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2157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docx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了“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最后一部分,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学生学完本单元的知识以后,应对整数乘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本单元继续以保护大天鹅的故事入手,选取了同学们为帮助大天鹅过冬去购买食物为背景的学习情境。

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解决实际问题作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学习目标】

1.学习整百数、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算理,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笔算和估算。

2.在发现提出并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应用意识,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体验。

【实施策略】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数学素养:

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学科德育:

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评价任务】

单元检测

 

信息窗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

能口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材分析:

本部分的教学是口算乘法,包括:

整百数乘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

这些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有关整数口算乘法的教学目标,它是作为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教学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学情分析:

1.学生学习基本情況:

这个班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书写比较规范。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已理解了。

3.学生认知障碍点:

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学习目标】

1.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

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2.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

4.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评价任务】

1.如何计算:

400×20,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2.如何计算:

210×30(板书)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口算。

20×3020×30018×20180×20500×10200×20

18×10250×30150×60170×20100×80400×10

4.在○填上“>”“<”或“=”。

12×30○210×3300×20○200×3038+2○38×2

160×5○150×6200×40○40×20060-0○60+0

5.一群小蜜蜂一次可以运50克蜂蜜。

700次可以运多少克蜂蜜?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1.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2个一百是()

50个十是()500个十是()420个十是()

2.20×530×64×70100×6

3×200500×3200×612×4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

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帮助学生回忆口算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情境图信息窗一,让学生欣赏图片,搜集数学信息

谈话:

请大家仔细欣赏图片,并要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看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谁能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

根据我们得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提出学习目标:

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多,我们本节课重点研究这几个问题,以完成这样的学习目标。

(1)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3、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学生列式:

400×20(板书)得数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

根据4×2=8,推算400×20=8000

预设2:

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

预设3:

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

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

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

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

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4)即时练习:

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

2.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材34页红点问题:

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

指名列式:

210×30(板书)又该怎样计算呢?

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指名小组代表交流。

预设1:

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预设2:

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2)优化算法: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设计意图:

使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口算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同时在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3)即时练习:

自主练习第三题

3.小结:

几百几十数与整十数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二题,独立完成,交流算式。

2.自主练习第四题,独立完成后找学生讲述。

5、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把它说给小组同学听。

【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44页综合练习第一题。

2.完成课本44页综合练习第二题。

3.完成课本35页自主练习第五题。

信息窗2第1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二年级下学期学习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三年级上学期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以后学习小数乘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和算法,这为本节课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做了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知识的顺利迁移。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评价任务】

1.以手抄报的形式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和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笔算竞赛

876×56=326×78=286×25=463×30=524×36=183×33=

856×49=702×36=645×91=275×55=300×29=164×64=

660×44=423×55=454×18=138×25=234×29=464×26=

【教学活动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口算接龙,看哪组的同学接的最棒。

生进行口算接龙比赛

300×30600×20400×30500×50600×40……

师:

看来同学们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都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口算接龙,课堂上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1.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为帮助大天鹅顺利过冬,大家准备为大天鹅准备充足的饲料。

师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

有谷子、玉米、大米三种饲料,谷子每袋23元,玉米每袋21元,大米每袋29元。

2.如果各买3袋,能计算出各需要多少钱吗?

生口头列式并口算

3.如果各买12袋呢?

你准备怎样计算?

用口算还可以吗?

自己选择一种,试一试。

小组内交流算法。

预设:

先用第一个因数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体验,从类结构上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学。

4.师指派完成较好的小组展示,说清楚计算顺序、乘得的积和哪一位对齐。

5.课件出示教材问题:

买114袋谷子需要多少钱?

指名列式:

114×23

思考和上面列出的算式有何不同?

生回答:

这个算式是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学生独立尝试笔算

2.学生小组交流

先算什么?

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

再算什么?

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

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结算过程边完成板书。

4.找出学生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

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

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师:

刚才,我们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他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质疑问难:

例题中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

写在个位上不行吗?

谁能再来说说?

生:

因为8是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4的乘积。

练一练

127×36336×28

继续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买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钱?

1.指名列式:

340×21=

2.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

3.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4.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在讲台前边展示边讲解。

提问:

(1)比一比:

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

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

谈谈你的理由。

生:

喜欢第二种,第二种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在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中感受末尾有0的因数的简便写法。

追问:

写竖式时如何对位?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个0?

生:

先把0前面的数对齐,再把这两个数相乘,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师小结。

尝试计算下列各题

520×21=360×33=460×24=

三、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当因数末尾有0时如何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内。

【作业设计】

课本38页自主练习1、2、3、4题。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14

×23

342…114×3的积

228…114×20的积

2622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340

×21

34

68

7140

因数中有零的,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信息窗2第2课时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单元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中创设了“保护大天鹅”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学情分析: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学生在估算时会遇到怎样联系实际把数估大些的好处。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评价任务】

1.独立尝试求得250×46的结果,小组内交流。

2.分组交流本课学会了什么,请小组代表上台全班交流梳理整合本课时知识。

3.完成课本38、39页自主练习5、6、7练习题。

【教学活动设计】

1.你会填吗?

