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7999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6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到第八单元教案

5 影 子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

1.课前体育游戏:

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

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2.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

再回到课内交流。

预设:

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3.板书课文题目:

影子。

(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

4.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

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

“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

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

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

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

(自由读文)

2.导问:

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预设: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

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摘葫芦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播放课件,师创设情境:

同学们,葫芦兄弟来了,它们有了新的名字,就写在它们身上。

快看,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试读)

(2)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导语:

看,葫芦的帽子飞走了,如果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那它们就是你的好朋友了。

(齐读)

(4)指名摘葫芦,其他学生跟读。

(5)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

1.过渡:

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

(1)预设:

生1:

我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2:

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狗”,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生3:

我会编童谣:

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生4:

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

“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生5:

我还找到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我在前面,×××在后面。

教师相机出示“宀”,教学新偏旁:

“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

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

(4)辨字:

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5)教师追问:

你怎样记住“朋”字?

预设:

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

(6)学习新偏旁“月”。

导学:

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7)学习女字旁。

导学:

这节课还有一个含有新偏旁的字,谁找到了?

请学生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

(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

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

4.小结:

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5.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

请在小组内试试。

(组内互读,互相评价)

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

影子都像什么?

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

影子是好朋友?

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

为什么?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

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

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

(“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

强调第三笔是竖。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4.练写。

(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

小小擂台赛。

看看谁学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

(1)游戏:

开火车。

(看拼音读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

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

先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学生分组读。

评价并记录赛读结果。

(2)游戏:

捉迷藏。

(读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中的场景,许多小动物被树丛遮住了一半,在露出的一半上写有本课的生词。

(影子 左右 小黑狗 好朋友 前后 它们)

导学:

小动物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找到它们,并读出它们身上的词语吗?

指名读词,学生读对了,隐藏的小动物就从树丛中走出来。

2.过渡:

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

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

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

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

有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太阳的动画并配乐。

一位小朋友在小路上走着,他的影子跟着太阳变化。

(3)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4.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

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5.指导学生试背课文:

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过渡:

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有三个生字宝宝被吸引过来了。

它们是谁呢?

2.多媒体课件出示“后、好、我”。

指名认读、组词。

3.学习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2)教学新笔画“斜钩”。

教师示范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

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我”,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后、好”。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5.引导学生观察:

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

“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

“好”字的第三笔是“提”。

6.练写评比。

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7.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过渡:

学了这么久,大家都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

看,这是什么?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

大雁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

想不想学?

(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

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

说一说。

3.画影子。

要注意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6 比尾巴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多媒体课件。

(教师)

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收集小动物图片或者玩具,并了解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识字游戏——“摸尾巴”。

(1)导言: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快拿出你的小手,我们来做个摸身体的游戏吧!

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摸摸你的嘴巴,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尾巴……

预设:

生疑惑,我们没有尾巴啊?

(2)导学:

我们人类没有尾巴,那谁有尾巴呢?

(动物。

)你知道哪些小动物有尾巴吗?

它的尾巴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小动物尾巴的资料。

(3)小结:

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有尾巴的动物。

2.板书:

“尾巴”,识记生字。

(1)指名读词。

(2)指导学生观察拼音。

发现“巴”没有声调,读轻声。

师补充:

要读得又轻又短。

(3)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3.过渡:

动物王国里有尾巴的动物可多了,前两天,它们进行了一场大比赛呢!

它们要比什么呢?

(板书:

在“尾巴”前加上“比”)

4.认读课题。

(1)指名读课题。

(2)导学:

这个“比”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预设:

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联想的方法记,两个人站在一起比个子。

组词:

比较 相比 比赛 比美 比一比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过渡:

想知道哪些动物参加了比赛吗?

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2.提出自读要求:

(1)边读边看插图,不会的字可以看拼音,注意把每个字的音读准确。

(2)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学生看图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4.去掉图片认词语。

导学:

现在,小动物们的照片不见了,你还能认出它们的名字吗?

