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49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docx

CPU与内存条的知识

前端总线(FSB)是指CPU端总线,它是CPU与外界互换数据的通道,具体说是CPU到北桥芯片组的通道。

CPU先通过前端总线和北桥芯片沟通,然后再从北桥通过其它总线与电脑各部件进行数据传输。

前端总线频率和外频是两个概念,前端总线频率是前端总线传输数据时的频率,外频是主板时钟电路(石英晶体谐振器)提供的基准频率。

在以前的电脑中主板的总线频率、系统总线频率和外频指的都是一个参数。

那时候前端总线频率和外频是相等的,因此前端总线的概念曾被淡化,可是以前就有那个概念。

四倍并发技术也确实是常说的INTEL的CPU的四通道前端总线技术显现后,就有了大伙儿熟悉的前端总线频率等于外频乘四的情形,尔后前端总线的概念才被强化。

(AMD的CPU的情形和INTEL的有些不同,它有个叫做HT总线频率的概念,那个HT总线频率就对应于INTEL体系统中的前端总线频率。

HT总线频率等于外频乘HT倍频,而且与INTEL的四通道前端总线技术不同的情形是HT倍频不是固定的值,它能够是×二、×5等选择。

)。

此刻说的主板的总线频率、系统总线频率一样指的是前端总线频率。

5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133MHz×4,其中一条总线的频率,也确实是外频或叫大体总线频率仍然是133MHz。

此刻CPU的主频(CPU的时钟频率)=外频×倍频,这和四通技术显现前是一样的。

确实是说此刻的倍频概念和以前的倍频概念是一样的。

但从技术基制上讲,比如P4CPU的主频=133MHz外频×20倍频,那个地址的20是先用四倍并发技术在北桥芯片的支持下乘上4倍后取得5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然后再通过类似于四通道技术显现前的倍乘技术乘上一个5,是乘两次取得的。

此刻CPU的外频和倍频一样在BIOS中设置,或电脑会自动设置。

以前有的电脑是通过设置主板跳线来设定外频和倍频的。

CPU的超频确实是通过改变外频和倍频的设置实现的。

超频可能带来诸如系统不稳固、开机就黑屏、乃至损坏CPU等不良后果。

而且有时CPU被锁频,还不让你超。

只是也不满是如此,有时能够通过超频来专门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昔时的赛扬300A确实是一款超频性能专门好的CPU。

有些人人喜爱通过查看“我的电脑”的属性来检查电脑的硬件配置,但那个是能够做假的。

专门是那些个在街头兜销听说是偷来的电脑的家伙就常常通过修改那个的显示来蒙骗爱摊小廉价的人。

在必然程度上咱们能够通过查看外频×倍频的设置来发觉某块CPU是奸商弄的打磨货(打磨确实是把相对低端的CPU上面印的字打磨掉,然后再重往上面印字,来冒充相对高端的CPU。

)。

通过超频弄成的“某型CPU”的外频值×倍频值的设置和真正的那个型号的CPU的外频值×倍频值的设置可能不一样。

关于一些老旧电脑能够在了解相应主板的各组外频、倍频的跳线设置概念的情形下进行CPU型号的辨别。

查看此刻的电脑的外频和倍频值很容易,只要进入BIOS设置程序看就好了。

但某些电脑的主板或CPU不支持你修改默许设置,在这些电脑的BIOS设置中可能可不能显示外频×倍频的设置状态。

只是通常这些电脑自检时会在CPU主频值后面的括中显示出外频×倍频的设置的情形。

比如装P4CPU的电脑是(100×18)、P4的是(133×200)。

除看外频×倍频的设置,有时还能够通过看开机自检时显示的CPU主频值来辨别CPU是不是打磨货。

此刻的电脑自检速度太快,你可能看不清自检信息,那就通过按键盘上的Pause(暂停键)来定住显示的信息。

若是自检的显示被屏蔽了,显示自检信息的方法是:

