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8622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1.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福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何为心理1、心理(A),心理,心理过程,人格倾向,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能力、气质和性格,需要和动机,一、何为心理1、心理(B),心理,心理状态,心理过程,生理唤醒、意识、无意识定势、注意,个性(人格)心理特征,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意志行为活动,能力气质性格,名词解释,情绪和情感:

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

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人的活动动机。

能力:

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

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脾气、秉性、它是人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我们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

性格:

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固态度,以及所采取的相应的行为习惯方式。

名词解释,心理状态:

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

心理过程:

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认知活动:

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心理现象。

知觉图片,脑是心理的器官,二、何为心理健康,

(一)、WHO(worldhealthorganization)对健康的定义1948年:

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1989年: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WHO关于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6)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1、正常心理: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2、异常心理:

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

A、精神分裂及其他妄想性障碍B、心境障碍C、应激相关障碍D、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E、心理生理障碍F、癔症竭斯底里,(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各类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定义标志,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美国学者坎布斯(从人格特质的角度观察):

(1)积极的自我观念、

(2)恰当地认同他人、(3)能面对和接受现实、(4)能对自己、周围的事及环境有较清楚的知觉,(5)主观经验丰富可供随时提取使用,3、罗杰斯认为心理健康者的特征,

(1)对任何经验都是开放的,不对某种经验拒绝和歪曲

(2)自我结构与其经验相协调,并能同化新经验(3)体验到自我价值感(4)与周围人高度协调,乐意给他人以关怀(5)自我实现的潜能得到发挥,4、我国学者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

(2)情绪正常、健康(3)意志健康。

具有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4)心理健康的人,其意志和行动是统一的、协调的(5)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观点、看法和评价(6)人际交往正常,人际关系和谐(7)有较强的适应能力,5、张春兴认为心理健康者:

(1)能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

(2)能掌握自己的思想和行为(3)有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4)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5)有独立谋生的意愿和能力(6)理想追求不脱离实际,6、王登峰和张伯源认为心理健康者: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四)心理健康的判断,传统方法:

各种心理测验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如用来测量智力的韦克斯勒(Wechsler)智力量表、比内西蒙(Binet-Simon)智力量表;用来测量人格的明尼苏达人格测验(MMPI)、埃森克人格问卷(EPQ),卡特尔16项人格测验(16PF)、罗夏墨迹测验;心理与行为问题评估:

SAS(焦虑测评量表),SDS(抑郁测评量表);通用量表:

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具体查找技能分册补充),(四)心理健康的判断,现代方法:

正电子断层扫描(PET),功能性磁共振(fMRI),事件相关电位(ERP)等,(五)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1、健康心理从静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在某一时段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

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

从动态角度看,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五)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的具体内涵,2、不健康心理在非常规条件下,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而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面作用。

涵盖一切偏离常模而丧失常规功能的心理活动。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

(六)心理不健康的分类,1、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可疑神经症,(七)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因素2、社会因素:

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生活压力与环境变迁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人格特征,保持心理平衡美国心理卫生协会十个要诀,1、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

把自己的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然就会心情舒畅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

4、偶尔也要屈服。

一个做大事的人处理问题要从大处着眼,心胸开阔。

因此,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小事上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5、暂且避开。

在遇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些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看电影。

6、找人倾吐烦恼。

7、为别人做些事。

帮助别人不单能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还可以确定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8、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

心理学家发现,忧虑、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

9、对人要表示善意。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平静。

10、娱乐。

娱乐方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情舒畅。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任务1、预防心理障碍和各种精神疾病2、努力帮助人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应付各种精神压力所致的身心功能损害,促进人们的全面健康,使之愉快安定地生活。

3、充分发挥心理潜力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增强大脑功效,高效能地完成各项社会职能,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素质教育2、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3、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心理保健能力,(三)心理健康的特点,1、积极的自我观念。

2、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

3、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4、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面对现在,吸取过去经验,策划未来。

6、真实地感受自己的情绪,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具有比较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情绪和一定的学习能力。

2、了解自我并悦纳自我,自我意识发展良好。

3、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协调和谐。

4、能控制和合理表达情绪,心境良好。

5、意志坚定自制,意志品质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统一。

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年龄特征。

樊富珉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3、能自觉调节和控制情绪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类型,1、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的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类型,2、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目标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区分,1、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学生与环境的协调问题(包括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2、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则致力于把学生的发展水平带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侧重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在实际操作中,单一的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难以真正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应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整体优势。

(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a、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b、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c、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d、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e、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f、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g、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适应性h、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认知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2/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教育。

3/意志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4/个性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5/学习适应心理健康教育。

6/人际和谐心理健康教育。

7/职业适应心理健康教育。

8/心理障碍预防。

(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和维护,1、培养健全良好的个性2、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与应用3、积极参加校园科技文化活动4、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5、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II、大学生心理咨询,一、心理咨询的基本定义二、心理咨询的对象三、心理咨询的任务四、心理咨询的原则五、心理咨询的分类六、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七、主要心理咨询流派简介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心理咨询的基本定义,

