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833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了《古诗二首》、《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四篇课文,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祖国风景的文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大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养成较好,但是也有少数孩子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表现的不够积极,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班级的整体学习水平会有提高。

本单元的学习偏重与古诗和景物描写,大部分学生兴趣很大,会与自己平时旅游过的地方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会读40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2.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课时划分:

《古诗二首》2课时

《黄山奇石》2课时

《日月潭》2课时

《葡萄沟》2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复习课1课时

讲评课1课时

知识树构建:

 

 

二年级语文学科上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课题

8、《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学会书写6个字,并且要认识11个生字。

2、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

2.读书指导法。

3.小组学习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图片、视频资料,实物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课初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1、导语导入:

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课件出示古诗。

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3、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4、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5、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6、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7、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

“白日”是什么意思?

“依”又是什么意思?

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

(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

“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谈谈。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2、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第二课时

【课初交流展示】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颧雀楼》,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背一背。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

(李白。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大胆,语言清新自然,被称为“诗仙”,和杜甫并称为“李杜”。

著有《李太白集》。

2.借助拼音读古诗。

要读准字音,圈出生字。

3.集体认读生字:

炉烟挂流尺疑银

4.交流记字的方法。

5.集体反馈。

(1)挂:

右半部分是由两个“土”组成的。

(2)流:

右半部分不要少写“丶”。

6.再读古诗,读准字音。

三、精读古诗,体会意境

1.先听老师读古诗,然后说一说这首诗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庐山瀑布。

2.数一数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4句。

3.质疑、解疑,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庐山:

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

(2)香炉:

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山峰。

它的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而得名。

(3)生:

产生。

(4)紫烟:

紫色的烟雾。

(5)挂前川:

指瀑布好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川,河流。

4.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太阳照耀着香炉峰,升腾起紫色的烟雾,远看瀑布就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湍急的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飞泻下来,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而降。

5.想一想,在这首诗中,诗人看到了什么?

(香炉峰、瀑布。

6.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疑是银河落九天。

7.观看课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四、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展开想象,把想到的画面说一说。

2.推荐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建议学生背诵。

【拓展阅读】

走近作者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随堂评价

 

二年级语文学科上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课题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区”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2、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

2.读书指导法。

3.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词卡、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课初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一、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通过大家搜集的资料,我们已经知道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美美地读读课题。

3.释义“奇”:

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

(奇特、奇怪、神奇)

出示生词:

二、检查识字

1.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巧记生字: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加点的字?

二、三、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边读边想:

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

四、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观摩黄山奇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1.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

2.释义双引号:

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3.表演读:

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1.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2.情景表演:

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什么?

3.读出感叹号:

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吗?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1.学习“比喻”: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手法)

2.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拓展阅读】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那里,千峰竞秀,著名有的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

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傍崖生长、千曲枝虬、苍翠挺拔。

  黄山巧石,灵幻奇巧,形像逼真,若静若动,一步一景。

  黄山云海,瑰丽壮观,聚散奔突,排山倒海,变幻无穷。

  黄山温泉,常流不息,水温适宜,可饮可浴,治病健身。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黄山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初交流展示】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摘仙桃游戏:

(出示仙桃形生字卡片)你喜欢哪个仙桃就拿起哪个,高高举起,带领同学生读,并为仙桃找朋友(组词或找出形近字),并练习用字词说话。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精读:

师有感情略带夸张的语气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黄山石的奇。

2、学生分组自由朗读,争取做到有感情。

3、选读汇报:

喜欢哪部分就练习读哪部分,再上台展示。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一)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

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

为什么?

3.仿写奇石:

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当当导游:

现在如果你是导游,看到这些美丽的奇石,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拓展阅读】

人们说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集众多中国名山胜景于一身,尤其是这里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视为“天下四绝”。

  “四绝”之首是黄山松,它们形状各异,多生第于绝壁险峰之上。

  黄山有无数奇巧的怪石,它们与险峰、奇松巧妙结合,构成一幅幅奇妙的画卷。

这些奇石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一种东西。

其中“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猴子望海”更是十分出色,它们不仅样子逼真,还都有动人的传说呢!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

已被命名的怪石有一百多处。

其形态真是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随堂评价

 

二年级语文学科上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课题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学会积累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积累词语,说话训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

2.读书指导法。

3.小组学习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课初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三、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你去过哪些地方?

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少。

我听说祖国宝岛台湾有一处景点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它就是日月潭。

(板书课题:

10、日月潭)齐读课题。

四、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音,圈出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集体检查生字认读。

(开火车领读—齐读—扩词领读—读新词)

4.把生字新词带回到课文中,再次读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再次读你喜欢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画面,并且读出你对这处美景的喜爱。

并思考:

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日月潭?

学生找相应句子读一读: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过渡:

原来日月潭的名字是这么由来的,判断:

日月潭是我国最大的一个湖,对不对?

指名交流,老师相信当你读完课文,一定会有更多收获的。

3.欣赏课文朗读,注意朗读的语气语速。

(1)学生交流。

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

理解:

名胜古迹。

用“名胜古迹”说话。

(2)、考考你:

日月潭是我国( )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的高山上。

那里(  ),(  ),周围有许多(  )。

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小岛把湖水(),北边像()太阳,叫();南边像()月亮叫()。

(3)齐读一遍。

4.朗读展示:

配乐朗读课文。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搜集有关台湾、日月潭的资料。

2、表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板书设计】

 

【课初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板书题目,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1、出示学习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想一想:

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再与组员说一说?

