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0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11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docx

《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书工程管理

 

矿业工程学院

 

《工程测量》课带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

工程管理

 

贵州理工学院

二O一六年二月

前言

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中,课带实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份,它起着巩固课堂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本课程共有18学时课带实验。

本书紧紧围绕测量学课程中的知识重点、兼顾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介绍了测量实验项目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并给出了用于实验的相关表格。

通过有限时数的学习和实践,加深对测量知识的理解,初步掌握测量的基本实践技能,为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基础。

 

实验九全站仪坐标放样

(二)……………………………………………62

 

实验一水准仪认识及基本操作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要求:

必做

一、实验目的

(一)认识水准仪构造、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掌握使用水准仪进行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水准仪构造的认识。

(二)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原理

1、水准仪构造原理。

2、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二)方法和手段

1、方法

采用“连续水准测量”的方法,即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利用一台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读出两点高差,从而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

2、手段

利用仪器测量、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动手训练。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一)实验要求

1、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以专业为对象,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实验,由学院统一安排。

2、实验开始前,以小组为单位到测量实验室领取仪器和工具,并做好仪器使用登记工作。

领到仪器后,到指定实验地点集中,待实验指导教师作全面讲解后,方可开始实验。

3、对实验规定的各项内容,小组内每人均应轮流操作。

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

4、实验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实验应在指定地点进行,不得擅自变更地点。

5、必须遵守本实验指导书所列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用规则”或“测量记录与计算的规则”。

6、应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实验的具体操作应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步骤进行。

7、实验中出现仪器故障、工具损坏和丢失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可随意自行处理。

8、实验结束时,应把观测记录交实验指导教师审阅,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收拾和清理仪器、工具。

最后,将仪器、工具归还实验室。

(二)测量仪器借用规则

测量仪器精密、贵重,对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用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每次实验前,以小组为单位。

由组长(或指定专人)向仪器室领借仪器、工具,借用者应当场清点、检查,若有不符,当即向发放人说明,以分清责任。

领借仪器、工具时,必须遵守仪器室的制度,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2、领借仪器时,无关人员到实验现场等候,不准在走廊内喧哗。

3、各组借用的仪器、工具不许任意转借或调换;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向指导教师和仪器室报告,并填写“仪器损坏报告单”,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理。

4、实验完毕,应清理仪器、工具上的泥土,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仪器室,待仪器发放人检查验收后方可离开。

(三)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1.领取仪器时检查项目

(1)仪器箱盖是否关妥、锁好。

(2)背带、提手是否牢固。

(3)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各部分是否完好,脚架腿伸缩处的连接螺旋是否滑丝。

要防止因脚架未架牢而摔坏仪器,或因脚架不稳而影响作业。

2.打开仪器箱时的注意事项

(1)仪器箱平放在地面上或其他平台上后才能开箱,不要将仪器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开箱,以免将仪器摔坏。

(2)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与方向,以免用完装箱时因安放位置不正确而损伤仪器。

3.从箱内取出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1)不论何种仪器,在取出前一定要先放松制动螺旋,以免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微动装置,甚至损坏轴系。

(2)自箱内取出仪器时,应一手握住照准部支架,另一手扶住基座部分,轻拿轻放,不要用一只手抓仪器。

(3)自箱内取出仪器后,要随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沙土、杂草等脏物进入箱内;另外,还要防止搬动仪器时丢失附件。

(4)取仪器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摸仪器的目镜、物镜,以免玷污而影响成像质量。

不允许用手指或手帕等物去擦仪器的目镜、物镜等光学部分。

4.架设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1)伸缩式脚架三条腿抽出后,要把固定螺旋拧紧,但不可用力过猛而造成螺旋滑丝。

