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1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docx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5篇)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想像诗所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浓浓的愁绪。

教学重难点

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

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

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五、分析课文,丰富认识

1、本诗包括题目仅32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2、面对这良辰美景,诗人是怎样一种心情?

从诗中的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诗人愁到什么程度了?

又从哪个字可以看得出来?

眠是什么意思?

那诗人不是睡着了吗,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可能在愁些什么?

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月亮缓缓下坠更加激起了诗人的愁绪;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

总之,全诗着一愁字,使得诗人所看到的,听到的,触到的,都染上的浓浓的愁的色彩。

看到了吧,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带着诗人的愁绪,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边体会诗人的心情,边想像画面。

4、你愁过吗?

是否看到了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更愁了呢?

看,诗人写得多真实呀!

带着诗人的愁,想一想自己曾有过的愁,我们再来读这首诗,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六、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这船家可是个热心人,一大早就来叫张继了:

张公子,张公子,起床了吗?

哟,看你眼睛通红通红的,怎么?

昨晚没睡好?

你没睡好,那你在做什么?

诗人经历过了无数个夜晚,但是这个夜晚却与众不同,在诗人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七、自由背诵本诗。

延伸阅读

《枫桥夜泊》赏析

《枫桥夜泊》赏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流传千古,噲炙人口。

短短四句诗胜似一幅美妙而奇幻的图画,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情境交融,使千古读者不知不觉好想身临其境,去体验“愁”的情怀和感悟世态人生。

只是不知你我意想到的是个什么样的意境呢?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亮不在了,太阳就要升起,极目天际,一片霜白。

这一句写的是诗人睡醒后看到的晨境。

所谓境随心生,昨晚的“愁”已随着那钟声逝去。

吟诵这一句,展现在眼前的好似一张可尽情书画的素纸白笺,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冲动。

(乌,神话中一种拉太阳车的神鸟。

如误作乌鸦解,岂不大煞风景,诗人则死不瞑目。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

昨夜愁绪难眠,不知江上闪烁的渔火和岸上隐约的枫树是如何送我入眠。

此句可谓是写“愁”的千古佳句。

诗人在愁什么呢?

诗人是位抱负远大的才子,其时已得进士功名,也许是忧国忧民?

也许是怀才不遇?

也许是仕途艰难?

我们不得而知。

夜幕中,诗人充满愁绪,看到的是更加搅人心绪的境色:

“江枫”和“渔火”。

此句中的“枫”和“火”与上句中的“霜”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艺术地表现了诗人的两种心境。

吟诵这一句,如歌如泣,酣畅淋漓……

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

苏州城外的寒山寺。

为了说明钟声的来源,短短的四句诗诗人用了一整句,可见“钟声”在诗人心中的份量。

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

半梦半醒之间有钟声飘进了客船,是不是为了涤荡我的愁绪,寒山寺半夜鸣钟?

诗人由于“愁”而久久难眠,在真正入眠时时间概念已经模糊,使得诗人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把寒山寺的“晨钟”误为夜半钟声。

因为有违“晨钟暮鼓”之理,诗人或许也感奇异,故特地写了下来。

正因为有了这个美丽的错误,才有了这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千古佳句。

诗人用浓墨来表现“钟声”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悠扬清灵的钟声帮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更是那钟声唤起了诗人的诗意。

吟诵这一句,自己的心灵仿佛也受到了那来自于远古的禅院钟声的一次洗涤。

后面两句,看似平铺直叙,实更具神韵。

诗人完美地运用了诗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好想亲临其的意境……

(禅院钟声本有使人怡神净心、空灵致远的效果,之所以晨时鸣钟,为的是帮出家人创造一个好的心境,开始一天的修行。

而禅院鼓声节奏上接近人的心跳频率,音色浑厚,有悸人心魄的力量,所以暮时擂鼓,为的是让出家人叩心自问一天的言行举止是否犯戒。

偶尔得闲赏诗,记下以上几笔。

文中多处有异于教科书,也有异于《不朽的失眠》,更有异于《枫桥夜泊》新解和《枫桥夜泊》新解质疑。

你若是学生,考试时请按标准答案作答,以免扣分,切切。

你若是闲人,不妨也作翻赏析,自得其乐。

《枫桥夜泊》评课

《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的作品,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古诗教学往往是比较枯燥乏味,老师也往往会上成“逐字逐句讲析”的理解课,学生显得比较被动。

曹老师选择上古诗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今天,曹老师打破传统故事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一、教路清晰、重感悟

整堂课教学环节清晰而又流畅自然。

从“谈话导入——了解作者——初读古诗——读懂诗句——体会感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渐渐进入诗中,再现了当时的情境,使学生能像诗人一样去“看”、去“听”、去“体会”。

在课外延伸时,曹老师在学生入情入境中把学生从“愁”境中引出来,引导学生面对现实,把所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情境创设、合情合理

曹老师在导入时以自己的照片及亲身经历使学生产生共鸣,说自己考试不如意时内心的感受,为后面做好铺垫,同时也拉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还有,曹老师在解读古诗时,教师的范读,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听到了什么?