在开机后显示主板自带的画有主板型号和写有诸如“PressTABtoshowPOSTscreen”等提示的画面时按TAB键显示自检信息。

(不同的机子的那个画面中的图形和提示可能不一样,要依如实际情形按键。

)。

冒充成的某型号的CPU自检时显示的主频值可能和真正的某型号的CPU以额定主频工作时的自检显示值有小不同。

尽管在电脑的实际应用中咱们常利用一些近似值(关于利用近似值的情形后面我会具体说),可是一个型号的CPU不超降频,以标准状态工作时其自检时显示的主频的值是固定的。

若是买电脑时就觉察那个值和正式的值不一样,那怕是有小的不同就说明极可能是商家在骗人。

例如:

P2233MHzCPU的额定主频=66MHz外频×倍频,将此CPU的设置改成75MHz外频×倍频,超成“P2266型”CPU后电脑自检显示主频是262MHz,而真正的P2266CPU的外频×倍频的标准设置不是如此的,再有额定状态下P2266自检时显示的主频是266MHz。

固然识别打磨CPU的最直接的方式是观看CPU外观,看下表面的笔迹是不是不够清楚,字体和字的大小和正货有无不同,是不是没有原厂印刷的精致。

可是会者不难,可不能做就难。

那些个能人能很清松地识别出打磨货,可是明白理论的你实践起来却可能会不知道如何的笔迹才算不清楚,不精致的印刷是什么样的。

只是了解某时几款主流CPU的正常外频×倍频设置和自检时显示的主频值后,他人买电脑时你也能够进行接触,加入讨论,和能人交流什么的。

如此接触的CPU多了,交流的人多了,你自然也就成为那种能通过观看CPU外观来识别出打磨CPU的能人了。

CPU的前端总线频率和主板的前端总线频率是同一种参数,可是某台电脑的CPU前端总线频率和主板所支持的最高前端总线频率的值有可能不一样。

比如某电脑主板支持533MHz和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而CPU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的,这台电脑CPU前端总线频率就和其主板所支持的最高前端总线频率不一样。

一样一块主板不只支持一种前端总线频率,说某主板支持什么样的前端总线频率,事实上是说该主板能为CPU提供什么样的前端总线频率支持。

内存总线是内存到北桥芯片的通道。

如果要充分发挥内存运行效能,就要主板支持。

先讲老的SDRAM内存条:

比如PC133规范的内存条,这里的133的意思是PC133内存条与计算机其它部件(比如CPU)协同工作时的标准频率是133MHz。

但是这并不是说它一定就是实际工作在133MHz的频率上。

在最高支持100MHz外频的主板上装PC133的内存通常也能运行,但是它会自动降频到100MHz。

就是说PC133内存的性能没有完全发挥。

内存本身倒是能支持133MHz的频率,但还需要主板支持133MHz的外频内存的效能才能充分发挥。

另外说一下并不是所有的“PC”后带个数值的内存型号表示方法中的“PC”后面的数值指的都是内存的频率。

象PC3200内存中的3200指的就不是频率,它指的是内存的传输速率。

再来说说DDRSDRAM内存(以下简称DDR内存)。

DDR是双倍数据的SDRAM内存。

先来看一下EVEREST电脑测试软件例出的某机子的一些硬件信息:

前端总线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是133MHz;前端总线特性中的有效时钟频率是533MHz;内存总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是200MHz;内存总线特性中的有效时钟频率是400MHz;CPU带宽(即传输速率)是4266MB/秒;内存的传输速率是3200MB/秒;DRAM:

FSB是6:

4。

对于DDR内存,真实时钟频率是指的是内存总线频率(又叫内存时钟频率、核心频率、实际工作频率、即内存颗粒的工作频率)。

DDR的有效时钟频率指的是内存的等效频率(它是内存型号标识频率,是内存和外部传输数据时的传输频率)。

DDR内存的总线频率倍乘2倍后就得到了它的等效频率。

这就有点象CPU的主频=外频×倍频,所以内存的总线频率又俗称为内存外频。

例如DDR400的总线频率是200MHz,它的等效频率是400MHz。

要想全面发挥DDR内存的效能也需要主板支持,具体说就是DDR内存的总线频率要小于等于主板支持的最高外频。

比如DDR400的内存总线频率是200MHz,那么要想让DDR400全面发挥运行效能就要求主板支持200MHz的外频。

DDR的内存总线频率是主板时钟电路为内存提供的基准频率。

主板时钟电路分频直接或间接为电脑各部件提供不同的基准频率。

比如主板时钟先提供一个CPU的基准频率(外频),然后再将CPU外频通过北桥芯片降频后提供给主板上的PCI插槽等部件以33MHz、66MHz等频率就是间接的。

这台机子的主板时钟同时分别为CPU和内存提供了133MHz和200MHz的基准频率就是直接的。

技术进步了,内存和CPU的外频可以不同,而且内存和CPU不同步时系统也能稳定运行。

DRAM:

FSB是指内存总线频率和CPU外频的比值,(注意这里有点特殊,此处的FSB指的不是前端总线频率,它是前端总线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是CPU外频)。

这机子的这个比值是200:

133,实际表示为6:

4。

DRAM:

FSB的值不一定非得是1:

1。

比如上面的这台机子本来是可以稳定运行的,而且其CPU和内存都充分发挥了效能。

如果你看到别人在其它电脑上将DRAM:

FSB设成1:

1,你也把上面提到的机子的这个值设成1:

1就不对了。

别人这样设置可能是对的,但将上面提的机子的这个值设置成1:

1的话内存就被降频使用。

DRAM:

FSB的设置一般不需要改变的,乱改变可能使系统崩溃。

当然如果电脑上的这个比值真的不正常,就要重新设置。

是在BIOS中设置DRAM:

FSB。

EVEREST显示的前端总线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和有效时钟频率分别是指CPU实际运行时的外频和前端总线频率,它们不一定是主板本身支持的最高外频和前端总线频率。

上面的机子的CPU的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主板最高支持800MHz前端总线频率,其EVEREST显示的相关值就不是主板支持的最高值。

同样内存总线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和有效时钟频率是指内存实际运行时的总线频率和等效频率,它们不一定就是内存条本身所支持的标准总线频率和等效频率。

只是上面的机子的DDR400内存实际运行时的等效频率是400MHz,正好就是DDR400内存本身支持的标准等效频率。

CPU带宽(即传输速率)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因为前端总线频率是533MHz,那么533×64÷8=4264(×64是因为总线的位宽是64位的),也就是4266MB/秒。

那么为什么要÷8呢,那是因为×64后算出的是每秒的位速率(bps),一个字节包括8个位,所以要表示为每秒的字节速率就要÷8。

计算出来的值4264和EVEREST显示值4266有小值差,是因为在电脑的实际应用中为了计算方便,常使用一些近似值的原因。

不用太在意这种值差的。

此机子的内存等效频率是400MHz,400×64÷8=3200,所以内存的传输速率就是3200MB/秒。

所谓的CPU原始时钟频率就是CPU不超/降频时的主频。

至于有的人列出的同一台电脑的同一块CPU的原始频率和时钟频率的值一个值带小数,另一个值是CPU型号标称中的整值,或者两个值都是整值,但是它们有小的值差,这也是因为近似值的原因。

CPU原始时钟频率可以用型号标识值来表示,也可以用人工计算值来表示,CPU时钟频率同样也是用标识值和计算值来表示都可以。

一般情况这两个(其实是一个值)都是用CPU型号标称值表示。

不过不能认为所有地方显示的什么值小了都是因为使用了近似值的原因,比如某机子的“我的电脑”的属性中显示内存的容量是224MB的,这里就不是近似值。

这是因为电脑使用了板载显卡,而板载显卡没有单独的显存,32MB内存被显卡占用。

这是相应情况下板载显卡不如独立显卡好的一个原因,当然板载显卡差于同档次独立显卡的原因不光这一个。

再说DDR2内存条。

例如:

DDR2400的核心频率(实际工作频率、内存颗粒的工作频率)是100MHz,内存总线频率(内存外频、时钟频率)是200MHz,等效频率(型号标识频率、是内存和外部传输数据时的传输频率)是400MHz。

注意,对于DDR内存,它的核心频率也是它的内存总线频率,但DDR2的这两个值是不一样的。

就是DDR2的核心频率×2等于内存总线频率,然后内存总线频率再×2得到等效频率。

DDR400和DDR2400的核心频率分别是200MHz和100MHz,但它们拥有相同的等效频率。

DDR2的真实时钟频率是指其内存总线频率。

但是要知道,内存核心频率才是主板时钟电路为DDR2提供的基准频率,所以我觉得从技术基制上讲真实时钟频率倒应该是指它的核心频率。

但是现实的概念与我的感觉不是一回事:

因为人们习惯性地沿用了DDR内存的,内存型号标识频率,即等效频率等于内存外频×2的概念。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接受了EVEREST等软件的表示方法。

所以DDR2的真实时钟频率是指它的内存总线频率。

EVEREST这样表示具有其实际意义:

对于DDR2,DRAM:

FSB指的也是内存总线频率和CPU外频的比值。

比如DDR2400的DRAM值是200,不是100,这个和DDR400一样。

EVEREST等软件这样表示也有其理论依据,它的依据就是:

DDR2采用了一次传输包含了4次基本动作的4次传输基制技术。

电子电路中频率的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内电路的脉冲信息中包含了几个周期的动作,周期是指做完1个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DDR2的1次基本动作为半个周期,2次为一个周期。

DDR2800内存的内存核心1秒钟做200兆次半个周期的基本动作,DDR2800的核心频率就是200MHz。

但是只是做半个周期动作是不行的,还要看有多少个完整的1个周期的动作。

而200兆次半个周期的动作不能等同于100兆次的1个周期的动作。

这就好比200只鞋子不能等同于100双鞋子一样。

所以还要在前一次200兆次半个周期的动作的基础上再来一个200兆次半个周期的动作,从而变成200兆次1个周期的动作。

而前后两个200兆次半个周期的基本动作在1秒钟内并行完成。

200兆次1个周期的动作包含有400兆次半个周期的基本动作,DDR2800的内存总线频率就是400MHz。

因为1次传输包括了共2个周期共4次基本动作,DDR2800的传输频率(即等效频率)就是800MHz。

来看下EVEREST软件显示的某老兄的电脑的倍分信息:

前端总线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是133MHz;前端总线特性中的有效时钟频率是533MHz;内存总线特性中的真实时钟频率是400MHz;内存总线特性中的有效时钟频率是800MHz;内存的型号是DDR31066。

这里内存的有效时钟频率是800MHz,可DDR31066内存本身的标准等效频率是1066MHz,这就证明了EVEREST中显示的内存总线特性中的有效时钟频率不一定就是内存本身的标准等效频率。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来机子的主板最高只能支持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

这里DDR31066内存被降频使用了,就是说内存的效能没有全完发挥。

只有在DDR2的等效频率小于等于装载它的主板最高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时,内存的效能才能充分发挥。

虽然我们说完全发挥内存的效能需要主板和CPU支持,但主要还是要求主板支持,相对而言不是太要求CPU支持。

还是以上面说到的这台机子为例:

如果把内存换成DDR2800的,CPU不换,那么CPU的前端总线频率533MHz小于DDR2800的等效频率800MHz,但是这台电脑的内存和CPU的效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而且此机子的配置还是非常合理地。

只是把CPU换成800MHz前端总线频率的话可能更就绝配了。

我为什么要一直强调基准频率的概念呢:

不能通过比较内存等效频率和主板最高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的方法判断DDR内存的效能能否完全发挥。

比如主板最高支持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是DDR400的,DDR400的等效频率为400MHz≤8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如果你就此认为内存的效能可以得到完全发挥,你得到的判断结果倒是正确的。

但是你这是歪打正着,就是说你的判断方法是错误的,如果主板最高只支持5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DDR400的等效频率为400MHz仍然≤5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如果此时还是觉得内存的效能可以得到完全发挥就错了。