627821≈()万

564532514≈()亿

1392540≈()万

623545365≈()亿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大天鹅这种动物你们还记得吗?

大天鹅在我们山东省的青岛威海烟台等地过冬呢你们看这是我们为大天鹅准备的食物。

(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

师: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1:

我看到谷子玉米花生

生2我看到了所有东西的价格

3.提出问题: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我想知道114袋谷子需要花多少钱?

生2我想知道340袋玉米花了多少钱

师:

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前两个问题好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习估算的方法。

解决问题“小货车一次性能运完吗”探究估算的方法。

(1)引入课题。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列式?

  

师:

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

(板书:

三位数乘两位数)

师: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

生1;我想列竖式计算    

生2:

我想估算。

 

生3:

我想口算。

        

生4:

我想用计算器算。

师:

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

(2)独立探究。

师:

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

(3)全班交流。

师:

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生1:

我是把看作46看成50

生2:

我把46看作40

(4)验证,总结方法。

师:

好了,同学们想到了2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12500、10000、赶快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吧。

师:

精确的结果是多少?

师:

经过计算发现一次是不能运完的本来资料没有那么重我们往大里估算超出实际的因而做出一次运不完的判断是不对的而我们把46看得小一点王小里估算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的总量少都运不完所以一定不能运完同学们看,这几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把因数看作什么数来估算的?

生:

都是把因数看作整十、整百数。

生:

都是把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师:

是呀,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也可以只把其中的一个因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另一个因数不变。

同学们,你这两种方法相比,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生:

都看作整十整百数简便,这样口算起来更快。

师:

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

(5)估一估:

98×22      317×21

(6)通过做题我们发现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我们有时候要把数往大里估算;有的时候需要把数往小里估算;有时候还要运用的四舍五入,总之要按照实际情况去分析。

但是不是只要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看小,估算的结果都会变少了呢?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研究,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好吗?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发现的是一条很重要的估算规律。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信息)

 奥运吉祥物批发价格表

商品

高档

中档

  低档

批发价

808元

387元

87元

师:

根据表格,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生:

我知道了高档副娃一套808元,中档副娃一套387元,低档福娃一套87元。

师:

王经理想批发高档福娃21套,他带16000元钱够吗?

为什么?

生1:

不够,因为808×21=16968(元)

生2:

不用计算,估一估就知道了,808×21,把808看作800,21看作200,结果是16000,两个因数都看少了,16000元肯定不够。

师:

你喜欢那个同学的方法?

生:

我喜欢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用口算就行了。

师:

李经理想批发中档福娃57套,他带24000元钱够吗?

为什么?

生:

够了,因为387×57,看作400×60=24000元,两个因数都看大了,所以肯定够了。

三、课堂评价

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学会了估算三位数成两位数。

生2:

我知道了估算时,两个因数都看小的话,就估小了;两个都看大,就估大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看大,就估大了,另一个因数看小,就估小了。

生3:

我知道了有的问题不需要得到精确结果的时候,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

师:

是呀,正像这位同学讲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是不需要或不可能得到精确结果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觉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老师相信,我们一定会成为估算的小能手。

【作业设计】

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五题。

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六题。

3.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七题。

【板书设计】:

估大法   估小法

相关链接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时,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情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有的乘法基础上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学习时困难不大,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学习目标】

1.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时,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情况。

2.会用积得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评价任务】

1.计算一组题目,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内交流一下。

2.举例验证一下你的发现。

3.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24×50=8×25=64×50=

(2)根据34×28=952你能很快的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吗?

340×28=34×28=3400×28=340×280=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想一下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因数的大小)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积的大小与因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学习、共同探究:

(一)请大家快速口算这几道题,观察每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多媒体展示)

1.学生独立思考

把自己的发现写在本子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做好记录。

3.组间交流

每个小组都说一说自己组的发现。

4.师生归纳、概括

8×2=16

↓×10↓×10

8×20=160

↓×100↓×100

8×200=1600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24×2=48

↓÷2↓÷2

÷412×2=24÷4

6×2=12

在乘法算式中,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除以几。

三、举例验证

1.让学生独立举例子验证

8×2=162×18=36

不变↓×3↓×3不变↓÷3↓÷3

8×6=482×6=12

2.总结规律:

通过我们的验证,大家发现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所以是一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积的变化规律。

四、做一做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1.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6×50=24×50=8×25=64×50=

2.根据34×28=952你能很快的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吗?

340×28=34×28=3400×28=340×280=

注意学生使用的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使用的方法,学会使用积的变化规律。

3.做41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接龙说出答案,大家看第三栏和我们今天学习的积的变化规律一样吗?

同桌尝试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谈谈我们的收获:

学生发言。

【作业设计】

(注意:

个人个性化教学设计再加上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