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12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docx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篇一:

焓变知识点总结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

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金刚石,s)△H3=+/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

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特别提醒:

  1.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注意:

稳定的化合物,如H2→H2O(l)而不是H2O(g)、C→CO2(g)而不是CO、S→SO2(g)而不是SO3。

  2.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注意:

弱酸、弱

  -碱电离出H+、OH需要吸收热量,故所测定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浓硫酸与碱测定中和热时,

  因浓硫酸释稀要放热,故测定的中和热的数值偏大。

  3.因燃烧热、中和热是确定的放热反应,具有明确的含义,故在表述时不用带负号,如CH4的燃烧热为890KJ/mol。

  4.注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不同。

燃烧热以可燃物1mol为标准,且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中和热以生成1mol水为标准。

  要点二:

能源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以新型能源开发与利用为背景材料,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求算反应热,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关于能源问题,应了解下面的几个问题:

  

(1)能源的分类:

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如水等,非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非再生能源,如核聚变燃料)

  

(2)能源的开发;①太阳能:

每年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为5×1019kJ,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量消耗的万倍。

②生物能:

将生物转化为可燃性的液态或气态化合物,再利用燃烧放热。

③风能:

利用风力进行发电、提水、扬帆助航等技术,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干净能源。

④地球能、海洋能。

  四、反应热的求算

  1.由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其反应热总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的途径无关。

  2.反应热的数值等于E(形成新键释放的总能量)与E(断键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放热反应△H的符号为“—”,吸热反应△H的符号为“+”。

  特别提醒:

  

(1)运用盖斯定律的技巧:

参照目标热化学方程式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对原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恰当“变形”(反写、乘除某一个数),然后方程式之间进行“加减”,从而得出求算新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H的关系式。

  

(2)具体方法:

①热化学方程式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也必须乘上该数;②热化学方程式“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加减”;③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

  时,?

H的“+”“—”号也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4)注意1molH2、O2、、P4分别含有1molH-H、1molO=O、6molP-P,1molH2O中含有2molO—H,1molNH3含有3molN-H,1molCH4含有4molC-H。

  特别提醒“五看”法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

  ①看方程式是否配平;

  ②看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正确;

  ③看ΔH变化的“+”、“-”是否正确;

  ④反应热的单位是否为kJ·mol-1

  ⑤看反应热的数值与化学计量数是否相对应。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核变化(如原子弹的爆炸)也都伴有能量变化。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设为x)与生成物的总能量(设为y)之间的关系为:

(1)x>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

(2)x0;③式中各物质聚集状态标注中,除H2O外,应为(aq);由④、⑤可得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101kPa时,1mol纯物质(指纯净物:

单质或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答案〗

(1)①②③①中CaO未注明状态,ΔH单位错;②式不符合反应事实,吸热反应ΔH>0;③式中各物质均处于稀溶液中,状态(除H2O外)均为溶液(aq)

(2)C(s)+O2(g)===CO(g)ΔH=-kJ/mol(3)④⑤⑥

  6.(2010广东理综卷,9)

  在298K、100kPa时,已知:

2H2O(g)=O2(g)+2H2(g)ΔH1

  H2(g)+Cl2(g)=2HCl(g)ΔH2

  2Cl2(g)+2H2O(g)=4HCl(g)+O2(g)ΔH3

  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

  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

  〖解析〗第三个方程式可由第二个方程式乘以2与第一个方程式相加,有盖斯定律可知ΔH3=ΔH1+2ΔH2〖答案〗A

  7.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ΔH=-kJ/mol

  Fe2O3(s)+CO(g)=Fe3O4(s)+CO2(g)ΔH=-kJ/mol

  Fe3O4(s)+CO(g)=3FeO(s)+CO2(g)ΔH=+kJ/mol

  则14g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A.-218kJ/molB.-109kJ/molC.+218kJ/molD.+109kJ/mol

  ?

导航?

像这种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计算的试题,关键是找出欲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已知几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关系,通过必要的加减乘除除掉欲求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而已知热化学方程式有的物质,如该题欲求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没有Fe2O3和Fe3O4,所以只要想办法除掉这两种物质即可。

  〖解析〗该问题可以转化为12CO(g)+12FeO(s)=12Fe(s)+1

  2CO2(g)ΔH=?

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①、②、③,那么[(①-②)×32-③]×16即可。

〖答案〗B

  篇二: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

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

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

△H

(2).单位:

kJ/mol

  3.产生原因:

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放热)△H为“+”或△H>0☆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

  1.概念: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

101kPa

  ②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mol

  ④研究内容:

放出的热量。

(ΔH_105_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

(Q:

浓度积)

  Q_〈__K:

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__=_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_〉__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四、等效平衡

  1、概念:

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第一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

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

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

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单位:

J?

mol-1?

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即S(g)〉S(l)〉S(s)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反应能自发进行ΔH-TΔ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ΔH-TΔ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

(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

电解质:

叫电解质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混和物

  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如HCl、NaOH、NaCl、BaSO4

  弱电解质: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

如HClO、NH3·H2O、Cu(OH)、HO?

?