判断DDR内存能否完全发挥效能的正确的方法是看内存的总线频率是不是小于等于装载它的主板最高支持的外频。

因为DDR的总线频率就是核心频率,也就是指主板时钟为内存提供的基准频率,所以说可以比较这个基准频率和主板最高支持的外频来判断主板是否全面支持内存。

同样不能通过比较内存总线频率和主板最高支持的外频的方法判断DDR2内存的效能能否完全发挥。

比如主板最高支持200MHz的外频,内存是DDR2800的,DDR2800的内存总线频率为400MHz≥200MHz的外频,如果你就此认为内存的效能不能完全发挥,你就判断错误了。

判断DDR2内存能否完全发挥效能的正确的方法是看内存的等效频率是不是小于等于装载它的主板最高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

另外还可以通过比较DDR2的核心频率和装载它的主板最高支持的外频的方法,判断DDR2的效能能否完全发挥。

DDR2800的内存核心频率为200MHz=200MHz的主板外频,所以此时DDR2800内存的效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也能得到正确的判断结果。

对于DDR2它的核心频率就是主板时钟向内存提供的基准频率,因此也可以比较这个基准频率和主板最高支持的外频来判断主板是否全面支持内存。

由此可见不管是DDR2,DDR还是老的SDRAM内存,无论是什么内存,通用的不会搞错的判断内存的效能能否完全发挥的方法是比较主板时钟向内存提供的基准频率和主板最高支持的外频。

所以我要强调基准频率的概念。

在主板最高支持的前端总线频率都是800MHz的状况下,支持DDR的主板最高只支持DDR400的内存,可是支持DDR2的主板最高确能支持DDR2800的内存。

这就是DDR2优于DDR的一个重大原因。

DDR2内存的四次传输基制技术是一件非常高明的设计。

如果仍旧用DDR的技术,那么要想达成800MHz的内存等效频率就要让主板最高支持1600MHz的前端总线频率!

要想达成1066MHz的内存等效频率就要让主板最高支持2133MHz的前端总线频率!

而一味的疯狂地提高前端总线频率是一个很不现实的选择。

我所提到的老兄说他的电脑内装的DDR31066内存实际工作在800MHz的频率上。

他说得很对!

但要注意,这里的800MHz指的不是多数人所公认的内存实际工作频率,老兄的意思是说DDR31066内存在他的机子中工作时实际达到的等效频率只有800MHz。

而且呢,不管是DDR还是DDR2/3内存我们说内存实际工作在多少的频率上,都是指内存工作时实际达到了多少的等效频率。

内存的工作频率即多数人公认的内存的实际工作频率的说法是勿庸置疑地标准说法。

但是也有比较多的时候,特别是商家的宣传和广告中说的内存工作频率是指内存条的型号标识频率(即等效频率,例如装机配件单上常常印刷地DDR2800的工作频率是800MHz、DDR266的工作频率是266MHz,DDR400的工作频率是400MHz。

),这就不能说是商家骗人。

甚至是还有少数人认为就算是DDR2内存,它的工作频率也是等效频率的一半(例如:

他们的认为DDR2800的实际工作频率是400MHz),从某种角度上讲他们说得也对。

这儿感觉概念上有点怪,但理解了就不怪了。

再来说内存双通道。

也许有的朋友觉得DDR2就是双通道的,DDR不是双通道的。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内存双通道需要主板的支持,这和内存是DDR2还是DDR无关。

双通道不一定装两条内存,但一条内存肯定不能实现双通道。

有时三条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容量、不同频率的内存也能组成双通道,但这样的双通道更难实现,就算实现,效果也不一定好。