(自由读——齐读)

5.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动物的名字。

组织学生争当小老师教学生读。

(1)读好带轻声字的词。

兔子 鸭子 猴子

(2)加手势读好“松鼠”:

“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

6.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导学:

瞧,字宝宝从词中蹦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谁、长、短、把、伞、兔、最、公”8个生字。

(2)指名认读。

(3)学习新偏旁“扌”,识记生字“把”。

扌:

读作提手旁。

提手旁表示用手做某些动作。

在字的左侧。

(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手的动作并出示相应的字,如:

打、拍、拾等。

三、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1.师导学,提出阅读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会写的生字和会认字,把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2)想一想,儿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按要求再次自由读课文。

3.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展示。

(1)同桌的两个学生轮流读,互相正音。

(2)读得好的地方互相学习,不太好的地方一起改进。

(3)同桌间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4.把生字根据结构分类。

5.指名读课文,交流儿歌的主要内容。

预设:

这首儿歌告诉了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6.指名分段读文,巩固识记生字。

7.游戏——走迷宫,巩固生字。

8.齐读课文。

四、辨认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

长、比、巴、把。

认读、组词。

2.指导观察:

“比、长”。

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竖提”。

3.学习新笔画:

“竖提”,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

(“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4.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

“比”字的第四笔是“竖弯钩”,落在竖中线上;“长”的“横”要落在横中线上。

5.指导书写“比、长”两个字时要注意字的书写笔顺。

“比”的第三笔是“撇”;“长”的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横”。

6.学生描红,一边描一边记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看谁写得正确美观。

7.指导观察“巴、把”。

“巴”字单独书写时第三笔的“横”落在横中线上;“把”字中的“巴”写在田字格的右面,“竖弯钩”的“竖”落在竖中线上。

8.教师指导学生书写“巴”的笔顺。

强调“竖弯钩”写得要舒展一些。

“把”是左右结构的字,“提手旁”写得要窄一点,比右面的“巴”高。

9.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10.评议。

(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评出最佳作品,奖励一颗闪光的小星。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它的尾巴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导言: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

聪明猴。

让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

你好——

2.多媒体课件出示聪明猴的话:

人们都叫我聪明猴,是因为我脑子灵,学过的东西记得特别牢,今天我想考考小朋友们是不是跟我一样聪明,学过的东西是不是都记住了。

3.导学:

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忘记。

二、细读对话,理解内容

1.导学:

那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比尾巴的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2页,大声朗读课文。

2.认识小节:

这篇课文一共有四小节,每三句是一小节,小节与小节之间有空行。

3.认识问号,学会读问句。

(1)请四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人读一节,其他的同学要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你们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没有读懂的地方用铅笔做记号。

(2)指导学生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组织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学习答句,理解内容。

(1)导问:

你们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出来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显示相对应的句子,出示板书。

(2)课件显示有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①出示有关松鼠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用“好像”说话,了解打比方的写法。

②出示有关孔雀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用“……最……”说话。

③通过做动作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扁”。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里,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呢?

和同桌对读一下。

一人问,一人答。

(2)指两名学生分别读问句和答句。

(3)评价读的情况,并让学生谈谈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小结:

①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②要将动物尾巴的特点表现出来。

③轻声要读好。

(5)用不同方式朗读:

生生对读,师生引读,小组拍手读,加上动作表演读,男女生比赛读,推荐读。

三、巩固字词,熟读成诵

1.背诵课文。

(1)导学:

同学们真了不起!

不但知道了课文内容,而且会读课文了。

你们能不能根据板书,把课文背下来呢?

先自己背背,再同桌互背。

(学生自背,同桌互背。

(2)指名背课文。

四、资料补充,拓展阅读

1.导言:

还有许多其他小动物要来比尾巴。

瞧,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

(课件显示图片:

①长尾巴的;②短尾巴的;③像伞的尾巴的。

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小动物吧。

2.同学们,你们能像课文那样模仿着说一说吗?