要防止因螺旋未拧紧而使脚架自行收缩而摔坏仪器。

另外,三条腿拉出的长度要适中。

(2)架设脚架时,三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

并得太靠拢则容易被碰倒,分得太开则容易滑开,这都会造成事故。

若在斜坡上架设仪器,应使两条腿在坡下(可稍放长),一条腿在坡上(可稍缩短);若在光滑地面上架设仪器,要采取安全措施(如用细绳将脚架三条腿连接起来),防止脚架滑动摔坏仪器。

(3)在脚架安放稳妥并将仪器放到脚架上后,应一手握住仪器,另一手立即旋紧仪器和脚架间的中心连接螺旋,避免仪器从脚架上掉下摔坏。

(4)仪器箱多为薄型材料制成,不能承重,因此严禁蹬、坐在仪器箱上。

5.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

(1)在阳光下观测必须撑伞,防止日晒和雨淋(包括仪器箱),且雨天应禁止观测。

对于电子测量仪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撑伞防护。

(2)任何时候仪器旁边必须有人守护。

禁止无关人员拨弄仪器,注意防止行人、车辆碰撞仪器。

(3)如遇目镜、物镜外表面蒙上水汽而影响观测(在冬季较常见),应稍等一会儿或用纸片扇风使水汽散发。

如镜头上有灰尘应用仪器箱中的软毛刷拂去。

严禁用手帕或其他纸张擦拭,以免擦伤镜面。

观测结束应及时套上物镜盖。

(4)操作仪器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难确、轻捷。

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和脚螺旋宜使用中段螺纹,用力过大或动作太猛都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5)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

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

6.仪器迁站时的注意事项

(1)在远距离迁站或通过行走不便的地区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迁站。

(2)在近距离且平坦地区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

首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松开各制动螺旋,再将三脚架腿收拢;然后,一手托住仪器的支架或基座,一手抱住脚架,稳步行走。

搬迁时切勿跑行,防止摔坏仪器。

严禁将仪器横扛在肩上搬迁。

(3)迁站时,要清点所有的仪器和工具,防止丢失。

7.仪器装箱时的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盖上物镜盖,清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和仪器箱、脚架上的泥土。

(2)仪器装箱前,要先松开各制动螺旋,将脚螺旋调至中段,然后一手握住仪器支架或基座,另一手将中心连接螺旋旋开,双手将仪器从脚架上取下放入仪器箱内。

(3)仪器装入箱内要试盖一下,若箱盖不能合上,说明仪器未正确放置,应重新放置,严禁强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

在确认安放正确后再将各制动螺旋略为旋紧,防止仪器在箱内自由转动而损坏某些部件。

(4)清点箱内附件,若无缺失则将箱盖盖上、扣好搭扣、上锁。

8.测量仪具的使用须知

(1)使用钢尺时,应防止扭曲、打结,防止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以免折断钢尺。

携尺前进时,不得沿地面拖拽,以免钢尺的尺面刻划磨损。

使用完毕,应将钢尺擦净并涂油防锈。

(2)使用皮尺时应避免沾水,若受水浸,应晾干后再卷入皮尺盒内。

收卷皮尺时,切忌扭转卷入。

(3)水准尺和花杆,应注意防止受横向压力,不得将水准尺和花杆斜靠在墙上、树上或电线杆上,以防倒下摔断,不使用时一定要平放在地面上;也不允许在地面上拖拽或用花杆作标枪投掷。

(4)小件工具如垂球、尺垫等,用完即收,防止遗失。

(5)不允许任何人坐在仪器箱上。

(6)测绘仪器属于价格较高的精密设备,使用中要精心爱护。

无论仪器或其他工具,如有发生损坏、丢失等现象,一律按价赔偿。

9.其他光电仪器的正确使用与保护方法

(1)尽量选择在大气稳定、通视良好的时候观测。

(2)避免在潮湿、肮脏、强阳光下以及热源附近充电。

(3)不要把仪器存放在湿热环境下。

使用前,要及时打开仪器箱,使仪器与外界温度一致。

应避免温度聚变使镜头起雾,影响观测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如全站仪会缩短仪器测程)。

