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1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docx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概述

沪通铁路南通至上海(安亭)段途径江苏省南通市、苏州市所辖的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四市及上海市嘉定区。

线路在宁启线复线电气化DK254+676设平东接轨站,出站折向西南,沿九圩港西侧行走,在平潮镇东侧与规划的通苏嘉城际铁路合设南通西站,出站后继续南行以桥梁方式跨越长江。

线路在张家港市十三圩港附近上岸后,继续东南行,基本上沿204国道东侧行走经乐余镇后设张家港北站,跨过308省道后与规划的通苏嘉城际铁路、沿江城际铁路合设张家港站,出站后线路稍折向东跨越沿江高速公路后进入常熟市境内。

在常熟市境内,线路跨越望虞河、常福公路后与沿江城际铁路合设设常熟站。

出站后线路稍折向南经淼泉镇东侧、董浜镇南侧上跨苏嘉杭高速公路后,在支塘北侧跨过白峁塘后,再上跨沿江高速公路进入太仓市境内,在归庄北侧设太仓港站,尔后折向南行,线路沿石头塘东侧行走到陆渡镇设太仓站。

线路引出太仓站后往南跨越新浏河,基本上沿江苏省、上海市交界行走,跨越宝钱公路后进入昆山市花桥镇境内,基本上沿沿沪公路东侧行走,下穿既有京沪高速铁路后上、下行分开折向东,分别引入既有沪宁铁路安亭站。

在上海枢纽内沿既有沪宁铁路安亭至黄渡区间增建三、四线,并新建黄渡至封浜上下行联络线,作为本项目的相关配套工程。

本标为HTZQ-5标,工程范围为:

DK96+662.86~DK116+716.91线下工程,总长度20.72km,正线长度20.054km。

HTZQ-5标主要建筑物为路基、桥梁工程。

其中主要以桥梁为主,桥梁长度17.56km,占本标段长度的84.7%。

路基长度3.16km,占本标段长度的15.3%。

本标段的主要工程项目见表1.1-1。

表1.1-1本标段主要工程项目一览表

工程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路基

正线公里\

路基公里

20.054\2.49

二、桥梁

正线公里\

桥梁公里

20.054\17.56

1

特大桥

1.1

七浦塘特大桥

延长米\座

7356.32\1

DK96+662.86~DK104+019.175

1.2

太安特大桥

延长米\座

8438.49\1

DK108+278.425~DK116+716.91

1.3

太仓高架站特大桥

延长米\座

789.52\1

DK106+304.050~DK107+093.570

1.4

太仓工区特大桥

延长米\座

666.95\1

WDK000+290.65~WDK000+957.595

2

中桥

2.1

跨牌新长公路中桥

延长米\座

31.2\1

DK105+807.670~DK105+838.930

2.2

陆窖塘中桥

延长米\座

54.66\1

DK106+160.67~DK106+215.33

2.3

跨禅寺路中桥

延长米\座

53.97\1

DK107+312.325~DK107+366.295

2.4

洙泾中桥

延长米\座

54.867\1

DK107+435.767~DK107+490.634

2.5

跨洙泾路中桥

延长米\座

33.59\1

DK107+771.205~DK107+804.795

3

小桥

5

三、站场

1

四、涵洞

框架涵

横延米\座

63.8\5

1.1.2主要工点及工程量

1.1.2.1路基及站场工程

本标站场1座,路基长度3.16km,占本标段正线长度的15.3%。

⑴区间路基土石方

本标段区间路基:

土石方断面方总量86688.01m³,其中土方522m³,外购填料63256m³,碎石、中粗砂、砂砾石垫层2036m³,基床表层及过渡段20874.01m³,挖淤泥225m³。

⑵站场土石方

本标段站场土石方断面方总量560577.99m³,其中土方2767m³,外购填料369345m³,碎石、中粗砂、砂砾石垫层113297m³,基床表层及过渡段75168.99m³,挖淤泥35611m³。

路基附属工程:

土石方:

5031m³,浆砌石1185m³,混凝土20381m³,钢筋混凝土:

1607.91m³,土工合成材料:

259665m2,袋线路防护栅栏:

5.827公里(单侧)。

1.1.2.2桥梁工程

本标段包括特大桥4座、中桥5座、框构小桥5座,桥梁全长17.56km,占本标段正线长度的77.6%。

本标桥梁工程特性见表1.1-2、1.1-3所示。

表1.1-2桥梁工程特性表(特大桥)

桥梁名称

桥长(m)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跨数

梁跨布置

七浦塘特大桥

7356.32

DK96+662.86

DK104+019.175

206

连续+简支

太安特大桥

8438.49

DK108+278.425

DK116+716.91

261

连续+简支

太仓高架站特大桥

789.52

DK106+304.050

DK107+093.570

31

连续+简支

太仓工区特大桥

666.95

WDK000+290.65

WDK000+957.595

连续+简支

表1.1-2桥梁工程特性表(中桥)

序号

桥梁名称

桥长(m)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跨数

梁跨布置

1

跨牌新长公路中桥

31.2

DK105+807.670

DK105+838.930

3

连续

2

陆窖塘中桥

54.66

DK106+160.67

DK106+215.33

3

连续

3

跨禅寺路中桥

53.97

DK107+312.325

DK107+366.295

4

连续

4

洙泾中桥

54.867

DK107+435.767

DK107+490.634

3

连续

5

跨洙泾路中桥

33.59

DK107+771.205

DK107+804.795

3

连续

表1.1-3桥梁工程特性表(框构小桥)

序号

桥梁名称

桥长(m)

中心里程

跨数

梁跨布置

备注

1

/

9.235

DK106+075.00

1

1-8m框架

 

2

/

18.2

DK107+970.00

1

1-16m框架

 

3

/

14.079

DK108+116.4

1

1-12m框架

4

/

19.286

DK108+219.50

1

1-(4+12m)框架

5

/

22.288

WDK1+164.50

1

1-16m框架

1.1.3主要技术标准

铁路等级:

国铁Ⅰ级;

正线数目:

双线;

正线线间距:

4.4m。

限制坡度:

6‰;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

200公里/小时,局部地段限速。

最小曲线半径:

2000米,个别地段结合沿线条件合理确定。

牵引种类:

电力;

机车类型:

动车组、HXD系列;

牵引质量:

5000吨;

到发线有效长度:

1050米,部分车站650米;

⑾闭塞类型:

自动闭塞。

1.1.4自然地理特征

1.1.4.1地形及地貌及其特征

全线地形平坦,地势开阔,海拔标高2.0~4.5m。

沿线河网密布,沿线水塘湖泊星罗棋布;通道内公路交通发达,城镇化较快,民居密布;其余空地多为高产农田、菜地。

路基工程主要以路堤形式通过。

⑴工程地质特征

线路所经地区为长江入海口新三角洲平原区,均为深厚第四系地层。

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江北段以粉砂、粉土为主,夹粉质粘土,松散一稍密状,江南段软土地基广泛分布,以淤泥质粘性土为主,一般厚5~15m,最厚达35.6m。

沿线填料等建筑材料缺乏。

⑵水文地质特征

沿线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

除长江外,其余河流多以储水为主,流速缓慢,地表水被工业及生活废水污染严重,经水质分析表明基本对硅无侵蚀性。

沿线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地层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微承压水,埋深1~3m,受地表径流及大气降雨补给,通过泄入地表水体、蒸发、人工开采等方式排泄,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及地表水位变动而略有浮动。

⑶地震动参数区划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区划,太仓市动峰值加速度为O.lOg(地震基本烈度七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65~0.75s。

⑷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线路位于长江冲积平原河口新三角洲平原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江南地区软土地基广泛分布,一般厚5~15m,最厚达35.6m;七度地震区地表以下15m范围内粉土、粉砂多为可液化层。