(1)、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2)、学生学习,教师巡视。

(3)、小组代表交流,随机选择学习内容。

生: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2、理解“隐隐约约”带读,齐读。

指导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清晨的日月潭有了薄薄的雾,有了隐隐约约,你说这段话是读得轻一点好呢还是响一点好?

(指名说: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师板书“中午”理解“清晰”。

其他同学补充,谈感受。

(过渡: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美丽的景色,我们的心情也放晴了,嗓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让我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日月潭晴天的美丽吧!

生齐读中午时的日月潭。

3、生齐读。

(出示图片)

(过渡: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日月潭的另一种美丽?

理解:

轻纱、仙境、一片朦胧)。

仿写“黄昏时日月潭”。

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黄昏时的日月潭,教师配以语言上的描述;然后教师展示几张黄昏时日月潭的图片。

指名展示,随机评价。

根据板书小结日月潭的美景,再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第5自然段。

板书:

风光秀丽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是呀,看得清清楚楚是一种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也是一种美。

要欣赏到美的事物,关键是要有一份美的心情。

我来当导游。

1、日月潭的什么吸引了游人?

2、你认为日月潭的哪里最吸引人。

请你来当当小导游,介绍给大家听。

【拓展阅读】

美丽的天鹅湖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dedé)湖,名叫天鹅湖。

据说许多年以前,曾有一群天鹅在这里生活,因此而得名。

湖呈圆形,湖水清可见底,碧得发亮。

湖的四周有茂密的树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垂(cuīchuí)柳,在微风吹(chuīcuī)动下,柳条迎风起舞。

湖水映衬出柳姑娘的身影十分秀美。

树下是一片嫩(nènnùn)绿的草地,草地上开着红的、黄的、蓝的小花。

湖上有一座美丽的小桥,把天鹅打扮得更加美丽。

哦,天鹅湖,故乡的湖,我爱你!

1、天鹅湖是什么样的?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你平时读过哪些描写古迹的小故事?

分享给大家。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学了课文,你觉得日月谭美在哪里?

用相关的句子做读书卡。

 

随堂评价

 

二年级语文学科上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课题

11、葡萄沟

教学目标

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

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

2.读书指导法。

3.小组学习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词卡、投影片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课初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

好地方),想去吗?

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二、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1.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检查朗读情况。

(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

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

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2.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

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3.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

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葡萄沟到了。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

(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

(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

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

(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葡萄沟的你“好”还表现在哪里?

2.课下结合所搜集的图片、文字,预习课文剩下部分,试着谈谈体会。

【板书设计】

【课初交流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词,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2.板书题目,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二、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

小结:

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

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

(板书:

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并让孩子“挂”在葡萄架下(教师已经画出茂密的葡萄架)

(2)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

 (3)实物演示“一大串”,同时悟出“一大串一大串”之意。

●下面我们要演一个节目,老师扮演新疆老乡,谁愿意到前面表演?

  看,新疆老乡来了!

(教师戴上新疆帽,微笑着走来)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时,有意指黑板的画面,适当鼓励引导学生用上刚才学习的好词佳句)

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知道就让他们介绍,不知道教师就介绍:

维吾尔就是联合协作的意思,我们新疆还有哈萨克,回族,汉族,这些民族联合协作团结向上。

)对我们新疆的葡萄沟的葡萄印象如何?

●请送给老乡一句话,哪怕是一个词也好!

(通过表演和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感悟老乡的热情好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嘛。

(版书热情好客)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放音乐朗诵,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把“看”到的互相讲讲,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整体感悟这段。

三、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看出来,同学们参观游览的真心。

大饱眼福,大饱口福。

就要离开葡萄沟了,难道你就没有什么话要说?

新疆老乡要咱们留言,哪怕写一句话也好呀,现在请同学们签名留言。

小结:

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板书:

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

【拓展阅读】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

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

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读了短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充分发挥你的想象,给这篇课文加上一个漂亮的结尾吧!

【板书设计】

 

随堂评价

二年级语文学科上册集体备课

主备人:

课题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火车票学生认识生字:

昌、铺、调、硬、卧、限、乘。

并能学习这种方法认识生活中的生字。

2、认识比喻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学习使用比喻句。

3、让学生学会联系句子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使用词语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4、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火车票让学生认识生字。

2、让学生了解留言条的用处,并学会学写留言条。

3、积累并背诵关于风景名胜的名言。

并学着搜集相关的名言。

教法与学法

1.讲授法。

2.读书指导法。

3.小组学习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个性化修改

【课初交流展示】

第一课时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孩子们,你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里认识的?

孩子们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

引入新课。

二、自主预习,展示交流

1、观察大屏幕上的车票,说说上面有哪些不认识的字。

2、认识上面的生字:

昌、铺、调、硬、卧、限、乘。

3、读生字:

同桌读、抽生读。

4、拿出课前准备的车票,和同桌一起看看上面还有哪些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认一认。

5、讨论: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哪些地方认识新字。

三、合作探究,精讲释疑

1、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像什么?

说一说。

1、试着说一说。

2、你能用刚才那样的句子也说说上面这些物体吗?

字词句运用。

1、学习句子:

(1)弟弟的鞋像鸟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