”让学生的想象更充分、更深刻地体会诗境。

三、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曹老师不是把学生拘泥于自己的标准答案之中,而是允许学生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然后通过引导使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比如:

作者张继为什么愁时?

学生有各种的想法,曹老师牢牢抓住“愁”字,在学生的读中说话中领悟,解开张继心中的愁。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

在曹老师的这堂课中,合理恰当地使用了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师范读时的配乐,感悟“愁”时出示的画面,课外延伸时歌曲《壮志雄心》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巧设背景介绍

“诗人为什么而愁”呢,曹老师用课件巧妙地加以设计,再加上老师深情的叙述,使学生仿佛亲眼目睹张继一路赶考的艰辛,也就更能感受诗人归途中面对江枫渔火难以入睡的心情。

六、文道结合,愁出自强不息

语文教学文道结合,我们现代文教学中,做得比较好,但是古诗教学中,我们平常的教学总留在诗意与诗境中。

而曹老师充分利用一个“愁”字,“愁”出了自强不息的品格,可见他在教学设计时对教材的充分钻研和琢磨,并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教学构思。

两点建议:

教师的言语还可以再简练些,熟练些。

诗意诗境的理解和感受还可设计更具有层次性。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2、欣赏《灵隐钟声》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感受音乐,了解中国的传统的寺庙文化。

[智育目标]:

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素质发展目标]:

了解与钟声有关的故事,历史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教学难点]:

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

学生活动设计

唱歌,欣赏。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师: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你听后有什么感受?

生:

这是钟的声音。

师:

钟声是我吗生活中常听到发哦的声音。

但是,在不同的场合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

下面请大家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歌里的钟声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生:

欣赏歌曲并回答。

师:

这是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谱写的歌曲,虽然诗里并没有直接表现钟声的词语,却表现了一个离家远行的人听到钟声之后的思想情绪。

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是怎么样表现这种思乡情绪的。

生:

第二次欣赏歌曲并回答。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师:

为了表现思乡的情绪,歌曲的速度较慢,运用了较多的下行旋律,在演唱上声音要连贯。

现在,我们试唱第一乐段。

生:

视唱第一乐段。

师:

歌曲的第一乐段情绪基本上比较平稳,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听一听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

欣赏歌曲并回答。

师:

同学们的感受很正确,第二乐段的情绪更加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绪。

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生:

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师:

这首诗大家非常数亿,请一位同学合着音乐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

配乐朗诵。

师:

有人知道寒山寺吗?

生:

回答......

师:

寒山寺在苏州市城西的枫桥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传说,有个叫寒山的高僧在寺内做住持,就改名为寒山寺。

唐代诗人张继再来到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从此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也使寒山寺名扬中外。

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

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

寒山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而不单单是一座古寺,使我们对悠久历史文化更加怀想和崇敬。

所以,在演唱时,要更好地表现古诗的意境。

现在,我们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教师先向同学们介绍灵隐寺。

让学生听由电子琴演奏的音乐会带给你什么要的感受?

出示灵隐寺的图片及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灵隐寺。

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这些诗,对音乐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4、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唤起学生的音乐记忆,以“钟声”为切入点展开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中获得美好的体验是本课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对音乐主题的视唱上还有一定的难度。

《灵隐钟声》是教材中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以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了著名的佛寺“杭州灵隐寺”的风采。

其中有段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的旋律,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轻声喃喃。

孩子们特别喜欢,尤其是我在教学中让孩子用“响舌”跟这段旋律伴奏,模仿敲木鱼的声音,然后再请几个同学在其中敲击木鱼,孩子们显得特别有状态。

课本中对这段旋律也有部分歌谱出示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3

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借助工具书、资料、注释理解诗意。

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重点:

目标一、二、三。

难点:

目标二。

教具:

课件,电子琴。

时间:

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在学习新课前,我请各位欣赏一首歌曲。

放课件1:

一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图画,并伴有《涛声依旧》的歌声。

[师与生一同欣赏完毕]

师:

这首歌好听吗?

