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230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质量监督部 150道试题 77.docx

质量监督部150道试题77

质量监督部化验员试题库

一、判断题:

共90小题。

1、测定水分时,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

2、测定水分时,水分在2%以下时,应进行检查性干燥。

(×)

3、煤中灰分测定方法有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

(√)

4、煤中灰分根据测定需要可以采用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必要时也可采用电解灰化法。

(×)

5、挥发分测定时,将煤样放在带盖的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

(√)

6、挥发分测定时,将煤样放在带盖的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15min。

(×)

7、热容量标定应进行五次重复试验,相对标准差不应超过0.20%。

(√)

8、热容量标定应进行三次重复试验,相对标准差不应超过0.20%。

(×)

9、测定全水分时,国标要求鼓风干燥箱温度为105—110℃。

(√)

10、测定全水分时,国标要求鼓风干燥箱温度为135—145℃。

(×)

11、电子天平被挪动后,要对天平进行校准,修正天平的灵敏度方可使用。

(√)

12、电子天平被挪动后,要对天平进行检查,开启置零后方可使用。

(×)

13、称量全水分煤样,应将密封容器中的煤样充分搅拌至少1分钟。

(√)

14、称量全水分煤样,应将密封容器中的煤样充分搅拌至少90min。

(×)

15、测灰时,灰皿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应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

(√)

16、测灰时,灰皿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应冷却5min左右,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

(×)

17、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特征为:

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为3型。

(√)

18、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特征为:

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为4型。

(×)

19、煤质分析误差分三个环节:

采样占80%、制样占16%、化验占4%。

(√)

20、煤质分析误差比例:

采样占70%、制样占16%、化验占14%。

(×)

21、动力煤高位发热量重复性限为12J/g,再现性临界差为300J/G。

(√)

22、长焰煤高位发热量重复性限为12J/g,再现性临界差为300J/G。

(×)

23、测定Mad时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

24、测定Mad时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连续三次干燥煤样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

25、测定发热量时,氧气钢瓶中氧气压力降到4.0Mpa以下,应更换新的钢瓶氧气。

(√)

26、测定发热量时,氧气钢瓶中氧气压力降到3.0Mpa以下,应更换新的钢瓶氧气。

(×)

27、测定挥发分用的坩埚,总质量应为(15~20)g,必须有严密的坩埚盖。

(√)

28、测定挥发分用的坩埚,总质量应为(15~20)g,应有坩埚盖。

(×)

29、热容量标定的有效期为3个月。

(√)

30、热容量标定的有效期为6个月。

(×)

31、测定Mad、Q、A,应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

(√)

32、测定Mad、Q、A,应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1g。

(×)

33、往氧弹中缓缓充入氧气时,压力达到(2.8~3.0)Mpa,持续充氧时间不得少于15s。

(√)

34、往氧弹中缓缓充入氧气时,压力达到(2.8~3.0)Mpa,持续充氧时间不得少于30s。

(×)

35、固定碳的计算公式为:

FCad=100-(Mad+Aad+Vad)。

(√)

36、固定碳的计算公式为:

FCad=100-Mad+Aad+Vad。

(×)

37、固定碳:

从测定挥发份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

38、固定碳:

从测定挥发份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

39、空气干燥状态煤样是指煤样和空气温度达到平衡状态,在室温下连续干燥1小时后,试样质量变化不超过0.1%。

(√)

40、空气干燥状态煤样是指煤样和空气温度达到平衡状态,在室温下连续干燥2小时后,试样质量变化不超过0.1%。

(×)

41、全水分在煤样制备后,立即测定,如果不能立即测定,也应该在尽量短的、煤样水分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期限内进行的,最多不超过5天。

(√)

42、全水分在煤样制备后,立即测定,如果不能立即测定,也应该在尽量短的、煤样水分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期限内进行的,最多不超过7天。

(×)

43、空气干燥基灰分的符号为Aad。

(√)

44、空气干燥基水分的符号为Aad。

(×)

45、仪器的热容量:

量热系统产生单位温升所需的热量。

(√)

46、仪器的热容量:

量热系统测得温升所需的热量。

(×)

