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9148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docx

届中考物理复习考点练习专题一内能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一:

内能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下列关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或斥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块铅块压紧后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

C. 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 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客厅里摆上鲜百合花,花香弥漫客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C. 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 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说明液体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3.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少数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 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A. 花开时香味扑鼻                                                  

B. 清晨大雾弥散

C.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5.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将体积分别为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________200mL,(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___.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份快速蒸发,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越剧烈.

考点二:

内能

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 某一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 0℃的冰内能为零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3.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搓动双手感到暖和                                              

B. 用嘴向手“哈气”感到暖和

C. 冬天晒太阳感到暖和                                           

D. 围坐火炉烤火感到暖和

4.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B. 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

C. 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到暖和                             

D. 金属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5.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捂热水袋的手变暖                                              

B. 放进热汤中的金属汤勺变得烫手

C. 寒冷的冬天用嘴呼出的热气暖手                         

D. 寒冷的冬天两只手相互搓手来暖手

6.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 篝火晚会时,人们围着篝火感觉温暖                  

B.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使其温度升高

C.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D. 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

7.下列关于内能、温度、热量、做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同一个物体,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具有的热量多     

D. 0°的冰也有内能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通常用水作为冷却物质

D. 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

9.广州街头曾经有小贩卖糖炒栗子,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          

B. 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

C. 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变          

D. 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B. 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D. 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

1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C. 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和                  

D. 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考点三:

比热容

1.现在买房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附近有小溪或湖泊,其原因之一是那里相对来说“冬暖夏凉”。

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A. 流动性                       B. 较大的比热容                      

C. 较低的凝固点                      D. 较高的沸点

2.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一杯水倒去一半           B. 水凝结成冰           

C. 15℃的水变成45℃的水           D. 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3.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30℃水,吸收2.1×104J的热量后,(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末温是( )

A. 50℃                                     B. 5℃                                     

C. 35℃                                     D. 80℃

4.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

A. 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B. 北方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用水做工作物质          

D. 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5.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的浅水滩处却感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 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 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 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 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6.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夏天使用电风扇时人感觉凉爽,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D.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7.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  )

A. 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效果好                             

B. 冬天,温度较低时水会结冰

C. 安陆市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                             

D. 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

8.根据表中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                                

B. 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 1kg铝的比热容是2kg铝的比热容的

D. 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9.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晓雯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相同时间;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步骤C,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使水和煤油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________.

考点四:

热量的计算

1.冬天到了,很多同学利用热水袋来取暖,一方面热水容易获得,成本低;另一方面水的________较大,相同情况下降温较________(快/慢),便于长时间取暖,它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文捷同学的热水袋装了500g的80℃水,过了一会水温降到了40℃,此过程热水放出________J的热量.

2.冬天到了,我县的许多楼房式学校采用了“水电暖”取暖,其原理是用不高于60℃的热水,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整个地板,通过地板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供热,水地暖改变房间内空气的内能是通过________ 方式进行的;利用热水为热媒,主要是因为水________ 的特点.

3.汽车发动机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5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___kg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7×107J/kg)

4.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都很高,这是因为________(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内能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了.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为25℃,加工之后的温度为100℃,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2kg的铝件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_______J的热量.[C铝=0.88×103J/(㎏·℃)]

5.质量为5g的铅弹射入0.5cm的木板,铅弹受到的平均阻力是7800N,若铅弹克服阻力做的功70%使铅弹发热,则当铅弹穿过模板后,能否自行熔化,铅弹的初温为27℃,铅的比热容为1.3×102J/(kg•℃),熔点为327℃.

 

6.在标准大气压下烧水,当质量为5kg温度为25℃的水吸收1.89×104J的热量后,水的温度能升高多少℃?

[c水=4.2×103J/(kg•℃)].

 

7.在能源家族中,风能、太阳能、水能都同属于(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为实现减排目标,国家大力推广风力、水力发电.我国西部某处风力发电场的装机总功率为4.2×106kW的风电场项目全面建成后,所有机组发电1h,可提供多少kW•h电能?

若这些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那么可以把多少质量的水从28℃加热至沸腾(在标准大气压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复习——专题一:

内能参考答案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下列关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或斥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两块铅块压紧后连成一块,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 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

C. 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 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答案:

B

解:

解:

A、两块铅块压紧后连成一块,是由于铅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把两铅块连在了一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分子间的作用距离很小,碎玻璃拼在一起时,碎玻璃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力相互作用的距离,分子力不起作用,所以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斥力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所以一般固体、液体难压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绳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拉断绳子需要一定的拉力,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客厅里摆上鲜百合花,花香弥漫客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 在冷、热两杯水中各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

C. 一根铁棒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其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 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说明液体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答案:

D

解:

A、室内弥漫着百合花的花香,是花的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把一滴墨水滴分别在一杯热水和冷水中,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分子间引力的存在,铁棒能保持一定的形状,很难被拉长,C不符合题意;

D、水、酒精等液体都能流动,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引力的存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3.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少数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B. 洒水车将水喷洒在地面上

C. 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 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

答案:

A

解:

A、少数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是由于废水中的一些分子运动到整个水库的结果,A符合题意;

B、洒水车将水洒在地面上,是水的机械运动,B不符合题意;

C、扫地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灰尘的运动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是物体的机械运动,C不符合题意;

D、沙粒放入水中,水变浑浊了是机械的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故答案为:

A.

