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78652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ppt

建筑专业施工图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一、总图设计,3、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不满足70(上海等80m):

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满足规范及规划要求,或在基地的最远端。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小区道路宽度69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

有供热管线不小于14m,无供热管线不小于10m。

组团道路宽度35m,建筑控制线之间宽度:

有供热管线不小于10m,无供热管线不小于8m。

在车行道单侧或双侧设置人行道,其宽度不宜小于1.5m。

1、总图中建筑物表示方式不一,有以建筑底层平面外轮廓表示,有以建筑屋顶平面表示。

哪种表示方式正确?

构筑物及地下工程如何表示?

施工图设计总平面图建筑物应按建筑底层平面外轮廓应粗实线表示,可加图例与其它轮廓线区别。

地上建筑物以中粗实线表示,地下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粗虚线表示,必要时辅予说明。

2、总图中常缺少详图或详图不全,正确的总平面详图应包括哪些内容?

总平面设计应包含详图,包括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水池、花池、广场、运动场地、停车场地面、围墙等详图。

如有二次设计的内容,应加以说明。

4、基地内住宅山墙间的道路紧贴建、构筑物,不满足最小间距要求:

住宅山墙最小间距应同时满足消防、规划、建筑控制线、道路边缘距建筑最小距离、道路及人行道等宽度要求。

(小区路:

6+2+1.2+1.5=10.7m(有供热管线应取14m),组团路:

4+1.5+1.2+1.5=8.2m(有供热管线应取10m)。

5、高层住宅消防车道和登高面不满足一个长边。

建议多层配套商业齐平高层住宅山墙处设置凹井并作为消防车道的尽端回车场(15X15m或18X18m)。

6、高层住宅楼与多层配套用房及地库楼梯间之间不符合防火间距要求。

建议配套用房和地库楼梯间面向高层住宅楼的外墙采用不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门窗改向设置(高层住宅与地下车库楼梯间之间为一栋建筑不同的两个防火分区、与配套用房之间应为不同的两栋建筑)。

7、地库地面出入口距基地交叉路口、基地道路过近;地面出入口与基地道路平行时,未设置缓冲车道或缓冲车道过短。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点不应小于7.50m;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人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

8、汽车库汽车出入口应设于城市次干道,不应直接与主干道连接。

汽车库汽车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通视距离不足,存在视线障碍物,不能保证人行和车行的安全。

汽车库汽车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作视点的120范围内至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的障碍物。

10、基地出入口标高低于相邻道路的控制标高,造成城市道路路面积水倒灌进入基地;与邻地标高不协调,基地地面高于邻地,未采取排水措施,造成邻地积水。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比周边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m以上,且高于多年的平均地下水位;若出入口标高低于相邻道路的控制标高,应局部设置反坡(b点高出0点0.150.4m),并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若高于邻地应完善基地内排除地面水的各项措施(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宜设置集中排水系统),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

9、出入口台阶、坡道和地下室基础等突入道路红线;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地上建筑物及其设施:

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进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遂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它设施。

11、陡坡地未设置挡土墙、护坡和截水沟,且挡土墙、护坡与建筑上下边缘的水平距不满足规范要求,高差大于1.5m的台地边缘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地面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采用台阶式,台阶的高度宜为1.53m,台阶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挡土墙的安全要求:

2、汽车坡道设计坡度超过规定;汽车坡道转弯半径不满足要求;坡道纵坡大于10%时,其两端未设缓坡段;环形坡道横向未设置超高。

小型车直线坡道最大坡度15%、曲线坡道最大坡12%;车行环道内半径不小于3.5m(建议不小于4.5m);坡道纵坡大于10%时,其两端的缓坡段见下图;环形坡道的横向超高(坡度)宜为26%。

1、汽车出入口坡道净高不满足要求;汽车坡道面层未采取防滑措施;汽车坡道地面出入口未设置截水沟;建筑物底层汽车出入口上下窗间墙高度不满足要求。

汽车出入口坡道净高不小于2.2m(建议2.4m);汽车坡道面层采用水泥砂浆礓碴、金刚砂防滑条等防滑措施;汽车坡道地面出入口在反坡低端处设置截水沟(不应设置在缓坡段与反坡的顶点);建筑物底层汽车出入口上下窗间墙高度不满足要求时可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

二、地下车库及地下室,3、防火分区面积大于1000,只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另一个借用住宅楼梯),且室内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60m均不符合规范要求。