47、测定挥发分时,总加热时间应严格控制在7min。

(√)

48、测定挥发分时,总加热时间应严格控制在3min。

(×)

49、坩埚从马弗炉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焦渣吸水。

(√)

50、坩埚从马弗炉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应尽可能长些,这样测得的数值准确。

(×)

51、测定发热量时,室温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量室温变化不能超过1℃,室温以15~30℃为宜。

(√)

52、测定全水分时,室温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量室温变化不能超过1℃,室温以15~30℃为宜。

(×)

53、苯甲酸作为基准量热物质,要求必须是二等和二等以上,其标准热值经权威计量机构确定或可以明确溯源到权威计量机构。

(√)

54、苯甲酸作为基准量热物质,其标准热值经权威计量机构确定或可以明确溯源到权威计量机构。

(×)

55、苯甲酸作为基准量热物质,要求必须是二等和二等以上。

(√)

56、商品煤备查煤样需保存2个月。

(√)

57、商品煤备查煤样需保存30天。

(×)

58、氧弹漏气的主要原因是各部件连接部分,由于橡皮圈弹性不好或部件磨损造成的接触不严密所致。

(√)

59、氧弹漏气的主要原因是各部件连接部分,由于刚瓶老化接触不严密所致。

(×)

60、煤炭的发热量包括:

弹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

61、煤炭的发热量包括:

量热仪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

62、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艾士卡法、高温燃烧中和法、库仑滴定法。

(√)

63、测定发热量时,往氧弹中加入10ml蒸馏水。

(√)

64、测定发热量时,往氧弹中加入10ml水。

(×)

65、已知一分析煤样的Mad=5.30%,Aad=18.00%,Vad=27.12%,解得Ad的值为19.01%,FCad为49.58%。

(√)

66、弹筒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硝酸、硫酸、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

67、恒容高位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

68、恒容低位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

69、胶质层最大厚度: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层上、下层面差的最大值。

(√)

70、黏结指数:

由中国提出的煤的黏结力的量度,以在规定条件下,煤与标准无烟煤完全混合并炭化后,所得焦炭的机械强度来表征。

(√)

71、重复性限:

一个数值,在重复条件下,即在同一试验定中,由同一操作者,用同一台仪器,对同一试样于短期内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间的差值(在95%概率下)的临界值。

(√)

72、再现性临界差:

一个数值,在再现条件下,即在不同试验室中,对从试样缩制最后阶段的同一试样中分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所做的重复测定,所得结果的平均值间的差值(在特定概率下)的临界值。

(√)

73、煤样的存放:

装入严密的玻璃塞或塑料塞的广口瓶,煤样体积不超过3/4。

(√)

74、煤样的存放:

装入严密的玻璃塞或塑料塞的广口瓶,煤样体积不超过4/5。

(×)

75、煤样的称取:

充分混合,(防止比重不同部分的分层离析)。

方法可用转瓶法,天翻地覆法,左八字法。

(√)

76、取样时,应尽可能从煤样的容器的不同部位用多点取样法取出(不提倡一勺准,要多点称取)。

(√)

77、水分煤样的保存:

应装入不吸水,不透气的密闭容器中。

(√)

78、存查煤样:

存查煤样在原始煤样制备的某一阶段分取,存查煤样应尽可能少破碎,少缩分,其粒度的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

(√)

79、收到基:

以收到状态的煤为基准。

(√)

80、空气干燥基:

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

(√)

81、干燥基:

以假想无水状态的煤为基准。

(√)

82、干燥无灰基:

以假想无水无灰状态的煤为基准。

(√)

83、干燥无矿物质基:

以假想无水无矿物质状态的煤为基准。

(√)

84、煤中水分:

按煤中水分结合状态分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吸附或吸着方式结合的水。

化合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

游离水常在105—110℃全部蒸发。

化合水在200℃甚至500℃以上析出。

(√)

85、焦渣特征:

煤样在测定挥发分的残留物的粘结和结焦性状。

(√)

86、煤的工业分析测定依据GB/T212—2008,该标准规定了煤和水煤浆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炭的计算方法,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和水煤浆。

(√)

87、水分测定原理:

煤中水分采用间接测定方法即将已知质量煤样放在一定温度的烘箱内进行干燥,根据煤样水分蒸发后的质量计算煤的水分。

(√)

88、煤的工业分析测定的水分是游离水。

(√)

89、灰分大于15%,应进行检查性灼烧。

(√)

90、挥发分测定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结果受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方式、所用坩埚大小、开关材质、及坩埚盖的密封程度等影响,改变任何试验条件,都会给测定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测得准确的挥发分产率必须严格按国标进行测定。

(√)

二、单项选择,共30小题。

1、测定水分时,水分在(A)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A.2%B.3%C.4%D.5%

2、煤中灰分测定方法有(B)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

A.风干B.缓慢C.电解D.人工

3、挥发分测定时,将煤样放在带盖的坩埚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C)。

A.7sB.7hC.7minD.3min

4、热容量标定应进行五次重复试验,相对标准差不应超过(A)。

A.0.20%B.0.02%C.0.002%D.0.22%

5、测定全水分时,国标要求鼓风干燥箱温度为(B)。

A.105—115℃B.105—110℃C.105—150℃D.95—105℃

6、称量全水分煤样,应将密封容器中的煤样(A)至少1分钟。

A.充分搅拌B.用力搅拌C.缓慢搅拌D.随意搅拌

7、测灰时,灰皿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应冷却5min左右,移入(C)中冷却至室温后再称量。

A.风箱B.空室C.干燥器D.加热器

8、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特征为:

用手指轻压即(A),为3型。

A.成小块B.成块C.成饼D.成粒

9、煤质(C)分三个环节:

采样占80%、制样占16%、化验占4%。

A.分析评估B.测定误差C.分析误差D.待测评估

10、动力煤(D)重复性限为12J/g,再现性临界差为300J/G。

A.发热量B.高位热值C.低高位发热量D.高位发热量

11、测定Mad时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连续(A)干燥煤样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A.两次B.三次C.五次D.四次

12、测定发热量时,氧气钢瓶中氧气压力降到(D),应更换新的钢瓶氧气。

A.3.0Mpa以下B.3.5Mpa以下C.5.0Mpa以下D.4.0Mpa以下

13、测定挥发分用的坩埚,总质量应为(A),必须有严密的坩埚盖。

A.(15~20)gB.(15~25)gC.(14~20)gD.(16~20)g

14、热容量标定的有效期为(A)。

A.3个月B.6个月C.9个月D.1年

15、测定Mad、Q、A,应称取粒度(B)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

A.小于0.02mmB.小于0.2mmC.大于0.2mmD.等于0.2mm

16、往氧弹中缓缓充入氧气时,压力达到(2.8~3.0)Mpa,持续充氧时间(A)。

A.不得少于15sB.小于15sC.应为30sD.不得少于3015s

17、固定碳:

从测定(B)的残渣中减去灰分后的残留物,通常用100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得出。

A.发热量B.挥发份C.全水分D.灰分

18、空气干燥状态煤样是指煤样和空气温度达到平衡状态,在室温下连续干燥1小时后,试样质量变化不超过(A)。

A.0.1%B.0.01%C.0.001%D.0.02%

19、全水分在煤样制备后,立即测定,如果不能立即测定,也应该在尽量短的、煤样水分未发生显著变化的期限内进行的,最多不超过(B)。

A.7天B.5天C.一周D.3天

20、空气干燥基灰分的符号为(A)。

A.AadB.MadC.VadD.Fad

21、仪器的热容量:

量热系统产生(C)所需的热量。

A.1卡热能B.单位热能C.单位温升D.计量热

22、测定挥发分时,总加热时间应严格控制在(D)。

A.5minB.15minC.3minD.7min

23、坩埚从马弗炉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B),以防焦渣吸水。

A.大于5minB.不宜过长C.不宜超过5minD.为5min

24、测定发热量时,室温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量室温变化不能超过(A),室温以15~30℃为宜。