沿线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需要经过加固处理后才能修筑路基。

沿线路堤填料等建筑材料缺乏。

1.1.4.2气象特征

太仓市属北亚热带南部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沛,无霜期长。

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春秋季是季风交替时期,天气冷暖多变、干湿相间。

年平均气温15.5℃,最高年平均气温16.2℃(1961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4.7℃(1969、1980年)。

极端最高气温38.5℃(1978年7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11.℃(1977年1月31日)。

全年相对湿度80%。

多年平均雾日27天。

历年平均降水量1100.2mm,历史最大年降水量1627.4mm(1960年),最小年降水量619.2mm(1978年)。

年平均日照1960.9小时,无霜期226天。

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为汛期,5月~7月为梅雨期。

全年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春、夏为东南偏南风,秋为北风、东北风,冬为西北风。

本地区属受强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频繁的区域,每年7月值10月受台风影响2次左右。

1.1.4.3沿线主要河流水系特征

沪通铁路沿线均属长江流域,水系特征为平原河网感潮区,区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1.1.4.4水文

沪通铁路在太仓市境内经过区域属沿江平原,内河常水位在1.1~1.4m之间,有记载以来最高水位为2.36m(1999年6月,浏河),最低水位0.47m(1979年,盐铁塘)。

铁路沿线地区开发程度较高,城市化进程较快,呈现出城市与农村生态系统交替过渡状态特征。

沿线区域地势开阔平坦,植被覆盖程度高,水土流失轻微,水土保持状态良好。

1.1.5沿线水利、工矿企业、城市、交通等现状

沿线为河网地区,地方水系发达,线路路基对水系有一定的影响。

铁路沿线区域交通发达,公(道)路纵横交错,且改造、新建、规划的道路很多。

高等级公路、轨道交通建设和航道的现状和规划对线路方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程控制、桥跨选择方面。

1.2施工总体规划、目标

1.2.1施工总体规划

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站前工程HTZQ-5标主要以桥梁为主,占线路总长的93.4%,工程施工以桥梁安全有序施工,严格控制结构物施工后沉降,以保证轨道平顺性、耐久性为核心,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工期安排以桥梁下部结构物施工为主线,确保重点,均衡有序。

1.2.2施工总体目标

全面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谐稳定”管理要求。

1.2.2.1工期目标

计划开工日期:

2014年8月5日;

本标段完工日期:

2019年4月28日;

工程总工期:

1727天,56个月23天。

1.2.2.2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原铁道部部颁验收标准,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1.2.2.3安全目标

消灭重大责任事故,杜绝交通运输重大责任事故和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机械设备大事故,控制一般责任事故。

①消灭人身伤亡责任事故;

②消灭机械设备大事故及以上责任事故;

③消灭工程爆破责任事故;

④消灭既有线施工中行车险性及以上责任事故;

⑤消灭重大火灾事故;

⑥消灭轨道车运行责任事故。

⑦消灭铁路交通安全责任事故

1.2.2.4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目标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铁路。

施工环保、水保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努力把工程设计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达100%,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

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按照国土资源部第56号令《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做好大临工程土地复垦工作。

1.2.2.5文明施工目标

现场管理满足《铁路建设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标志》、《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管理要求。

1.2.2.6投资控制目标

严格控制在批复的概算内,并完成总公司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

1.2.2.7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注重职工的职业健康,保障劳动保护,杜绝职业病发生;加强卫生监控,确保无大的疫情,无传染病流行。

1.3施工组织管理

1.3.1项目实施组织机构

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安全为前提,协调配合、突出重点、确保工期”为施工组织部署的总原则,投入足够施工资源,积极准备,尽早开工,针对本工程线路长、工期短的特点,路基、桥梁工程分段全面展开,按大平行,小流水的方式组织施工,为T梁架设和轨道铺设创造条件,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合理组织,力求均衡生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以确保工期目标实现。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

