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472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docx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

封面

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艺术管窥

 

本人声明

 

摘要

19世纪末欧洲社会中的人们由于社会变动,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加强烈,在艺术层面追求创造性、独特性、新颖性,将人的感受作为首要地位。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是法国19世纪末杰出的作曲家,作为作曲“印象主义”流派的鼻祖,对世界音乐风格的丰富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阿拉伯风》第一首作品清新、明快、独特,体现了德彪西的诗意世界,将优美的旋律与阿拉伯风格结合起来,创造性的为听众展示了花纹这一音乐体裁。

《阿拉伯风》第一首是德彪西早期的印象派作品,为其后续更加成熟的印象派作品奠定了基础,能够最真实的体现德彪西对音乐诗意的、主观的、印象的表达。

通过分析德彪西的创作背景,在分析曲式结构的基础上,挖掘《阿拉伯风》第一首钢琴曲演奏的难度以及音乐处理,为今后演奏此乐曲的演奏人提供更开阔的演奏思路和更广阔的音乐视野,从而更好解读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与印象主义音乐的融合。

关键词:

德彪西;阿拉伯风;演奏艺术;钢琴作品

Abstract

Attheendofthe19thcentury,becauseofsocialchanges,peopleinEuropeansocietypursuedspiritualculturemoreandmoreintensely.Theypursuedcreativity,uniquenessandnoveltyattheartisticlevel,takinghumanfeelingsastheprimaryposition.Achille-ClaudeDebussyisanoutstandingFrenchcomposerattheendofthe19thcentury.Astheoriginatorofthe"Impressionist"genre,Achille-ClaudeDebussyhasmadeoutstandingcontributionstotheenrichmentoftheworldmusicstyle.ThefirstworkofArabianWindisfresh,brightandunique,whichembodiesDebussy'spoeticworld.ItcombinesthebeautifulmelodywiththeArabstyle,andcreativelydisplaysthepatternfortheaudience.ThefirstpieceofArabianWindisDebussy'searlyImpressionistworks,whichlaidthefoundationforhislatermorematureImpressionistworks,andcouldmosttrulyreflectDebussy'spoetic,subjectiveandimpressiveexpressionofmusic.BasedontheanalysisofDebussy'screativebackgroundandthestructureofthemusicalform,thispaperexploresthedifficultyofplayingthefirstpianopieceofArabianWindanditsmusictreatment,whichwillprovideabroaderideaandvisionforthefutureperformersofthispiece,thusbetterinterpretingtheintegrationofRomanticmusicandImpressionistmusicattheendofthe19thcentury.

Keywords:

Debussy;Arabwind;Playingart;Pianoworks

 

前言

19世界末欧洲音乐进入一个特殊时期,在经过巴洛克音乐风格、古典音乐风格、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洗礼后,迎来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为传统音乐风格打开了发展的新窗口。

事实上,19世界末的欧洲社会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加强烈,体现在艺术上则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元素被融合在钢琴作曲当中,民族乐派、表现主义、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出现,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

在这些流派中,德彪西所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继承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同时融入了印象主义绘画、象征主义诗歌的新思考,突破了钢琴作曲传统形式,形成了钢琴作曲独特的印象主义流派。

本文将在整理德彪西生存背景以及《阿拉伯风》第一首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分析《阿拉伯风》作品中的印象主义元素,探求德彪西印象主义最早的起源以及本质。

随后将深入挖掘《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曲式结构,分析其中花纹音乐体裁的运用。

最后将探究《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难点以及演奏技巧,为演奏者今后演奏此曲提供帮助,加深演奏者更好的理解印象主义风格的钢琴作品以及德彪西的音乐态度。

一、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Debussy)是法国19世纪末杰出的作曲家,作为作曲“印象主义”流派的鼻祖,对世界音乐风格的丰富做出了杰出贡献。

德彪西生活的19世纪末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型,其压抑的社会氛围,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十分强烈。

由于巴洛克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充分发展,人们不愿意再去服从理性、庄重的音乐审美理念,开始追求创造、自由、生动的情感表达,导致19世界末出现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等文学、艺术流派。

德彪西从小就在巴黎音乐学员中进行学习,跟随教师系统学习了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等等,为其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

