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1348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docx

某某水库养护修理规程

***大坝养护修理规程

1   总则

1.0.1 为规范***水库大坝养护修理工作,保障工程安全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内容包括大坝的养护、修理及动物危害的防治。

修理包括岁修、大修和抢修,其中抢修属非常情况下的修理。

1.0.3 ***水库大坝的养护修理,必须坚持“经常养护,随时惟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达到恢复或局部改善原有工程结构状况的目的。

1.0.4 养护工作应根据安全监测发现的问题,分别列入岁修和大修计划,逐项实施。

安全监测按照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1.0.5 土石坝的养护修理,除应符合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2 土石坝养护

2.1 一般规定

2.l.1 养护工作应做到及时消除土石坝表面的缺陷和局部工程问题,随时防护可能发生的损坏,保持大坝工程和设施的安全、完整、正常运用。

2.l.2 坝面上不得种植树木、农作物,不得放牧、铲草皮以及搬动护坡和导渗设施的砂石材料等。

2.1.3 严禁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打井、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

2.1.4 严禁在坝体修建码头、渠道,严禁在坝体堆放杂物、晾晒粮草。

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码头、鱼塘,必须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坝脚和泄水、输水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影响大坝安全、工程管理和抢险工作。

2.l.5 大坝坝顶严禁各类机动车辆行驶。

若大坝坝顶确需兼做公路,须经科学论证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

2.2 坝顶、坝端的养护

2.2.1 坝顶养护应达到坝顶平整,无积水,无杂草,无弃物;防浪墙、坝肩、踏步完整,轮廓鲜明;坝端无裂缝,无坑凹,无堆积物。

2.2.2 如坝顶出现坑洼和雨淋沟缺,应及时用相同材料填平补齐,并应保持一定的排水坡度;对经主管部门批准通行车辆的坝顶,如有损坏,应按原路面要求及时修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用土或石料临时填平;坝顶的杂草、弃物应及时清除。

2.2.3 防浪墙、坝肩和踏步出现局部破损,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2.2.4 坝端出现局部裂缝、坑凹,应及时填补,发现堆积物应及时清除。

2.3 坝坡的养护

2.3.1坝坡养护应达到坡面平整,无雨淋沟缺,无荆棘杂草滋生现象;护坡砌块应完好,砌缝紧密,填料密实,无松动、塌陷、脱落、风化、冻毁或架空现象。

2.3.2“635”水库大坝坝坡分为上游现浇混凝土护坡和下游六棱板预制块护坡。

2.3.3 混凝土护坡的养护。

   1 及时填补伸缩缝内流失的填料,填补时应将缝内杂物清洗干净。

   2 护坡局部发生侵蚀剥落、裂缝或破碎时,应及时采用丙乳砂浆表面抹补、喷浆或填塞处理,处理时表面应清洗干净;如破碎面较大,且垫层被淘刷、砌体有架空现象时,应用石料作临时性填塞,岁修时进行彻底整修。

3 排水孔如有不畅,应及时进行疏通或补设。

2.3.4 对于堆石护坡或碎石护坡,石料如有滚动,造成厚薄不均时,应及时进行平整

2.3.5六棱板预制块护坡的养护。

   1 及时填补、楔紧个别脱落或松动的护坡材料。

   2 及时更换风化或冻毁的六棱板,并嵌砌紧密。

3 六棱板塌陷、垫层被淘刷时,应先翻出六棱板,恢复坝体和垫层后,再将六棱板嵌砌紧密。

2.3.6 严寒地区护坡的养护。

在冰冻期间,应积极防止冰凌对护坡的破坏。

根据具体情况,***水库一般采用水位调节法,破碎坝前冰盖。

2.4 排水设施的养护

2.4.1 各种排水、导渗设施应达到无断裂、损坏、阻塞、失效现象,排水畅通。

2.4.2 必须及时清除排水沟(管)内的淤泥、杂物及冰塞,保持通畅。

2.4.3 对排水沟(管)局部的松动、裂缝和损坏,应及时用水泥砂浆修补。

2.4.4 排水沟(管)的基础如被冲刷破坏,应先恢复基础,后修复排水沟(管);修复时,应使用与基础同样的土料,恢复到原来断面,并应严格夯实;排水沟(管)如设有反滤层时,也应按设计标准恢复。

