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8848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docx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年高二上期中地理试题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地理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白洋淀(淀为浅湖)位于华北平原,淀区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自然坡度为1:

7000.上游支流多发源于太行山脉。

水质较好。

上个世纪在白洋淀上游的9条河流上建起了百余座水库。

读白洋淀水系分布图(局部),完成下面1-3题。

1.上游河流修建众多水库,其原因是()

A.河流流量大B.水位季节变化大C.河流落差大D.容易发生凌汛

2.今年4月初,上游两大型水库开闸同时向白洋淀放水,计划为期两个月。

目地()

A.减轻上游水库的压力B.水库冲淤排沙

C.改善白洋淀的水质D.提高白洋淀的通航能力

3.要在雄县、安新县、容城县重新规划一个国际领先标准的低碳的、绿色的新城,则白洋淀及其附近地区适宜保留和发展()

A.传统工业B.水稻种植业C.房地产业D.旅游业

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4-5题。

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的主要原因是(  )

A.类型主要是棕壤B.地形平坦,水土流失不明显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D.土壤中冻土层保留水分

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读该国区域图,完成下列6-7题。

6.据图分析,该国湿地众多的主要成因有()

①气候寒冷,地下水水位低②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③内力作用形成众多湖泊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该国湿地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局地气候,净化天然水体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据此回答下面8-9题。

8.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6月B.7月C.8月D.9月

9.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土壤遭受严重侵蚀,红色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下列10-12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1.“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12.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A.沼泽、滩涂、雨后的草地B.河流、湖泊、广场的喷泉

C.水库、沼泽、滩涂D.稻田、河流、海洋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沟谷发育,沟壑纵横,地形破碎。

虽有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完成下列13-14题。

13.造成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14.下列原因中,属于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低 ②轮荒耕作 ③开挖煤矿 ④黄土土质疏松 ⑤夏季多暴雨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③④⑤

15.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计划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B.雨林破坏背景是当地人口素质低下

C.迁移农业是亚马孙地区破坏雨林的唯一方式D.亚马孙贯通公路从大西洋沿岸贯通太平洋沿岸

读“井的密度及其分布对牧场的影响图”,完成下列各16-17题。

16.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

17.曾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现在“裸地遍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为放牧引水掘井,周围草场因过度利用和践踏而出现裸露地面

B.为扩大耕地而掘井,周围草场最终因为践踏和开垦变成裸露地面

C.为解决人的生活吃水问题而掘井,周围草场终因人为破坏而变成裸露地面

D.为解决人们生活能源问题而拔草、砍树,导致环境恶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18-19题。

18.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19.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水分差异B.热量差异C.地形差异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读下列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面20-22题。

20.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①煤炭资源丰富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水资源丰富 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1.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 

③完善交通、工厂外迁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2.近年来,左图区域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23-25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23.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

A.水资源B.煤炭资源C.铅锌资源D.土地资源

24.田纳西河流域目前建成了美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先开发的电能为(  )

A.火电B.水电C.核电D.风力发电

25.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

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

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二、综合题

26.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月4日新华网报道:

中国是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就已开始大规模的沙漠治理研究。

土地沙漠化对土壤的肥力、草地的面积以及河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很重要。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

(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_______(省、区),从自然区来看,该山脉以东是______________,以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3)C地区荒漠化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27.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总面积198089公顷,其中核心区5.6万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

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三25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分析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

 

(2)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28.读东北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分析适宜在甲、乙两地发展的农业部门:

甲,乙。

(2)简述黑龙江省发展粮食种植业的优势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3)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试列举该湿地破坏后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东北大米因优质而广受市场欢迎,从气候角度分析原因。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古高原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山西省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煤。

(1)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

A;B。

(2)治理该区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将下面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进一步毁林开荒;③洪水灾害增多④暴雨增多

(4)分析山西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5)简述山西省电力输出对当地和输入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B2.C3.D4.B5.C6.B7.C8.C9.A10.C11.A12.C13.C14.A15.A16.C17.A18.B19.A20.B21.B22.B23.A24.B25.D

26.

(1)内蒙古自治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呈斑点状及片状分布。

过度农垦,破坏植被。

(3)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合理放牧;营造护田林和防护林等。

27.

(1)处于中温带,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8.

(1)畜牧业林业

(2)夏季高温多雨,光照、降水较为充足;平原面积大,地势平坦,黑土肥沃。

(3)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4)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

29.

(1)太行山脉秦岭

(2)修建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3)A④B①C②D③(4)废渣占用土地,破坏了自然景观;带来污染(大气、水、土);地面塌陷,造成地下水漏失,阻断水循环等(5)输出地: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大气污染加重,加大了水资源消耗。

输入地:

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结构,提供稳定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