(4)观测时不要将望远镜直视太阳。

(5)观测时,应尽量避免日光持续曝晒或靠近车辆热源,以免降低仪器精度和效率。

(6)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进行观测时,应尽量避免在视场内存在其他反射面如交通信号灯、猫眼反射器、玻璃镜等。

(7)在潮湿的地方进行观测时,观测完毕将仪器装箱前,要立即彻底除湿,使仪器保持干燥状态。

(8)要养成及时关闭电源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仪器拆接时,一定要先关闭电源。

一般电子仪器的微处理器(电子手簿)都有内置电池,不会因为关闭电源而丢失数据。

另外,长时间不观测又不关闭电源时,不仅会浪费电,而且容易出现误操作。

(四)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1、所有观测成果均用绘图铅笔(1H~3H)记录在专用表格内,不得先记在零星纸上,再行转抄。

2、字体力求工整、清晰,按稍大于格子一半的高度填写,留出可供改错用的空隙。

3、记录数字要齐全,不得省略必要的零位。

如水准读数1.600,不能写作1.6;度盘读数1850006不能写18506或1856。

4、观测者读出读数后,记录者要复诵一遍,以防听错、记错。

5、禁止擦拭、涂改和挖补数据。

记录数字如有差错,不准用橡皮擦去,也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正:

如果是米、分米或度位数字读(记)错,则可在错误数字上画一斜线,保持数据部分的字迹清楚,同时将正确数字记在其上方;如为厘米、毫米、分或秒位数字读(记)错,则该读数无效,应将本站或本测回的全部数据用斜线画去,保持数据部分的字迹清楚,并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然后重新观测,并重新记录。

6、根据所取的位数,按“四舍六入,五前奇进偶舍”的规则进行凑整。

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3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

7、每测站观测结束后,必须在现场完成规定的计算和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迁站,严禁因超限等原因而更改观测记录数据。

五、实验条件

(一)指导教师:

由课堂教学教师负责,已具备。

(二)实验场地:

校内,已具备。

(三)实验仪器:

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一般5~7人)使用仪器,已具备。

六、实验步骤

1、水准仪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量

(1)安置仪器

①松开三脚架,使架头大致水平,并使其高度适中。

在泥土地面上时,应将三脚架的脚尖踩入土中,以防仪器下沉;在水泥地面上时,要采取防滑措施;对倾斜地面,应将三脚架的一个脚安放在高处,另两只脚安置在低处。

②打开仪器箱,记住仪器的摆放位置,以便仪器装箱时按原位放回。

将水准仪从箱中取出,用中心连接螺旋连在三脚架上,中心连接螺旋松紧要适度。

(2)粗平:

粗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

①先旋转任意两个脚螺旋,将圆水准器气泡调至与这两个脚螺旋方向相垂直的位置线上,脚螺旋的旋转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规律是:

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一致,而与右手大拇指转动方向相反。

如图1所示,可先转动①、②两个脚螺旋,使气泡从图1(a)所示a点位置转至图1(b)所示b点位置。

图1水准仪的粗平

②转动脚螺旋③使气泡居中(旋转脚螺旋时为了快速粗平,在坚实地面上时,可固定脚架的两个腿,一手扶住脚架顶部,另一手握住第三条腿做前后左右移动,并保持圆水准器气泡离中心不远,然后再用脚螺旋粗平)。

③若第②步仍不能使气泡居中,则应重复上述两步工作,直到气泡居中为止。

若从仪器构造上理解脚螺旋的旋转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规律,则为:

气泡在哪个方向,则仪器哪个方向位置高;脚螺旋顺时针方向(俯视)旋转,则此脚螺旋位置升高,反之则降低。

(3)瞄准。

先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粗略瞄准水准尺,将仪器制动;转动目镜对光螺旋调清十字丝,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分划成像清晰;消除视差后,再转微动螺旋使十字丝交点精确瞄准水准尺。