2.4.5 随时检查修补滤水坝趾或导渗设施周边山坡的截水沟,防止山坡浑水淤塞坝趾导渗排水设施。

2.5 观测设施的养护

2.5.1 各种观测设施应保持完整,无变形、损坏、堵塞现象。

2.5.2  经常检查各种变形观测设施的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标志是否明显,随时清除观测障碍物;观测设施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并应重新进行校正。

2.5.3 测压管口及其他保护装置,应随时加盖上锁;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5.4 水位观测尺若受到碰撞破坏,应及时修复,并重新校正。

2.5.5 量水堰板上的附着物和量水堰上下游的淤泥或堵塞物,应及时清除。

2.6 坝基和坝区的养护

2.6.1 对坝基和坝区管理范围内一切违反大坝管理规定的行为和事件,应立即制止并纠正。

2.6.2 设置在坝基和坝区范围内的排水、观测设施和绿化区,应保持完整、美观,无损坏现象。

2.6.3 设置在坝基和坝区内的排水、观测设施的养护要求,按本章2.4和2.5条款规定执行。

2.6.4 发现坝基范围内有新的渗漏逸出点时,不要盲目处理,应设置观测设施进行观测,待弄清原因后再进行处理。

3 土石坝修理

3.1 一般规定

3.1.1 土石坝的修理分为岁修、大修和抢修,其划定界限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岁修。

根据大坝运行中所发生的和巡视检查所发现的工程损坏和问题,每年进行必要的修理和局部改善。

   2 大修。

工程发生较大损坏、修复工作量大、技术性较复杂的工程问题,或经过临时抢修未作永久性处理的工程险情,工程量大的整修工程。

   3  抢修。

当突然发生危及大坝安全的各种险情时,必须立即进行抢修。

3.1.2 修理工程报批程序。

   1 岁修工程项目。

由***枢纽管理处提出岁修计划,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岁修计划经主管部门审批后,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计划,组织好工程项目的施工。

   2 大修工程项目。

应由***枢纽管理处提出大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项,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管理单位应根据批准的工程项目组织设计和施工。

   3 大修工程项目的设计。

应由具有相应等级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3.l.3 修理工程施工管理。

   1 岁修工程的实施,应由具有相应技术力量的施工队伍承担;必须明确工程项目负责人,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 大修工程的实施,应由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队伍承担,并应按照招标投标制度和监理制度进行。

  3 凡涉及安全度汛的修理工程,应在汛前完成;汛前完成有困难的,应采取临时安全度汛措施。

3.1.4 竣工验收。

   1 大修工程完工后,必须由工程项目审批部门严格按***文件主持验收,并应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组成验收委员会或验收小组,负责具体验收工作。

一般岁修工程可适当减化手续。

   2 验收时有关单位应按下列规定提供验收资料:

   1) 管理单位应提交工程竣工报告、批准文件、全部设计文件和图纸。

   2) 施工单位应提交施工报告、竣工图纸和竣工决算、施工原始记录及质量检测记录等。

   3) 各有关单位应详细提供隐蔽工程部分的阶段验收(或检查)鉴定资料。

   3 验收人员必须认真察看现场,审查资料和数据,对工程作出客观评价,提出峻工验收鉴定书。

3.2 护坡的修理

3.2.1 砌石护坡的修理。

   1 砌石护坡包括干砌石和浆砌石。

根据护坡损坏的轻重程度,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修理:

   1) 出现局部松动、塌陷、隆起、底部淘空、垫层流失等现象时,可采用填补翻筑。

   2) 出现局部破坏淘空,导致上部护坡滑动坍塌时,可增设阻滑齿墙。

3) 对于护坡石块较小,不能抗御风浪冲刷的干砌石护坡,可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和浆砌或混凝土框格结构;对于厚度不足、强度不够的干砌石护坡或浆砌石护坡,可在原砌体上部浇筑混凝土盖面,增强抗冲能力。