1874年以莫奈为代表的法国画家将印象主义绘画展示到世人面前,以自然风光的六秀丽、日常生活的温馨吸引了德彪西,以启发式的描述唤起了德彪西诗意的审美。

19世纪80年代末,德彪西开始接触印象主义画家以及象征主义诗人,以其创作理念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因此,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有相似之处,都通过自己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将富有诗意、朦胧、缥缈的主观世界展示给读者、观者、听众。

19世纪末是世界钢琴作曲的转折点,现代主义音乐开始萌芽,德彪西也在钢琴作曲领域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探索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为今后钢琴作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作品背景

欧洲音乐发展史中每一个阶段都独具音乐魅力以及音乐风格。

例如古典主义较为庄重、华丽、大气,浪漫主义较为浪漫、奔放、热情。

而德彪西的音乐所创造的印象主义风格《阿拉伯风》第一首带给听众更多的是神秘、自由、朦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德彪西经常以自然、诗歌、绘画作为音乐创作的题材。

德彪西《阿拉伯风》第一首通过对自然、诗歌、绘画所感受的主观印象以及感受,利用音乐语言将其表现出来,突破古典、浪漫主义风格中工整、大开大合的表现形式,以零碎、简短的旋律片段表现德彪西不断变化的情感,使得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灵动、自然。

事实上,《阿拉伯风》第一首是德彪西音乐作品中奠定其以印象主义风格的代表作。

在《阿拉伯风》第一首中,跳动的旋律、富有创意的和声成为德彪西的音乐特征。

事实上,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通常减弱了传统和声的功能,反而将各种和声组合在一起,利用不同结构的七和弦、九和弦、跳动和弦等等丰富乐曲的结构,增添乐曲的色彩。

德彪西还利用不和谐音、脱离主调的和弦来表达其不同的情感,突破传统和声的一般性表达。

在曲式结构中,德彪西也具备自己独特的色彩,其放弃传统庞大的音乐结构,而是将简短、松散的结构组合起来,形成区别于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中的三部曲式。

《阿拉伯风》第一首中也是将短小的语句结合起来,给予乐曲朦胧、自由的美感。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中大量使用了增、减音程的调性关系,中古调式等也时常出现在其作品中,创造性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调式风格。

《阿拉伯风》第一首是德彪西早期的印象派作品,为其后续更加成熟的印象派作品奠定了基础,能够最真实的体现德彪西对音乐诗意的、主观的、印象的表达。

德彪西对于传统作曲的突破,充分展示了其印象主义音乐理念,无论是调式、旋律、曲式、和声的创新都为德彪西的作曲增加了个人浓重的烙印,成为独立的音乐流派,影响欧洲乃至世界的音乐发展。

《阿拉伯风》第一首是德彪西早期的音乐,其对传统音乐的突破并不多摊儿其曲式结构、和声的走向、踏板等应用给予了乐曲印象主义的美感,同时其节奏的应用浓重的体现了印象主义流派的风格,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曲式结构分析

在曲式结构方面,德彪西运用简短、自由、松散的曲式结构,《阿拉伯风》第一首中采用了较为古典A-B-A1复三部曲式结构的形式。

从结构上看,存在古典主义曲式结构的影响,但是由于其简短乐句的运用,使得整体结构松散,结构中的段落划分并不是很明确,段落之间模糊、松散、自由。

其中A段为第1-39小节,是稍快的小行板;B段为第39-70小节,整体节奏较为自由;A1段为第71-107小节,转换为E大调是乐曲的再现部。

其曲式结构主要表现为以下样态:

(一)A部

A段为第1-39小节,是稍快的小行板(AndantinoConmoto),为E大调。

A部中a段有两个小因素组成2+3,以三连音分解和弦形成两个大弧度。

以如水一样流动的音符为听众展示了精致、朦胧的山水画,通过音型的上下起伏,为山水画增加了韵律和灵动性,随后以左右和弦根音下行级进在第5小节进入b段中。

A部b段中从第6小节开始到16小节,利用了阿拉伯式五声音阶因素。

右手通过三连音为一组下行模进,左手为流畅的八分音符组成的和弦,二者相互对

峙,形成鲜明的音乐色彩冲突。

而五声音阶旋律的使用为音乐增加了东方审美使得乐曲更加神秘,这与德彪西对东方诗意、画面、音乐的兴趣息息相关。

在第10-14小节中,左右依旧延续分解和弦的使用,右手旋律上进行模进,在第13小节开始加强旋律力度,同时节奏加快,将快乐、积极、阳光的情绪表现出了,随后在第16小节中进入A部高潮后,渐慢进入a1段。