(4)精平。

精平就是转微倾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即在目镜旁的气泡观察窗内看到“U”形影像,即使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边影像吻合成圆弧抛物线形状,如图2所示。

图2水准仪的精平

(5)读数。

精平后立即读取中丝在水准尺上所截取的读数,读数时须从上到下、从小到大,并估读到mm。

读完数立即检查仪器是否仍精平,若气泡偏离较大,需重新调平再读数。

2.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固定点,并在点上立水准尺。

(2)在A、B两点间安置水准仪,并使仪器至两点间距离大致相等。

(3)瞄准后视点A(设A点高程已知,HA=100.000m),精平后读后视读数a,记入记录表中。

(4)瞄准前视水准尺B,精平后读前视读数b,记入记录表中。

(5)计算A、B间的高差hAB,hAB=a-b。

(6)计算B点的高程HB,HB=HA+hAB。

同组成员轮流按上述步骤操作,要求所测高差互差≤±6mm。

七、思考题

1、水准仪由哪些主要部分构成?

2、水准仪有哪些轴线?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3、什么是高差?

什么是视线高程?

前视读数、后视读数与高差、视线高程各有何关系?

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见下表“贵州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九、其他说明

必要时对上述相关内容进行补充。

实验二闭合水准测量

实验学时:

2学时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要求:

必做

一、实验目的

(一)认识水准仪构造、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掌握使用水准仪进行闭合水准路线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水准仪构造的认识。

(二)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测量、闭合导线测量。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一)原理

1、水准仪构造原理。

2、水准测量原理—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竖立于两点上水准尺的读数,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值理论上为零。

(二)方法和手段

1、方法

采用“连续水准测量”的方法,即从一个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利用一台水准仪和两把水准尺读出两点高差,从而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

2、手段

利用仪器测量、老师现场指导、学生动手训练。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一)实验要求

1、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学。

以专业为对象,班级为单位分小组进行实验,由学院统一安排。

2、实验开始前,以小组为单位到测量实验室领取仪器和工具,并做好仪器使用登记工作。

领到仪器后,到指定实验地点集中,待实验指导教师作全面讲解后,方可开始实验。

3、对实验规定的各项内容,小组内每人均应轮流操作。

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

4、实验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实验应在指定地点进行,不得擅自变更地点。

5、必须遵守本实验指导书所列的“测量仪器工具的借用规则”或“测量记录与计算的规则”。

6、应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实验的具体操作应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步骤进行。

7、实验中出现仪器故障、工具损坏和丢失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可随意自行处理。

8、实验结束时,应把观测记录交实验指导教师审阅,经教师认可后方可收拾和清理仪器、工具。

最后,将仪器、工具归还实验室。

(二)测量仪器借用规则

测量仪器精密、贵重,对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用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每次实验前,以小组为单位。

由组长(或指定专人)向仪器室领借仪器、工具,借用者应当场清点、检查,若有不符,当即向发放人说明,以分清责任。

领借仪器、工具时,必须遵守仪器室的制度,做到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

2、领借仪器时,无关人员到实验现场等候,不准在走廊内喧哗。

3、各组借用的仪器、工具不许任意转借或调换;若发现丢失、损坏,应立即向指导教师和仪器室报告,并填写“仪器损坏报告单”,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理。

4、实验完毕,应清理仪器、工具上的泥土,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仪器室,待仪器发放人检查验收后方可离开。

(三)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1.领取仪器时检查项目

(1)仪器箱盖是否关妥、锁好。

(2)背带、提手是否牢固。

(3)脚架与仪器是否相配,脚架各部分是否完好,脚架腿伸缩处的连接螺旋是否滑丝。

要防止因脚架未架牢而摔坏仪器,或因脚架不稳而影响作业。

2.打开仪器箱时的注意事项

(1)仪器箱平放在地面上或其他平台上后才能开箱,不要将仪器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开箱,以免将仪器摔坏。