上双通道最好使用偶数条的相同型号、相同品牌的内存。

装两条内存也不一定是双通道,除了要求主板支持,实现双通道有时还要在BIOS中进行设置。

如果某支持双通道的主板提供四条不同颜色的内存插槽,要上双通道,就把两条内存插在相同颜色的插槽内。

与装一条2G的DDR2800相较,在一样条件下两条1G的DDR2800在非双通道模式下运行速度并非会更快,它们还可能让系统变得不稳固,但这只是可能。

而且不稳固的缘故也不必然确实是因为没有运行在双通道。

设置成双通道可能会解决系统不稳固的问题,但也可能可不能,因为装两条内存本身就可能使机械不稳固。

只是装两条同品牌、同型号的内存时,系统变得不稳固的可能性会小很多。

等同条件下两条1G的DDR2800内存运行在双通道模式比一条2G的DDR2800快。

但双通道并非会真的带来双倍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双通道技术的确会给系统带来提速成效,但提升的幅度往往会很有限。

因此更多一些人装机时宁愿选择一条2G的DDR2800,也不弄两条1G的DDR2800上双通道。

他们感觉装一条2G的有利于以后升级,尔后再上两条2G的双通道。

但这还不是最要紧的缘故,就算是不考虑以后升级,更重要的缘故是装一条内存更易保证稳固。

(固然装一条内存也有不稳固的时候,通常情形下装两条相同型号、相同品牌的内存也很稳固地,而且装两条内存本身是很正常做法,可是一样说来老是系统越简单,电脑越稳固。

)。

另一要紧缘故是在电脑支持的情形下,价钱又比较划算,大伙固然喜爱买更新型的内存了。

(不是说2G的内存必然比1G的新型,但单条内存的容量老是越做越大的,整体说来2G的DDR2800一样比1G的DDR2800新型。

)。

可很多情形不是绝对的,有时选择两条1G的DDR2800上双通道模式会比装一条2G的DDR2800更好些。

确实是还要看是什么平台、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是什么。

尽管INTEL和AMD都研制支持双通道内存技术的平台,但INTEL的系统对双通道的支持力度要强于AMD的。

只是整体上讲就算是利用INTEL的平台,更好地做法仍是偏向于选择一条2G的DDR2800。

两根不同规格的内存组成的双通道系统可能不稳固,但不稳固的因素不必然确实是上了双通模式的缘故,因为装两条不同规格的内存本身就比较地有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固。

除了CPU和内存以外,显卡的AGP插槽也是直接通过总线和北桥芯片相连的。

硬盘的IDE接口、主板上的PCI插槽(就是安装独立声卡、网卡等等配件的一组PCI总线的插槽。

)通过南桥芯片连到北桥的。

可见北桥芯片组相当重要,很多东西都需要北桥支持,买电脑攒机时不能只想CPU有多快,内存和硬盘有多大。

因为整个电脑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更为重要。

而且不光CPU、北桥、显卡主芯片这些个大芯片重要,一些附属的小元器件和板卡的用料做工也不可小视。

比如选主板时还要看上面的电容的大小和品质,好的主板、显卡上面往往拥有用足料红铜做的散热片,还要看主板上插槽的数量和做工,就算有些个东东你空着不用,这些东西也是没被省掉地好。

还有应搞清主板上各接口的规格、速度......。

别人配机子时多跟着去玩玩,就算帮不上忙你也尽量的试着根据上面说的这些个意思去帮别人。

反正别人会找高手同去,你不用把关、担责任。

那就凑热闹,心里假装是你把关。

有时间可以多去电脑城和其它卖电脑的地方逛逛。

这般接触的配件多了,帮别人忙的机会多了你就自然拥有了较好地选购经验和本士。

当然就算这样也还可能被商家算计,买电脑还可能吃些小亏,但总是不太会吃大亏,挨狠宰。

有前端总线,当然也有后端总线了。

因为计算机的CPU的速度要高于内存的速度,为了使系统工作时实现速度的整体平衡,计算机技术开发者就研究出了存取速度高于内存的CPU的高速缓存。

内存的数据先传到CPU的高速缓存,再传到CPU。

前端总线是CPU到北桥芯片组的通道,更具体说它是二级缓存到北桥的通道。

(现在二级缓存是集成在CPU芯片中的。

)。

后端总线就是从二级缓存到一级缓存的通道(或说是到CPU核心的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