在第17-18两小节中在原a段三连音分解和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飘然的旋律,给予人蓝天中漂浮着几朵白云的感觉。

从第21小节开始到第33小节完成了E-A-D-A离调的转化。

在第34-37小节中,通过平行四六和弦进行,在上方形成连续的平行三度。

平行和弦是印象派音乐的标志,是德彪西对传统音乐的突破。

随后,在第38小节中利用E调的主音延留到B段成为B段A大调的属音。

(二)B部

B段为第39-70小节,整体节奏较为自由((Temporubato),为A大调。

B部中a段中为第39-46小节,以两个较为空洞的五度音程为开始,左手为少三音的二级和弦,右手为少三音的A大调主音和弦。

在一个音乐结构中存在两个不同的和弦,使得整体氛围空旷、神秘,余音绕梁。

在b段中为第47-54小节,演奏力度不断加强、速度加快,主要以三连音、分解和弦的形式,通过上行四度模进推动乐曲的情绪以及节奏,将乐曲情绪向上推动。

在第55-66小节中,在经过句后转入C大调,通过有力的和弦陈述,将乐曲推动到高潮,随后又湮没在众多和弦当中。

在67-70小节中,作者利用半音变化的方式,将C大调主三和弦转为升C小调的第一转位,随后乐曲进入E大调,完成了调式的转换,区别于古典主义调式的转换。

在传统转调中通常利用一个中介和弦以及新的和声终止式来完成,而德彪西的音乐中主音发生转移不需要任何准备,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随意性、自由性。

(三)A1部

A1段为第71-107小节,转换为E大调是乐曲的再现部。

从第95小节进入乐曲的尾声,通过三连音为一组的音型,将乐曲的色彩制造成层次和色彩。

在第99-102小节中仍利用b的音乐材料,力度逐渐减弱,利用pp来营造空谷回响的氛围。

最后分解的E大调主和弦由低向高,以活泼、生机结束了全曲。

再此部分中柔声踏板的运用能够增加曲子的悠长、神秘之感。

三、演奏难点、技巧分析,音乐处理

(一)技术难点的练习

《阿拉伯风》第一首演奏最大的难度以及技巧在于对曲子节奏的把握,演奏者需要不断练习乐曲中的三连音和两个八分音。

在乐曲中三连音一拍和两个八分音符音一拍经常交替出现,这需要演奏者极为明确的乐感,对音乐的时值控制十分精准。

由于这首乐曲较为灵动、轻快、静谧,演奏者在演奏时不能过于死板,同时有需要保持音乐线条,这就为演奏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弹奏中,手指的跑动要极为灵活,乐曲中指法的运用将影响乐曲整体静谧、优美、活泼情绪的呈现。

因此,在弹奏中需要手腕放松,指尖由外向里弹奏,将音符的绵长、清脆、律动表现出来。

乐曲中三连音的弹奏是难点以及重点,不仅需要弹奏的力度平均,突出每个音符的颗粒感,同时需要注重音符流动的感觉,营造一种流水一样的氛围。

这种三连音中还存在连音,特别是右手触键方法以及力度,演奏者需要对乐曲中出现的三连音进行单独联系,放松手臂、手腕力量,将利用自然而然的集中在之间,不过于增加个人外力,利用自身重力来完成演奏。

三连音中每个音符都存在自身的特色,听起来整体有一种波浪式前进的感觉,音乐力度的处理极为重要。

同时乐曲中还利用了很多双音的演奏技巧,这也是钢琴演奏中常见的音乐难点。

事实上五指的长短不同,每个人的手指又长又细,在弹奏双音时弹奏出来的音量以及音色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注意双音弹奏的整齐性以及声音质量。