(2)开箱后未取出仪器前,要注意仪器安放的位置与方向,以免用完装箱时因安放位置不正确而损伤仪器。

3.从箱内取出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1)不论何种仪器,在取出前一定要先放松制动螺旋,以免取出仪器时因强行扭转而损坏制、微动装置,甚至损坏轴系。

(2)自箱内取出仪器时,应一手握住照准部支架,另一手扶住基座部分,轻拿轻放,不要用一只手抓仪器。

(3)自箱内取出仪器后,要随即将仪器箱盖好,以免沙土、杂草等脏物进入箱内;另外,还要防止搬动仪器时丢失附件。

(4)取仪器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触摸仪器的目镜、物镜,以免玷污而影响成像质量。

不允许用手指或手帕等物去擦仪器的目镜、物镜等光学部分。

4.架设仪器时的注意事项

(1)伸缩式脚架三条腿抽出后,要把固定螺旋拧紧,但不可用力过猛而造成螺旋滑丝。

要防止因螺旋未拧紧而使脚架自行收缩而摔坏仪器。

另外,三条腿拉出的长度要适中。

(2)架设脚架时,三条腿分开的跨度要适中:

并得太靠拢则容易被碰倒,分得太开则容易滑开,这都会造成事故。

若在斜坡上架设仪器,应使两条腿在坡下(可稍放长),一条腿在坡上(可稍缩短);若在光滑地面上架设仪器,要采取安全措施(如用细绳将脚架三条腿连接起来),防止脚架滑动摔坏仪器。

(3)在脚架安放稳妥并将仪器放到脚架上后,应一手握住仪器,另一手立即旋紧仪器和脚架间的中心连接螺旋,避免仪器从脚架上掉下摔坏。

(4)仪器箱多为薄型材料制成,不能承重,因此严禁蹬、坐在仪器箱上。

5.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到

(1)在阳光下观测必须撑伞,防止日晒和雨淋(包括仪器箱),且雨天应禁止观测。

对于电子测量仪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撑伞防护。

(2)任何时候仪器旁边必须有人守护。

禁止无关人员拨弄仪器,注意防止行人、车辆碰撞仪器。

(3)如遇目镜、物镜外表面蒙上水汽而影响观测(在冬季较常见),应稍等一会儿或用纸片扇风使水汽散发。

如镜头上有灰尘应用仪器箱中的软毛刷拂去。

严禁用手帕或其他纸张擦拭,以免擦伤镜面。

观测结束应及时套上物镜盖。

(4)操作仪器时,用力要均匀,动作要难确、轻捷。

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和脚螺旋宜使用中段螺纹,用力过大或动作太猛都会对仪器造成损伤。