(一)心理咨询,译自英文counseling,也有译成咨商或辅导。

结合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心理咨询作如下定义: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通过与来访者建立一种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协助来访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克服成长障碍,发展个人潜能。

通俗的讲就是“助人自助”的过程。

一、心理咨询的基本定义,

(二)1956年,APA(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的“定义委员会”,发表了题为作为一个专业分支的咨询心理学的报告书。

指出,咨询心理学可以从三个方面做出贡献,并且这三者不可偏废。

1、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2、通过发展人们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人与环境协调3、正确地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三)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咨询的定义,罗杰斯:

通过与个体持续的、直接的接触,向其提供心理帮助并力图促使其行为、态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张小乔:

来询者(或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预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有专业技术的咨询人员进行诉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三)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咨询的定义,马建青:

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决咨询对象(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包括发展性心里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

郭念峰:

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四)心理咨询的理解,1、心理咨询与心理安慰a、安慰具有情绪宣泄和暂时恢复心理平衡的功能b、心理咨询不仅要使人开心,更要促使人成长。

要避免使来访者依赖他人,要促进其独立性与自立性。

不同于安慰,但并不排除安慰效应。

(四)心理咨询的理解,1、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临床色彩)a、从工作对象上看,咨询主要是针对正常人,而治疗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者b、从工作内容看:

咨询着重处理的是常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人际、情感、家庭、环境适应、职业选择、生涯等问题。

治疗的适应范围主要是某些神经症、人格及行为障碍等c、从工作时间看,咨询用时较短,次数一般一次到几次;治疗费时较长,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经年累月的。

(四)心理咨询的理解什么不是心理咨询,a、咨询过程中涉及提供信息、资料,但仅仅如此,则不是咨询b、咨询涉及某些法律、道德、思想意识等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引起了心理问题才与咨询有关,其本身不是咨询的主要内容。

c、咨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但与日常的交谈有所区别。

后者多表面、客气,缺乏内容,前者则通过交谈给对方以心理帮助,是咨询员与来访者的深层交流。

d、咨询要不时收集来访者资料,但收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帮助,如果仅有对来访者的判断(如智力、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或者仅有心理测验而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则不是心理咨询。

e、咨询会涉及对来访者进行教导,但只有教导,视来访者为所教诲的人,则不是真正的咨询,咨询更应重视倾听。

f、咨询会使用安慰话,但仅仅只是安慰,还不是咨询。

咨询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给来访者以人生启迪,使其能敢于面对自己和自己的感觉,并做出积极行动,而不是简单的宽慰,试图大事化小。

g、咨询不是帮助解决问题,而是鼓励人自助,协助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而不是包办代替。

h、咨询不是决策机构,不应给来访者提供结论性意见,不为来访者作选择、作决定,应促进来访者自己负起责任。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岳晓东谈心理咨询的七个“不是”,a、不是心理治疗。

b、不是生活咨询,生活咨询很有建设性、指定性,咨询希望起到启发、推动作用,帮助人学会决策(“开心眼”),不是帮人决策。

c、不是社交谈话。

d、不是逻辑分析,而是始之以情,收之以理。

e、不是交朋觅友,应与来访者保持一定(适中)距离,不可太近。

f、不是安慰别人,安慰可作为前奏,主旋律是心理分析。

g、不是替人解难,而是助人自助,培养独立精神、自信心及成人之美,使人感到成就感。

心理咨询的理解,广义心理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测验。

狭义心理咨询指通过面谈或书信、电话等媒介来向来询者提供咨询帮助。

二、心理咨询的对象,1、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精神正常人群,在现实生活中会面对许多问题,如婚姻家庭问题、择业求学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面对上述自我发展问题,需做出理想选择,一边顺利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这是,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向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发展性心理咨询2、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长期处在困惑、内心冲突之中,或者遭到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而失去心理平衡,心理健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尽管他们的精神仍然是正常的,但心理健康水平却下降很多,出现严重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甚至达到“可疑神经症”的状态。

这时提供的帮助心理健康咨询3、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正常心理:

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异常心理:

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不健康的分类1、心理问题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久、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3、可疑神经症,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三、心理咨询的任务,从总体上来说,是帮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类心理问题,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矫治不良行为,理顺人格结构,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非逻辑思维,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深化自我认知,端正处事态度,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适应能力,等等。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地生活下去。

三、心理咨询的任务,

(一)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

(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三)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四)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五)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六)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四、心理咨询的原则,1、理解支持的原则2、保密性原则(受卫生、司法和公安机关询问时,不得做虚假的陈述或报告)3、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4、感情限定原则咨询每次时间大概一小时左右,五、心理咨询的分类,1、按性质分:

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2、按咨询规模:

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团体咨询:

在团体情境中,向求助者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交往、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以促进个人的、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