为了加强管理,更好地按建设单位要求优质地完成该工程的施工任务,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及工程分布情况,成立“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站前工程HTZQ-5标段工程指挥部”,下设14个作业架子队、1个中心材料厂,1个中心试验室、1个量测中心,各架子队设置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试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等架子队主要组成人员,负责施工和现场管理。

拟设置的施工队伍组成及项目实施组织机构见图1.3-1。

图1.3-1现场施工组织机构

各作业架子队的施工任务划见第1.3.2节内容。

各作业架子队机构图见图1.3-2。

图1.3-2架子队结构图

1.3.2施工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

根据针对本标段线路长、结构物多、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工序干扰大的特点和工期进度的要求,设14个作业架子队。

作业架子队部署及任务划分见表1.3-1。

表1.3-1作业架子队部署及任务划分表

序号

施工队

工区

驻地

任务划分

1

路基作业队

DK106+000附近

负责本标段路基路基、小桥及涵洞的施工

2

桥梁一、二、三队,特殊梁一、二队

DK102+000

附近

负责本标段七浦塘特大桥(DK96+662.86~DK104+019.175)、太仓高架站特大桥(DK106+304.050~DK107+093.570)以及本标5座中桥的施工

3

桥梁四、五、六队,特殊梁三、四队

DK112+500

附近

负责本标段太安特大桥(DK108+278.425~DK116+716.91)、太仓工区特大桥(WDK000+290.65~WDK000+957.595)的施工

4

综合作业队

DK105+000

附近

负责本标段附属工程施工

5

制存梁作业队、运架梁作业队

DK109+200

附近

负责本标段预制梁的制作与运输

1.3.3施工组织措施

1.3.3.1施工准备阶段组织措施

⑴施工调查

组织施工调查,进一步获取有关原始数据的第一手数据,为工程施工迅速展开,进行数据搜集,重点收集以下数据:

①本标段地形、地貌、地质等情况及气象、不良地质对建场的影响。

②本标段地表水、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对生活用水和施工用水水源进行规划、水质分析。

③本标段房屋拆迁及管线调查,对红线内的拆迁房屋作仔细登记,对各种管线会同有关部门作好保护或搬迁工作。

④进一步调查施工环境、交通运输、通讯条件及修建各项临时工程的条件。

⑤对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型结构的设计,根据工程结构的特点及拟采取的工程措施收集相关数据。

⑥在设计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为提高地质特征准确度和工程质量,进行必要的补充勘探。

⑦可利用的地方材料状况、生活物质供应状况等。

⑧当地有无地区性的病疫和卫生防疫状况、风俗习惯、社会治安以及其它应注意的事项等。

⑵技术准备

①施工前的图纸会审

在图纸会审中,认真领会工程设计依据、意图和功能要求的说明,全面复核各工程结构尺寸,了解结构物的结构形式,使用材料及设备的品名、规格、质量标准,以及对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要求。

然后根据研究图纸的记录及对设计意图的理解,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疑问、建议和优化,并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完善设计文件,使设计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确保顺利施工、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工程任务。

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全部掌握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根据进一步掌握的情况和资料,对投标施组优化,编制实施性施组,以制定出更符合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

③搞好施工技术交底

在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审批的同时做好设计、施工和施工组织设计“三交底”工作。

应详细、逐级进行技术交底:

本项目的工程概况、工程规模、工程工期、结构类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操作要求、施工重难点和安全、质量目标等,指导施工,避免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④做好岗前培训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重难点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使参建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⑤试验室规划,材料检测

A试验室组建

工程试验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将在本标段设置中心试验室,承担本项目工程施工的工程试验检测项目的管理。

各工区成立工地实验室。

具体承担着本项目工程试验的检测。

所有试验、检测仪器、仪表、计量用具都在开工前经有关部门标定,同时在开工后一个月内申报工地试验室的临时资质,在取得行政机构审批后投入使用。

试验室必须具有经批准的试验计划,在投入使用后保证充分服务。

按照承担的工程试验任务配备足够的持证上岗试验人员。

B材料检测

根据施工图纸及设计意图,及时到原材料产地进行材料取样试验和检测。

用于工程材料的取样及送样工作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只有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准使用于本项目中,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予使用。