借用的住宅楼梯在首层与地上楼梯进行防火分隔并直通室外。

调整停车位,留出疏散通道直通楼梯间。

4、汽车通道宽度不满足一次出车且不小于6m的规范要求(上海可以)。

建议汽车通道网格尺寸设计为6.3m。

5、设备用房面积400多与停车库共为一个防火分区(应独立为一个防火分区);楼梯间处在消防水泵房内(消防水泵房与楼梯间之间应采用防火分隔);消防控制室的门开向停车库(应靠近直通室外的楼梯间);汽车通道宽度不足(应满足一次出车且不小于6米);汽车坡道出入口处无截水沟(应设截水沟,若不自喷应设防火卷帘与停车库分隔)。

6、消防电梯集水井位置设于门口不合理。

建议就近设于楼梯下方。

7、汽车坡道与停车区之间以栏杆分隔,未设防火隔墙;无喷洒的汽车坡道出入口未设防火卷帘与停车区隔开;人员安全出口被停车位阻挡。

汽车坡道两侧应采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无喷洒的汽车坡道出入口应采用防火卷帘等措施与停车区隔开;应调整停车位在疏散楼梯间门口留出人员疏散通道。

8、变电站的门直接开向封闭楼梯间不符合规范要求。

建议通过设置走道或过厅进入。

10、变电站没有独立的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

建议设置独用的封闭楼梯间。

9、入户大堂无需设置二道门。

建议取消一道,且开向大堂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11、集水井与结构基础承台相碰(集水井位置应避开结构基础承台)。

12、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人防地下室,其人员疏散楼梯间仅设人防门,不设防火门,不能满足平时使用设置封闭楼梯间的要求。

人防门不能替代防火门,建议增设防火门。

13、车库开向楼梯间中部的疏散门不满足高度要求。

调整停车位、防火墙及疏散门位置。

14、车库进入楼梯间的人员疏散走道净宽不满足规范要求。

调整柱子位置(偏心)。

16、地下室设备用房的防火分区之间以设备用房连通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未以公共走道连通。

不在同一个大空间内、一个防火分区中的不同房间均应经过公共走道达到安全出口。

15、水泵房的2个门距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小于5m)。

直接开向汽车库的门调整位置,水泵房地面应低于同层地面(标注标高),其门口应设150200高的防水门坎。

17、高层住宅地下层消防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地下层面积大于200没有设置2个疏散楼梯;建议设置采光井,利用采光井中直通室外的金属竖向梯作为第2疏散出口;没有按防烟楼梯间设计;楼梯间两侧的走道间应均为防烟前室,走道间与电梯厅和消防前室之间的隔墙和防火门均可取消,电梯厅与走道间合并后应改名为前室,消防前室与走道间合并后应改名为合用前室;水管井设在封闭楼梯间内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把楼梯间内的水管井移至走道间内;防火门没有标注;丙类储藏间的门和开向走道间的门均应标注为乙级防火门。

三、建筑防火设计,1、高层住宅消防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本楼高度43.5m,最远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5m,设置1个疏散楼梯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设置2个楼梯或1个剪刀楼梯(最远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于10m);没有按防烟楼梯间设计;应另设置防烟楼梯间前室(若将走廊作为前室,其与阳台、厨房的转角水平距不满足不小于2m的规范要求);楼梯间东面外窗边缘与走廊的转角水平距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取消楼梯间东面外窗。

2、2个疏散楼梯在首层共用1个对外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其中1个楼梯在首层直通室外(可在楼梯平台处设置台阶出室外);地下楼梯不宜与地上楼梯共用对外出口;建议地下楼梯与地上楼梯采用防火隔墙分隔并直通室外;消防前室与大堂窗洞口边缘之间的水平距不满足不小于1m的规范要求;建议消防前室与大堂合并为扩大前室(取消二者之间的隔墙和防火门),侯梯厅开向大堂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开向庭院的窗应取消。

3、剪刀楼梯在首层仅有1个对外出口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剪刀梯的其中1个楼梯在首层直通室外.,4、剪刀梯的2个楼梯平台标高不一致;建议楼梯间的2个门均直接开向屋面(采用普通平开玻璃门);电梯机房的门不应开在楼梯间的前室内;建议取消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机房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普通电梯机房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电梯机房外墙应设采光通风窗,上机房的室外楼梯和机房门宽均应不小于1.2m。

5、北外廊单元式高层户型平面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消防疏散存在单向疏散问题(各户均需经过1个安全出口再到达另1个安全出口,且另1个安全出口的防火门没有向疏散方向开启均不符合规范要求);建议看作采用连廊连通的2个防火单元,但每个防火单元是否均应设置消防电梯?

中间两户之间的隔墙是否采用防火墙并窗户间距是否不小于2米?