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的是( )

A. 花开时香味扑鼻                                                  

B. 清晨大雾弥散

C.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 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答案:

B

解:

A、花开时香味扑鼻是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B、清晨大雾弥散,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扩散现象,能证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扩散现象的结果,能证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将体积分别为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发现混合后液体的总体积________200mL,(选填“<”、“=”或“>”)这一实验表明液体分子间有________.通过加热使新鲜茶叶中的水份快速蒸发,这便是制茶业中的“杀青”.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________越剧烈.

答案:

引力;<;隙;子运动

解:

铁棍很难被拉伸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的结果;

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用沸水才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故答案为:

引力;<;空隙;分子运动.

考点二:

内能

1.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 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C. 某一铁块,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D. 0℃的冰内能为零

答案:

C

解:

A、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A说法错误;

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

做功和热传递;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它做功,也可能时热传递,故B说法错误;

C、内能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有关,物体质量不变,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由于铁块的质量不变,因此铁块的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故C选项说法正确;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

B.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C. 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

D.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答案:

C

解:

A、因为内能与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故A错误;

B、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如冰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错误;

C、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因此内能小的物体可以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

D、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多,不能说含有的热量越多,故D错误.

故选C.

3.下列生活场景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搓动双手感到暖和                                              

B. 用嘴向手“哈气”感到暖和

C. 冬天晒太阳感到暖和                                           

D. 围坐火炉烤火感到暖和

答案:

A

解:

改变内能的方法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其它能转化为内能,是能量的转化过程;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搓手时两手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符合题意;

B、对手“哈气”时,“哈气”的温度高,手的温度低,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C、晒太阳是把太阳能转移到身上,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

D、火炉取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4.下列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冬天对手“哈气”,手感到暖和                         

B. 冬天两手相互摩擦,手感到暖和

C. 围着火炉烤火,身体感到暖和                             

D. 金属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会烫手

答案:

B

解:

A、C、D都是能量的转移,故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摩擦生热是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选B

5.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 捂热水袋的手变暖                                              

B. 放进热汤中的金属汤勺变得烫手

C. 寒冷的冬天用嘴呼出的热气暖手                         

D. 寒冷的冬天两只手相互搓手来暖手

答案:

D

解:

A、捂热水袋使手变暖,是热水袋的热量传递到手上,从而手变暖,不是做功,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热汤的热量传递到金属汤勺上,金属汤勺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所以烫手,不是做功,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呼出的热气内能比较高,热量传递到手上能起到暖手的作用,不是做功,C不符合题意。

D、冬天两只手相互搓手,两只手分别对彼此做功,内能增大,起到暖手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6.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

A. 篝火晚会时,人们围着篝火感觉温暖                  

B. 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使其温度升高

C. 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               

D. 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

答案:

C

解:

解:

A、篝火晚会时,人们围着篝火感觉温暖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A错误;B、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使其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B错误;

C、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利用内能做功,故C正确;

D、盛夏在烈日之下的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属于利用内能加热物体,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

C.

7.下列关于内能、温度、热量、做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对物体做了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B.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同一个物体,温度高时比温度低时具有的热量多     

D. 0°的冰也有内能

答案:

D

解:

解:

A、对物体做了功,若物体不再对外发生热传递的情况下,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否则内能不一定增加,故A错误;

B、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0°的冰也有内能,故D正确;

故选D.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也一定相同

B.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工厂里的冷却塔通常用水作为冷却物质

D. 质量、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温度高于煤油的温度

答案:

C,D

解:

内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状态有关,故A错误;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而不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向内能效的物体,B错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用水来做冷却物质,C正确;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放出相同热量后,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的温度少,在初温相同的情况下水的末温高于煤油的末温,D正确。

选CD。

9.广州街头曾经有小贩卖糖炒栗子,栗子在翻炒一段时间后纷纷爆裂开来,透出诱人果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水分内能不变          

B. 栗子果肉内水分对外壳做功爆开,栗子内能减少

C. 栗子主要通过与铁锅的热传递,使其内能改变          

D. 栗子主要通过铁锅对其碰撞做功,使其内能改变

答案:

B,C

解:

AB、栗子内水份受热膨胀对外壳做功爆开,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会减少,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炒栗子的过程中,栗子从铁锅中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C.

10.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