A.1℃B.2℃C.0.1℃D.10℃

25、苯甲酸作为(A)物质,要求必须是二等和二等以上,其标准热值经权威计量机构确定或可以明确溯源到权威计量机构。

A.基准量热B.衡定量热C.量热D.标准准介质

26、商品煤备查煤样需保存(B)。

A.1个月B.2个月C.3半个月D.6个月

27、氧弹漏气的主要原因是(C)部分,由于橡皮圈弹性不好或部件磨损造成的接触不严密所致。

A.钢体B.接口C.各部件连接D.操作

28、煤炭的发热量包括:

(A)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A.弹筒B.气化C.液化D.加固

29、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艾士卡法、(D)、库仑滴定法。

A.中和法B.高温燃烧法C.通氮干燥法D.高温燃烧中和法

30、取样时,应尽可能从煤样的容器的不同部位用(A)法取出。

A.多点取样B.随意取样C.一点取样D.精准取样

三、多项选择,共30小题。

1、煤的工业分析测定依据GB/T212—2008,该标准规定了煤和水煤浆的(A)、(B)、(C)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炭的计算方法,适用于褐煤、烟煤、无烟煤和水煤浆。

A.水分B.灰分C.挥发分D.全水分

2、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B)、(C)、(D)。

A.通硫干燥法B.艾士卡法C.高温燃烧中和法D.库仑滴定法

3、弹筒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A)、(B)、(C)、(D)、(E)、液态水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硝酸E.硫酸

4、恒容高位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A)、(B)、(C)、(D)、液态水以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

5、恒容低位发热量:

单位质量的试样在恒容条件下,在充有过量氧气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组成为(A)、(B)、(C)、(D)、(E)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E.气态水

6、煤炭的发热量包括:

(B)发热量、(C)发热量、(D)发热量。

A.热容B.弹筒C.高位D.低位

7、煤质分析“基”有(A)、(B)、(C)、(D)、干燥无矿物质基:

dmmf。

A.收到基:

arB.空气干燥基:

adC.干燥基:

dD.干燥无灰基:

daf

8、机械设备必须做到的“四有四必有:

(A)、(B)、(C)、(D)

A.有轮必有罩B.有轴必有套C.有台必有栏D.有洞必有盖

9、“五定”原则是指:

(A)、(B)、(C)、(D)、(E)。

A.定标准B.定措施C.定时间D.定人员E.定奖惩

10、企业安全管理中“三违”是指:

(B)、(C)、(D)。

A.违反规章制度B.违章指挥C.违章作业D.违反劳动纪律

11、企业安全管理中三违的类型有:

(A)、(B)、(C)。

A.一般三违B.严重三违C.恶性三违D.三级三违

12、班组中的“三无”是指:

(A)、(B)、(C)。

A.无违章B.无隐患C.无事故D.无责任

13、新进厂的工人必须经过哪三级安全生产教育:

(B)、(C)和(D)。

A.岗位教育B.厂级教育C.车间教育D.班组教育

14、夏季“三防”是指:

(A)、(B)、(C)。

A.防汛B.防雷电C.防中暑D.防意外伤

15、煤样的称取:

充分混合,(防止比重不同部分的分层离析)。

方法可用(A,(C),(D)。

A.转瓶法B.循环搅拌法C.天翻地覆法D.左八字法

16、游离水按赋存状态分:

(B)和(C)。

A.天然水分B.外在水分C.内在水分D.化合水分

17、固定炭:

测定煤样的挥发分后的残渣中减去水分、灰分。

残留物通常由100减去(A)、(B)、(D)得出。

A.水分B.灰分C.固定炭D.挥发分

18、水分测定的意义:

(A)、(B)、(C)、和贸易计价指标。

A.煤炭分析试验中校正和换算的依据。

B.煤中水分含量与煤的变质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以从水分含量大致推断煤的变质程度。

C.煤中水分含量对煤的各种工业利用途径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用于指导煤炭炭的加工利用。

D.测量评价依据。

19、灰分测定的意义:

(A)、(B)、(C)、(D)、在煤质研究中,根据灰分可以大致计算同一矿井煤的发热量和矿物质含量。

A.煤炭贸易计价的主要指标

B.在煤炭洗选加工工艺中为评定精煤的质量和洗选效率指标

C.在炼焦工业中,是评价焦炭质量的重要指标

D.锅炉燃烧中,根据灰分计算热效率,考虑排渣量等

20、测定灰分注意事项:

(A)、(B)、(C)、(D)、(E)、(F)。

A.确保灰分测定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使硫氧化物一经生成及时排出。

B.煤样在灰皿中要铺平,以避免局部过厚,一方面避免燃烧不完全,另一方面防止底部煤样中硫化物生成的二氧化硫被上部碳酸盐分解生成的氧化钙固定,使测定结果偏高。

C.确保试验室煤样放入冷马弗炉中,或温度低于100℃的马弗炉中。

D.灰分大于15%,应进行检查性灼烧。

E.当用快速灰化法A进行试验时,称取一般分析煤样(0.5±0.01)g,均匀地平摊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08g,对于新的灰分快速测定仪,需对不同煤种于缓慢灰化法进行对比试验,根据对于试验结果及煤的灰化情况,调节传达带的传递速度。

F.当用快速灰化法B进行试验时,要注意按国标要求,缓慢推样,防止爆燃,如遇检查性灼烧时,结果不稳定,应改用缓慢灰化法重新测定。

21、焦渣特征共8类:

粉状、(A)、(B)、(C)、不膨胀熔融粘结、微膨胀熔融粘结、(D)、强膨胀熔融粘结。

A.粘着B.弱粘着C.不熔融粘结D.膨胀熔融粘结

22、挥发份测定注意事项:

(A)、(B)、(C)、(D)、称取煤样后,应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对于褐煤、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宽度为3mm的小块、在进行重复性试验时,同一样品两个坩埚应不同炉次不同位置试验、要使用耐热金属做的坩埚架,它受热不能掉皮,若沾在坩埚上,影响测定结果、坩埚从马弗炉取出后,在空气中冷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焦渣吸水。

A.测定温度应严格控制在(900±10℃);

B.装有煤样的坩埚放入马弗炉后,炉温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C.总加热时间应严格控制在7min;

D.要使用符合国标规定的坩埚,坩埚盖子必须配合严密;

23、测量发热量试验是对试验室的条件要求:

(A)、(B)、(C)、(D)。

A.进行发热量测定的试验室,应为单独房间,不应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他试验项目。

B.室温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量室温变化不能超过1℃。

室温以15~30℃为宜。

C.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因此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冷源和风扇等,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D.试验室最好朝北,以免阳光照射,否则热量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24、做发热量试验时对氧弹的要求:

由耐热、耐腐蚀的镍铬或镍铬钼合金钢制成,具备四个主要性能:

(A)、(B)、(C)、(D)。

A.不受燃烧过程中出现的高温和腐蚀性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热效应

B.能承受充气压力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瞬时高压

C.试验过程中能保持完全气密

D.新氧弹使用前和修理后应经20Mpa的水压试验,使用中每两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

25、易飞溅煤样的处理:

(A),或(B),不易燃烧完全的试样,(C)。

石英燃烧皿不需要任何衬垫。

如加衬垫仍燃烧不完全,可提高充氧压力到3.2Mpa,或(D)。

A.可用已知质量的擦镜纸包紧后再进行测试

B.先在压饼机中压饼并切成粒度约为(2-4)mm的小块使用

C.可用石棉绒做衬垫(选在皿底铺上一层石棉绒,然后用手压实)

D.用已知质量和热值的擦镜纸包裹称好的试样,并用手压实,然后放入燃烧皿中。

26、准备氧弹:

(B);并(C)。

同时(D)。

A.取一段已知质量的点火丝,把两端分别接在氧弹的两个电极柱上,弯曲点火丝接近试样,注意与试样保持良好的接触或保持微小距离。

B.在融断式点火的情况下,取一段已知质量的点火丝,把两端分别接在氧弹的两个电极柱上,弯曲点火丝接近试样,注意与试样保持良好的接触或保持微小距离(对于易飞溅和易燃煤)

C.注意勿使点火丝接触燃烧皿,以免形成短路导致点火失败,甚至烧毁燃烧皿。

D.还应注意防止两电极间以及燃烧皿与另一电极间的短路。

27、影响灰分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

(bcd)。

A.样品煤的燃烧时间B.黄铁矿的氧化程度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