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078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唯一书信,是他将峻洁的人品、伟大的精神自现于后世的力作.信中,司马迁面对朋友,直接展示自己生死抉择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B.司马迁与屈原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

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展现他坚韧的意志;一个以死明志,表现他不屈的气节。

C.《逍遥游》中的大鹏虽然未能真正做到“逍遥游”,但它启示我们要抛弃小知小志,图大知大志,追求人生更高远的境界。

D.《兰亭集序》以“乐”起笔,转而为“痛”,最后以“悲”作结.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关于生命的独特思考,肯定了老庄齐生死的观点。

2.(2分)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2分)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    

B.导大窾,因其固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臣之所好者道也    

D.乃中《经首》之会                乃有二十八骑    

4.(2分)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有益于将来    

C.然则以文人名于世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5分)

5.(6分)(2016高三上·莱芜月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这里的绿竹不是屋前屋后的小摆设,它漫山遍野,在四十余平方公里的山区内,层层叠叠,依着山的不同坡度蜿蜒(起伏/绵亘)。

绿竹随着太阳的光影移动,深深浅浅层次分明地(变换/变幻)着翠绿、青绿、金绿、黄绿的颜色。

汽车驶了一程又一程,视野里的绿竹还是无边无际,(扑/迎)面而来,如大海波涛,____________,忽而下沉为一片绿色低谷。

风摇波滚,气像恢弘。

终年行走在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置身于这一望无际的绿色竹海中,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是一次生命的释放。

岁寒三友中,如果说松是精英分子,梅是贵族小姐,竹____________。

它虽然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显赫的地位。

青绿的茎上深嵌着一道道素色的竹节,薄薄尖尖的竹叶,是“布衣”小民的打扮。

绿竹生性俭朴,只要一层土就能立足生长。

即使生长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也能伸直自己的腰杆。

(1)

文中加横线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山遍野  摆设    

B.层层叠叠  蜿蜒    

C.气像恢弘  深嵌    

D.心旷神怡  腰杆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起伏    变幻   迎    

B.绵亘    变换   迎    

C.起伏    变换   扑    

D.绵亘    变幻   扑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         就是平民百姓了    

B.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         就是平民百姓了    

C.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         非平民百姓莫属    

D.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         非平民百姓莫属    

6.(16分)(2019高二下·永川期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面小题。

珍惜愤怒

小时侯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制怒”。

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

师传我,我授人。

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

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一如人们猝然间遇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象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

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

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因。

阴暗的角落,面对黑夜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

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了酸一样的牙一般软弱。

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

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

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

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

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

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

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

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

于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

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

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

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

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1)作者主张“珍惜愤怒”,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林则徐主张“制怒”,作者则主张“珍惜愤怒”,二者是否矛盾?

为什么?

(3)愤怒“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含义是什么?

(4)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转做出“永远珍惜愤怒”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起到了先声夺人之效。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珍惜愤怒”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珍惜愤怒”,持之有效,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双刃利剑”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慰藉,令人回味不尽。

7.(13分)(2017高二上·寻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文化

【俄罗斯】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

”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

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

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

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小红帽》《一个士兵》等。

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

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

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

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

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

又过了一个月,妻子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还有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这些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

”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

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塞上耳塞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

”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

老婆!

”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

”妻子回敬道。

后来在科利亚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

“藏书出售,传世经典。

”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

好像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注】,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注】加缪,全名叫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妻子认为,一家三口应该有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在物质享用上追求一种公平,这恰恰和姑妈的生活清贫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两个人追求的差异。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

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不仅得益于小时候姑妈的熏陶,还在于他一直有一种自觉的文化追求,所以才对姑妈留下的书恋恋不舍。

E.文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做对立,彰显两种不同的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以及最后的结局。

(2)小说一开始写科利亚姑妈留给他“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的书,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妻子是阻碍科利亚变得“有文化”最重要的力量,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默写(共1题;共5分)

8.(5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挥霍无度,将珍贵的宝贝视作平常之物。

③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一句化用典故来表现诗人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之中。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5分)(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回顾近期我们读过的名著,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50字左右。

①请以“选择”或“舍与得”为话题,结合《四世同堂》或《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经历写一段评述性的语言。

要求:

评述恰切,语言有感染力。

②假如你与《红楼梦》中的某个人物相遇,结合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或精神给你的触动,描摹一段你与《红楼梦》作品中人物相遇时的场面。

要求:

合理想象,描写生动,符合人物的个性发展。

③请以“我最喜爱的一则《论语》”为主题写一段推送,简明扼要地阐释这一则《论语》的内涵,并结合现实谈谈它的价值和意义。

要求:

观点明确,说理充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0.(11分)(2017高一下·石家庄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

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

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

迁左拾遗、直史馆,数上书言时政利病。

先是,卢多逊贬,赵普罢相。

其夏,河决韩村,寻复塞。

旦献《河平颂》,太宗览颂有“逆逊、奸普”之语,召宰相谓曰:

“胡旦献颂,词意悖戾。

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

”即贬殿中丞、商州团练副使。

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

坐檀离所部谒宋白于廓州,既被劾,特释之。

徙绎州一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

素善中官王继恩,为继恩草制辞过美。

继恩败,真宗闻而恶之,贬安远军行军司马,又削籍流浔州。

成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

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

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

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

著《汉春秋》《五代史略》《将帅要略》《演圣通论》《唐乘》《家传》三百余卷。

斫大砚,方五六尺,刻而瘗之,曰“胡旦修《汉春秋》砚”。

晚尤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

既死,子孙贫甚,寓枢民间。

皇祜末,知襄州王田为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葬。

(节选自《宋史·胡旦列传》)

(1)

下列对文中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B.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C.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D.有佣书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判,宋初为加强控制而置于各州、府,辅佐州、府处理政务并负有监察任务的中央官吏。

B.封泰山,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一种象征君权神授的巩周皇权、粉饰太平的仪式。

C.致仕,指古代官员非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称致事、致政、休致等,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D.迁,在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也可作贬谪,降职意,如迁客骚人。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旦才智出众,学识广博。

年轻时考中进士第一名,多次上书议论时政的好坏,曾向皇上进献《河平颂》一定,用“逆、奸”等词形容前任宰相。

B.胡旦几次因好友关系而遭贬谪.因马周犯罪,而被流放到海岛作团练副使,又因王继恩的阴谋失败后,被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又革职流放到浔州。

C.胡旦仕途并不顺利,但喜欢读书立著。

他官至直史馆、秘书监而已,失明以后,还让人诵读经史,著有《汉春秋》《五代史略》《唐乘》等三百多卷书。

D.胡旦晚年特别贪财,但子孙很穷。

他贪财,干扰州县的工作,喜欢拿捏县吏的短处,被当时的人鄙薄,死了以后,子孙因为穷把他的棺木停放在民间。

(4)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胡旦献颂,词意悖戾。

乃敢恣胸臆犴躁如此,其亟逐之!

②旦喜读书,既丧明,犹令人诵经史,隐几听之不少辍。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1.(10分)(2015高一上·雅安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临平①道中

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

①临平:

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②蒲:

蒲草,香蒲的茎叶,可供编织用。

(1)

第一句中“弄”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

(2)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2018高二上·湖州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

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

”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

“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

请以“记录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题;共8分)

1-1、

2-1、

3-1、

4-1、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5分)

5-1、

5-2、

5-3、

6-1、

6-2、

6-3、

6-4、

7-1、

7-2、

7-3、

三、默写(共1题;共5分)

8-1、

四、语言表达(共1题;共5分)

9-1、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10-1、

10-2、

10-3、

10-4、

六、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11-1、

11-2、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