各户门是否均采用防火门?

2个开向连廊的防火门是否可作为防烟的开启面积?

各户门是否均应采用防火门?

开向内天井的厨房外窗是否能满足采光要求?

6、与住宅建筑贴建的变电所、锅炉房等;较高建筑贴邻外墙高出较低屋面15n范围内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8、酒店大堂与商业办公、儿童活动场所和视听室没有作防火分隔;建议酒店大堂走廊开向商业办公门厅、儿童活动室和视听室的门窗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儿童活动场所没有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视听室面积大于50没有设置2个疏散门;建议视听室开向服务间的门改为直接开向室外,服务间设置直接开向室外的门作为儿童活动场所独立的安全出口。

7、防火分区划分不结合功能布局,不考虑消防设施和管网线路的配置,盲目按面积切块,不利于火灾时的疏散救援,也不便于日常的管理使用;合理划分防火分区的基本原则:

1、符合规范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限值;2、尽可能与建筑内部不同功能布局的分区取得一致;3、考虑安全出口与消防设施和管网线路的合理配置。

四、楼梯设计,1、楼梯平台净宽小于梯段净宽,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未在两侧设扶手;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m;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托儿所、幼儿园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残疾人使用的楼梯,宜在两侧均做扶手;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内设踏步,楼梯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

2、楼梯间门扇开启位置影响了疏散人流的通行。

3、楼梯平台净高小于2m,梯段净高小于2.2m。

老年人使用的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踏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

4、靠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未注明扶手高度或小于1.05m,住宅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或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m时未采取防止攀滑措施,栏杆采取易攀登的构造。

5、多功能组合建筑中的住宅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不得与商铺、办公等其他功能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7、地下车库人员疏散出入口及疏散楼梯均应独立设置,不得与裙房共用出入口,当必须共用时,在首层应采用耐火不低于2h的隔墙隔开并应直通室外。

9、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不低于2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

8、每个防火分区不能全部共用楼梯,应至少有一部独立楼梯。

6、办公的疏散楼梯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五、电梯、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设计:

2、电梯的隔声、防水及通风采光要求:

1)电梯井道、机房不宜与居室、办公室等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无法避免时应作减震隔声处理。

隔声措施:

普通房间利用电梯井道壁隔绝空气声(计权隔声量40dB);安静房间采用双墙中空加吸音板隔绝空气声(计权隔声量50dB)。

减震措施:

在电梯直流发电机的基座下设置金属弹簧与橡胶隔震器;在电梯运行导轨支架与电梯井道壁连接处设置橡胶垫。

2)电梯附近应有楼梯配套,以备临时不乘电梯者就近上下楼。

电梯井不宜被楼梯环绕。

3)电梯机房的直接顶板上部不宜设置水箱间,水管、蒸汽管和烟道等不应穿越电梯机房。

4)电梯机房应有良好的采光通风,隔热保温,避免西晒,机房屋顶应做保温。

1、电梯的设计要求:

1)客梯位置宜在主入口明显易找的位置,电梯不应在转角处紧邻布置。

2)货梯应靠近货流出入口,货流、人流宜分开,尽量减少交叉。

3)地下室仓库和地下停车库应有货梯或客货梯下达,通至人防地下室的电梯,应设在防护密闭区之外。

4)无机房电梯:

当额定速度为1.0m/s时,最大提升高度为40m,最多楼层为16层;当额定速度为1.6和1.7m/s时,最大提升高度为80m,最多楼层为24层。

冲顶高度:

一般来说载重量1t以下可按4.5m计,1t及以上可按4.85.0m。

5)电梯机房的门不可开向公共疏散楼梯间。

6)消防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应每层停靠,且从地下室直通顶层一分钟内必须到达。

7)消防电梯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设置在井底外,容量不小于2立方米)。

3、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设计注意事项:

1)自动扶梯扶手中心线与平行墙面间、楼板开口边缘间及相邻两平行梯扶手中心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0.5m,并应在楼板开口的两长边设置安全防护栏杆,栏杆离扶手外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2)每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进出口通道宽度必须大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宽度,并大于等于2.5m。

3)自动扶梯的梯段和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空的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3m。

4)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及其进出口通道必须设防护栏杆或防护板,其高度0.9m,并能防止儿童钻爬。

5)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相互之间的间距大于200时,应设防坠落的安全设施。

6)自动扶梯和层间相通的自动人行道单向设置时,应就近布置相匹配的楼梯。

7)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不应超过30,当提升高度不超过6m,额定速度不超过0.5m/s时,倾斜角度允许增至35;倾斜式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不应超过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