4) 北方严寒冰冻地区,为抵御大风浪和冰层压力,修理时应按设计要求的块石粒径和重量的石料竖砌,如无大块径的石料,可采用细石混凝土填缝或框格结构加固。

   2 材料要求。

    l) 护坡石料应选用石质良好、质地坚硬、不易风化的新鲜石料,不得选用页岩作护坡块石;石料几何尺寸应根据大坝所在地区的风浪大小和冰冻程度来确定。

   2) 垫层材料应选用具有良好的抗水性、抗冻性、耐风化和不易被水溶解的砂砾石、卵石或碎石,粒径和级配根据坝壳土料性质而定。

   3) 浆砌材料中的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砂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的天然沙或人工砂;天然沙中含泥量要小于5%,人工砂中石粉含量要低于12%。

   3 坡面处理要求。

   1) 清除需要翻修部位的块石和垫层时,应保护好未损坏的部分砌体。

   2) 修整坡面,要求无坑凹,坡面密实平顺;如有坑凹,应用与坝体相同的材料回填夯实,并与原坝体结合紧密、平顺。

   3) 严寒冰冻地区应在坝坡土体与砌石垫层之间增设一层用非冻胀材料铺设的防冻保护层;防冻保护层厚度应大于当地冻层深度。

   4 垫层铺设规定。

   1) 垫层厚度必须根据反滤层的原则设计,一般厚度为0.15~0.25m;严寒冰冻地区的垫层厚度应大于冻层的深度。

   2) 根据坝坡土料的粒径和性质,按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设计垫层的层数及各层的粒径,由小到大逐层均匀铺设。

   5 铺砌石料要求。

   1) 砌石应以原坡面为基准,在纵、横方向挂线控制,自下而上,错缝竖砌,紧靠密实,塞垫稳固,大块封边,表面平整,注意美观。

   2) 浆砌石应先座浆,后砌石;水泥砂浆标号:

冰冻地区根据抗冻要求选择,一般不低于80号;砌缝内砂浆应饱满,缝口应用比砌体砂浆高一等级的砂浆勾平缝;修补的砌体,必须洒水养护。

   6 采用浆砌框格或增建阻滑齿墙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浆砌框格护坡一般应做成菱形或正方形,框格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筑成,其宽度一般不小于0.5m,深度不小于O.6m,冰冻地区按防冻要求加深,框格中间砌较大石块,框格间距视风浪大小确定,一般不小于4m,并每隔3~4个框格设变形缝,缝宽1.5~2.0Cm。

   2) 阻滑齿墙应沿坝坡每隔3~5m设置一道,平行坝轴线嵌入坝体;齿墙尺寸,一般宽0.5m、深1m(含垫层厚度);沿齿墙长度方向每隔3~5m应留排水孔。

    7 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灌缝前,应清除块石缝隙内的泥沙、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

   2) 灌缝时,缝内要灌满捣实,缝口抹乎。

   3) 每隔适当距离,应留一狭长缝口不灌注,作为排水出口。

   8 采用混凝土盖面方法修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1) 护坡表面及缝隙应刷洗干净。

  2) 混凝土盖面厚度根据风浪大小确定,一般厚5~7cm。

  3) 混凝土标号,严寒冰冻地区要根据抗冻的要求,一般在150号以上。

   4) 盖面混凝土应自下而上浇筑,仔细捣实;每隔3~5m应分缝。

   5) 如原护坡垫层遭破坏时,应补做垫层,修复护坡,再加盖混凝土。

3.2.2 混凝土护坡的修理。

   1 混凝土护坡包括现浇混凝土护坡和预制混凝土块护坡。

根据护坡损坏情况,可采用局部填补、翻修加厚、增设阻滑齿墙和更换预制块等方法进行修理。

  2 当护坡发生局部断裂破碎时,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局部填补,填补修理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l) 凿除破损部分时,应保护好完好的部分。

   2) 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

   3) 新填补的混凝土标号应不低于原护坡混凝土的标号。

   4) 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规范拌制混凝土;结合处先铺1~2cm厚砂浆,再填筑混凝土;填补面积大的混凝土应自下而上浇筑,认真捣实。