小拇指时手指中力量最弱的手指,需要强化小拇指在弹奏高声部旋律音的力量,甚至借助手腕的力量将旋律弹奏出来。

演奏者可以将重心放在小拇指上,利用手腕带动小拇指发力,只有小拇指发力训练完成,才能够弹奏出乐曲要求的灵动美感。

(二)触键的难点

《阿拉伯风》第一首是结构明确、精致的三段体式钢琴曲,其结构错落有致,利用了中古调式、五声音阶等元素,手指在键盘上十分轻盈。

《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旋律优美、结构活泼、意蕴优美。

但是演奏者难以单独利用手指表现出乐曲的优美已经,因此需要演奏者对《阿拉伯风》第一首音乐线条、走向的深入理解。

演奏者除了需要增加联系来增进乐曲弹奏的技巧,同时需要在演奏中增添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演奏者在演奏时需对琴键的触摸要如同少女抚摸自己心爱的物品一样,轻柔的将乐曲中低音与中高音部的旋律有机结合起来,将德彪西试图向听众展现的世界,通过琴键向听众展现出来。

同时对于旋律中上下模进的根音,演奏者要注重对琴键的控制,力图弹奏出手指的力度以及节奏的变化,将乐曲中作者的心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给予听众。

19世界末的欧洲社会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加强烈,体现在艺术上则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元素被融合在钢琴作曲当中,民族乐派、表现主义、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出现,推动了钢琴音乐的发展。

巴洛克时期强调指触的集中、强劲、清晰,不需要过多的力度。

而古典主义要求指触偶的声音具有颗粒感,声音纯净,强调手腕用力。

浪漫主义则十分强调手指的跑动、技巧,要求手指力度较大,所弹奏出来的声音浑厚饱满,利用全身带动手指用力。

而印象主义由于朦胧美感的需要,需要以柔软触键方式,避免手指尖垂直接触到琴键。

由于乐曲旋律的弹奏需要控制音量,以及展现不同的音乐色彩,因此,在触键时肩膀要自然下垂,将力量凝结在指尖控制声音力度,弹奏使明确左手、右手的旋律走向,将朦胧的美感带给听众,同时需要利用手腕的力量,带动手指的灵活度,将静谧、优美的画面呈献给听众。

例如在第一部分中结

尾处,右手三连音加音程式的跑动就需要轻柔的触键。

(三)速度及段落色彩的处理分析

节奏影响了音乐的情感走向,德彪西在《阿拉伯风》第一首中运用了大量的三对二不对称音型,增强了乐曲的律动性以及连贯性。

在演奏中右手三个音对应左手两个音的节奏形式难以掌握,因此需要注意前后音符的连接,当存在五个以上连续三对二节奏型出现的时候,需要放松手指,迎合旋律的正常走向。

这是此曲中最难的部分,节奏的稳定以及舒缓,解决了演奏者演奏的水平。

因此在演奏时需要放松左手,收紧右手,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左右手完整对应,但是穿插三对二节奏时需要放松,不要过于强调三对二的节奏,应当延续前面音乐的感觉,顺着已经营造好的氛围继续向下演奏,不能重点突出此部分的节奏,否则会让听众感觉十分突兀。

在练习时需要结合节拍器进行练习,在熟练之后才能撤掉节拍器,这也是变相的节奏训练,能够培养演奏者更稳定的节奏感。

色彩是印象主义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悦耳的音色将通过音色来表达,需要控制乐曲中的声音。

在此乐曲中,整体主题较为活泼、静谧、悠扬。

因此左手连续性的八分音符与右手三连音式音符的跑动要表现出来颗粒感,同时保持流动性,从而完成优美的表达。

在《阿拉伯风》第一首中德彪西共用了17次弱以及很弱,仅用了1次突强以及4次强,这意味着作曲家是利用弱来表达其在音乐中的情绪。

在速度的变化上,曲中使用了“stringendo”加紧速度2次,“rit”渐慢8次,“pocomosso”稍快一点,“Temporubato”弹性速度各一次,“mosso”稍快2次,由此可以看出曲中速度变化之大,这正是印象派作品的风格特征。

 

(四)踏板的运用

踏板将丰富乐曲的表达,在《阿拉伯风》第一首中德彪西并没有完全标明踏板的运用,因此需要演奏者根据自己对德彪西印象主义的理解自行添加踏板,这也是考验演奏者演奏技巧的部分。