⑥正式施工前进行路基填筑试验、配合比设计试验以及试桩施工,作为正式施工时的参考数据,指导施工。

⑶施工资源筹集

人员准备:

一旦接到中标通知,提前进行施工前的开工动员,由工程指挥部召集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各工区进行管理层施工动员,其次由各工区对其管辖范围内架子队的管理人员、班组长、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动员;随后组织人员、设备按计划分批进驻现场。

物资准备:

在工程开工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材料供应计划,提前进行抽样试验,合格后签订供应合同并按物资供应计划组织好供应。

在施工中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计划按每月计算出所需的材料用量,提出相应的供应计划,对材料供应实行动态管理;主要材料如:

钢筋、水泥等,视冬、雨季情况至少按一个月进行材料储备。

机械设备准备:

拟调入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按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需要及时到场,进场前进行全面检查维修,经试运转合格后方可调入施工现场。

1.3.3.2施工阶段组织措施

⑴根据工期计划,合理安排人、材、机的投入。

⑵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并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现代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⑶做好施工过程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项目的工艺、特点、注意事项等。

⑷针对工程特点,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教育,重点对专职安全员、质检员、班长及特殊工种进行培训和考核,学习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未经教育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不准上岗。

⑸变换工种或参加采用新工艺、新工法、新设备及技术难度较大的工序的工人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合格者才准上岗。

⑹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机构和体系,按期组织相关的技术、安全、质检、试验等人员组成现场值班小组到现场检查、监督安全质量计划的落实。

积极开展创优竞赛活动。

⑺执行质量责任制,各施工作业区责任到人并作好施工记录,对每道工序有质量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质检人员随时跟班监督,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

⑻工程指挥部范围内,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当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防止事故的发生或将损失减小到最小程度;加强对管理人员及工人关于突发事件的了解,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增强职工对突发事件的辨别及处理能力;对可能存在突发事件的分项工程施工中,注意做好班前交底。

⑼加强试验检测手段,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施工,所有材料必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⑽严格执行隐蔽工程检查制度。

任何隐蔽工程在没有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之前,不得进行下步工序的施工。

⑾按照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按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分QC小组和TQC整体实行分项分部质量控制并定期以图表的形式上报。

强化群体质量意识,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各项工程从开始就按全优工程标准考核各项指标。

⑿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全面认真审阅合同要求、技术规范、设计文件、业主和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文件、法规,确保施工主体部署,制定施工方案、工艺规则、工艺和工程质量控制计划;选定机具、设备、仪表、仪器,对现场进行监控,严格按施工设计及有关规范和验标施工。

⒀加强材料、设备采购制度。

明确所采购的设备有关规范,设计规定的规格型号、等级,索取供方质量保证标准和工序控制记录,并出具检验合格证,作好进货质量记录。

物资、材料采购中,由供方提供质量保证和检验、试验数据,并作好进料后的现场检验和试验,在驻地监理监督下取证、验证,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本项目。

⒁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必须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按工艺要求严格组织施工,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⒂工程指挥部的领导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及时安排、合理组织施工生产,确保施工进度顺利进行。

⒃加强组织纪律、文明施工、爱护设备、杜绝野蛮施工,注意环境保护,抓好“双文明建设”。

⒄搞好环保、水保工作,加强职业健康卫生知识的教育。

⒅维护地方交通秩序,避免对公众或施工范围内的道路和人行道造成干扰。

⒆遵守施工合同里的一切承诺。

1.3.3.3竣工验收阶段组织措施

⑴成立竣工验收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组员由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综合管理部、财务部、计划合同部、物资设备部、各工区的相关人员组成。

⑵工程指挥部制定施工数据编写记录责任制,并派专人从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数据的收集、管理工作。

为本项目交工验收提供详尽、真实的数据记录。

⑶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人员具备规定的资格。

⑷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在各工区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⑸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以及相关专业验收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