   5) 新浇混凝土表面应收浆抹光,洒水养护。

   6) 应处理好伸缩缝和排水孔。

   7) 垫层遭受淘刷,致使护坡损坏的,修补前应按设计要求将垫层修补好;严寒冰冻地区垫层下还应增设防冻保护层。

  3 当护坡破碎面积较大、护坡混凝土厚度不足、抗风浪能力差时,可采用翻修加厚混凝土护坡的方法,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按满足承受风浪和冰推力的要求,重新设计,确定护坡尺寸和厚度。

   2) 原混凝土板面应凿毛清洗干净,先铺一层l~2cm厚的水泥砂浆,然后再浇筑混凝土盖面。

   3) 严格按设计要求处理好伸缩缝和排水孔。

  4 当护坡出现滑移现象或基础淘空、上部混凝土板坍塌下滑时,可采用增设阻滑齿墙的方法修理,但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阻滑齿墙应平行坝轴线布置,并嵌入坝体;齿墙尺寸按本规程3.2.1的规定执行。

   2) 严寒冰冻地区,应在齿墙底部及两侧增填防冻保护层。

   3) 齿墙两侧应按原坡面平整夯实,铺设垫层后,重新浇筑混凝土护坡板,并应处理好与原护坡板的接缝。

3.3  坝体裂缝的修理

3.3.1 坝体发生裂缝时,应根据裂缝的特征,按以下原则进行修理:

   1 对表面干缩、冰冻裂缝以及深度小于lm的裂缝,可只进行缝口封闭处理。

   2 对深度不大于3m的沉陷裂缝,待裂缝发展稳定后,可采用开挖回填方法修理。

   3 对非滑动性质的深层裂缝,可采用充填式粘土灌浆或采用上部开挖回填与下部灌浆相结合的方法处理。

3.3.2 采用开挖回填方法处理裂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裂缝的开挖长度应超过裂缝两端1m、深度超过裂缝尽头O.5m;开挖坑槽底部的宽度至少0.5m,边坡应满足稳定及新旧填土结合的要求。

   2 坑槽开挖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坑槽进水、土壤干裂或冻裂;挖出的土料要远离坑口堆放。

   3 回填的土料要符合坝体土料的设计要求;对沉陷裂缝要选择塑性较大的土料,并控制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的1%~2%。

   4 回填时要分层夯实,要特别注意坑槽边角处的夯实质量,要求压实厚度为填土厚度的2/3。

  5 对贯穿坝体的横向裂缝,应沿裂缝方向,每隔5m挖十字形结合槽一个,开挖的宽度、深度与裂缝开挖的要求一致。

3.3.3 采用充填式粘土灌浆处理裂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隐患探测和分析成果做好灌浆设计。

对孔位布置,每条裂缝都应布孔;较长裂缝应在两端和转弯处及缝宽突变处布孔;灌浆孔与导渗或观测设施的距离不应少于3m。

   2 造孔时,必须采用于钻、套管跟进的方式进行。

   3 浆液配制。

配制浆液的土料应选择具有失水性快、体积收缩小的中等粘性土料,一般粘粒含量在20%~45%为宜;浆液的浓度,应在保持浆液对裂缝具有足够的充填能力条件下,稠度愈大愈好,泥浆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45~1.7左右;为使大小缝隙都能良好地充填密实,可在浆液中掺入干料重的1%~3%的硅酸钠(水玻璃)或采用先稀后浓的浆液;浸润线以下可在浆液中渗入干料重的10%~30%的水泥,以便加速凝固。

   4 灌浆压力,应在保证坝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试验确定,一般灌浆管上端孔口压力采用0.05~0.3MPa左右;施灌时灌浆压力应逐步由小到大,不得突然增加;灌浆过程中,应维持压力稳定,波动范围不得超过5%。

   5 施灌时,应采用“由外到里、分序灌浆”和“由稀到稠、少灌多复”的方式进行,在设计压力下,灌浆孔段经连续3次复灌,不再吸浆时,灌浆即可结束;施灌时并要密切注意坝坡的稳定及其他异常现象,发现突然变化应立即停止灌浆。