3.学生自由尝试着说一说,教师及时激励:

你们真了不起,会编课文了。

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三位学生读。

4.你们再来观察这组图,课件显示——(乌龟、鱼、锦鸡)请同学们给它们编一首儿歌。

(1)教师提出要求:

①三问三答。

②回答问题语句要完整。

③注意先问的先答,后问的后答。

(2)请学生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练说)

(3)指名汇报。

 

7 青蛙写诗

课前准备

1.

(1)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课件。

(教师)

(2)制作水珠、蝌蚪、青蛙等头饰。

(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收集并认识各种常用标点符号。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学:

(教师边讲故事,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孩子们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荷花池,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

(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

下雨了!

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

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2.设疑导入:

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4.学习“写、诗”这两个字。

通过定位联想法识记生字并组词。

同时强调: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5.认识新偏旁“冖”。

二、初读课文,定位识字

1.导学:

借助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儿歌,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把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圈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由拼读儿歌,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圈画生字,并把生字多读几遍。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感知生字的读音及课文的内容。

学生重点注意听清自己圈画的生字词的读音。

4.多种形式读文。

先同桌互读纠错,再组内赛读,最后指名读文,其他学生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顺两个方面评价。

三、深入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小节,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1)指名朗读第1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做出评价。

(2)指导朗读,注意感叹句的读法,要读出青蛙的喜悦之情。

(3)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

“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4)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5)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写”“诗”“点”“要”,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灵活巩固认读。

(小老师领读并组词,开火车认读并组词,班内竞赛抢读,猜一猜读。

2.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1)导学:

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

都有谁来帮忙了?

我们来看第2~4小节。

(2)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出示第2小节,指名朗读。

(5)导学: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吗?

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预设:

过:

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

组词:

过去 过来 过年

给:

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

组词:

送给 给你

当:

也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

=当。

当是一个多音字。

(6)导学:

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来帮忙呀?

预设:

一串水珠。

①学习“串”,可以用象形记忆法,两块肉用一根竹签穿起来,就是“串”。

②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

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③运用:

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

(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7)谜语:

门外有人——们。

学习“们”字,强调读音是轻声。

(8)用数笔画的方法学习“以”字。

3.学习第5小节,教学“成”字。

(1)导读: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

出示生字“成”,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记住“成”字。

(2)指名读第5小节。

其他同学要思考:

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

只有一个字“呱”。

(3)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

4.创设游戏情境“小蝌蚪找家”,巩固识字效果。

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小蝌蚪,学生认读生字,读正确了小蝌蚪就可以回家了。

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

这些生字放回课文里你们会读吗?

(先自由练读,再齐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汇报交流,强调“们”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学写生字“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汇报交流,书写。

(3)学生练习书写。

(提醒书写姿势。

“三个一”。

3.引导欣赏:

你认为哪个字写得好,就对它笑一笑,并向同桌夸夸你写的字。

4.师生共议,展示优秀作业,发“笑脸”奖。

五、课堂小结,自主作业

1.再读思考:

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可以当堂解决,其他的内容引入下一课时教学。

2.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预设: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巩固生字

1.(课件演示:

青蛙图)引导学生和青蛙交流,打个招呼。

2.引导学生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

(1)课件出示字词:

写诗、雨点儿、我要、过来、一串水珠、可以、给你、当心、我们、成了。

(2)自读、小组内读、全班汇报读。

3.去掉拼音,利用卡片开火车读生字词。

4.生字回文,整体感知。

5.导入:

还记得你上节课结束时的疑问吗?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解决这些“?

”吧!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

快听:

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下雨了)是啊!

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

(指生读句子: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你感受到了什么?

(雨下得很小。

)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

生1:

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

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

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

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

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

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

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

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

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

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

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

(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

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

)——逗号;水泡泡(

)——句号;一串水珠(

)——省略号。

(5)导学:

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

多有趣啊!

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

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

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

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

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6)引读:

是啊!

多有趣的对话呀!

多好的朋友啊!

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

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

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的背下来。

3.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导学:

多有趣的诗歌呀!

快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

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4.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

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

(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

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

这个字是拟声词。

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

“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5.引读全文:

雨天的景色多美呀!

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