功能开发的单一性,目前我国溶洞的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旅游和科学考察为主,一般的溶洞都不具备开发参与性项目(如探险、康疗等)的条件,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仅以观赏性为主的溶洞型旅游地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贵州织金洞、建水燕子洞生命周期的后续研究,对贵州织金洞、云南建水燕子洞生命周期的质疑依据何在?

全面了解两地旅游开发现状及对两地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现状如何进行?

与前面研究进行印证,得出结论。

3.4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实证研究,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溶洞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影视城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横店影视城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横店影视城概况横店影视城旅游地的演化阶段影视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影响因素,李玥:

中国影视城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横店影视城概况

(1),在中国的影视城中,无论是从旅游还是影视剧拍摄的角度,横店的成功都是毋庸置疑的。

横店的发展是个传奇,从1996建造影视城至今,横店影视城已成为目前全国规模最大、拍摄场景最多、配套设施最全、历史跨度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已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短时间内无法被国内其它影视城超越。

横店影视城概况

(2),1996年,为拍摄献礼巨片鸦片战争,横店建造了第一个影视拍摄基地一一广州街景区。

随后,为了拍摄的需要,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

1999年,横店影视城被美国影视界最权威的杂志好莱坞报道称之为“中国好莱坞”。

横店影视城图片,横店影视城概况(3),影视产业的崛起,也推动了横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2000年,横店影视城已成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

横店拥有十余家星级宾馆8000余个床位,游乐园、夜总会、桑拿中心、演艺中心、健身中心、保龄球馆等设施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