   6 封孔,应在浆液初凝后(一般为12h)进行封孔。

先应扫孔到底,分层填入直径2~3cm的干粘土泥球,每层厚度一般为O.5~1.0m,然后捣实;均质土坝可向孔内灌注浓泥浆或灌注最优含水量的制浆土料捣实。

   7 重要的部位和坝段进行裂缝灌浆处理后,应按SD266~8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灌浆质量检查或验收。

   8 在雨季及库水位较高时,不宜进行灌浆。

3.4 坝体渗漏的修理

3.4.1 坝体发生渗漏时,应遵照“上截下排”的原则进行修理。

在上游坝坡采取防渗措施,堵截渗漏途径;在下游坝坡采取导渗排水措施,将坝体内的渗水导出,以增强坝坡稳定。

3.4.2 处理方法。

应视渗漏成因及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经济可靠的措施。

上游截渗常用的方法有抽槽回填、铺设土工膜、冲抓套井回填和坝体劈裂灌浆等方法,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和倒挂井混凝土圈墙等方法;下游导渗排水可采用导渗沟、反滤层导渗等方法。

   1 采用套井回填截渗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适用于均质坝和宽心墙坝。

   2) 井位布置。

一般沿坝轴线偏上游布置,两端必须超过渗漏范围3~5m,井底高程必须在渗漏高程以下1~2m;井距视打井方式而定;采用冲抓式打井机具造孔,开孔直径在1.1~1.2m时,井距0..8~0.9m。

   3) 打井造孔。

要严格按先主井后套井的顺序施工;造孔应连续作业,不得停歇,以免塌孔;要求严格控制井孔的垂直度。

   4) 回填夯实。

打井完毕后,应立即连续进行分层回填粘土夯实;回填土料应选用含水量符合设计要求、颗粒松散的粘壤土,分层回填厚度以0.3~0.5m为宜;夯击时夯锤落距2~3m,夯击次数20~25次;回填时应保持井底无水。

   5) 异常情况处理。

当出现严重塌孔时,可用土回填击实后,再进行冲抓;当井底有渗水时,可倾倒干土,反复抓尽,直至把水吸干。

   2 采用劈裂式灌浆截渗方法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适用于坝体质量普遍不好,坝后坡有大面积散浸或多处明漏,问题性质和部位不能完全确定的隐患。

   2) 应根据坝体土质、隐患性质和坝高等情况,合理确定劈裂后形成的防渗泥墙厚度,一般为5~20cm。

   3) 孔位布置。

灌浆孔一般布置在渗漏坝段的坝轴线或略偏上游的位置,两端超过渗漏范围3~5m;首先按单排孔实施,河槽段终孔距离一般为3~5m,弯曲坝段和岸坡段应缩小孔距,终孔距离一般为2~3m;如果单排孔实施完毕仍达不到截渗要求时,可在第一排孔的上游侧增加灌浆排数,排距一般为0.5~1.0m。

   4) 造孔。

一般要分1、2、3序造孔,灌完第1序孔后,视情况再造第2、3序孔;造孔深度应大于隐患深度2~3m,如副排孔处无隐患,则孔深应约为相应主排孔深的1/3;坝体造孔必须采用于钻、套管跟进的方式进行。

   5) 浆液配制。

浆液的土料应有20%以上的粘粒含量和40%以上的粉粒含量;浆液的容重一般为12.7~15.7kN/m:

,粘度达到30s以上;具体要求可参阅SD266—88的有关规定。

   6) 灌浆压力。

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注浆管孔口上端压力值不超过49kPa。

   7) 灌浆。

应先灌河槽段,后灌岸坡段和弯曲段,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式进行,开始先用稀浆,经过3~5min后再加大泥浆稠度;在灌浆中,应先对第一序采用“少灌多复”的方式轮灌,每孔每次平均灌浆量以孔深计,每米孔深控制在0.5~lm:

,当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3次复灌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每孔灌浆次数应在5次以上,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

   8) 封孔。

每孔灌完后拔出注浆管,向孔内注满容重大于14.7kN/m3的稠浆,直至浆面升至坝顶不再下降为止。

   9) 监测。

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应对坝体变形、渗流状况、灌浆压力、裂缝、冒浆等项目进行监测,保证灌浆期间坝体安全和灌浆质量;发现异常变化时,应立即停止灌浆,经查明原因、进行必要的处理后,才能继续再灌。

