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146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docx

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__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自祭文》赏析

生死的问题,是陶渊明思考与诗歌的重要主题,众多诗文都有涉及,如《自祭文》、《拟挽歌辞》、《形影神》、《杂诗》等。

《拟挽歌辞》的写作时间存在争议,多认为写于去世之前,与《自祭文》同年。

袁行霈先生不同意此说,认为写于壮年时期,两篇作品不是在同一心境之下所作。

《自祭文》为其生前绝笔,以平淡质朴的语言总结了其一生以及他乐天委分的人生观念,没有了《拟挽歌辞》中的诙谐讥讽,语言淡之又淡,内容却沉之又沉。

金人元好问赞美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说的是渊明的诗文与其他作家的作品相比清新自然,质朴淳厚;就渊明自己的诗文来说,《自祭文》为真淳之至。

渊明亦自言著文以自娱,故坦诚平实不造作,《自祭文》可看作其最真诚深刻的内心剖白。

《自祭文》有回顾总结性质,与他的其他相关诗文参看,可感受其内容的丰富,亦可在对比之下体味其最质朴的语言。

全文由秋之萧索写及己之辞归,然后由死及生,回首往事,对比己之乐天委分与彼之愒日惜时,述己之异志;既又重回此时,想象己之葬礼与死后,再申己怀,最后感叹人生之难与死之不惧。

下文逐句对陶公《自祭文》进行赏析: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

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427)九月作《自祭文》,是年十一月,卒。

文首序时,是祭文的惯例,可在自祭文中,值得玩味。

该处的时间,有解作写祭文的时间,亦有解作渊明预测的大化之时。

据袁行霈考证,《拟挽歌辞·其三》写于渊明壮年时期(46岁),中有“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句,此当为预测,而时隔二十年,从衰得白,从白得老,是不是也要从老而终了呢?

渊明大概是有此想的,故而在76岁时的九月作了《自祭文》。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贫病交加的晚年冷风萧索的漫长秋夜,渊明辗转反侧:

又是草木黄落的时节,可草木还会随霜露的改易而再生,我是不是要像鸿雁那样开始远征了呢?

这一去,还会再回吗?

寒夜秋风,鸿雁落木,或是实写,或是起兴,清冷萧索之气顿生。

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

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

故人相悲,是深情,渊明言归,是畅达。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渊明将死看作是归于本宅,或在悠然而见的南山脚下。

在渊明的生活以及诗文中,回归是一个主题,不堪尘世之恶而回归田园,今又将从逆旅之馆回归本宅,故渊明至此不悲。

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候颜已冥,聆音愈漠。

呜呼哀哉!

早年曾调笑,“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此时,惟余淡淡清酌。

《拟挽歌辞》中那个欲饮欲语欲视的还在形内的神,此时似要脱离了出来,看不清了,也听不清了。

渊明不信形尽神不灭,无法从佛许的来世得到解脱,生气渐散,就要归于空无了吗?

呜呼哀哉……

既是归于旧宅,又为何哀戚呢?

渊明是矛盾的。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

在将辞之际,平静之中,渊明回首过往。

天地苍茫,亘古不没,受气而生万物,人而独灵。

人虽灵智,却为运而苦,渊明是有志不获骋,衣食亦来困。

虽说是“逢运之贫”,但总还是渊明不愿落于尘网,坚守清节之故;不耻言穷,而又不欲呈其因,字句间透着自豪,“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

生活虽贫,但自能于平淡中会真意,虽未鼓琴而歌,但也自幸生而为人。

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

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犊,和以七弦。

冬曝其日,夏濯其泉。

以众人的眼光看,渊明的一生是枯槁的,没有功勋卓著,也没有惊心动魄,如雁过平湖,无声无息。

可他的一生,也是艺术化的一生,透过他的眼,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深情。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渊明以力耕守其端,并且乐在其中:

谷汲负薪,耘籽育繁,心怀欢欣,吟哦而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日之内,朝出暮归,在渊明眼中,自是诗意浓浓,《自祭文》中即化为更平淡的“事我宵晨”四字。

闲暇之时,则有乐于琴书,或是“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或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或是“乐琴书以消忧”,琴而无弦,音而希声,自乐于心间。

幽居田园,自少了人事的纷扰,四时循环也偶尔忘怀了,春秋冬夏,静静淌过。

絺绤冬陈,尚有暖日怡心;夏日炎热,亦可遇清浅山涧,堂前清阴。

或劳或闲,均是自得其乐,人不堪其忧,潜也不改其乐。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此四句,是渊明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总结:

力耕而身劳,隐遁而心闲,乐从天道,坦然处世,以卒其一生。

梁启超先生认为它是对“渊明先生人格的总赞”。

陶公也曾热血澎湃,欲有所作为,“先后入桓玄、刘裕、刘敬轩三人的军幕,置身

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鸣呼哀哉!

虽有朋友相送,归途只能独行,路途漫漫,墓门萧萧,“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生前尚且不追求尘世之名誉,怎还会希求身后的赞扬?

故而身后之事亦是从简,不垒高坟,不在墓边植树,不给后代增添如扫墓、上香等任何烦劳,听任墓地在时光的自然流逝中或存或毁。

生于自然,亦还于自然,其死后亦如其生前,日月悄然过去而不觉。

最后的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收敛不住的感情最后喷出,透出豪迈之情,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死又能拿它怎么样?

不惧死亡的豪迈之中,又透着生的无奈和苍凉,呜呼哀哉!

或可如袁行霈先生,解作“回顾一生之艰难,于死后情形反觉茫然。

”在以形影神之辩寻得理论上的解脱与现实的安慰之后,在真实面对死亡之时,透出了现实的茫然,故叹息,呜呼哀哉!

是年十一月,鸿雁于征,草木黄落;至于后世,知音时有,追慕者如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