3、按咨询时程:

短程咨询(1-3周内,一般心理问题),中程心理咨询(1-3个月内,较严重心理问题),长期心理问题(3个月以上,严重心理问题或者神经性的心理问题)4、按咨询形式:

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互联网心理咨询,六、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1、资料的收集2、资料的分析3、综合评估4、诊断5、鉴别诊断(防止误诊的措施)6、咨询方案的制定,七、主要心理咨询流派简介,精神分析疗法由弗洛伊德(1856-1939)在19世纪末所创立

(1)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觉知到的经验,前意识是平时感觉不到却可以经回忆而觉知到的经验,潜意识指觉知不到却没有被清除而被压抑的经验。

(2)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冲动,依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个人在与环境接触中由本我衍生而来的,依照“现实原则”行事,并调节本我冲动,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行事;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依照“道德原则”行事,是良知与负疚感形成的基础。

精神分析疗法,(3)个人消除焦虑、维护心理健康时,常采用“自我防卫机制”,如解脱、补偿、合理化、投射、转移、升华及理想化等方式。

这些防卫是潜意识的,过分使用可造成心理疾病和人格扭曲。

(4)治疗心理疾病主要方法是梦的解析、自由联想和移情技术。

强调通过对以前经验的再分析来解除压抑、使潜意识化为意识并在情绪上有所领悟。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美国人本主义者罗杰斯(1902-1988)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

(1)人性都是积极向上的,且都有能力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被动的人格,而是协助来访者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咨询中咨询者要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同理心来接待来访者,重视来访者现实面临的问题,而避免对来访者进行诊断。

(三)理性情绪疗法,美国心理咨询家艾利斯(1913-)创立于20世纪50年代

(1)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于其思维中的非理性信念。

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

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时,便会导致不良的情绪体验;而当人们接受更加理性与合理的信念时,其焦虑及其他不良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2)人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三个特征:

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透顶。

(3)“ABC理论”A指发生的与自己有关的事件,B指个人对该事件所持的认知信念;C指个人对事件的情绪反应后果。

不论情绪反应是适当还是不适当的,都不是由于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个人对既成事件所产生的信念B所引起的。

(四)行为疗法,源于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对环境的控制来改变人的行为表现,其理论基础是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而习得的习惯性反应。

正强化该行为便巩固,负强化该行为则消退。

(2)咨询与治疗的目的在于,利用强化使患者模仿或消除一定的行为习惯,建立新的行为方式。

治疗的目标要明确具体,主张对患者的问题采取就事论事的处理方法,而不必追究诸如个人潜意识和本能欲望等心理原因对偏差行为的作用。

(3)常用技术包括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代币法、生物反馈等,其核心是控制环境和实施强化使患者习得良好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五)其他疗法,交互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现实疗法、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

(详见GERALDCOREY著,石林、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八、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生的矛盾心理大学生活适应问题1、自豪感与自卑感2、新鲜感与恋旧感3、独立愿望与依赖心理4、轻松感与被动感5、强烈交往需要与孤独感6、理想我与现实我,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与学习有关心理问题a、学习缺乏动力:

逃避学习、焦虑过低、注意分散、b、学习焦虑;经常性的烦躁不安、失眠、食欲下降c、过度考试焦虑2、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

沟通不良、交往恐惧、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和技能3、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4、与求职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樊富珉: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1、理想与现实的冲突2、情绪与理智的冲突3、独立与依赖的冲突4、乐群与防范的冲突5、求知与识短的冲突6、自尊与自卑的冲突7、竞争与求稳的冲突8、追求与安逸的冲突9、性冲动与性压抑的冲突,樊富珉: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领域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与求职择业有关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

判断标准上网时间每周超过34小时,其次不上网就难受,就象吸食毒品的人不吸食毒品就烦躁不安。

其他问题,樊富珉:

(三)大学生常见不良心理反应1、焦虑,因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有可能丢失有价值的东西,致使自尊、自信受到威胁而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2、孤独,与他人、社会隔离的自身孤立心态3、自我拒绝,经常自卑、怀疑自己、轻视自己、甚至憎恨自己4、他人取向,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赞许而身不由己、言不由衷地做人行事,使自己的价值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事事处处看他人眼色行事。

樊富珉: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1、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

易产生偏执观念、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有极强的自尊心,同时又很自卑,好嫉妒,看问题主观片面。

常常言过其实,乖僻古怪,失败时常迁怒或归咎他人。

强迫型人格:

表现为常有个人的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因而焦虑、紧张,过分地自我克制,过分自我关注、事事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成规,处事拘谨,缺乏应变能力。

冲动型人格:

表现为情绪不稳,常因微小的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而且自己不能克制。

樊富珉: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2、性行为变态:

同性恋、恋物癖、窥视癖、裸露癖3、神经官能症:

神经衰弱、强迫症(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恐怖症(社交恐惧、旷野恐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