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如SO3、CO2、C6H12O6、CCl4、CH2=CH2?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

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和离子结合成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

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

浓度越大,电离程度;溶液稀释时,电离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

C、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里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会电离。

D、其他外加试剂:

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的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有利于电离。

9、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用可逆符号弱酸的电离要分布写(第一步为主)

  10、电离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在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生成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

叫做电离平衡常数,(一般用Ka表示酸,Kb表示碱。

  +-+-表示方法:

ABA+BKi=[A][B]/[AB]

  11、影响因素:

  a、电离常数的大小主要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b、电离常数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受浓度变化影响,在室温下一般变化不大。

  C、同一温度下,不同弱酸,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酸性越强。

如:

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水电离平衡:

:

  水的离子积:

KW+]·c[OH-

  25℃时,[H+]=[OH-]=10-7mol/L;KW=[H+]·[OH-]=注意: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14

  篇三: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

△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总能量3、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4、常见的吸热、放热反应

  ⑴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铝热反应

  ⑵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的分解反应②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③C(s)+H2O(g)高温CO+H2④CO2+C高温

  2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

  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为“-”,吸热反应△H为”+”,△H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是在298K、101Pa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

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⑴电解:

阳极:

(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惰性电极:

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

I>Br>Cl>OH)

  阴极:

(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

Ag>Cu>H)

  注意问题:

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2++----

  ③若电极反应中的离子来自与水或其他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中要用化学式表示

  ⑵原电池:

负极:

负极本身失电子,M→M+neN+me→N正极:

2H+2e→H2↑

  O2+2H2O→4OH(即发生吸氧腐蚀)

  9、电解原理的应用:

  ⑴氯碱工业:

阳极(石墨):

2Cl→Cl2+2e(Cl2的检验: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出气口,试纸变蓝,证明生成了Cl2)。

阴极:

2H+2e→H2↑(阴极产物为H2、NaOH。

现象(滴入酚酞):

有气泡逸出,溶液变红)。

  ⑵铜的电解精炼:

电极材料:

粗铜做阳极,纯铜做阴极。

电解质溶液:

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

  ⑶电镀:

电极材料:

镀层金属做阳极(也可用惰性电极做阳极),镀件做阴极。

电解质溶液是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

  溶液。

  10、化学电源

  ⑴燃料电池:

先写出电池总反应(类似于可燃物的燃烧);

  再写正极反应(氧化剂得电子,一般是O2+4e+2H2O→4OH(中性、碱性溶液)

  O2+4e+4H→2H2O(酸性水溶液)。

负极反应=电池反应-正极反应(必须电子转移相等)

  ⑵充放电电池:

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原电池的负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做阴极,原电池的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做阳极),

  11、计算时遵循电子守恒,常用关系式:

2H2~O2~2Cl2~2Cu~4Ag~4OH~4H~4e

  12、金属腐蚀:

电解阳极引起的腐蚀>原电池负极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原电池正极>电解阴极

  钢铁在空气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

2Fe→2Fe+4e正极:

O2+4e+2H2O→4OH

  总反应:

2Fe+O2+2H2O=2Fe(OH)2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度

  1、反应方向的判断依据:

△H-T△S0反应不能自发。

该判据指出的是一定条件下,自发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不能说明实际能否发生反应(计算时注

  意单位的换算)课本P40T3

  2+----+--+--+-----m+-+-n+-

  2、化学平衡常数:

  ①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进行的越完全。

②纯固体或纯溶剂参加的反应,

  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一一对应。

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

  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④化学平衡常数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是通过影响平衡常数实现的。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增

  大还是减小与反应吸放热有关。

  3、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同一物质的v正=v逆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质量、含量、浓度(颜色)保持不变③气体的总

  物质的量、总压强、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只适用于△vg≠0的反应④密度适用于非纯气体反应或体积可变的容器

  4、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⑴恒压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必增大,引起反应体系浓度的减小,相当于减压对平衡的影响

  ⑵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的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⑶对于△vg=0的可逆反应,平衡体系中加入惰性气体,恒容、恒压下平衡都不会移动

  5、⑴等效平衡:

①恒温恒压,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

  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转化率相同。

  ②恒温恒容,△vg=0的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之比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均可达到等效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转化率相同。

  ⑵等同平衡:

恒温恒容,适用于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只要使转化后物质的量与最初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同,均可达到等同平衡;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同,百分含量相同,浓度相同。

  6、充气问题:

以aA(g)+bB(g)cC(g)

  ⑴只充入一种反应物,平衡右移,增大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但它本身的转化率降低

  ⑵两种反应物按原比例充,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⑶初始按系数比充入的反应物或只充入产物,平衡时再充入产物,恒容时相当于加压,恒压时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速率的计算和比较;浓度对化学速率的影响(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V-t图的分析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1、强弱电解质:

  ⑴强电解质:

完全电离,其溶液中无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且一步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都属于强

  电解质。

  ⑵弱电解质:

部分电离,其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电离方程式用“

  电解质的电离一步完成;弱酸、弱碱、水都是弱电解质。

  ”,多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分步写,其余的弱

  ⑶常见的碱:

KOH、NaOH、Ca(OH)2、Ba(OH)2是强碱,其余为弱碱;

  常见的酸:

HCl、HBr、HI、HNO3、H2SO4是强酸,其余为弱酸;

  注意:

强酸的酸式盐的电离一步完成,如:

NaHSO4=Na+H+SO4,而弱酸的酸式盐要分步写,如:

NaHCO3=Na+HCO3,

  HCO3-++2-+-CO3+H2-+

  2、电离平衡

  ⑴电离平衡是平衡的一种,遵循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