生:

好听。

师:

谁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

[请平时喜爱流行歌曲的同学,未说出]

师:

这是九十年代初流行的一首歌曲,在座各位那时还未出生,不熟悉有情可原。

著名歌手毛宁因唱这首歌而红遍大江南北。

它的歌词是根据一首古诗改编的,那首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二、授新

1、听。

师:

下面请听《枫桥夜泊》的朗诵。

放课件2:

诗原文,伴有朗诵

2、说。

师:

昨天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过这首诗,下面请拿出查找的资料,说一说有关作者张继的生平以及他写这首诗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加以总结,放课件3]

课件3:

张继,自幼聪慧,唐玄宗天宝年间,举进士第,时任盐铁判官,为官正直,有政绩,唐代大历末年检校祠部元外郎,于红州(南昌)分掌财赋,后来因不满时政,辞官漫游,晚年游历于吴越一带的名山大川之间,与文人名士多有交往,创作上受东晋文人陶渊明影响。

诗法清迥,传世之作不多,以抒写个人愁绪的《枫桥夜泊》和反映民生疾苦的《阊门即事》最为有名。

背景:

张继仕途不第,赶考归来行至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闻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枫桥夜泊》。

3、读。

(1)师:

请同学们前后座结合,自由朗读,利用工具书及资料,结合书上的注释,理解诗意,注意划线字的意思。

[板书:

初读释意。

放课件4]

课件4: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检查初读成果。

[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3)师: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全诗,注意用心感悟诗情。

[板书:

再读悟情。

放课件5]

课件5:

A、找出能体现作者心情的六种景物(或景象)。

B、以上景物(或景象)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听到的,那些是感觉到的?

C、这些景物(或景象)给人什么感受?

D、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E、从诗中找出表达这种情感的一个字来。

(4)检查再读成果。

[抽同学回答]

(5)师点拨:

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之语,那么他是通过什么向读者传达出这种情感的呢?

是景物(景象)。

这就叫做借景抒情。

这种情与景交融在一起所行成的笼罩全诗的特殊气氛就叫做意境。

意境美是古典诗歌的特点之一,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用心去品味它的意境。

古典诗歌还有一种美,那就是音乐美。

古诗的音乐美体现在它的节奏。

诗的节奏分为外在节奏和内在节奏,外在节奏即语言的节奏,内在节奏即诗人情绪流泻的抑扬顿挫。

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语调、语速把本诗中作者那浓浓的愁绪读出来?

下面请同学们用“/”划出诗的外在节奏,用“_”划出重读的字词,即内在节奏。

[板书:

诵读审美。

学生回答后放课件6]

课件6: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孤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打擂的形式进行朗诵比赛.]

4、背。

师:

同学们从呀呀学语开始,爸爸妈妈就会教你们背一些古诗,有的同学背的诗是不少,但记得的却不多。

而你们小时候唱的歌到现在也不会忘记。

那么今天我们就把这首诗编成歌曲唱背下来。

既然《涛声依旧》的词作者占张继的便宜,那我们就替张继反过来揩它一把油,把它的谱子稍作改编来唱张继的诗。

[师生一起编词改曲,把背景、朝代、作者、诗文全编进去。

编完后,放课件7,师边弾琴边教唱。

]

课件7: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他的名字叫做张继,满腹的文才,科举考试却不能及第,失意的夜晚辗转难眠,写下一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唱熟后,抽学生背。

]

5、聊。

师:

前几天大家都看了第四届夏新杯电视主持人大赛。

假如张继现在还活着,请你学学参赛选手的样子,以《人物专访》这个栏目主持人的身份,对这位因落第作诗既而成名的诗人作一个专访,同他聊一聊心中的感慨。

(师生共参与。

三、课外推荐:

阅读张继的〈〈阊门即事〉〉。

设计理念

作者:

王满平

我设计本课教案,以新课标为导向,围绕以下三点进行:

一、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二、体现生活就是语文的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体现老师牵线撘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最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珠穆朗玛峰”,它的炉火纯青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感情,能为人们提供最深厚的文化积累,形成厚实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极其需要的,所以,我设计了第一和第三这两个目标。

而要更好地达到这两点,准确地理解诗意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这也是我设计第二个目标的理由。

至于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一目标,只要课文内容合适,我都不会忽视,同时也是对生活就是语文这一教学理念的最好的体现,那么把它作为第四个目标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整篇教案的教学过程分“导入、授新、课外推荐”三大块,其中“授新”一块又分为“听、说、读、背、聊”五个环节,主要目标全在这一大块中实现。