(5)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然后平稳转动。

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

6.仪器迁站时的注意事项

(1)在远距离迁站或通过行走不便的地区时,必须将仪器装箱后再迁站。

(2)在近距离且平坦地区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搬迁。

首先,检查连接螺旋是否旋紧,松开各制动螺旋,再将三脚架腿收拢;然后,一手托住仪器的支架或基座,一手抱住脚架,稳步行走。

搬迁时切勿跑行,防止摔坏仪器。

严禁将仪器横扛在肩上搬迁。

(3)迁站时,要清点所有的仪器和工具,防止丢失。

7.仪器装箱时的注意事项

(1)仪器使用完毕,应及时盖上物镜盖,清除仪器表面的灰尘和仪器箱、脚架上的泥土。

(2)仪器装箱前,要先松开各制动螺旋,将脚螺旋调至中段,然后一手握住仪器支架或基座,另一手将中心连接螺旋旋开,双手将仪器从脚架上取下放入仪器箱内。

(3)仪器装入箱内要试盖一下,若箱盖不能合上,说明仪器未正确放置,应重新放置,严禁强压箱盖,以免损坏仪器。

在确认安放正确后再将各制动螺旋略为旋紧,防止仪器在箱内自由转动而损坏某些部件。

(4)清点箱内附件,若无缺失则将箱盖盖上、扣好搭扣、上锁。

8.测量仪具的使用须知

(1)使用钢尺时,应防止扭曲、打结,防止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以免折断钢尺。

携尺前进时,不得沿地面拖拽,以免钢尺的尺面刻划磨损。

使用完毕,应将钢尺擦净并涂油防锈。

(2)使用皮尺时应避免沾水,若受水浸,应晾干后再卷入皮尺盒内。

收卷皮尺时,切忌扭转卷入。

(3)水准尺和花杆,应注意防止受横向压力,不得将水准尺和花杆斜靠在墙上、树上或电线杆上,以防倒下摔断,不使用时一定要平放在地面上;也不允许在地面上拖拽或用花杆作标枪投掷。

(4)小件工具如垂球、尺垫等,用完即收,防止遗失。

(5)不允许任何人坐在仪器箱上。

(6)测绘仪器属于价格较高的精密设备,使用中要精心爱护。

无论仪器或其他工具,如有发生损坏、丢失等现象,一律按价赔偿。

9.其他光电仪器的正确使用与保护方法

(1)尽量选择在大气稳定、通视良好的时候观测。

(2)避免在潮湿、肮脏、强阳光下以及热源附近充电。

(3)不要把仪器存放在湿热环境下。

使用前,要及时打开仪器箱,使仪器与外界温度一致。

应避免温度聚变使镜头起雾,影响观测成果质量和工作效率(如全站仪会缩短仪器测程)。

(4)观测时不要将望远镜直视太阳。

(5)观测时,应尽量避免日光持续曝晒或靠近车辆热源,以免降低仪器精度和效率。

(6)使用测距仪或全站仪望远镜瞄准反射棱镜进行观测时,应尽量避免在视场内存在其他反射面如交通信号灯、猫眼反射器、玻璃镜等。

(7)在潮湿的地方进行观测时,观测完毕将仪器装箱前,要立即彻底除湿,使仪器保持干燥状态。

(8)要养成及时关闭电源的良好习惯。

在进行仪器拆接时,一定要先关闭电源。

一般电子仪器的微处理器(电子手簿)都有内置电池,不会因为关闭电源而丢失数据。

另外,长时间不观测又不关闭电源时,不仅会浪费电,而且容易出现误操作。

(四)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1、所有观测成果均用绘图铅笔(1H~3H)记录在专用表格内,不得先记在零星纸上,再行转抄。

2、字体力求工整、清晰,按稍大于格子一半的高度填写,留出可供改错用的空隙。

3、记录数字要齐全,不得省略必要的零位。

如水准读数1.600,不能写作1.6;度盘读数1850006不能写18506或1856。

4、观测者读出读数后,记录者要复诵一遍,以防听错、记错。

5、禁止擦拭、涂改和挖补数据。

记录数字如有差错,不准用橡皮擦去,也不准在原数字上涂改,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正:

如果是米、分米或度位数字读(记)错,则可在错误数字上画一斜线,保持数据部分的字迹清楚,同时将正确数字记在其上方;如为厘米、毫米、分或秒位数字读(记)错,则该读数无效,应将本站或本测回的全部数据用斜线画去,保持数据部分的字迹清楚,并在备注栏中注明原因,然后重新观测,并重新记录。

6、根据所取的位数,按“四舍六入,五前奇进偶舍”的规则进行凑整。

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3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

7、每测站观测结束后,必须在现场完成规定的计算和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迁站,严禁因超限等原因而更改观测记录数据。

五、实验条件

(一)指导教师:

由课堂教学教师负责,已具备。

(二)实验场地:

校内,已具备。

(三)实验仪器:

以班级为单位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