这也是德彪西印象主义区别于古典音乐的特征之一,其不要求明确清晰的和声以及过渡音,充分利用了踏板的作用,运用踏板时需要注意将旋律融合进来。

本文认为一方面需要根据和声更换踏板。

在乐曲中和声的变动较为明确,例如在乐曲第二部分中,左右手主要以和弦为主,此时每更换一次和弦就可以更换一次踏板,减轻声音的颗粒感以及不连贯性。

从乐曲整体来看,还是呈现一种流水一样的流动的美感,这样的氛围不能被颗粒感的音符所打破,这就需要踏板来给予辅助。

但是踏板的应用不能过于僵硬,要与乐曲、旋律融合在一起。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左右手的长音来更换踏板。

事实上,长音在乐曲中较为标志性,持续性长音需要踏板的辅助。

在乐曲中长音的使用较少,通常在需要营造朦胧、梦幻的氛围中使用踏板,这样不仅为演奏长音减小了压力,同时为乐曲的演奏增加了层次性。

同时要注重柔音踏板和快速抖动踏板的应用。

由于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作曲中朦胧、缥缈的美感需要柔音踏板的加入,不仅能够减弱声音,同时还为声音增加了朦胧的色彩。

由于《阿拉伯风》第一首运用了大量的音程以及和弦变化,需要快速抖动踏板保证声音的连贯,为声音增加神秘、幽远、缥缈的氛围。

尤其是在乐曲的最后柔音踏板的使用能够为全曲增加神秘的色彩,使得听众感觉余音绕梁。

事实上德彪西的印象主义与莫奈画作的印象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莫奈利用光影、颜色来完成自己主观情感的表达,而德彪西利用琴键、踏板的技巧性使用,将其精神世界中的画面向听众展示。

德彪西在作曲中并没有明确标明踏板的使用,就是为了给予演奏者演奏的空间,使其将自己理解的印象主义音乐世界向听众展现,也是对演奏者踏板应用技巧的考验。

甚至演奏者可以借鉴舒曼的阿拉伯风乐曲中踏板的应用来完成自己对阿拉伯风音乐作品踏板使用的理解。

四、结论

西方的音乐发展历史经历了流派的变革,19世纪末是欧洲音乐最灿烂的时代。

此时欧洲社会发生变革,人们对人的精神世界文化享受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流派的诞生提供了空间。

德彪西在吸收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的基础上,统合时代中象征主义诗歌、印象主义绘画的精神给养,创造性提出了印象主义音乐流派。

《阿拉伯风》第一首就是德彪西早期的印象主义萌芽代表作,一定程度奠定了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发展的美学基础和艺术理念。

在《阿拉伯风》第一首的演奏中,由于作者情感表达的抽象性、作品乐句的不连贯性、踏板使用的复杂,导致演奏过于困难。

但是通过增加对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了解、节奏形式的练习、自由踏板等灵活的运用、重视手指触键的力度能够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事实上,除了增加技巧性的训练,演奏者更需要了解德彪西印象主义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间的区别,才更能体会德彪西音乐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3]于慧.浅析德彪西钢琴作品《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13,(06):

63.

[4]江静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的演奏释译[J].济宁师专学报2000,(4):

21.

[5]陈禹彤.浅谈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6):

96.

[6]李宇峰.《钢琴音乐演奏技术与作品处理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12;40-110.

[7]保罗·霍尔姆斯《德彪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9;1-58.

[8]向乾坤·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两种演绎版本的速度比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6-09-30·

[9]张旭娜·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简论·泰安师专学报;2001-04-30

[10]张黎·印象派和象征派美学思想的表现——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的论析;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2-25·

[11]侯田媛.论德彪西钢琴曲的非传统和声手法——《阿拉伯风格曲二首》之第一首简析[J].成功(教育),2010(03):

246-248.

[12]柳娜.萨克斯管移植钢琴作品的审美接受研究——以德彪西《阿拉伯风格曲第一首》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15):

254-255.

[13]赵楚.德彪西《阿拉伯风》第一首弹奏分析[J].ARTEDUCATION2010,(09):

103.

[14]王琼.浅析德彪西《阿拉伯风格第一首》的创作与风格特性[J].黄河之声,2012,(08):

47.

[15]WursterMB.In-depthanalysisandprogramnotesonaselectionofwindbandmusic[J].Dissertations&Theses-Gradworks,2013.

[16]AkinciTC.WindSpeedCorrelationBetweenNeighboringMeasuringStations[J].ArabianJournalforScience&Engineering,2012,37(4):

1007-1019.

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