   10) 重要的部位和坝段进行灌浆处理后,应按SD266—88的要求进行灌浆质量检查或验收。

   11) 在雨季及库水位较高时,不宜进行灌浆。

   3 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截渗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适用于坝高60m以内、坝身质量差、渗漏范围普遍的均质坝和心墙坝。

   2) 防渗墙形式。

一般采用槽孔式防渗墙。

   3) 防渗墙应布置在坝体防渗体内,一般沿坝轴线偏上游布置;防渗墙底应支承在坚实的基岩上,而且要嵌入不透水或相对不透水岩面以下0.5~1.0m;防渗墙的厚度应按抗渗、抗溶蚀的要求计算确定,一般为0.8~1.0m;槽孔长度应根据坝体填筑质量、混凝土连续浇筑能力确定,一般为4~9m。

   4) 槽孔建造。

应设置测量控制基准点进行中心线和高程的控制;槽孔应分单、双号孔,先完成单号孔的建造及混凝土浇筑后,再进行双号孔的施工,间隔时间一般为7天;槽孔孔壁应保持平整垂直,孔斜率不得大于0.4%;一、二期槽孔套接孔的孔位中心在任一深度的偏差值,不得大于设计墙厚的1/3;槽孔水平断面上不应有梅花孔和小墙;有关机具安设、固壁泥浆、槽孔钻进、终孔工作应按SDJ82—79《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5) 防渗墙混凝土的标号。

应根据抗渗要求确定,一般抗渗标号为S6~S8,水泥标号应采用425号;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应达到0.8~1.0kPa;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能在直升导管内自然流动和在槽孔内自然扩散的要求确定,一般入孔时的塌落度为18~22cm,扩散度为34~48cm,最大骨料粒径不大于4cm。

   6) 混凝土的浇筑。

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应采用直升导管法,导管直径一般为20~25cm,相邻导管间距不大于2.5m,导管距孔端的距离为1.0~l.5m,二期槽孔为0.5~.0m;导管底部孔口应保持埋在混凝土面下l~6m;槽孔内混凝土面应均匀上升,高差不大于0.5m,混凝土上升速度每小时不小于lm;混凝土终浇面应高出墙顶设计要求50cm左右。

   7) 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每30min测一次槽孔内的混凝土面,每2h测一次导管内的混凝土面,防止导管提升时脱空。

   8) 如发现泥浆浸入混凝土内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抽出泥浆和清洗槽孔,再按开始浇筑时的工序进行浇筑。

   9) 防渗墙工程的验收。

应按阶段分终孔验收、清孔验收和单项工程验收,具体验收办法按SDJ82—79的规定执行。

   4 采用贴坡式砂石反滤层导渗法处理坝体渗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l) 铺设范围。

应超过渗漏部位四周各1m。

   2) 铺设前应进行坡面清理,将坡面的草皮杂物清除干净,深度为0.l~0.2m。

  3) 滤料铺设。

按砂、小石、大石、块石保护层的次序由下至上逐层铺设,不得混淆;砂、小石、大石各层厚度为0.15~0.2m,块石保护层厚度为0.2~0.3m。

   4) 渗水处理。

经反滤层导出的渗水必须引入集水沟或滤水坝趾内排出。

   5 采用土工织物反滤层导渗法处理坝体渗漏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 铺设范围、坡面清理同贴坡式砂石反滤层导渗方法。

   2) 滤层铺设。

在清理好的坡面上满铺土工织物。

铺设时,沿水平方向每隔5~10m做一道V形防滑槽加以固定,以防滑动;然后再满铺一层透水砂砾料,其厚度为0.4~0.5m;最后再压0.2~0.3m厚的块石保护层;铺设时严禁施工人员穿带钉鞋进入现场。

   3) 土工织物连接可采用缝接、搭接或粘接。

缝接时,土工织物边重压宽度0.1m,用各种化纤线手工缝合1~2道即可;搭接面宽度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