下面我将对教案中的一些设计加以阐述。

1、用〈〈涛声依旧〉〉这首歌来导入新课,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后面唱背诗歌作铺垫。

[寓教于乐。

生活就是语文。

]

2、布置学生预习时查找有关资料,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而教师在补充时,特意提到张继的另一类题材中最有名的诗〈〈閶门即事〉〉,激活学生渴望一读的欲望,为授新结束后的课外推荐提高接受率,从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另外,了解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打下了基础。

[自主学习,老师搭桥。

]

3、读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这一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最多,方式也多样。

初读,让学生前后座合作,利用工具书释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再读,让学生跟着老师设计的问题个体感悟诗情,老师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

诵读,用打擂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快乐的体验中感受美、传达美。

[老师牵线,学生自主学习。

寓教于乐。

]

4、背诵是本课的目标之一,用编歌的方式唱背,用快乐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也照应了前面的导入。

当场抽背,既检验了唱背的效果,又避免学生产生“为玩而唱”的心理效应。

[寓教于乐。

]

5、“聊”是学习后的一个放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将语文与生活对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生活就是语文。

寓教于乐。

]

6、向学生推荐〈〈阊门即事〉〉,是为了拓宽他们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提供积累,从而提高语文水平。

[教师课内牵线搭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

学生反馈

学生普遍反应非常喜欢这节课,感觉上这样的课轻松愉快有乐趣,没有枯燥烦人的抄写,但课上所学的东西,在脑海里的印象很深,而且回味无穷,充满着对下节课的期待。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人的“愁”,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诗人是怎么表达“愁”的。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诗人的愁。

教学难点:

与“月亮”做对比,感受用“钟声”来写愁的独特魅力。

一、引入诗歌

1、出示当代诗人陈小奇歌曲《涛声依旧》,抽生读。

2、说“无眠”的意思,找“无眠”的近义词。

3、提问:

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

(大屏幕出示)十年旧约江南梦……

师过渡:

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到过这样的钟声。

抽生读

3、提问:

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屏幕出示)

师过渡:

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到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齐读诗句)

4、提问:

师:

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又听到了什么?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师:

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大屏幕出示)齐读。

师:

问题来了!

问题来了!

你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

为什么都在写钟声?

二、检查朗读,指导朗读

1、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紧紧相连。

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板书枫桥夜泊。

2、自由读

3、抽生读(读准确)

4、师生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三、走进诗歌,感悟诗歌

师过渡:

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愁眠)

1、带着这种情感齐读诗歌

2、把“愁眠”这个词语圈出来。

(板书“愁眠”)“愁眠”是什么意思?

3、提问:

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为什么读《枫桥夜泊》,你感到的却是忧愁、是孤独、是寂静、是凄凉呢?

5、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

咱们一样一样地说,读读第一句诗,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月落

过渡:

因为“愁眠”,张继看着月亮渐渐地升起,又看着月亮渐渐地落下。

当月亮完全落下的时候,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中,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师板书江枫

过渡:

落叶飘零,江枫瑟瑟。

多么凄清,多么孤寂的画面啊!

那么,诗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板书渔火

6、过渡:

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又听到了什么?

板书乌啼

过渡:

当乌啼声飘过,茫茫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

还听到了什么?

师板书钟声

是的,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板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7、过渡:

看到了,听到了,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张继还感到了什么?

师板书霜满天

8、师(指着板书)大家看,月落是景,乌啼是景;江枫是景,渔火是景;霜天是景,钟声是景。

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伴随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指抽眠)——生齐读愁眠。

9、用诗人自己的话来说,江枫渔火——生齐读对愁眠。

师板书对

10、孩子们,你们注意过这个看起来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对”字吗?

为什么要用这个“对”?

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想一想,你选第几个?

过渡: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月落是愁,乌啼是愁;江枫是愁,渔火是愁。

一个看起来极其普通、极其简单的“对”字,“对出”的是诗人心中的无限——(指愁眠)

11、于是,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诞生了!

(教师范读全诗)

过渡:

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

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12、月亮已经落下去了,诗人还看得见吗?

(擦去“月落”)

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乌鸦凄厉的叫声也已经消失了。

(擦去“乌啼”)

那满天的霜气看得见吗?

(擦去“霜满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胧之中,那瑟瑟的江枫看得清吗?

师:

(擦去“江枫”)

点点渔火忽明忽暗,若有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